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1126_2026手帳年曆

一樣工時,打造10X成果!:不是「加倍努力」,而是「重寫思維」!一套可長期複製的高效能系統,4個步驟達成10倍成果(二版)

  • 79 316
    40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成功法成長/致富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名郷根修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駱香雅
  • 出版社: 方舟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2/03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2025聖誕禮物展—為朋友家人準備暖心驚喜!點我逛逛選禮物↓↓↓↓↓↓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真正厲害的人,不會只是埋頭苦幹!」
傳奇策略教練丹.蘇利文(Dan Sullivan),「10倍思維」的最強實踐法
──讓你在相同時間,創造10倍成果的高效能系統。
不是一次爆發,而是一輩子高效!

___________
【BEFORE 10X】
每天的生活幾乎只剩下工作,下班時夕陽早已落下。
洗完澡、吃完飯,一天又結束。
想讀點書、運動或陪陪家人,卻發現根本沒有時間留給自己。
越努力,越覺得人生被工作綁架……

【AFTER 10X】
不再被工作追著跑,實現業績10倍成長,團隊運作更高效。
下午5點準時收工,還有餘裕陪伴家人、運動、閱讀。
從焦慮轉為從容,不必燃燒自己,也能穩定維持顛峰表現。
___________

作者名鄉根修是High Performance株式會社負責人、前國際企業策略顧問。
他協助無數學員在提升工作成果的同時,也找回自由時間。
然而,過去的他也曾是「越努力越被工作追著跑」的典型上班族——
明明是為了自己和家人拚命工作,卻連喘息與陪伴的時間都被剝奪。


那段日子裡,他一心想「再撐一下、再多做一點」就能脫離這場生活困境,
不停尋找「提升工作效率」的祕訣、閱讀各種生產力書籍,卻依舊被無止境的壓力淹沒。
直到有一天,妻子的一句:「你每天這麼晚回來,就算你賺錢回家,我也不覺得開心。」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讓他徹底覺醒——我努力的方式,必須改變!


為了找回理想人生,他開始研究「如何在相同時間裡,創造更大成果」;最終遇見了傳奇策略教練丹・蘇利文(Dan Sullivan),成為第一位完成「10倍雄心課程」的日本人,並將「10倍思維」落實於自身事業。

從身心俱疲的上班族,到能同時擁有高績效與高自由度的實踐者。
如今,他將這套系統化方法分享給所有和過去的自己一樣——
卯足全力長時間工作,卻看不到成果,也沒有私人時間的人。

★成長不是更努力,是更聰明地「設計努力」
再怎麼拆解工作、優化流程,都只是換湯不換藥。
想要徹底翻身,你得直接換個框架!
做出10倍成果,其實比2倍成果更簡單——
因為你會停止用「加法」努力,開始用「選擇」前進。

★創造10X成果不用你10X拚命,只需要……
Step 1:設定10倍目標——放棄線性成長,用「未來視角」重新定義現在的行動。
Step 2:專注於4大高效區——致力於同時滿足「喜歡」、「擅長」、「有益他人」、「能創造收益」的事。
Step 3:從「怎麼做」改為「與誰合作」——學會交付、協作,讓他人的強項成為你的槓桿。
Step 4:建立可複製的系統——讓成功過程制度化,成果就會自動生成。

當你啟動這個循環,工作會從消耗進化成擴張;
時間也不再是壓力,而是可運用的資源。

★讓10X成為習慣,打破你的「時間不足」慢性病
即使是個人生活,也能運用10X 四步驟。
面對現代人的「3大時間陷阱」,關鍵不是多做,重點在「重設節奏」。
利用10X機制的「3大時間運用法」×「一頁式生產力」,奪回生活的主導權。

從燃燒自己,到讓系統幫你運轉。
從無止境加班,到準時下班卻產出10倍。
10X思維不是懶人的捷徑,是給聰明工作者的新思維。

不是「加倍努力」,而是「重寫思維」,
這套可長期複製的高效能系統,讓你維持一樣工時,也能打造10倍成果!

※本書初版名為:10X

名人推薦

Manny Li|科技評論媒體《曼報》創辦人
李全興(老查)|數位轉型顧問
李柏鋒|《商益》總編
劉奕酉|《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作者、商務顧問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十倍推薦!

作者

名郷根 修(Nagone Osamu)
High Performance株式會社負責人。1978年出生於岩手縣。擁有鹿特丹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EMBA學位。
曾任職於美國的策略顧問公司和全球醫療設備製造商飛利浦公司,目前參與南部醫理科和Finggal Link這兩家醫療領域公司的經營管理,集團年營收合計達180億日圓,並致力於推廣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產品。
他曾師從被譽為「傳奇策略教練」、策略教練公司(Strategic Coach)創辦人丹·蘇利文,更是唯一從該公司「十倍雄心課程」畢業的日本人。
他以公司經營者、高階主管和創業者為對象,提供協助學員在提高工作成果的同時,也能創造自由時間的課程,以及專注於提升工作生產力的教練計劃。

譯者

駱香雅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
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之翻譯工作。
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感謝生命。
目前譯有《門診護士的煩惱》(合記圖書)、《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采實文化)、《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低慾望社會》(天下出版)、《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天下生活) 、可以善良更要勇敢生氣》(方言文化)、嵌入式金融大衝擊(商周出版)、《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方舟文化)等。

目錄

前言: 「卯足全力長時間工作,卻看不到成果,也沒有私人時間。」
——獻給就像從前的我一樣的人

第一章:花費同樣時間,變成十倍成果?
向傳奇策略教練丹•蘇利文學習「10X思維」
「工時越長,成果越好」是錯誤觀念
實現「十倍目標」的四個步驟

第二章:設立「十倍目標」,跳脫框架,激發有別以往的新想法
小杯子能盛裝的水量有限
「10X」訓練著眼於已達成目標的「未來」,而非關注「現在」
設定「十倍目標」時,不可或缺之事
為了設定突破現狀的目標,希望你事先了解的事情
為了掌握「10X」機制,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獲得「十倍成長思維」所需的提問
達成「十倍目標」需要多久時間?
啟動「4C」循環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第三章:專注於「喜歡」、「擅長」、「有益於他人」、「可產生收益」四項條件
勉強自己做「不想做」、「不擅長」的事,能做出成果嗎?
最能提高生產力的工作是「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對他人沒有幫助」、「無法產生收益」的事業無法帶來營收
若整個團隊都專注於「喜歡」、「擅長」、「有益於他人」和「可產生收益」,將創造十倍成果
減少「不想做」和「不擅長」之事,並專注於獨特能力的方法
專注於獨特能力的「工作分配方式」
每九十天進行一次「正向力提升」

第4章:經營事業比起「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與誰合作」
無法達成目標的人思考「怎麼做」;達成十倍成果的人思考「與誰合作」
把「怎麼做」轉換為「與誰合作」以創造時間和精力
把工作交給他人需要「勇氣」
「交付工作」並不是把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情強加於人
實現「十倍目標」的領導力核心在於明確的願景
如何選擇表現最佳的「合適人選」

第5章:建立團隊並將其「系統化」
以「團隊」為單位,集結眾人之力實現「十倍目標」
根據「10X」建立團隊「系統」的方法
為了實現「十倍目標」,需落實「系統」運作
製作可達成「十倍目標」的「工作手冊」
為了達成「十倍目標」而建立的「評鑑機制」
比起追求完美,「盡善主義」的時間效益更好

第6章:讓「10X」成為習慣,實現「豐富人生」
實際運用「10X」機制,業務營收十倍達成
實現「十倍目標」的個人案例
現在是過去的延伸,但未來不必然延續過去的軌跡
現代人陷入慢性「時間不足」的問題
獲得「十倍豐富人生」的「時間運用法」
在「專注日」做最重要的工作
「準備日」的活動要有助於提高生產力與自由時間的品質
「自由日」不碰工作,提升創造力、煥發身心活力
將「能夠創造良好節奏的行動」全部納入例行工作中
擁有平衡願景,實現「豐富美好的人生」

結語
參考書目

序/導讀

前言
「卯足全力長時間工作,卻看不到成果,也沒有私人時間。」
——獻給就像從前的我一樣的人。

◎ 從早到晚忙於工作,事情還是做不完
「哎呀呀,今天早上又這麼多人……。」一邊在心裡嘀咕著,一邊把自己塞進擠滿人的電車……。
「今天又得加班了,不然這次的專案無法如期完成啊……。」電車行進間,懷著憂鬱心情,茫然地望著窗外的風景……。
突然一時興起,拿起智慧型手機搜尋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雖然找到許多相關文章和影片,但即便閱讀了文章、觀看了影片,也無法實際大幅提高現在的工作效率……。
儘管也閱讀過許多有關「如何提高工作生產力」的書籍,但依舊從早到晚工作,抽不出時間陪伴家人,生活絲毫沒有改變……。
雖然一直渴望有朝一日能和家人一起悠閒地外出旅遊,或是過著和年幼的孩子們一起玩耍的生活,但因為把工作擺在第一位,這些願望只能一延再延……。
就這樣,周而復始的日子持續了好幾年。

這些都是我過去的寫照。如果你每天都很忙碌,卯足全力長時間工作,卻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果……,如果你渴望改變這種情況,那麼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從前的我就是這樣,每天從早到晚埋頭工作,搭著搖搖晃晃的通勤電車,帶著憂鬱的心情度日。然而,日復一日的繁重業務,再加上連周末也得工作,導致身心疲憊不堪。
當然,我也曾努力過不要讓自己陷入身心俱疲的狀態。我和妻子結婚後生了兩個小孩,而且夫妻兩人都要工作,我們會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料理家務、接送小孩上幼兒園、周末帶他們去公園玩耍。
然而,隨著工作量不斷增加,我的空閒時間越來越少,就算周末能休息,也提不起勁做任何事,我陷入憂鬱,躲在房間裡。
那個時候,年僅四歲的兒子走進臥室跟我說:「爸爸,我們來玩吧!」但是,陷入憂鬱狀態的我根本提不起勁,只能拒絕他:「對不起啊,現在不能陪你玩……。」如今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及格的父親,當時也因此深陷在自我厭惡的心情之中。

我一方面認為「為了在職場上取得成果,必須比任何人都更努力工作」、「為了守護家人、為了對公司有所貢獻,我必須更加努力」;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有時真想完全放下工作,好好地休息……」,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育兒和家務的重擔全落在同樣也要上班的妻子身上,終於妻子對我說:「你每天晚上都弄到這麼晚才回來,就算你賺錢回家,我也不覺得開心」。
對我來說,這句話宛如是妻子的最後通牒。而這句話也成為讓我下定決心改變工作方式的契機。

◎ 用同樣的時間產出十倍成果的機制?
從那時起,我開始認真探索是否存在可以實現「取得工作成果的同時,也能珍惜與家人相處時光」的生活型態。
我不斷思索如何實現這種生活型態,結果發現了「既能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還能取得十倍成果,並且減少工作時間,進而實現美好豐富人生的機制」。

「做自己想做的工作還能取得十倍成果,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好事!」
「就算拚命工作,就連比前一年成長一○%的目標也很難達成。」
「光翻倍都很困難了,如果有這種方法,誰都能輕鬆達成目標吧?」
「減少工作時間還能做出成果?究竟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做到?」

我認為就算產生這些問題也無可厚非。假使有這種能夠立刻找到方法的的好事,我也不至於每天從早到晚埋頭工作,把自己操到身心俱疲,陷入憂鬱狀態而躲在房間裡了吧?
但是,我敢很肯定地說。這世上存在著「透過從事自己想做的工作,不但取得十倍成果,還減少了工作時間,進而實現美好豐富人生的機制」。
請試著想像看看。如果花同樣的時間可以獲得十倍成果,你的生活型態會出現怎樣的轉變呢?
假使在相同的時間內,工作成果是以往的十倍,你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就會增加,不但經濟情況變得寬裕許多,還可以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好好吃頓飯,或者去一直想著有朝一日要去的地方旅遊—請試著想像看看這樣的自己。

我在本書當中所介紹的「用同樣時間創造十倍成果的機制」,並不是時下流行的快速技巧,或是「只要有這個,人人都能輕鬆做到的魔法模型」這類暫時性的、流於表面的技術,而是只要學會,就能長久使用的機制。
這個機制可以運用於各種職業類型或狀況,而且再現性高,只要掌握了這個機
制,人生將會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教導我這個機制的老師,「傳奇策略教練」丹•蘇利文(Dan Sulivan),所說的
這句至理名言,可做為用同樣時間取得十倍成果的提示。

Our eyes only see and our ears only hear what our brain is looking for.
(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只會看見與聽見大腦在尋找的東西。)
——Dan Sullivan 丹•蘇利文

試閱

★ 「工時越長,成果越好」是錯誤觀念
◎「你能奮戰二十四小時嗎?」

在學習「10X」機制之前,我總認為工作時間越長,越能提高工作成果,因此為了在工作上取得更多成果,當然必須更加努力。
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一九八九年),在營養飲品「Regain」的廣告中,有句「你能奮戰二十四小時嗎?」的台詞曾蔚為風潮。當時播放著這支廣告歌曲的日本,正處在工作時間越長、公司業績越好的泡沫經濟時期,象徵一個為了公司、為了薪水,不斷工作的世代。
現在如果對員工採用這種工作方針,可能會被當成黑心企業,恐怕立刻就會演變成社會問題。
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當然還沒有「工作生活平衡/勞逸平衡」(Work-Life Balance)這一類的詞彙,大家對於卯足全力、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也都是十分地習以為常。

不過,說句不怕大家誤解的話,我並不認為長時間工作本身是一件壞事。長時間工作是為了實現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想做的事情,更是為了在工作上取得成果——可將其視為自己的選擇。
這確實可以理解成:想要取得巨大的成果,就必須花費相當的時間。但是,也有人因為長時間持續工作導致傷害了身心健康、破壞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我自己便親身經歷過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

◎「勞逸平衡」的極限
話說回來,就「工作生活平衡」的觀點而言,難道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
所謂「工作生活平衡」,是指在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讓工作與個人生活都很充實的一種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
因為我曾經歷過與妻子兩人工作育兒兩頭燒的經驗,所以我覺得「工作生活平衡」也有其極限。
我和妻子都畢業於海外商業學院並取得MBA學歷,具備商業相關知識。雖然在工作上能夠取得相對的成果,但卻無法擁有足夠的個人生活時間。一直面臨著「要不減少工作,要不犧牲個人生活」的課題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謂「工作生活平衡」,就是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範圍內,在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因此,通常無法同時將精力百分之百投注在工作上,又想要百分之百享受個人生活,於是在現實情況下,就產生了必須犧牲某一方的難題。

因此,我直觀地認為最合理的觀點就是——透過「10X」機制,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成果、擁有自由時間的生活型態,就是「幸福的工作方式」。

◎ 不要貿然投入工作
許多「工作方式」在現實情況中都存在著各種障礙,但透過學習和實踐「
10X」機制,不僅可以在自己想做的工作中大展身手,與此同時,還能大幅提高工作的CP值(Cost Performance,或稱成本效益)與TP值(Time Performance,或稱時間效益),獲得更多自由時間。
要實現以「10X」機制為基礎的工作方式,關鍵在於——想要取得巨大成果,接到工作時不是馬上就著手進行,而是先「思考」。
在採取行動之前,要先加入「思考」的過程,問問自己:「除了過往的做法或長時間工作之外,還能怎麼做來達成目標?」
舉例來說,假如你要從東京前往大阪出差,應該不會直接就匆忙趕往大阪吧?
你會先思考:是要搭飛機?還是搭新幹線?又或者開車?話說回來,這趟出差非去不可嗎?能否透過線上會議解決,或交由其他人處理呢?
先思考,再行動。「10X」機制就是加入了這種「思考」過程,來大幅改變工作效率的(最終,也有助於讓自己保有個人時間)。

★ 為了掌握「10X」機制,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挑戰「十倍目標」時,感到不安是很正常的

「自己真的能做到嗎?」

誠如前述,在剛開始學習和實踐「10X」機制的階段,舒適圈的力量會讓人試圖回到原來的狀態。因為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難免令人感到不安。
我也曾有過同樣的心境,信心動搖想要回到舒適圈。

「與其追求達成十倍目標的未來,不如繼續按照以前的方法做事,這樣不只更輕鬆,而且還更有把握吧?」我這種心情一天比一天強烈。
然而,我仍認為透過「10X」四步驟來實現「十倍目標」,對自己、團隊成員、客戶以及合作夥伴而言都是更好的選擇。
此外,當我直接與運用「10X」實現十倍目標的人們接觸後,我也懷抱起了能夠實現目標的希望。

不安,是對未來的恐懼。
希望,是對未來的期待。

無論是不安還是希望,都是思考未來時所產生的感受,而非當下。
面對這種不安與希望交織的情況,在挑戰實現「十倍目標」的四個步驟時,對我頗有幫助的方法,就是在策略教練公司學到的「為了掌握10X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為了實現更遠大的理想未來,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正如所見,實踐「10X」機制也意味著要捨棄過往的思維方式。
為了達成「十倍目標」,專注於你的獨特能力並與團隊合作——這可能與你一直以來的做法大相逕庭。
然而,為了實現更遠大的理想未來,請鼓起勇氣,勇敢地放下過去一直沿用的做法和思維方式。以下是「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1以過往為基礎的線性思維。
2滿足於小幅成長的標準。
3否定未來十倍成長的思維。
4對於成長持否定態度的人際關係。
5覺得差不多該穩定下來的思維。
6將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歸責於他人的思維。
7可以獨自一人實現十倍成果的想法。
8想要實現遠大未來,需要有勇氣去面對伴隨而來的恐懼和不安。所以要捨棄「希望不需要勇氣就能實現遠大未來」的思維。
9認為必須獲得回報的思維。(像「 10X」這類指數型成長的過程,並不是從對方手上爭奪,而是互相給予、持續成長的雙贏關係)。

在掌握和實踐「10X」的過程中,你可能也會感到不安和恐懼,但請鼓起勇氣捨棄上述九件事。

丹•蘇利文的策略教練公司也放下了這九件事,結果到目前為止,這間公司已經成功達成三次「十倍目標」。
據說目前策略教練公司推出的新課程,單日工作坊營業額已經超過公司成立第二年的全年營收。
策略教練公司從以前就開始舉辦工作坊,目前也依然在舉辦著工作坊,若要說起「10X」帶來什麼改變,那就是專注於獨特能力,並且導入了團隊合作和科技。
丹•蘇利文目前七十九歲,但他明確表示:「即使到了九十五歲也要繼續擔任工作坊的講師。」儘管擔任工作坊的講師已超過四十年,他依舊熱愛這份工作,並表示除了專注於獨特能力的工作之外,他無法想像自己從事其他工作。
透過「10X」機制,不僅可以實現指數型成長,同時也可能實現永續發展的工作方式。


★勉強自己做「不想做」、「不擅長」的事,能做出成果嗎?
◎在你的工作當中,「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占多大比例?
在你平常的工作當中,有多少比例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呢?
如果「不想做的事情」和「不擅長的事情」占比超過一半,我建議最好重新審視你的工作內容。
實現「十倍目標」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專注於「喜歡」、「擅長」、「有益於他人」、「可產生收益」的事情。
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不擅長」,而非「喜歡」、「擅長」的事情,這種做法不可能屢創佳績。

我自己在參加策略教練公司的「十倍雄心課程」時,有一項作業是要找一位搭檔組隊,了解在平時工作中,「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所占的比例。
結果我發現在自己的工作當中,一半以上都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與我組隊的搭檔一臉認真地說:「你應該提高能發揮獨特能力的工作比例。」
相比之下,跟我組隊的搭檔就完全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這位搭檔在達成十倍成果的同時,還能擁有由自己安排的自由時間,過著工作和個人生活都很充實的日子。
透過這項作業,我發現在日常工作當中,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加起來的工作量,比我想像的高出許多。
例如:對我來說,統計銷售數據並不是我「喜歡」的工作,但我將其視為應該累積經驗、讓自己比其他人更「擅長」的工作,於是持續地做著。
然而,由於我並「不喜歡」統計銷售數據,所以每當處理這項工作時,總會讓我感到疲憊,無法持續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進行。
如果把銷售數據的統計工作交給那些既「喜歡」又「擅長」,而且還具有這方面獨特能力的團隊成員處理,我就能將更多時間投入在更有生產效率的工作上,在保持充沛精力的同時,也可創造出更亮眼的成果吧!
再者,接手這項工作的團隊成員可以用比我更快的速度完成數據統計,甚至使用新的工具進行分析和報告,運用巧思完成工作,得到更高品質的成果。

對於商務人士來說,人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是要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 還是精力充沛地去做自己「喜歡」與「擅長」的事? 這兩者之間將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但這畢竟是工作啊,就算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也得做吧?」
「不想做的事就不做,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
「努力克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這樣才算是獨當一面的社會人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但是,必須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這種觀念,不管是從工作動力,還是生產效率的角度來看,都不得不說——這樣不僅效率很差,成果也不好。

◎從減少「不想做」和「不擅長」的事開始做起
請從你平時的工作當中,優先減少「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並增加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吧!
在這個過程中的第二步,就是尋找具備獨特能力的團隊成員,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擅長的事情」交給他們處理。
一開始,要先確定自己的獨特能力;接著,去了解團隊成員的獨特能力。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能力。
特別是創業者、經營者和公司的領導者,如果一直在做自己「不想做」或「不擅長」的事,團隊成員也會以此為(不好的)榜樣,勉強自己一直忍受「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因此,請由自己率先減少「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並把這些工作交給「喜歡」且「擅長」的人來完成吧!

如果你覺得很難立即將這個辦法運用到工作上,以下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不妨嘗試看看。例如:可以與同住家人或伴侶分工合作,以充分發揮各自「喜歡」和「擅長」之事的方式,來共同分擔家務或與家庭有關的事務。如果所有家庭成員都認為某項家務是「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請考慮看看是否可以外包。
即使只是自己身旁熟悉的家務,你也一定會發現——其實把這些「不想做的事」
和「不擅長的事」交給「喜歡」且「擅長」的人處理,效率會更好。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67368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