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人的凝與動:部屬總有叫不動、又犯錯、想拖延、藉口一堆的時候,如何讓素質參差的人凝聚、願意動起來
豐田主管如何讓部屬願意動起來?本書有答案。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會議中,沒人問問題;出事了,部屬卻回一句:「我不清楚這該怎麼做……。」
◎你的指令還沒下完,資深老鳥馬上回:「這件事我不會,你找別人吧。」
◎「我不想思考,你直接跟我講怎麼做吧!」你也有這樣的員工嗎?
公司裡,最難處理的人,不是最厲害或能力最糟的員工,
而是那些叫不動、老犯錯、愛拖延、以及藉口一堆的部屬,
這群人常花很多時間「爭辯」,卻用很少時間做事,進而影響組織士氣。
你也有這樣的部屬嗎?很多嗎?你可以學學豐田的管理。
本書作者桑原晃彌,是豐田生產方式創始人大野耐一的嫡傳弟子,
他深入採訪過無數個運用豐田生產方式的工作現場後發現,
只要掌握豐田特有的「凝與動」模式,再笨懶慢的部屬,都可以馬上動起來。
◎豐田人這樣「動」:追求效率也重視遲鈍
如何要求員工準時?你得改變時間單位:把天換成小時,小時換成分鐘。
但求快不等於求好,追求速度前,要先做好必要的「遲鈍」。
什麼是豐田特有的遲鈍?
◎培養收拾力,再混的員工都不會出錯
多數公司會要求整理,豐田卻重視整頓,差一個字差在哪裡?
為什麼豐田工廠裡,沒有正在找東西的人?也不要員工工作太賣力?
因為豐田主管非常清楚:機器不會壞,都是人弄壞的!
◎豐田人的凝:不光一人煩,而是百人一起惱
優秀組織不能只依賴王牌員工,因為再厲害的人也有不擅長的事,
有了一軍,還要培養二軍與三軍,因為二軍多半比一軍努力;
各部門的座位也別隔太遠,因為實牆會造成心牆。
什麼才是豐田人眼中的團隊合作?不是一團和氣,而是要能和睦的爭吵。
萬一大家都沒有異議?那你就製造一個出來。
除此之外,豐田主管還有哪些讓部屬動起來的方法?
.不要一口氣把工作難度升到最高,要一點一點往上加!
.允許部屬,萬一失敗,就大聲說:「我失敗了!」
.絕對不要問部屬:「懂了嗎?」而是要他做給你看。
組織裡,那些叫不動、老犯錯、愛拖延、藉口一堆的部屬,
豐田主管如何讓這些人願意動起來?本書有答案。
各界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教授、台灣精實企業系統學會常務理事/楊大和
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執行長/劉恭甫
目錄
序/導讀
推薦序一
成果來自於行動──豐田的行動哲學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教授、台灣精實企業系統學會常務理事/楊大和
豐田生產方式是實踐哲學,透過「做中學」(Learing by Doing)的解決問題過程來培育人才。只有付諸行動才可能有成果,才不至於流為空談。
豐田生產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簡稱TPS)之神大野耐一就曾說過:「用腳去看,而非用眼看;用手思考,而非用腦思考。」這個說法似乎背離常識,但是他這番話語重心長,是要勉勵豐田人走進現場,所以「用腳去看」;是勉勵豐田人要立刻行動,所以「用手思考」。
筆者多年來研究和實踐TPS的學習過程中,曾三度前往日本東京大學(2011年起,每隔四年前往常駐進行半年研究,計常駐一年半時間)與各產業現場實地的觀察與研究,發現日本進行「團隊式的人才培育」的產業轉型方向,與歐美偏重工具、技術、創新的方向有所不同。也體會出「一流的人才放在二流的成長環境,將產生二流的成果」;反之,「二流的人才放在一流的成長環境,將產生一流的成果」。所以,達成卓越成果的關鍵,在於如何建構能夠持續改善的人才培育系統。
如何能夠建構持續改善的人才培育系統,讓組織接納「有問題是一件好事」的企業文化?當組織接納有問題是一件好事,才能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改進,進而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育出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才。
豐田汽車全球30萬員工的共同價值:「Toyota Way 2001」,是全球豐田實踐綱領。它揭櫫兩大原則──持續改善與人性尊重。前者又包含三個次主題,分別為現地現物、挑戰目標、持續改善;後者包含兩個次主題,包括團隊合作、人性尊重。它提供很直接的原則,來引導豐田人尊重異見、學習接納,合作解決問題,並從中培育人才。豐田自1950年以來連續獲利近七十年(2009年因金融海嘯為例外),自然是歸功於豐田的卓越人才培育系統。
但是,自認為「知道問題」跟「採取行動」之間,通常是多數人的障礙。本書作者從他多年對於豐田的研究與實踐,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闡述如何建構豐田做中學的持續改善企業文化和人才培育系統。本書從立刻行動的觀點,歸納出8個面向──速度、收拾力、問題解決、杜絕浪費、A3資料整理術、PDCA(Plan-Do-Check-Act)+F(Follow up)、團隊力量、成長力等,來建構具行動力的持續改善文化。
每個面向皆提供約十多則具體做法,每則做法皆以簡單易懂的精煉文字來說明,並輔以漫畫示意圖,讓讀者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達到心領神會的階段,進而立刻付諸行動。書中所條列的具體做法,已經很善巧的把TPS的人才培育法納入,例如:杜絕浪費、A3資料整理術(也稱為 Toyota Business Practice)、PDCA+F、5S等。這也符合 Toyota Way 2001,所揭櫫的持續改善與人性尊重理念。
臺灣缺乏天然資源,卻有優秀的人力資源,然而這些資源仍需要開發與琢磨才能培育而成。本書對於想學習豐田人才培育系統的人來說,是很好的日常指南;對於正在實踐TPS的讀者而言,是很好的提醒與下手處。因為是人才培育的標竿想法和做法,本書亦適用於不同行業建構卓越的人才培育系統。所以,各行各業的讀者皆可從本書中獲益。
推薦序二
三字訣讓團隊動起來:少、簡、輕
創新管理實戰研究中心執行長/劉恭甫
我在企業進行創新思維課程當中,經常分享全世界最創新的企業個案。豐田汽車因為連續多年名列全世界最創新的企業之一,也是我長期研究的對象,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就迫不及待閱讀。而閱讀之後,我發現大部分的書都是從豐田的品質與製造流程的角度來分析,這本書則是採取團隊合作的角度,讓我更能看清楚豐田創新的核心關鍵,就是「團隊」。這本書用「少、簡、輕」3個祕訣,讓團隊動起來。
第一個秘訣是「少」:花時間找東西不是工作,必須將找東西所浪費的時間減少。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某位企業的高層幹部D先生,因為公司在討論是否要引進豐田生產方式,所以就來參觀豐田工廠。參觀之後,D先生把自家公司的做法和豐田做了比較,赫然發現自家公司員工都在找東西,而豐田沒有。豐田認為,找東西是一種浪費,必須減少找東西所浪費的時間,所以「少」是豐田生產方式的精髓。
第二個秘訣是「簡」:簡單易懂,用讓別人也能夠理解的方式傳達。
在豐田有個鐵則,就是把文件歸納成一張A3大小的紙張。理由是,歸納成一張A3大小之前,一定會反覆思考,而簡潔扼要的資料,就不會剝奪閱讀者的時間,也可以加快閱讀者的判斷。厚厚一疊資料對省去浪費、快速工作而言,是一種干擾,所以「簡」單易懂,用讓別人也能理解的方式傳達,就是豐田的創新關鍵。
眾所周知,世界最成功的投資家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非常在意能讓非專家的一般投資大眾,都能看得懂自家公司的股東年度報告;蘋果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要求,要讓小一學生能看得懂自家產品的使用說明書,所以蘋果大多數的產品,就算沒有說明書也能夠操作。
第三個祕訣是「輕」:不是流汗,而是不流汗也可以輕鬆做的工作方式。
作者在書中舉了一個令我拍案叫絕的例子。
某天,豐田生產方式創始人大野耐一和合作公司的廠長在現場巡視時,看到某位員工滿頭大汗,抬起很重的汽缸本體。廠長用很滿意的口吻說:「辛苦了,你很賣力!」大野耐一卻提出疑問:「為什麼他要抬汽缸本體?」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滾輪輸送帶壞了無法即刻修理,這位員工迫於無奈只好抬汽缸本體。於是,大野耐一斥責廠長:「你讓部屬做這種工作是什麼意思?抬汽缸本體本來就不是人做的工作,你還誇他『很賣力』?馬上去查還有沒有類似的情形!」廠長讓部屬去查,結果有三個類似個案,大野耐一又大聲斥責:「你們的工作不是讓部屬汗流浹背,而是要想辦法讓部屬不流汗也能輕鬆做事。」
我認為少、簡、輕是《豐田人的凝與動》這本書最重要的核心觀念。這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案例與說明,帶領讀者領導你的團隊「與其一人走百步,不如一百個人各走一步」。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相信你一定會發現,團隊裡的每一個人,只要了解如何正確的努力,就可以一步步蛻變成「馬上做的人」、「會做事的人」,你更能夠領導你的團隊,有效解決團隊問題。誠摯推薦本書給希望高效領導團隊的你!
前言
豐田人的凝與動:與其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各走一步
豐田工作術中,有一句話是「與其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各走一步」。
像蘋果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這樣的超級巨星,或許一個人就可以向前走一、兩百步,然而普通人只能夠一步、兩步、三步,慢慢向前行。但豐田認為:這般普通的人,只要彼此分享每天的智慧,某天就能夠以團隊之姿,到達一個厲害的境界。
豐田工作術裡的 Know-how,會讓公司內的普通人,只要正確的努力,就可以一步步蛻變成馬上做的人、會做事的人,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正確的努力。無論是運動還是經商,要有一番成果都必須努力,但難免會弄錯方法和方向。
這時,就容易有「我都這麼努力了,結果卻……。」、「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之類的想法。在這麼想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先問問自己:「我所做的努力是對的嗎?」天天加班到深夜,連假日都要到公司上班,卻做不出半點成績,這樣的努力非常痛苦。但是,靜下心來仔細思考,或許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方式,抑或發現更值得研究的地方。
簡單來說,如果弄錯了努力的方向,不論怎麼埋頭苦幹都不會有好成果。努力要用智慧,要懂竅門,不是不顧一切的拚命衝。
豐田工作術中,有一種思維叫做「杜絕浪費」。大家要找出潛藏在職場中、工作中的浪費,並澈底杜絕,如此就能看到努力方向。話雖如此,但人不可能從一開始,就只做有效率的事情。當然,或許有人可以靠自身卓越的才能,創造驚人成果,但大多數人的才能都普普通通。
因此重要的是,普通的人能創造多少不凡的成果?反過來說,即使乍看之下是浪費的事情,也要馬上嘗試做做看。做了之後,就會知道什麼地方是多餘的;只要做了,就能了解如何行動,能避免不必要的努力,並讓工作更順暢。只要反覆嘗試,就能提升工作速度與品質,交出一番成績,且在嘗試當中,還能學習到準確的努力方法,並用最少的努力創造最大的成果。
我再重複一次!最重要的是要養成「馬上做」、「先做做看」的習慣。社會上最不缺潑冷水的人。例如尚未行動就有人說:「就算這麼做,也只是白費力氣。」而豐田工作術的基本原則,就是「先做做看!有問題再改善!」因此,我希望各位看完本書後,如果也認同其觀點,就即刻行動。透過行為,將認同轉為信服之後,便能成為讓自己成長的養分。
如果本書的內容能夠對各位讀者有些助益的話,將是我最大的幸福。
試閱
某中小企業的老闆很自豪的對在豐田工作的好友說:「之前的交貨時間是7天。但經過不斷改善後,我現在可以縮短成 3 天。」這位豐田員工聽了之後,在讚賞之餘又補了一句話:「把7天變成3天,真的很了不起。那麼接下來,就可以考慮把 3 天想成72小時,然後讓交貨時間再縮短一、兩小時如何?」
老闆聽到這些話,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還要縮得更短?」但是,因為朋友說的是一、兩小時,便覺得自己應該還可以做得到,所以就下定決心表示「我要再繼續努力!」
如果以天數來思考交貨時間,很容易會認為「這已經是極限了。只要這樣就行了」,但如果以小時來思考的話,藉由縮短一小時、兩小時,或是10分鐘、20分鐘,總有一天就能夠將交貨時間縮短到2天。把天數換成小時,再把小時變更成分鐘,就會多出很多改善空間。
亞馬遜想要引進某種服務系統時,每個人都認為「不但要多花很多時間,而且還非常愚蠢」,但是創辦人貝佐斯卻斬釘截鐵的說:「只要48小時,應該可以做到。我希望如此,就這麼做吧!」要落實速度工作術,時間單位非常重要。
追求速度前,先做好必要的遲鈍
說到提升工作速度,有人會誤以為就是求快,但最重要的是,要先弄清楚把時間花在哪裡,才能快速獲得成果。
1980年,從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畢業歸國的孫正義(軟銀集團創辦人),在福岡設立了軟銀的前身「Unison World」。當時,他開始蒐集想做的生意和四十餘種相關事業的資料並做詳盡的調查。
孫正義從那時候就在想:「總有一天,我一定要成立有數兆日圓規模的公司。」之後他根據各種調查資料,決定開始做電腦軟體批發。爾後,在1981年的10月的日本電子展(JESA)中孤注一擲,建立了日本最大軟體零售商通路。
孫正義雖然很執著速度,卻不會在準備不足的狀況下,慌慌忙忙展開事業。除了擁有絕對的自信之外,他更會花時間做足萬全的準備。因此,他總能順利出擊,而且最後都獲得良好成績。
豐田的「沉鬱遲鈍」思考模式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意思是,要開始做什麼時,一定要花相當的時間尋求共識、檢討各種問題,一旦決定策略後,就一氣呵成。要快速工作,不能只單純求快,必須要做好事前準備。
整理與整頓,哪裡不一樣?
工作時,人們常浪費時間在找東西上。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找東西已然成了工作的一部分,但這只是浪費時間。要改善這一點,就要貫徹5S(整理﹝Sort﹞、整頓﹝Set In Order﹞、清掃﹝Shine﹞、清潔﹝Standardize﹞、素養﹝Sustain﹞),澈底做好整理和整頓,是開始工作前的必要動作。
那麼,整理和整頓,到底哪裡不一樣?大野耐一對此做了詮釋:「區分要不要的東西叫做整理,隨時都可以拿到需要的東西叫整頓。只將東西排整齊叫排列,管理現場一定要貫徹整理和整頓。」
豐田要的是,只要一句「把那個拿出來」,就連剛進公司的菜鳥新人,也知道東西放在哪裡、有幾個,而且能夠立刻拿過來。有些業務人員會覺得整理、整頓和會不會工作沒有關聯,但只要看一眼工廠和倉庫有沒有整理、整頓,就能知道這家公司的製造力,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想提升工作速度和效率,就先從整理和整頓開始吧!只要這麼做,之後的工作進展就會順暢又輕鬆。
真正的團隊合作源於和睦的爭吵
團隊合作有時會被誤解為「友好俱樂部」,那團隊合作和好友俱樂部之間有什麼區別?
關於真正的團隊合作,豐田前社長豐田英二這麼解釋:「大家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意見。只要認為不錯就不要猶豫全都提出來。縱使會爭吵也沒關係。但是,一旦決定了一致認為最好的方法之後,就要同心協力攜手向前邁進。」
以前,豐田要在日本建構凌志汽車的銷售網時,有一位負責建構的成員很生氣的說:「都開了一、兩場的會議了,每次都議而不決,大家都只說自己想說的話、只知道爭辯而已。」但經過爭辯再爭辯,團隊突破了問題盲點,集結了大家的意見,才終於有了最後的結果。在最後一次會議上,團隊領導者告訴大家:「我們爭辯了那麼久、討論了那麼多,不就是想做出成果並流傳於世嗎?」
豐田式爭辯,又叫做「和睦的爭吵」。大家先自由交換意見,經過激烈的爭辯達成共識之後,就會團結一致向前邁進。討厭爭辯的成員、不說真心話的團隊,是無法成為一支真正強大的團隊,經過和睦的爭吵所整合的團隊,才能夠發揮真正的力量。
萬一失敗,就大聲說:「我失敗了!」
解決問題時最重要的是什麼?在豐田裡,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看到問題。
某位企業高層常對新進員工如此耳提面命:「失敗時請大聲說我失敗了。」沒有人喜歡失敗,也認為失敗很丟臉,所以做錯時,有人會想隱瞞,有人會想獨自善後,卻往往發生更嚴重的問題。因此,這位高層認為失敗時要大聲說:「我失敗了!」如此,身邊的前輩就會趨前來問:「發生了什麼事?」同時也會貢獻自己的智慧,協助你脫困。
豐田主管不會問部屬「懂了嗎?」
豐田的「PDCA+F」,最重要的其實是最後面的F(追蹤)。
某位擅長拍運動題材的外國導演曾說:「千萬別相信日本人口中的『我懂了』。」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我懂了」和「我會了」之間有著天壤之別,能夠縮短兩者之間巨大差距的就是PDCA+F中的F──追蹤。
在豐田裡,教育和訓練不一樣。教育是教新的知識和工作方式,訓練則是反覆練習教過的東西,讓身體熟悉、牢記。因此,豐田的主管教部屬作業模式時,絕對不會問「你懂了嗎?」因為絕大部分的部屬都會回答:「懂了。」主管要親自看著部屬的動作,確認部屬是否真的會了。
大野耐一說過:「不同的人要讓他們接受不同的訓練。如果把大家集合起來讀一個小時的書,事後不追蹤,也稱不上是真正的訓練。」
因此,豐田會讓進入公司第二年的員工集合在工廠,讓他們接受訓練。目的是透過專職的教練一對一的指導,讓員工身體熟悉更輕鬆、更正確的工作方式,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技術傳承。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