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破萬紀念版):這世上,比賺得少更可怕的,是迷茫,這本書一定可以給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未來的職場,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所以,你得學會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 重磅推薦
◎如果你想找人幫忙,請找那個特別忙的人,而不是比較閒的那個。
◎會變有錢的人,和不會有錢的人,最大差別是對時間價值的感覺。
◎努力的人常會落入「低等勤奮」的陷阱,而高收入都是「睡」出來的,為什麼?
◎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這句話的意思是?
這世上,比賺得少更可怕的,是迷茫,如果你也對人生感到困惑,
這本書一定可以給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作者陳立飛(Spenser),香港自媒體第一人,500萬粉絲訂閱號Spenser創始人。
一篇〈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文章在網路上瘋傳,讓他從此火紅。
他用2年的時間,從小職員到年收入千萬開公司,用實力改寫職場軌跡。
他說,這個時代,每個人至少都會有一次成功(變有錢人)的機會,
但關鍵是,你要如何循序漸進撐起你的野心。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你。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請認清這幾件事
‧寧對時間焦慮,好過對時間無感,這就是普通人與強者的差別:時間的價值。
‧要自嗨、要自黑,要有目標截止日:因為這兩種心態都是反脆弱的能力。
‧在觀點上爭對錯的人,都是輸家。為什麼?
◎如何改變人生?這其實不算野心,這是務實
‧圈子不同,更要強融,因為人脈必須是等價交換。你現在的圈子就是你的未來。
‧工作與生活平衡?好工作不會讓你想到這個。
好工作一定是一邊玩命虐你,一邊給你高度成就感。
‧人生當然沒有白走的路,但是有彎路,年輕時,別談什麼歲月靜好,
你必須有精英思維,但務必放棄精英的姿態。
◎死薪水走不向財務自由,請這般循序漸進
‧薪水是職場最大的陷阱,你的江湖地位從哪來,決定了你值多少錢。
‧老闆和部屬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成就,而不是照顧你的心情,
如果你需要被哄才能工作,請回到媽媽身邊。
‧領薪水的你,如果做到職能「量販化」、「複利化」,就能快速晉升高收入。
◎職場人最重要的素質:上桌(你得參與)
‧要麼文藝到底、要麼好好賺錢,這世界是屬於俗人的,
因為他們更接地氣、更懂人性。你的才華得找到商業價值才算才華,
你的情緒如果換不到商業價值,那還是省著點用。
‧每種生活方式都很好,只是都有代價,因為再好的工作,也有一百次想辭職的衝動,
所以,你得做了再說,錯了再改。
未來的職場,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
所以,你得學會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
名人推薦
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
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TeSA共同創辦人/周振驊
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
目錄
序/導讀
推薦序
任何野心都需要相襯的能力
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TeSA共同創辦人/周振驊
2014年我與前輩們創辦「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每年接觸臺灣近萬名創業中的老闆與年輕人,4年下來發現一個詭異的情況:「成就大小常與年齡成反比」。在這幾年臉書(Facebook)廣告紅利的浪潮當中,能夠不顧一切 All in(全押)、賭身家的多是不到25歲的年輕團隊。他們在臺灣的零售市場中,營業額能快速在1年內破億,其中Nothing to lose(沒什麼可以失去)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這跟本書作者所描述的不謀而合。
VUCA是多變(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與混沌不明(Ambiguous)的縮寫,一開始是描述現代戰爭的轉變,現在也開始用來描述商業環境的變化。對40歲以上的大叔來說,這是令人厭惡的情境。人生好不容易走到了半路,背負著房貸與養兒育女的壓力,甚至長輩的健康也開始有狀況,我們只盼望職涯可以更加穩定。
但往往事與願違,VUCA的商業環境如同時速兩百公里的 Tesla Model S(特斯拉高性能豪華電動車)衝撞著中年美夢,朋友們多半戰戰兢兢的看待工作,誰也說不準自己的業界會不會就出現了 Gogoro(電動機車)轉眼搶走了市占。
多數穩定不變的產業所需的能力是「產業經驗」、「人脈累積」、「政治操作」,這些多半需要蹲一萬小時的馬步才能小有成就。而當時間轉移到多變的年代,舞臺轉換到世界級的品牌,「思維升級」、「平臺選擇」等腦力競賽卻是一場極度壓縮時間的戰爭,一萬小時的練習還是必須,但你必須想辦法在1年(八千七百多個小時)內達成一樣的效果。
每個去對岸工作的朋友都覺得臺灣的生活品質還是樂勝(日文漢字,意思為輕鬆的贏),相對等的,商業機會也多在中國崛起。工作上的小確幸,所需要的維持成本可能越來越高,如同書中所說:「情懷的歸情懷,市場的歸市場,兩者真正交鋒時,情懷多半會敗給資本。」而我們都是商業系統中的一個元素,無法獨立於世來維持穩定:「穩定是最大的風險,動盪才有更多可能」。若無法認知到大環境動盪,無論個人工作者或企業都很難再談基業長青。
《如何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是一本特別適合「想在職場彎道超車的年輕人」的書,但如果你只「想要工作的平順安穩」,也可以看看新生代在大舞臺是怎麼拚搏的,若不了解他們的野心、狼性,難保哪天就被這些對手吞噬。唯作者還年輕,產業是在金融與文創業,是否所有觀點都能一體適用?以及個人該如何在野心與人生中取捨?我想,那又是另一個一輩子修練的篇章了。
自序
你說我有野心,其實我循序漸進
今年一些嗅覺敏銳的大咖,紛紛在第一時間捕捉到在互聯網時代,個人能量的強大。比如,生涯規畫師古典老師積極推動的「超級個體」概念;互聯網營銷資深人士吳聲寫了本書《超級IP》,以及比特基金發起人李笑來老師所強調的未來商業,一個人就是一家公司……。他們相信個人的價值會被無限放大,達到很多人無法想像的規模。幾個人就可以做出一份頗具規模的財經週刊,比如《李翔商業內參》。
「自品牌」算是我自己創造的概念,前幾天收到李笑來老師的邀請,在「一塊聽聽」平臺上做分享,主題就是「如何打造自品牌讓你迅速增值」。因為透過我自己這兩年的實踐,結合自媒體和商業、文字和職場,確實讓我從個人收入到影響力,都達到自己一年前想像不到的地步。
所以當投資人、品牌專家李倩老師在跟我聊天時說:「未來的商業,不再是管道的競爭、不再是價格的競爭,一定是品牌的競爭」,我特別同意她的觀點。在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品牌。相信我,它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溢價。
不能形成個人品牌的努力,都是偽努力
2017年,我的身分發生了不少變化,從打工到自己開公司、從員工到老闆、從領薪水到發薪水。職場身分角色的轉變,會帶來一系列思維上的升級。
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很努力,最後卻還是沒能擺脫平庸,不是差在行動,而是錯在思維。正如人生從來不公平,努力和回報也從來不對等。所以說不能形成和強化個人品牌的努力,都是偽努力。努力是必要的,但決定差距的是,在哪個平臺上努力。你可以現在沒有賺那麼多錢,但是你一定要讓自己很值錢。很多人只有薪水思維,沒有股權思維,不知道怎麼造勢,只想要現在,看不到未來。
李靖(公眾號李叫獸,創立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後來被百度收購),2016年末成為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完成了人生的華麗升級。兩個月前我和他一起喝茶時,發現他居然是1991年次的,讓我自嘆不如。對於未來的規畫和想法,他的思路非常清晰,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非常聚焦。最終他實現了個人品牌的超大溢價,成為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李靖已於2017年4月離開百度,但他把公司賣了1億人民幣)。在我寫的〈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一文中,說了這麼一句話——你的思維,才真正決定了你的階級。
這段時間我在籌備自己的學習社群,整理自己的知識系統,希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能給你帶來啟發。
穩定是最大的風險,動盪才有更多可能
我越來越發現,在現今的職場生態下,所謂穩定也是一個笑話。在社會階級不怎麼流動,時代機遇不太多的年代,穩定是好的、是保障,不穩定的風險大過可能產生的收益。但是在現今這個到處是風口和機遇、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年代,穩定的風險反而急劇增加。因為當四周的浪大了,穩定的船又有什麼用呢?不穩定的人反而有可能撞上機遇、踩到風口,藉著互聯網的浪潮,一下子就起來了。
其實在傳統穩定行業裡的人,比如體制內的公務員,只要他們夠聰明,對外界的變化夠敏感,這些人往往更焦慮、更害怕落後、更覺得自己需要學習成長。而在外面職場的叢林裡不斷打拚奮進、撕裂般成長的人,雖然辛苦,但其實內心是踏實和充實的,他們知道「成長很累,但不成長更累」。因為看得到自己的進步,對未來的趨勢判斷更加準確,職場素質也在不斷提升,所以他們也會更加自信。
未來職場沒有絕對的穩定,只有動態的平衡。只會有穩定的能力,不會有穩定的工作。終身學習已不再是讚美,而是每一個職場人應該具有的標準配備。但可惜的是,很多人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還在用傳統的老觀念、老思想來幻想自己未來生活的樣子,甚至,那些僅有的思想都不是他們自己提煉的,而是父輩們餵給他們的。大樓已經開始崩塌,一些人卻還想著進入,手裡拿著出現裂痕的鐵飯碗,眼裡充滿了即將破碎的希望。
時間過得好快,快到每一個月、每一週都在打仗,沒有太多時間細細品味當下。時間又過得好慢,經歷太多、起伏太多、收穫太多,像一場大戲、像一部小說。但我相信,互聯網時代,至少會給每個人一次個體崛起的機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