愈靠近人際圈中心的人愈少說話
聚餐時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
雖然我不太擅長應付聚會而很少參加,但偶爾還是會在朋友的出版紀念會之類的場合出席。本篇就來聊聊經常和我一樣參加聚會的Y先生的故事吧!
Y先生是一位管理諮詢師,曾出版過好幾本書,本身也有主持讀書會,在全國都擁有豐富的人脈。因為認識很多作家,所以經常能在出版紀念會上遇到他。
「喲,這不是渡瀨先生嗎,好久不見〜」
「真的是久疏問候了。」
「上次見面是什麼時候的事?」
「我記得好像是去年○○先生的慶祝會?」
「對對對,差點都忘了。話說回來你還是跟以前一樣活躍呢!」
「哪有,Y先生才是吧!」
像這樣,雖然久久才見一次,卻馬上就能聊得很融洽,所以我總是十分享受跟他聊天的時光。
然後聊著聊著,人們也漸漸聚集過來。大家都受到他吸引而主動上前攀談,一下子就形成一個小圈圈。當然大家也都有說有笑,我也在旁邊待了一會兒,聆聽大家的談話。然後我觀察Y先生,忽然發現某個衝擊性的事實。
Y先生根本沒在說話!我盯著他的嘴巴好一陣子,卻發現他幾乎沒有開口,但他並不是被周圍的人冷落。大家的話題毫無疑問圍繞著Y先生,但身為核心人物的他卻沒在說話。知道這件事後,我不禁大為愕然。
而且繼續觀察下去後,我漸漸理解了其中的原理。Y先生他會把話題丟向某個人,讓那個人開始說話,周圍的人聽著聽著,便漸漸炒熱那話題。等過了一會見大家聊得差不多後,才又換個人丟出新的話題,就這樣不斷重複下去。
「這麼說來,○○先生最近出書了呢!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對了,○○先生上次那個生意後來怎麼樣了?」
「○○先生開的研討會每次都座無虛席呢!分享一下你的祕訣嘛!」
像這樣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經歷,很容易就會情不自禁地滔滔不絕起來。而Y先生只需要帶著笑容看著對方。當然,他偶爾也會適度回應幾句,但卻從來沒有主動插話。
Y先生丟出話題的方式真的非常巧妙。只用一點點小工夫,就完全控制了當時的場面。在場的人恐怕大都沒有發現這件事,至於Y先生本人是否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我就不清楚了。這或許是他無意間自然學會的也說不定。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接下了話語權的人,全都聊得十分愉快。他們當然也很喜歡讓自己暢所欲言的Y先生。透過這件事,讓我了解為何他會受到這麼多人歡迎。
如果下次你有機會參加這類聚會的話,也請務必試著觀察其他人聊天的方式,相信一定會獲益良多。
不擅長即興反應的人,事先準備好話題就行了
聊天時必須大費周章尋找話題的人,肯定不擅長應變突如其來的狀況。對我而言這句話是一針見血的至理名言,不知各位覺得如何呢?話說回來,所謂的閒聊,大抵都是突發性的。毫無預警地遇見某人,然後馬上就能滔滔不絕地聊起來,那對我而言簡直就像神乎其技。是完全沒有臨機應變能力的我,一輩子也學不會的技術。
所以不善於聊天的人也不擅長臨機應變,這句話我認為大致上是正確的。然而人類是很不可思議的存在,是種會為了克服不擅長的事而努力的生物,就跟從前的我一樣。
我的臨場反應真的非常差,就連被人捉弄驚嚇的時候,也總是慢一拍才做出反應。對方明明期待我驚訝的模樣,卻只看到一臉面無表情的我。見到我平淡的反應,對方也感到掃興不已。該怎麼說呢,因為我真的完全沒準備好該作何反應。
每次在電視上看到街頭訪問之類的節目,當訪問者隨機把麥克風拿到某個路人面前,每個人都能馬上鎮定地回答時,我就會由衷感到敬佩不已。
我曾為了提升臨場反應力,常常一邊走在路上,一邊假想自己突然被人攔住,然而實際上遇到那種狀況的機率當然微乎其微。繼續做這種練習不僅沒有意義,而且也沒完沒了,所以我漸漸不再努力訓練自己的臨場反應力。
與其說是停止,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放棄了才對,我不再想要得到臨場反應的能力。
取而代之的是,我開始進行別的準備。有一次,我為了工作的事與人約好要見面,卻比約定的時間提早了很多到達,只好先到別的地方打發時間。
於是,我決定在附近散步一會兒。那天恰好是陽光和煦、適合散步的一天,於是我走著走著,在某條小巷裡發現了一間粗點心店。進去之後,發現店裡有賣許多童年時常見、令人懷念的零食,最後我買了一瓶彈珠汽水。
眼看快到約定的時間,我便回到集合的地方。
「我今天稍微早到了一點,所以就到附近晃了晃,結果在巷子裡找到一間粗點心店喔!」
「喔,你說那間啊,真虧你找得到,我有時候也會去那裡逛逛呢!」
「真的嗎?因為有種很令人懷念的感覺,所以我買了這個。」
我說著拿出那瓶彈珠汽水。
「那很好喝呢〜!我小時候也常常喝喔!」
就像這種感覺,非常自然地聊了起來。多虧如此,當天的會談也進行得很順利。
我只是湊巧因為沒事做就發現了聊天的素材,而且還是相當正中靶心的話題,我心想:「這招行得通!」
即便沒有臨機應變的能力,只要像這樣事先準備好對方可能聊得起來的話題,就算是我也能實現有效的閒聊。
比起臨機應變,我更專注於從對方的周遭尋找話題。不論在公司、還是在家裡,只要是對方身邊的事物,對方就很有可能也略知一二。換句話說,那話題就有很高的機率能讓對方開口。
而且,一如上述的例子,藉由使用在小巷弄內發現的素材,還能向對方展現「自己是個觀察入微的人」。
自此之後,我總是會比約定時間提早到達碰面的地方,然後一邊在附近閒逛一邊尋找可能拿來當做話題的素材。而我在那時所在意的,就是不帶偏見地去看那些能讓自己發出「哦!」一聲的事物。
「這間店好奇怪喔!」
「這個公園真安靜呢!」
「這附近常常看到野貓呢!」
那種日常風景中稍微令人有所感觸的事物,其實正是聊天時最適合的話題。即使不是會讓人那麼吃驚的東西也沒關係,只要找出能讓心中冒出小小的「?」就行了。同時,在尋找時放鬆心情也是必要的一環。在時間壓力下一邊奔跑一邊尋找的話,本來可以發現的東西也會因此而忽略掉。
聊天的材料,經常藏在隨處可見的事物中。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個不擅長臨機應變的人,那麼我推薦你別再試著用臨場反應與人聊天,改用事先從對方身旁尋找話題的方法吧!
聚餐時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
雖然我不太擅長應付聚會而很少參加,但偶爾還是會在朋友的出版紀念會之類的場合出席。本篇就來聊聊經常和我一樣參加聚會的Y先生的故事吧!
Y先生是一位管理諮詢師,曾出版過好幾本書,本身也有主持讀書會,在全國都擁有豐富的人脈。因為認識很多作家,所以經常能在出版紀念會上遇到他。
「喲,這不是渡瀨先生嗎,好久不見〜」
「真的是久疏問候了。」
「上次見面是什麼時候的事?」
「我記得好像是去年○○先生的慶祝會?」
「對對對,差點都忘了。話說回來你還是跟以前一樣活躍呢!」
「哪有,Y先生才是吧!」
像這樣,雖然久久才見一次,卻馬上就能聊得很融洽,所以我總是十分享受跟他聊天的時光。
然後聊著聊著,人們也漸漸聚集過來。大家都受到他吸引而主動上前攀談,一下子就形成一個小圈圈。當然大家也都有說有笑,我也在旁邊待了一會兒,聆聽大家的談話。然後我觀察Y先生,忽然發現某個衝擊性的事實。
Y先生根本沒在說話!我盯著他的嘴巴好一陣子,卻發現他幾乎沒有開口,但他並不是被周圍的人冷落。大家的話題毫無疑問圍繞著Y先生,但身為核心人物的他卻沒在說話。知道這件事後,我不禁大為愕然。
而且繼續觀察下去後,我漸漸理解了其中的原理。Y先生他會把話題丟向某個人,讓那個人開始說話,周圍的人聽著聽著,便漸漸炒熱那話題。等過了一會見大家聊得差不多後,才又換個人丟出新的話題,就這樣不斷重複下去。
「這麼說來,○○先生最近出書了呢!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對了,○○先生上次那個生意後來怎麼樣了?」
「○○先生開的研討會每次都座無虛席呢!分享一下你的祕訣嘛!」
像這樣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經歷,很容易就會情不自禁地滔滔不絕起來。而Y先生只需要帶著笑容看著對方。當然,他偶爾也會適度回應幾句,但卻從來沒有主動插話。
Y先生丟出話題的方式真的非常巧妙。只用一點點小工夫,就完全控制了當時的場面。在場的人恐怕大都沒有發現這件事,至於Y先生本人是否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我就不清楚了。這或許是他無意間自然學會的也說不定。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接下了話語權的人,全都聊得十分愉快。他們當然也很喜歡讓自己暢所欲言的Y先生。透過這件事,讓我了解為何他會受到這麼多人歡迎。
如果下次你有機會參加這類聚會的話,也請務必試著觀察其他人聊天的方式,相信一定會獲益良多。
不擅長即興反應的人,事先準備好話題就行了
聊天時必須大費周章尋找話題的人,肯定不擅長應變突如其來的狀況。對我而言這句話是一針見血的至理名言,不知各位覺得如何呢?話說回來,所謂的閒聊,大抵都是突發性的。毫無預警地遇見某人,然後馬上就能滔滔不絕地聊起來,那對我而言簡直就像神乎其技。是完全沒有臨機應變能力的我,一輩子也學不會的技術。
所以不善於聊天的人也不擅長臨機應變,這句話我認為大致上是正確的。然而人類是很不可思議的存在,是種會為了克服不擅長的事而努力的生物,就跟從前的我一樣。
我的臨場反應真的非常差,就連被人捉弄驚嚇的時候,也總是慢一拍才做出反應。對方明明期待我驚訝的模樣,卻只看到一臉面無表情的我。見到我平淡的反應,對方也感到掃興不已。該怎麼說呢,因為我真的完全沒準備好該作何反應。
每次在電視上看到街頭訪問之類的節目,當訪問者隨機把麥克風拿到某個路人面前,每個人都能馬上鎮定地回答時,我就會由衷感到敬佩不已。
我曾為了提升臨場反應力,常常一邊走在路上,一邊假想自己突然被人攔住,然而實際上遇到那種狀況的機率當然微乎其微。繼續做這種練習不僅沒有意義,而且也沒完沒了,所以我漸漸不再努力訓練自己的臨場反應力。
與其說是停止,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放棄了才對,我不再想要得到臨場反應的能力。
取而代之的是,我開始進行別的準備。有一次,我為了工作的事與人約好要見面,卻比約定的時間提早了很多到達,只好先到別的地方打發時間。
於是,我決定在附近散步一會兒。那天恰好是陽光和煦、適合散步的一天,於是我走著走著,在某條小巷裡發現了一間粗點心店。進去之後,發現店裡有賣許多童年時常見、令人懷念的零食,最後我買了一瓶彈珠汽水。
眼看快到約定的時間,我便回到集合的地方。
「我今天稍微早到了一點,所以就到附近晃了晃,結果在巷子裡找到一間粗點心店喔!」
「喔,你說那間啊,真虧你找得到,我有時候也會去那裡逛逛呢!」
「真的嗎?因為有種很令人懷念的感覺,所以我買了這個。」
我說著拿出那瓶彈珠汽水。
「那很好喝呢〜!我小時候也常常喝喔!」
就像這種感覺,非常自然地聊了起來。多虧如此,當天的會談也進行得很順利。
我只是湊巧因為沒事做就發現了聊天的素材,而且還是相當正中靶心的話題,我心想:「這招行得通!」
即便沒有臨機應變的能力,只要像這樣事先準備好對方可能聊得起來的話題,就算是我也能實現有效的閒聊。
比起臨機應變,我更專注於從對方的周遭尋找話題。不論在公司、還是在家裡,只要是對方身邊的事物,對方就很有可能也略知一二。換句話說,那話題就有很高的機率能讓對方開口。
而且,一如上述的例子,藉由使用在小巷弄內發現的素材,還能向對方展現「自己是個觀察入微的人」。
自此之後,我總是會比約定時間提早到達碰面的地方,然後一邊在附近閒逛一邊尋找可能拿來當做話題的素材。而我在那時所在意的,就是不帶偏見地去看那些能讓自己發出「哦!」一聲的事物。
「這間店好奇怪喔!」
「這個公園真安靜呢!」
「這附近常常看到野貓呢!」
那種日常風景中稍微令人有所感觸的事物,其實正是聊天時最適合的話題。即使不是會讓人那麼吃驚的東西也沒關係,只要找出能讓心中冒出小小的「?」就行了。同時,在尋找時放鬆心情也是必要的一環。在時間壓力下一邊奔跑一邊尋找的話,本來可以發現的東西也會因此而忽略掉。
聊天的材料,經常藏在隨處可見的事物中。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個不擅長臨機應變的人,那麼我推薦你別再試著用臨場反應與人聊天,改用事先從對方身旁尋找話題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