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在AI時代需要「閱讀」的真正理由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38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我們從網路能獲取大量資訊, 

但內化知識、學以致用,鍛鍊獨立思考力,

是只有「閱讀」能做到的事。

 

──日本人氣閱讀推廣者,獻給讀者的閱讀指南──

 

如今,我們需要的不是知識,

而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AI時代需要「閱讀」的真正理由

日本Voicy人氣說書節目主持人荒木博行,

從2018年開始每天日更一篇書評,至今已累積近兩千集。

在讀了上千本書後,他發現即使我們可以從網路上獲取資訊,

但「閱讀」的行為更有助於內化知識、鍛鍊抽象思考力,並產生自己的看法;

留有「需要解釋的空白」,就是讀書最大的優勢。

 

與其一年讀三百本書,不如讀一本能讓自己有所發現的書

因此,不加思考、完全相信讀到的內容,或是為別人而閱讀、追求閱讀量的閱讀,

都屬於用「別人的頭腦思考」的閱讀,跟看過即忘的短影音一樣,毫無價值。

真正的閱讀,是在字裡行間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懷抱著疑問和困惑,並昇華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因此在本書中,荒木博行根據「選書」、「讀書的方法」、「閱讀的用處」等面向,

一一分享獨到的觀點,幫助我們找到讀書的方向。

 

用「問題」選書法,養出不斷進化的閱讀體質

閱讀能夠改變人生和升級自我,他認為每本書都提出某個「問題」或「答案」,

有針對既有問題提出既有答案,能夠產生自信、養成閱讀習慣的「既知提醒的書」;

針對既有問題提出新的答案,能讓我們明白不同觀點的「發現答案的書」;

提出人們從未想過的全新問題,反思理所當然的事,找出應對之道的「發現問題的書」;

只要調整這三類書的閱讀比例,就能鍛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他也分享其它關於閱讀的思考:

●書本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沒有魅力

●最佳的閱讀時機是低潮、痛苦和煎熬的時候

●把知識內化的「雪花球理論」,用「三角閱讀法」抓出每本書的核心概念……

 

世上沒有什麼「必讀之書」或最有效的閱讀法,

時時懷抱著疑問,就是改變人生的最強閱讀法!
 

一致推薦

 

王乾任 《超快速讀書法》作者

愛瑞克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歐陽立中 「Life不下課」主持人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有關閱讀的心態和技巧,此書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思維,是愛書人的一大福音!──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閱讀不是為了閱讀,而是為了認識自己,透過閱讀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也透過閱讀啟發自己新的思路,這本書或許正是你此刻需要的人生鑰匙!──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作者

荒木博行

 

學習設計(Manabi design)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曾任職於住友商事、GLOBIS商學院經營研究所副研究科長,並推出MBA線上課程。2018年創立學習設計股份有限公司。除了擔任Flier、NOKIOO等新創企業的顧問之外,也擔任繪本網站Ehon Navi的外部監察人,同時任教於武藏野大學。

 

於聲音平台Voicy開設節目《荒木博行的book café》、Podcast《超相對性理論》都頗受好評。著有《拿著稻草去旅行》、《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系列(以上皆為直譯)、《圖鑑 大企業為什麼倒閉?》、《失敗讓你更成功》等作品。

 

譯者簡介

 

姜柏如

 

因為從小喜歡動漫、電玩而一頭栽進日文的世界。曾任職於廣告及遊戲公司,現任自由譯者。翻譯領域涵蓋童書、居家生活、園藝、遊戲及輕小說。作品有:《愛情可以分割嗎?》、《親手打造一坪大的森林系陽台花園》等書。

 

目錄

前言│與書本的相處之道
 
序章│在快速變化的時代,閱讀的重要性
我們在同一艘巨型油輪上
追求將過去抽象化的能力
裝幀師的悲劇
AI無法模仿的「抽象力」
抽象化不是煞有其事的心血來潮
懶惰的抽象化會扼殺組織
感謝生在「書本」存在的時代
邁向「終身娛樂挑戰」的大門
 
第1章│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書的最大魅力,就是毫無魅力
引人入勝的思考餘地
保持覺察,才能讀有所得
不要突然施展「必殺技」
讀者是賦予書本生命的人
閱讀內容的同時,也不忘「閱讀情境」
越是痛苦煎熬,越是最佳的閱讀時機
跳脫思考框架,隨心所欲的閱讀
 
第2章│如何挑選書?
針對「問題」的三種選書法
從根本上撼動讀者的「發現問題之書」
賦予不同看法的「發現答案之書」
鞏固世界觀的「既知提醒之書」
打造自己的閱讀書單
與其讀萬卷書,不如發現一個「好問題」
因應「人生階段」調整閱讀清單
 
第3章│如何閱讀一本書?
改變「知識輸入」和「知識輸出」的順序
替相異之人開通航線的能力
抽象化能提升學習的層次
提高問題的抽象度,開啟學習的大門
克服閱讀的最後一哩路
用「也就是說」和「打個比方」練習思考的往返力
來回具體與抽象之間的「三角跳思考」
 
第4章│你也有「閱讀病」嗎?
閱讀是沒有捷徑的
堅持把書從頭到尾讀完的「完讀症」
打造「集體圖書館」
不允許自己見異思遷的「專一症」
對買書不讀有罪惡感的「囤書症」
囤書空間也是私人棲地
流於武斷學習態度的「實用症」
一成閱讀人都有的「沒時間症」
 
第5章│閱讀有用嗎?
獲取資訊的閱讀vs.培養獲取資訊眼光的閱讀
「閱讀有用嗎?」是毫無意義的問題
重新肯定「不認真」
雪花球閱讀理論
死去的沉澱物vs.活著的沉澱物
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將知識「銘刻於腦」
用輕鬆的心態閱讀,才能將知識「冷藏封存」
透過「產生連結」來攪拌腦袋
 
第6章│閱讀就是活著
讀而不思則罔
掌握「狂熱」和「疑惑」的理想平衡點
控制問題的方向性
疑惑會催生嶄新自我
令人始終存疑的「消極感受力」
越來越多人忘記懷抱疑問的重要性
「平凡的邪惡」會讓人忘記懷疑
質疑「存在」的價值
 
結語│「用閱讀開拓新道路」的真正意義
附錄│塑造自我的閱讀清單

 

序/導讀

前言

 

與書本的相處之道

 

「歸根究柢,閱讀法是因人而異的。」

 

這是我經常被請教「閱讀」的相關問題時,最直接的感想。雖然對於期待聽到超強閱讀術的讀者來說,這個答案並不中聽,卻很中肯。

 

約莫三、四年前,我的職涯才多了「閱讀」這個職能標籤。在那以前,我是商學院的講師,同時也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直到我在二○一八年出版《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後,「閱讀」的職能標籤才顯化在我的職涯上。

 

後來,我也跨足營運書摘服務網站Flier,同時在網路聲音廣播平臺Voicy開設《荒木博行的book café》節目,每天早上都在介紹書,所以有很多機會讓大家認識到自己「讀書人」的身分。

 

雖然我這麼做,純粹是出於閱讀的習慣,並非是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但許多人紛紛開始請教我像「傳授高效的閱讀法」和「分享推薦書單」等與閱讀相關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真的很難回答。 

 

畢竟「閱讀法」會因為閱讀目的跟人的個性有所不同。有人偏好做筆記,也有人熱衷速讀法。每個人的知識水準和興趣,也會大幅影響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主題。

 

即使我突然推薦大家去看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想必也是對牛彈琴吧。就跟電商企業的經營策略和化工業的經營策略截然不同一樣,閱讀論也是因人而異。

 

然而「閱讀法是因人而異」的答案幫不了大家。而且大家來找我以前,也心知肚明這一點,卻還是會不死心地問我:「我知道是因人而異,但你多少能提供些建議吧?」這種互動模式使我倍感困擾,簡直像霸道的大叔對搞笑藝人說:「你不是藝人嗎?快逗我笑!」雖然情況可能不太一樣,但我著實感到有點頭大。

 

為了解決這種麻煩的局面,我想借助《SHIFT:創新規則》這本書的概念。以商業設計師的身分,活躍於世界舞臺的濱口秀司先生,曾在該書提及企業應有的教育課程,以下這段內容是在說明如何打破教育悖論。

 

我的教育課程會遵守以下兩項原則進行:

.隨機秀出環節

.讓學生看不清全貌

 

(中略)想必學生會覺得「雖然每個環節都聽得懂,卻無法看清整體全貌」,因為靠自己絞盡腦汁思考全貌至關重要。

 

所謂的教育悖論,就是「老師教得越淺顯易懂,學生越不會動腦思考」的矛盾。如果老師手把手親自示範,學生就會毫不批判地吸收知識,最終淪為「老師的劣化複製品」。

 

因此教導他人時,不能讓學生看清全貌。如果用奶油蛋糕來比喻,全貌就像是草莓,是奶油蛋糕的醍醐味。老師進行教學時,不應該剝奪學生去做能帶來最佳教育成效的行為,也就是「思考事物全貌」。

 

我從濱口先生的教育方式,發現能解決「閱讀法是因人而異」的線索。

 

換句話說,老師向學生展現各環節(零件、成分、構成要素)的同時,替全貌預留想像空間,或許就能克服這個難題吧。憑藉讀者的思考力,或許能衍生出幾乎適用於各種情況的萬應閱讀法吧……

 

因此,本書不會告訴大家如何閱讀,邏輯理論也是隨機出現,部分內容甚至存在重複與矛盾之處(所以各位讀者挑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閱讀就好)

 

所以,期待在本書看到「高效率讀書的五個步驟」、「為您揭露閱讀最大的祕密」等諸如此類速效性的應用知識,也就是俗稱「閱讀法」的人,恐怕會大失所望。

 

本書偏向探討抽象程度更高的問題──如何與書相處。只要各位讀者讀完後,產生「雖然能懂你想表達什麼,但具體來說該怎麼做?」的疑問就好。因為這個疑問,正是蛋糕上的草莓,也就是閱讀的醍醐味。

 

然後請各位讀者,使用那顆根據自己生活方式和人生舞臺培育出來的「草莓」,創造一塊與眾不同的奶油蛋糕吧。當然口味也不限於草莓,也可以是葡萄或橘子(雖然橘子感覺有點酸,但也有人喜歡那種酸味吧)。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書名,其實是對「用他人的頭腦思考」的警語。

 

我們總會在無意間,不加批判地全盤接受書中內容,如果這樣做就是用他人的頭腦思考,那麼本書也不能免俗地要成為讀者們的批判對象。若本書能引導讀者萌生「雖然這是荒木的看法,但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觀點,那就再好不過了。

 

非常歡迎大家針對本書內容提出不同看法和新建議。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各位準備好了嗎?快來閱讀本書,締造專屬個人的嶄新篇章吧。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626349587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1*14.8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