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真相——傳媒政府不告訴你的事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
《富媽媽窮媽媽》金網獨家抽獎活動!
參加下列任1項活動就有機會獲得陳重銘新書《富媽媽窮媽媽》
1️⃣ 為《富媽媽窮媽媽》按讚抽獎
即日起~9/30,在商品頁點「喜歡+1」按鈕 → 抽《富媽媽窮媽媽》 1 本
👉前往本書頁面
2️⃣同場購買加碼抽
2025/9/9~9/30,在金石堂網站單筆訂單購買《富媽媽窮媽媽》+ 金尉出版社任1本出版品
→ 抽 《富媽媽窮媽媽》 1本
👉去逛逛金尉出版 (可一次購買陳重銘老師前作)
📅抽獎公布布時間
10/3 公告於金石堂 FB & IG 粉絲團(後續寄發中獎通知到會員信箱)
⚠️ 注意事項
1. 活動參加者須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會員,且會員資料中有正確 Email
2.公告後請於指定期限回覆獎項寄送資訊,逾期視同放棄
3. 抽獎與寄送僅限台澎金馬地區。
4. 每一會員帳號於單一活動僅限獲獎一次。
5. 金石堂保留修改、變更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異動將公告於FB/IG。
內容簡介
財經KOL告訴你,不少業主「借大咗」,資產泡沫就快爆!
真相?請先看供滿樓的業主比例,再了解樓按的真確數據……
傳媒告訴你,打工仔人工加得少,供不起「癲價樓」!
真相?原來供樓負擔逾7成的統計數字,是一大謬誤……
政府告訴你,來年樓宇供應大增,有得你慢慢揀!
真相?仔細分析空置率及未來可建屋量,你會知道,供不應求情況有幾失控……
在香港,「樓價貴」似乎是共識,但貴到甚麼地步?甚麼時候才可以安心上車?有樓在手,是否應在「癲價」中沽貨套現?本書作者PP(曾以Peter Paker為筆名)活躍於各大網上樓市論壇,不少著名財經界及地產界人士如汪敦敬及黃元山等,均對PP的論述給予高度評價。在這本書中,PP忠告市民,與其道聽途說,不如摒棄自身的偏見或者主觀願望,理性地以客觀數據,去分析樓市基本因素。
此外,PP花了大量時間,搜集並整理了來自各政府部門及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為讀者做了香港樓市評論中,最為客觀及全面的分析,將傳媒、財經KOL及政府沒告訴你的真相,逐一揭開。最後,PP亦不私藏地分享自身以物業為本,借平錢槓桿投資債券及REITs的攻守心法,為準買家及業主提供如何持貨套現的建議。
真相?請先看供滿樓的業主比例,再了解樓按的真確數據……
傳媒告訴你,打工仔人工加得少,供不起「癲價樓」!
真相?原來供樓負擔逾7成的統計數字,是一大謬誤……
政府告訴你,來年樓宇供應大增,有得你慢慢揀!
真相?仔細分析空置率及未來可建屋量,你會知道,供不應求情況有幾失控……
在香港,「樓價貴」似乎是共識,但貴到甚麼地步?甚麼時候才可以安心上車?有樓在手,是否應在「癲價」中沽貨套現?本書作者PP(曾以Peter Paker為筆名)活躍於各大網上樓市論壇,不少著名財經界及地產界人士如汪敦敬及黃元山等,均對PP的論述給予高度評價。在這本書中,PP忠告市民,與其道聽途說,不如摒棄自身的偏見或者主觀願望,理性地以客觀數據,去分析樓市基本因素。
此外,PP花了大量時間,搜集並整理了來自各政府部門及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為讀者做了香港樓市評論中,最為客觀及全面的分析,將傳媒、財經KOL及政府沒告訴你的真相,逐一揭開。最後,PP亦不私藏地分享自身以物業為本,借平錢槓桿投資債券及REITs的攻守心法,為準買家及業主提供如何持貨套現的建議。
目錄
推薦序 祥益地產汪敦敬
自序
第1章:業主「借大咗」?真相是 ……
1.1 如何判斷樓市泡沫?
1.2 從「借大咗」到減債增存款
1.3 從貸款結構看「借大咗」風險
1.4 住宅按揭比率的趨勢及分析
1.5 借按保 =「借大咗」?
1.6 大部份業主供滿樓
1.7 談談負資產
第2章:供不起「癲價樓」?真相是 ……
2.1 如何判斷業主收入及供樓負擔?
2.2 樓市辣招拖低私樓自置比例
2.3 供樓VS租樓 ---- 誰負擔更重?
2.4 供樓負擔逾7成?謬誤!
2.5 「高位」入市家庭供樓吃力嗎?
2.6 近年按揭拖欠比率接近零
2.7 人工無增長?事實並非如此
第3章:來年樓宇供應大增?真相是 ……
3.1 樓價高企住主因是供不應求
3.2 空置率反映供求及泡沫
3.3 深入分析空置率
3.4 面積愈細空置率愈低
3.5 私樓空置率、價格及租金指數變化
3.6 供應的疑惑
3.7 建築費如何支持樓價?
第4章:低息、熱錢、辣招 --- 鋤弱扶強的樓市真相
4.1 超低息環境及辣招造就樓市大升
4.2 金融海嘯後長期利率難升
4.3 聯繫匯率下QE如何影響樓市?
4.4 貨幣戰與香港樓市
4.5 鋤弱扶強的按揭政策
4.6 辣招無法解決基本問題
4.7 辣招調控效力大不如前
第5章: 知道真相後的部署:上車、持貨、再投資
5.1 未上車應盡早上車
5.2 業主持貨 借平錢投資金融資產
5.3 筆者心法:物業為本,槓桿投資債券 & REITs
自序
第1章:業主「借大咗」?真相是 ……
1.1 如何判斷樓市泡沫?
1.2 從「借大咗」到減債增存款
1.3 從貸款結構看「借大咗」風險
1.4 住宅按揭比率的趨勢及分析
1.5 借按保 =「借大咗」?
1.6 大部份業主供滿樓
1.7 談談負資產
第2章:供不起「癲價樓」?真相是 ……
2.1 如何判斷業主收入及供樓負擔?
2.2 樓市辣招拖低私樓自置比例
2.3 供樓VS租樓 ---- 誰負擔更重?
2.4 供樓負擔逾7成?謬誤!
2.5 「高位」入市家庭供樓吃力嗎?
2.6 近年按揭拖欠比率接近零
2.7 人工無增長?事實並非如此
第3章:來年樓宇供應大增?真相是 ……
3.1 樓價高企住主因是供不應求
3.2 空置率反映供求及泡沫
3.3 深入分析空置率
3.4 面積愈細空置率愈低
3.5 私樓空置率、價格及租金指數變化
3.6 供應的疑惑
3.7 建築費如何支持樓價?
第4章:低息、熱錢、辣招 --- 鋤弱扶強的樓市真相
4.1 超低息環境及辣招造就樓市大升
4.2 金融海嘯後長期利率難升
4.3 聯繫匯率下QE如何影響樓市?
4.4 貨幣戰與香港樓市
4.5 鋤弱扶強的按揭政策
4.6 辣招無法解決基本問題
4.7 辣招調控效力大不如前
第5章: 知道真相後的部署:上車、持貨、再投資
5.1 未上車應盡早上車
5.2 業主持貨 借平錢投資金融資產
5.3 筆者心法:物業為本,槓桿投資債券 & REITs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