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閱讀?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你更要知道自己在讀什麼?怎麼讀?為何而讀?
在AI時代需要「閱讀」的真正理由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們從網路能獲取大量資訊,
但內化知識、學以致用,鍛鍊獨立思考力,
是只有「閱讀」能做到的事。
──日本人氣閱讀推廣者,獻給讀者的閱讀指南──
如今,我們需要的不是知識,
而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AI時代需要「閱讀」的真正理由
日本Voicy人氣說書節目主持人荒木博行,
從2018年開始每天日更一篇書評,至今已累積近兩千集。
在讀了上千本書後,他發現即使我們可以從網路上獲取資訊,
但「閱讀」的行為更有助於內化知識、鍛鍊抽象思考力,並產生自己的看法;
留有「需要解釋的空白」,就是讀書最大的優勢。
◎與其一年讀三百本書,不如讀一本能讓自己有所發現的書
因此,不加思考、完全相信讀到的內容,或是為別人而閱讀、追求閱讀量的閱讀,
都屬於用「別人的頭腦思考」的閱讀,跟看過即忘的短影音一樣,毫無價值。
真正的閱讀,是在字裡行間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懷抱著疑問和困惑,並昇華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因此在本書中,荒木博行根據「選書」、「讀書的方法」、「閱讀的用處」等面向,
一一分享獨到的觀點,幫助我們找到讀書的方向。
◎用「問題」選書法,養出不斷進化的閱讀體質
閱讀能夠改變人生和升級自我,他認為每本書都提出某個「問題」或「答案」,
有針對既有問題提出既有答案,能夠產生自信、養成閱讀習慣的「既知提醒的書」;
針對既有問題提出新的答案,能讓我們明白不同觀點的「發現答案的書」;
提出人們從未想過的全新問題,反思理所當然的事,找出應對之道的「發現問題的書」;
只要調整這三類書的閱讀比例,就能鍛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他也分享其它關於閱讀的思考:
●書本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沒有魅力
●最佳的閱讀時機是低潮、痛苦和煎熬的時候
●把知識內化的「雪花球理論」,用「三角閱讀法」抓出每本書的核心概念……
世上沒有什麼「必讀之書」或最有效的閱讀法,
時時懷抱著疑問,就是改變人生的最強閱讀法!
一致推薦
王乾任 《超快速讀書法》作者
愛瑞克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主持人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有關閱讀的心態和技巧,此書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思維,是愛書人的一大福音!──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閱讀不是為了閱讀,而是為了認識自己,透過閱讀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也透過閱讀啟發自己新的思路,這本書或許正是你此刻需要的人生鑰匙!──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目錄
序/導讀
前言
與書本的相處之道
「歸根究柢,閱讀法是因人而異的。」
這是我經常被請教「閱讀」的相關問題時,最直接的感想。雖然對於期待聽到超強閱讀術的讀者來說,這個答案並不中聽,卻很中肯。
約莫三、四年前,我的職涯才多了「閱讀」這個職能標籤。在那以前,我是商學院的講師,同時也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直到我在二○一八年出版《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後,「閱讀」的職能標籤才顯化在我的職涯上。
後來,我也跨足營運書摘服務網站Flier,同時在網路聲音廣播平臺Voicy開設《荒木博行的book café》節目,每天早上都在介紹書,所以有很多機會讓大家認識到自己「讀書人」的身分。
雖然我這麼做,純粹是出於閱讀的習慣,並非是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但許多人紛紛開始請教我像「傳授高效的閱讀法」和「分享推薦書單」等與閱讀相關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真的很難回答。
畢竟「閱讀法」會因為閱讀目的跟人的個性有所不同。有人偏好做筆記,也有人熱衷速讀法。每個人的知識水準和興趣,也會大幅影響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主題。
即使我突然推薦大家去看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想必也是對牛彈琴吧。就跟電商企業的經營策略和化工業的經營策略截然不同一樣,閱讀論也是因人而異。
然而「閱讀法是因人而異」的答案幫不了大家。而且大家來找我以前,也心知肚明這一點,卻還是會不死心地問我:「我知道是因人而異,但你多少能提供些建議吧?」這種互動模式使我倍感困擾,簡直像霸道的大叔對搞笑藝人說:「你不是藝人嗎?快逗我笑!」雖然情況可能不太一樣,但我著實感到有點頭大。
為了解決這種麻煩的局面,我想借助《SHIFT:創新規則》這本書的概念。以商業設計師的身分,活躍於世界舞臺的濱口秀司先生,曾在該書提及企業應有的教育課程,以下這段內容是在說明如何打破教育悖論。
我的教育課程會遵守以下兩項原則進行:
.隨機秀出環節
.讓學生看不清全貌
(中略)想必學生會覺得「雖然每個環節都聽得懂,卻無法看清整體全貌」,因為靠自己絞盡腦汁思考全貌至關重要。
所謂的教育悖論,就是「老師教得越淺顯易懂,學生越不會動腦思考」的矛盾。如果老師手把手親自示範,學生就會毫不批判地吸收知識,最終淪為「老師的劣化複製品」。
因此教導他人時,不能讓學生看清全貌。如果用奶油蛋糕來比喻,全貌就像是草莓,是奶油蛋糕的醍醐味。老師進行教學時,不應該剝奪學生去做能帶來最佳教育成效的行為,也就是「思考事物全貌」。
我從濱口先生的教育方式,發現能解決「閱讀法是因人而異」的線索。
換句話說,老師向學生展現各環節(零件、成分、構成要素)的同時,替全貌預留想像空間,或許就能克服這個難題吧。憑藉讀者的思考力,或許能衍生出幾乎適用於各種情況的萬應閱讀法吧……
因此,本書不會告訴大家如何閱讀,邏輯理論也是隨機出現,部分內容甚至存在重複與矛盾之處(所以各位讀者挑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閱讀就好)
所以,期待在本書看到「高效率讀書的五個步驟」、「為您揭露閱讀最大的祕密」等諸如此類速效性的應用知識,也就是俗稱「閱讀法」的人,恐怕會大失所望。
本書偏向探討抽象程度更高的問題──如何與書相處。只要各位讀者讀完後,產生「雖然能懂你想表達什麼,但具體來說該怎麼做?」的疑問就好。因為這個疑問,正是蛋糕上的草莓,也就是閱讀的醍醐味。
然後請各位讀者,使用那顆根據自己生活方式和人生舞臺培育出來的「草莓」,創造一塊與眾不同的奶油蛋糕吧。當然口味也不限於草莓,也可以是葡萄或橘子(雖然橘子感覺有點酸,但也有人喜歡那種酸味吧)。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書名,其實是對「用他人的頭腦思考」的警語。
我們總會在無意間,不加批判地全盤接受書中內容,如果這樣做就是用他人的頭腦思考,那麼本書也不能免俗地要成為讀者們的批判對象。若本書能引導讀者萌生「雖然這是荒木的看法,但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觀點,那就再好不過了。
非常歡迎大家針對本書內容提出不同看法和新建議。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各位準備好了嗎?快來閱讀本書,締造專屬個人的嶄新篇章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