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賺更多,如何突顯你值這個價:高薪不是來自「我很會」而是「被需要」,怎麼打敗學經歷比你優秀的人
領高薪的不是學經歷最好的人,而是始終被老闆需要(未必喜歡)的人。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老闆說他最器重我,年底卻把升遷給了別人。Why?
◎寫報告總是鉅細靡遺,資料很充分──難怪主管不喜歡你。
◎職場裡有五句話會害你一輩子,其中一句是:「他憑什麼……?」
◎領高薪的不是學經歷最好的人,而是始終被老闆需要(未必喜歡)的人。
本書作者焱公子,現為內容產業顧問、資深專案經理人,
曾在愛立信、華為等公司擔任中層管理超過10年,
年薪超過新臺幣200萬元。
就職期間,他從沒主動要求加薪,都是主管幫他爭取,
怎麼辦到?他說,高薪不是來自你很會,而是始終被需要,
怎麼打敗那些學經歷都比你優秀的人?他可以教你。
這套方法,已成功輔導超過2萬名上班族升職加薪。
◎高效溝通,別人會覺得你好專業
•被批「報告抓不到重點」?老闆要的不是你的解釋,而是解答。
好的報告怎麼寫?你要虎頭、豬肚、鳳尾。
•不要老問憑什麼,要多問為什麼。
「憑什麼」是抱怨,覺得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為什麼」是改變,唯有成長才容易被別人看見。
◎想賺更多,如何突顯自己值這個價?
•公司裡最內向的業務居然拿下最大訂單,問他怎麼辦到?
「這是我的工作啊!」這句話代表:
專業的人能明確區分「性格」跟「職業」的差別,不被性格限制了自己。
•你常抱怨老闆變來變去,上週決定的事本週又推翻?
那是因為你不懂得「向上管理」,
成熟員工與老闆的關係,要像「考生與鉛筆」:容易寫也容易擦,
本書有三種方法可以幫你。
◎這個世界不會等你,有種努力叫靠自己
•劉德華,論演技比不上梁朝偉;論唱歌不及張學友。
但出道30年,他不曾過氣,因為他夠拚。
持續成功的人,從不走捷徑。
•你知道老闆最重視員工哪個特質嗎?
不是能力、不是忠誠,而是「放心感」:遇上麻煩要坦承自己的極限,
所以,懂得何時該示弱,才是不累死自己的聰明員工。
超過30條增進你工作價值的方法,讓你洞悉職場陷阱與晉升機會,
輕鬆打敗那些學經歷都比你優秀的人。
名人推薦
連鎖文教事業共同創辦人、周博的創業x行銷筆記粉專版主、臺南市政府顧問/周博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宋怡慧
職場專欄作家/黃大米
目錄
序/導讀
序
想賺更多,你得先證明自己值這個價
2015年9月下旬,我從華為裸辭(按:沒找到下一份工作就辭職)並跨界創業,周圍充斥著各種聲音。當時,我已在通訊圈沉浮十年,在業界也算是個資深人士,得到的待遇不菲。許多人欽佩我的勇氣,更多人卻是不能理解我這「荒唐」 的決定。
對我而言,我只是想嘗試一個全新的活法,讓生命翻開一頁新的篇章。我堅信,自己能成。這樣的篤定,源於我工作十年間,不斷突破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及外界持續的正向反饋。
我在2005年本科(按:相當於臺灣的大學)畢業後,進入的第一家公司是瑞典企業愛立信(Ericsson),月薪4,000元(按:本書若無特別標注,皆為人民幣,依2020年10月5日當天公告為準,人民幣一元約等於新臺幣4.2元)。
當時北京的消費還沒有那麼高,去掉日常開銷,我每月大概能攢下2,000元。但就算是這樣,我一年也只能攢下兩萬多元,僅夠春節回一次老家、孝敬一下父母就沒了,真的太少了。
我請教帶我的師傅:「怎樣可以賺更多的錢?」我師傅隨手甩過來幾個任務,淡定的說:「那你得先證明你值這個價。」如何證明?我要怎麼做?我一頭懵,畢竟是初生牛犢。
我連續加了兩週的班,熬了幾個通宵,厚著臉皮向師傅和好幾個資深同事求助,終於,在截止日期前,我圓滿搞定了他額外安排的那幾件事。
師傅點點頭,對我另眼相看。我把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包括他們教我的、我自己觀察和學會的,寫進筆記本。在本子上,我記下了師傅那句話,因為我意識到那就是混好職場最核心的邏輯:想要更多錢,你就先證明自己值這個價。
在整個實習期間,包括接下來的數年内,我都一直在靠近牛人(按:中國網路用語,形容某人非常厲害或者做了一般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表示驚訝、佩服),觀察牛人,甚至主動舉手,跟他們一起做專案。
比如,儘管我只是個技術員工,卻願意承擔部門的會議紀要、協助主管做新員工的英文面試、跟銷售一起給客戶做售前引導等工作。
這些本職工作以外的事,讓我真切感受到職場菁英們的行事有效,的確是有一套方法的,於是我試著揣摩、拆解、學習並運用,顯著加速了我的升職加薪之路。
我是新員工中第一個轉正的,到年底時,我獲得了優秀員工的稱號;第二年中旬,我的職位從助理顧問升級為正式顧問;第三年,我被任命為TL(專案組長)開始帶領團隊,加上各項補助和獎金,每月實際收入超過1萬5千元。
3年的時間,我的收入上漲了三倍多,隨後的每一年,都有比較明顯的漲幅。工作第10年,我離職創業時,年收入在50萬元左右。在這期間,我沒有提過一次加薪,都是主管為我加的。他們認為,我是值這個價的。
回顧過往的職場路,我認為一個人想要快速融入新環境,獲得成長與躍遷(飛躍發展),至少得讓自己具備以下四個核心能力:
第一,學習力。時代瞬息萬變,並非離開大學就可以不再學習,事實上,社會才是最好的大學。沒有旺盛的學習力,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更新疊代(按:為了接近並到達所需的目標或結果而重複回饋過程的活動)自己的知識庫,一定會很快碰壁。
第二,勝任力。判斷一個人該不該升職加薪,唯一的標準是勝任力,也就是你是否能夠清楚理解並勝任當前的職位需求。不折不扣的執行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具備良好勝任力的前提。
第三,溝通力。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已過去,做出了成績如何說?年終總結如何匯報?想讓其他同事配合如何協商?你夠不夠專業,有時候一開口就知道了。
第四,協作力。現代職場,面對複雜多變的内外部環境,一腔孤勇不再值得推崇,我們更倡導的是團隊合作精神。一個人是否善於與别人協作,其核心考究的是他的情商高低。
結合我自己在世界企業五百強裡十年的蛻變之路,我將這四種能力總結成高效溝通、人際情商、自我管理、認知迭代四大部分,即是本書的核心内容。
在這些能力上的刻意鍛鍊,讓我快速完成了收入的躍遷,避過了公司兩次大裁員,也積攢了充裕的創業資本和信心。這些,也是我如今得以順利跨界,持續精進的底層邏輯。
感謝你購買這本書,希望你能喜歡,並能真正在書中學到實戰技能,從而在職場、學習與生活中,更加得心應手。
最後,希望書中的小故事,能對你有所幫助,感恩你的喜歡。
推薦序一
從職場新鮮人至創業者,都能突破職場困境
連鎖文教事業共同創辦人、周博的創業x行銷筆記粉專版主、
臺南市政府顧問/周博
當我收到《想賺更多,如何突顯你值這個價》的書稿時,僅翻閱其中幾頁,我就深深的喜歡上這一本書,也利用創業工作與眾多行程的空檔,將這本大作迅速拜讀完畢。
我在2013年創立第一個事業是補習教育,產品線從幼兒園到高中,時間橫跨15年。目前有六家直營店,三十幾位同事。除了教育事業以外,也跨足其他領域耕耘。在這些書中有許多作者分享的故事及關於跨界的經歷,勾起我內心的共鳴。
我對作者所提到四個部分印象深刻,有舊式本書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部分有第一章的〈凡事多一圈,你就超越了99%的人〉。這也是我平常在各領域的部門會議中,不斷跟幹部、店長、又或是各年齡層的老師們所傳達的中心理念,那就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做出令消費者感動及滿意的服務。
再來是第二章的〈厲害的員工,不怕善變的老闆〉。裡面作者提到的三種思維,包含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站在老闆的立場做更深一層思考,老闆也會對你建立更深的信任,賦予你更多權力,這是所謂的「多一圈思維」;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切入,剖析事實,找出真正原因的「局外人思維」;以及透過適當的方式和老闆溝通,進而取得老闆信任的「向上管理思維」。
這些思維我也常應用在和員工互動的基礎上,其實不僅員工,我覺得老闆也需要站在多一圈和局外人的思維換為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員工的需求與內心真正的想法。
接著,第三章的〈意志力不足?因為你沒找對誘因〉裡面提到,「持續尋找積極誘因並摒棄消極誘因,才能不斷進化」,這句話其實和我自己平常的做法很像。我是一位具高度自律性的人,從臺大農經和嘉大行銷,一共取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再到身兼數職的的創業歷程等。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都能找到可以和自己和平共處,也就是制約自己的方式。
最後是第四章的〈越成熟的管理者,越注重過程管理〉。會這麼有感,是因為我也是一位極度重視過程的管理者,不論是在服務產出、教育訓練等過程,仔細觀察與發掘問題,都能有助於掌握人員的執行狀況、專案任務的推展,以及修正微調再執行等重要程序,從多個面向建立起一整套的邏輯架構。
除了上述四個觀點以外,回顧整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收穫很大。如果你是一名想在工作上努力突破,不斷挑戰自我的職場新鮮人,閱讀這本書後,絕對教會你如何深獲老闆的信任;如果你是一名中階管理階層的幹部,你會知道如何站在第一線員工的立場思考,進而有效管理他們的訣竅;如果你是一名創業者,整本書對你而言都是精華重點,我相信絕對能幫助你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所以,誠摯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推薦序二
專家的共通點:擁有工作控場的強大利器
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宋怡慧
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工作,工作就會用同等的價值回饋你。剛聽到這句話,感覺很有道理,但,再仔細想想,邏輯上是不是有要調整的地方?有些人天天加班,卻被炒魷魚;有些人對上司唯命是從,最後升職名單卻沒有他。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其實,想要躍上成功的顛峰,就要找對方法!《想賺更多,如何突顯你值這個價》恰好是我們工作的試金石。作者透過自己豐富的工作歷練告訴讀者,即便11點前入睡,你還是可以解鎖更多工作之外的技能。
什麼?善變的老闆,是你變強大的助力?翻開歷史扉頁,地表最強的員工就是先秦的李斯。不只在自己快被炒魷魚的僵局上,用絕妙文筆與企業級談判術,寫成〈諫逐客書〉秒回秦王政,不僅不卑不亢的化解自己和老闆的心結與矛盾,也瞬間變身為職場紅人。這次,作者要教你比李斯更強悍的職場技法。
想要在職場上被肯定,被看重,你要擁有哪些不能被取代的能力呢?走遍職場都適用的規矩,你懂嗎?作者憑藉豐富的職場經歷和多元視角,讓我們有策略的成為一位做事出色、與人為善、持續學習、不吝奉獻的職場人士。
同時,他也把職場躍遷的訣竅濃縮成「讓自己有價」的概念,讓你輕鬆找到專業與溝通的合框利器,學會高效溝通且達標的職場能力,並能善用時間,做好自我管理,讓時間減半,產值加倍。
其中,讓我最有感的是第二章「想賺更多,如何突顯自己值這個價?」,裡面談及許多關於人際情商的訓練。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詢問:「對方憑什麼有資格贏過自己?」還是放開心胸反問自己:「為什麼會輸了?」
與其選擇躲在舒適圈抱怨,甚至在挫敗後,依戀過往僅存的尊嚴和榮耀故步自封,不如試圖改變自己的做法:精進自身學養,做好對上、對下有效的溝通,蒐集完整資料與情報,贏得重返職場的勝利榮光。
作者要我們在面對工作僵局時,多問自己幾次為什麼?為什麼有人能做得比我們好?為什麼有人總能順利與成功?為什麼對方可以輕鬆突破盲點重圍?一個優秀的成功者,不會因為別人比自己成功,就自暴自棄、心生怨懟,而是替失敗找到解決出路。同一件事重複做,就會成為專家;重複的事努力做,就會成為贏家。堅持就能讓你找到被看見的亮度,逐漸形成影響力。
同時,作者不斷替讀者爬梳職場的新思維——不務正業是另一種極致的專業,每件事情你都想全力以赴、盡力做到最好時,即便是「玩」,也是能玩出專家等級。第四章「這個世界不會等你,有種努力叫靠自己」中提及許多概念,能很快的讓你刷新自己過往的紀錄,趕上優秀人才的步伐。
最後,作者要我們學會認輸的智慧,要和舊職場說再見時,千萬不要留戀。我想若能跟著作者的腳步前進,好好運用超過30條增進你工作價值的方法,晉升職場1%的領跑者,應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因為,你已找到一本人生與工作並重的優質指南書了。
試閱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分享了一些成功人士背後的故事。
比爾‧蓋茲(Bill Gates)不會告訴你,他的母親是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董事。正是他母親,為他促成了第一筆大生意。
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會告訴你,他的父親是國會議員,8歲就帶他參觀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學習金融知識。
馬化騰不會告訴你,他的父親是鹽田港上市公司董事,騰訊的第一筆投資來自李澤楷,李澤楷與鹽田港母公司是什麼關係無須多說。
整篇文章,作者一直試圖告訴我們一個核心道理:這些人生贏家,都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運氣又好,他們的成功,理所當然。而我之所以混得這麼慘,是因為爸媽不給力。人家憑什麼成功?投胎時,早已天注定!
的確,以上的故事是真的。但個人努力、打拚的成分,就可以完全忽略不計嗎?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不是見賢思齊,而是立刻找出一堆客觀原因,論證其優秀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隱密」?
又一次輕易與自己和解,最終坦然放下愧疚感,繼續安於現狀,真的是很多人慣有的邏輯。在成年人的世界,這樣的行為只是暴露了你可憐的自戀而已。你越擅長自我開解,就越會在泥沼裡原地踏步,最終和別人的差距只會越拉越遠。
「憑什麼」總掛嘴邊,會讓你無視缺陷、拒絕成長
心理學上將價值觀分成兩類,一類叫弱勢價值觀,一類叫強勢價值觀。抱持弱勢價值觀的人,最大特點是喜歡抱怨,習慣性質疑規則不合理。
我的內容編輯水青衣曾輔導過兩名作者,教她們寫文章並投稿某百萬級微信公眾帳號。兩個人的文字功底差不多,也都很勤勉。
但A比較固執,不太管該公眾帳號的風格,只喜歡按自己想法行文;B細心踏實,願意聽從指引,研究該公眾帳號平臺後不斷調整文章。最後B成功上稿。A不服氣,多次私訊水青衣,表達不甘心。
後來甚至直接開懟:「B那種水平都能上,憑什麼我不能上?是平臺有黑幕,還是你暗箱操作,把編輯介紹給她?」水青衣無奈的跟我說:「只要A沒上稿,就是平臺有問題,就意味著我處事不公。」職場上,這種思維方式比比皆是:
她就是靠著性別優勢啊,不然憑什麼做一樣的事,我只拿這點薪水?
公司制度肯定不合理啊,不然憑什麼我辛苦這麼多年,還在基層?
他肯定有裙帶關係啊,不然憑什麼同期進來,就他升職了?
凡事張口就是憑什麼,背後的實質情緒指向,是在抱怨規則不公平。如果承認公平,等於變相否定自己,承認自己的失敗,那是萬萬不可能的。於是,越抱著弱勢價值觀的人,就越不相信規則,也越會覺得凡是自己看不慣的事情背後,一定有什麼人在「搞鬼」,一定用了非正當的骯髒手段。
無論看什麼,都覺得大有問題,卻唯獨看不見自己的問題。長此以往,這只會讓你活在陰謀論中。恕我直言,這不是在拒絕他人,而是在拒絕讓自己成長。
與弱勢價值觀相比,強勢價值觀的人很少質疑規則,而且在遇到問題時,更傾向於問「為什麼」。
中國說話達人選秀節目《奇葩說》第四季邀請了羅振宇做嘉賓,節目前兩期跟馬東、蔡康永相比,他的表現差強人意。羅振宇後來坦言,才來第一天,就感覺自己碎了。他不熟悉這個場合,也不適應這種表達方式,表現不好,情有可原。
這個時候,他可以有兩個選擇。選擇一即為回到《羅輯思維》,以老闆身分強迫員工說他辯得好,比米未傳媒創始人馬東、蔡康永都強,不過是節目的規則有問題。這樣,他就能快速找回心理平衡,繼續在原軌道上維護好自己的自尊和榮耀。
第二個選擇就是既然碎了,就要重建。仔細思索,為什麼別人比自己辯得好,好在哪裡?羅振宇的選擇是後者。他花大量時間,仔細研究每一個導師及選手的發言、邏輯和結構,認真總結,反覆練習。
後來,就有了第四季導師與前四屆冠軍對決時,他在第四辯位置,驚豔的力挽狂瀾,羅振宇就是典型的強勢價值觀秉持者。總習慣問憑什麼的人,不過是習慣自我安慰,替自己尋找不肯改變的藉口。能夠多問幾個為什麼,才能找到出路,持續刷新自己,盡快趕上優秀者的步伐。
你的心態,決定你的位置和高度
我經常聽到不少職場新人發表類似的言論:「我一個基層新人,月薪只有人民幣3,000元,憑什麼要做那麼多額外的事?我能按時上下班,就算對得起老闆了!」於是,這類新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只出手腳不出腦子。
從等價交換的角度來看,這沒什麼大礙,那些職場老人和你的主管、老闆,他們是利益既得者,處於相對強勢地位;相應的,你會把自己定位在弱勢位置。但所謂強勢與弱勢,從來都是動態的,與你當前所在的處境,並無直接關係。
靜雅在一家公司做經理助理,剛入職時月薪人民幣3,200元。她問自己:「為什麼有的同事入職不到兩年,就能月入破萬?」之後,她主動做一名業務很厲害的同事的副手,悉心學習研究,漸漸接手公司自媒體方面的商務、推廣、運營等工作,且上手飛快,做得有聲有色。一年半後,她如願拿到了破萬的月薪。
對現狀不滿是好事,但它應該成為我們奮鬥的動力,而不僅僅是抱怨的泉源。掉到弱勢價值觀的陷阱裡,總習慣以受害者身分自居,因當前的位置和待遇,禁錮住自己的思維,是很危險的。
這種思維一定會反過來,將你牢牢鎖死在現有位置上。不思改變,不求進取,只一心苦苦等待那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公平規則的到來,無疑是最大的妄念。位置從不決定心態,反之,心態才決定位置和你最終能到達的高度。
馬東的米未公司門口,掛著一條標語:「感覺疼的時候,你正在成長。」當你感到不舒服,甚至疼痛的時候,少說點憑什麼,少一點對規則的抱怨。反過來,多問為什麼,多分析問題,嘗試接納規則,才會帶來完全不同的認知格局。
不妄自菲薄、不蓄意詆毀、不自我寬慰,不要那麼輕易就跟自己再一次達成和解。請記住,要跟自己較勁。對自我都能勇敢下狠手,前景不會差。擅長跟自己抬槓的人,才能真正獲得成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