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_2026手帳年曆

策略破框:丟掉假策略,跟著策略大師打造贏的選擇

  • 79 379
    48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領導/管理組織/管理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羅傑.馬丁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EMBA雜誌編輯部
  • 出版社: 長河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2/05

活動訊息

黑五禮物買什麼?全站滿$1000送100點金幣,可累送! 新會員直接領$500!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別再讓策略變成填表格大賽。跟著全球第一策略大師,打造贏的選擇!

策略不是複雜分析或計畫清單。
Thinkers50全球第一策略大師馬丁(Roger Martin)最新力作,
本書打破常見的策略迷思,以五個犀利提問和簡單流程,
讓策略思考成為日常管理、團隊決策,甚至個人工作中,
立刻使用的策略思考方法。
讀完本書,你會驚呼:「我終於學會策略思考了!」

Thinkers50 全球排名第 1 策略大師馬丁最新力作
全球首度,策略大師馬丁與台灣團隊跨國企劃合作完成
EMBA雜誌最受歡迎策略專欄重新打造,一本最強策略思考指南

你是否也覺得,「做策略」常變成一種讓人心累的文書作業?
你是否曾被主管提醒,需要更加強策略思考?
你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獲得的結果卻不如預期?

如果,你的桌上總是堆滿了SWOT、KPI 等各種表格,冗長的規劃會議一個又一個,卻還是不清楚團隊的策略到底是什麼,這些計畫能不能幫我們解決重要的問題,那麼這本書就是寫給你的最佳解方。

\本書讓策略思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專業/
而是你每天做判斷時最可靠的基礎!

✔ 它犀利點出一般公司策略規劃的迷思和陷阱,例如深陷在SWOT分析,或和年度預算綁在一起,讓你知道為什麼過去的策略行不通。
馬丁提出清楚犀利的五個問題,和做策略的具體流程,帶著你清楚思考:「我們要在哪裡贏?要怎麼贏?」

✔ 它談的不是理論,沒有艱深的模型和繁複矩陣,而是公司和個人應該怎麼做的選擇。
馬丁根據長期輔導寶僑(P&G)、樂高(Lego)等跨國企業的實戰淬鍊,告訴你如何在不同階段,進入關鍵討論,例如,「我們可以如何……」、「什麼條件必須成立」、「有什麼可能性」,讓團隊不再尖銳對立,一起探索未來贏的方法。

✔ 它讓你把策略帶回日常,而不是一年一次的儀式。
馬丁教你如何在每天的取捨中練習「選擇」,如何不要被雜訊淹沒。當你知道要思考致勝負和戰場,你就養成了策略思考的習慣,不論是領導團隊或個人職涯,都能夠成為一個更有策略思考的人。

● 在本書中,你會學到簡單又強大的策略概念:
● 當市佔率太小,你必須重新選擇戰場。
● 不能只求參加、不求勝利,顧客與供應商會對你毫不留情。
● 每次取捨、每個「先做什麼、不做什麼」,都在塑造你的策略。
● 策略不必從零開始,而應該從「理想與現狀的落差」出發。
● 「以顧客為中心」、「提升品質」都不是策略;反面聽來很愚蠢的,就不是策略。
● 忙到沒時間?代表你的個人策略有問題,請先分清訊息與雜訊。
● 競爭者做什麼不重要,他們「看到了什麼」,才是影響你下一步的關鍵。

◆ 書中附有「策略選擇階梯的5個盒子」、「策略選擇結構流程圖」等實用工具
幫助公司以及你個人,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以獨特的方式贏得勝利。

⋄⋄⋄⋄⋄⋄⋄⋄⋄⋄⋄⋄⋄⋄⋄⋄⋄⋄⋄⋄⋄⋄⋄⋄⋄⋄⋄⋄⋄⋄
EMBA雜誌獨家專訪策略大師馬丁(Roger Martin)
【面對大師】為什麼90%的策略發展是錯的?
精彩片段: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YpfjECz68

作者

羅傑.馬丁
Roger L. Martin
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策略管理名譽教授,曾任該學院的院長。2017年,Thinkers50將他評選為全球排名第一的管理思想家。他著有「玩成大贏家」(Playing to Win)、「豁然開朗的商業模式思考」(A New Way to Think)等超過十本暢銷書,是寶僑(P&G)等全球知名企業CEO信賴的策略顧問,擁有哈佛大學的學士學位與哈佛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譯者

EMBA雜誌 編輯部
EMBA雜誌是台灣發行最悠久、最多企業訂閱的管理雜誌,引介策略、人資、領導、創新等管理知識,每個月至少有一百家企業在公司共讀EMBA雜誌,提升主管的領導力。

目錄

作者序 讓策略簡單、有趣,又有成效
編者序 當人人都學會策略思考

【第1部】打破舊思維:
策略和你想的不一樣

第1章 策略規劃從SWOT開始
第2章 策略的誕生:從問題到行動
第3章 想出有創意的策略,三種方法
第4章 什麼條件必須成立,才能成功
第5章 真的是策略選擇嗎,你做的
第6章 你的抱負激勵人心嗎
第7章 策略的價值在於解決問題
第8章 擬定策略不需從零開始

【第2部】策略的起點:
策略可以既簡單又有創意

第1章 我的策略四步驟
第2章 平均值可以告訴我們真相
第3章 有了策略,有了OKR
第4章 所以不需要策略,變化太快?
第5章 策略是年度預算的一部分?
第6章 還是營運要務?是策略選擇還是計劃?
第7章 你做的是策略嗎?

【第3部】好策略長什麼模樣:
再思考、調整、檢核

第1章 為策略把脈,問對的問題
第2章 如何破解策略偽裝
第3章 你的策略要能讓你贏過對手
第4章 打造成長路徑,四個優先順序
第5章 好的管理系統讓策略動起來
第6章 商業模式和策略有什麼關係
第7章 B2B策略也適用嗎?

【第4部】競爭與變動:
策略要能在真實世界裡贏

第1章 別當大市場中的小玩家
第2章 試著調整戰場,打不贏就換打法
第3章 你的競爭者看到了什麼?
第4章 請停止追趕式投資的衝動
第5章 反向拆解競爭對手的策略
第6章 吸引不同顧客族群時請注意

【第5部】策略與你:
讓策略思考成為習慣

第1章 你的最重要工作就是選擇
第2章 你的戰場由你決定
第3章 管理你的訊號與雜訊
第4章 你的個人策略有問題?太忙
第5章 你是優秀的策略師嗎?
第6章 找出你最強的個人策略

序/導讀

【譯序】
【當人人都學會策略思考】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

多年來,在企業現場,一談到策略,常伴隨著很多說不清的挫折。

好幾次參加不同公司的策略共識營,引導的顧問請高階主管想像未來願景,用畫的,用演的,到了真正的重點:我們要用什麼方法達到那個願景,大家要不就是面面相覷,要不就是腦力激盪寫滿便利貼。

至於該把重點放在哪裡,因為力氣用盡,往往草草了事,會議的結果就是一張很長的行動清單。
還有一次,我訪問一位外商CEO,當年公司業績很好,我問他的策略是什麼?怎麼做到的?他愣了一下反覆回答:「就是努力達到公司設定的目標。」

那也是為什麼,當我在十幾年前,第一次接觸到馬丁提出的策略概念,覺得相見恨晚。

「很多公司做的是計劃,不是策略。」馬丁直接說,他看過的百分八十以上的策略規劃,都只是一般的計劃。策略是選擇,是一連串彼此整合,讓公司可以致勝的選擇。因為計劃聽起來不酷,所以在很多公司,它們會偽裝成策略。

既犀利,且溫柔

馬丁是 Thinkers50 全球排名第一的策略思想家,也是寶僑和樂高等世界頂尖公司CEO信賴的策略顧問。二○二○年,我和他進行了一次跨國線上專訪,他的洞見深刻犀利,為人和藹謙遜,令人印象深刻。

沒有多久,我看到他每週在Medium(後來改在Substack)平台上發表的策略文章,一次用一個角度,清楚解析策略的概念。我如獲至寶,覺得一定要引進台灣來。我們取得他的授權,刊登在 EMBA 雜誌上。五年來,常常有讀者表示,這是他每期必看的文章,更有讀者來信,希望我們能夠出版這個專欄成書。

經過五年的累積與努力,現在終於成真。這本書和一般的策略書不同的是,馬丁把複雜變簡單。他沒有堆疊那些企圖把人弄昏的深奧名詞和複雜矩陣,他用簡單的架構,把複雜的思考流程解析清楚,讓策略流程可以簡單有趣。

他提出關鍵的五個提問,帶領讀者自我梳理和檢視自己的策略。他強調,策略是要解決「現實和理想的落差」,而不是離開現實世界,另起一個新策略。

這本書的第二個特色是,他沒有停留在理論架構,而提供實務的秘訣。儘管多年來也有很多書籍討論好策略的要素,但很少提供好策略要怎麼來。馬丁分享了他帶領公司討論策略時,發展出來的訣竅。例如,他用「我們可以如何」(How Might We)來取代過多的現狀分析;他用「可能性」(possibility),來代替策略或選項,幫助大家從彼此質疑反對,轉為正向的討論。

第三個特色是,不只是公司或高階主管,個人也可以運用這些學問。馬丁說,每個人的工作都有策略,都是在做選擇。我們的一位編輯看了這系列文章後,產生很大的震撼:「原來我的人生就是一個大雜訊。」她恍然大悟,過去她沒有選擇戰場和致勝方式,在職涯上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我個人特別喜歡這系列文章的原因還有一點,他常常把策略講到結合人性的深度。例如,他這樣說:當你的策略薄弱時,你周遭的角色通常不會對你特別寬容。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表現平平,顧客就不會忠誠,競爭對手會攻擊你,投資人則會保持距離,甚至對你施壓。但那不是「刻薄」,而是「公平」。

多麼犀利,卻又多麼溫柔。

全球第一版

這本書不是市面上常見的,一本英文書的翻譯版。它是由台灣的出版團隊主動企劃,獲得馬丁的肯定與支持,製作了全球第一版。我們從讀者的角度思考,如何突破多年來的策略盲點和主流做法,提供流程工具,並且增加了重點摘要和提問,幫助讀者反思討論,進一步用在工作上。

為了忠實傳達馬丁的這套策略架構,我特地花了五個星期的時間,參加知名創新顧問公司IDEO和馬丁所聯合開設的線上課程,希望完整掌握理路精髓。

記得當時課程結束,一位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擔任中南美某國政府要職的同學說,他多年來一直採取的策略方法就是數字分析。學習了馬丁在策略方面的架構之後,內心有個呼之欲出的聲音:「我終於學會策略思考了。」

我的感受也不下於此。感謝馬丁的深刻智慧和對這個世界的貢獻,更感謝他對於我們的企劃製作充分的支持與肯定。

對這本書,我們的抱負是:讓每位主管都學會策略思考,知道如何找出戰場,做對致勝選擇;讓團隊討論策略時,建立共同語言,激發往前邁進的能量。
如果真能達到,那麼這本書的出版也就充滿意義了。

【自序】
【讓策略簡單、有趣,又有成效】
羅傑.馬丁 (Roger L. Martin)

我是在二○一九年,在倫敦的 Thinkers50 的活動認識了方素惠。她是台灣的管理雜誌EMBA雜誌總編輯。

那次會面後,我們便持續保持聯繫。她和我進行了一個專訪,我很欣賞她寫的專訪文章,以及她在雜誌上的編輯理念,而她也對我寫的文章很感興趣。

後來,她提出了一個構想,希望能將我「玩成大贏家」(Playing to Win)與「實務洞見」(Practitioner Insights)系列中的一些文章,經過編輯,在她所主編的雜誌上刊登。我很喜歡這個提議,也欣然同意合作。

這些文章發表之後,讀者反應熱烈,讓她又萌生了更大膽的構想:乾脆出版一本完整的書,精選這兩個系列的文章。我非常認同這個想法,並全力支持。

現在這本書即將出版,我對這項企劃,以及當初決定支持它感到更加欣慰與滿意。當我寫下這篇序言的同時,我的這個系列已接近兩百五十篇原創文章(另有十七篇年終回顧與總結)。

在我看來,這個系列最可貴的地方,是它免費向全世界提供了龐大的策略實務內容。我常用我以前的著作「玩成大贏家」(Playing to Win)這本書來衡量文章總量,那本書共有六萬七千字,而目前這個系列的總字數已接近七本的份量,也就是說,五年內,我相當於寫了七本書。

然而,這樣大量的內容也有一個缺點:它們並沒有被有系統地組織起來。我每個星期根據客戶提出的問題與讀者的回饋來寫文章,每一篇都是回應當下的真實情境,彼此之間並沒有特定的架構或順序,每篇文章都是獨立存在的。

這時,素惠登場了。她深入閱讀了數百篇文章,挑選出其中三十四篇對讀者最有價值的內容,並巧妙地依主題加以整理與編排,構築出一個精彩的架構。看了她的架構與呈現,我完全明白為何她能擔任重要雜誌總編輯這樣的任務。

每一位寫作者都需要一位優秀的編輯,才能讓寫作發揮到極致。我誠摯希望你會喜歡這些文章的選輯與編排。

當時,我與前寶僑(P&G)執行長雷富禮(A.G. Lafley)合著「玩成大贏家」一書時,我們的初衷是希望讓策略變得簡單、有趣,又有成效。「玩成大贏家」與「實務洞見」系列文章,正是我延續這個理念的實踐。

我已經從事策略顧問工作四十四年,至今仍不斷學習。這些年來的實務經驗讓我清楚知道什麼有效、什麼無效,而我在這個系列與本書中,分享的正是那些真正有效的做法。我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對你的工作有所幫助。祝你閱讀愉快!

誠摯地,
羅傑.馬丁(Roger Martin)
二○二五年十一月,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

試閱

太忙?你的個人策略有問題

在你的個人策略中,最大的變數是時間;
怎麼運用時間,就是你最關鍵的策略選擇。

當有人告訴我他們很忙,彷彿這是一種榮譽勳章時,對我來說,這是一個訊號,表示他們的個人策略有缺陷。

在知識經濟中,生產的基本單位是人,而這個單位有一些棘手的特點。首先,其產能是有限的,每天的工作時間有限,無法像擴建工廠、礦場,或農場那樣擴大產能。

其次,每個生產單位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無法完全互換。擴展工廠時,你可以增加一條相同的生產線。從而無縫增加產能。但在知識經濟中,公司只能透過增加新的人來擴充產能。然而,無論公司多麼希望,新人與原有員工就是無法完全無縫接軌。最起碼,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互相協調工作。

當生產單位的獨特性越高,公司面臨的挑戰就越大。如果這個單位是影星朱莉亞.羅伯茲、投資大師巴菲特,或流行音樂天后泰勒絲,更不可能有另一個單位能與之匹敵。這個組織只有這一個生產單位,且短期內不會有第二個。

因此,當生產單位是頂尖人才時,這個個體就可能成為整個組織的瓶頸。這就是為什麼在知識經濟中,個人策略非常重要。

在個人策略中,最關鍵的「選擇戰場」變數是時間,因為時間是完全固定的資源,如何運用時間是個人最重要的策略選擇。一個好的戰場選擇,應該伴隨著一個強大的「致勝方式」。

簡單來說,如果你能夠用一小時的時間為組織創造大量價值,那麼你的致勝方式就與你的戰場選擇緊密相連。而這個致勝方式必須依賴於獨特的「必備能力」,這些能力又需要透過「支持管理系統」來建立和維護。

因此,要擁有一個有效的個人策略,你需要慎重選擇,如何將有限的時間分配到那些你擁有獨特能力,能產生巨大價值的任務上。而且,這不會自動發生,你需要一個個人的管理系統來持續執行,永遠保持警覺,是取得成效的代價。

商學院院長的新戰場

一九九八年,我被任命為多倫多大學羅特曼商學院院長,這是我第一份學術職位。院長的工作內容很大一部分是財務規劃、預算編制、審計與控制。另一部分是與聘請教師有關的繁瑣耗時流程,此外,院長的工作還包括募款。事實上,招聘委員會希望我在這方面投入時間,因為很多院長在這方面表現不佳。

出於好奇,我快速研究了一下我的前任院長花時間的地方。雖然數據並不完美,但顯示他每週花一天在財務管理上、一天在聘請教師上,還有一天在募款上,剩下的兩天用於處理各種其他事務。

很快地,我得出結論,對於當時的羅特曼商學院來說,有些事務必須以不同的方式處理。我們當時是一所落後的學校,我必須激勵我們的教授,讓他們找到值得信賴的目標;我還得修正學院的經濟基礎,這樣才能招聘到世界級的教授;我需要提升學院在整合思維和商業設計領域的學術領導地位;我必須建立一個以服務學生為核心的文化,特別是建立一個教授既重視教學,又重視研究的文化;我還需要更有效的方式來進行募款。

我的基本個人策略問題是:如果我花時間在前任院長所做的事情上,那我就無法完成這些目標。於是,我開始著手每年從我的日程中消除一百天的常規工作,並用一百天的高價值活動來取代它們,這些活動是我擁有能力完成的。

首先,我將目標鎖定在五十天的財務管理工作上。我有一位出色的行政長尤曼斯(Mary Ellen Yeomans),她非常優秀,但過去沒有充分發揮。我告訴她,我的目標是將我在財務管理上花的時間減少到每年五天。她感到震驚,並有點困惑,認為我在暗示財務管理對我來說不重要。

我解釋說,我認為她在大學財務方面的能力比我強,所以她比我更勝任這些工作。我對羅特曼商學院的財務有一些明確的想法,包括為學院建立一個不同的資金模式,這項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她在這方面的核心能力可能比我更勝一籌,而我的時間則更需要投入到其他領域。

為了確保她能勝任這些工作,我在前六個月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但在接下來長達十四年半的院長任期中,我在財務管理上花費的時間從未超過五天。

接著,我同樣處理了與學術副院長波利(Peter Pauly)的合作問題。他在聘請教師方面的能力比我強。我們大幅改變了招聘策略,我也努力與他進行深度合作,確保我們走向新的方向。最終,我在這項工作上的時間也減少到每年不到五天。

令人欣慰的是,讓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僅帶來了極大的工作滿足感,還使得我能給予他們比之前體系下更高的報酬。

完全不同的致勝方式

我知道我需要花時間在募款上,但在這方面,我們需要一個完全不同的「選擇戰場/致勝方式」。傳統的方法是列出富有校友的名單,花大量時間與他們見面,請求捐款。我認識不少有錢人,但我認為這種方式即便有一點點效果,也不值得嘗試,特別是對於一所聲譽不高,且與校友聯繫不佳的學校。

我認為我們需要提升學校的價值,並讓有能力的人(無論是否是校友),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參與學校的事務,這樣他們最終會願意幫助我們。因此,我們獲得了多倫多大學一百五十幾年歷史以來,第一筆七位數及八位數的捐款。我在任內共籌集了二.五億加幣,雖然這對於我的母校哈佛大學來說不算什麼,但在加拿大,我們遠遠領先所有商學院。

有人常問我花多少時間在募款上。我有兩個真實的答案。第一是百分之百,因為我花了百分之百的時間讓學校變得值得捐款;第二是百分之五,因為我每週只花幾個小時與富人見面,請求捐款。

透過釋放出那些其他人能做得更好,或者我根本不應該做的工作時間,我在擔任院長期間寫了八本書,其中幾本對學校很重要。此外,我還寫了數百篇文章,幫助提升學校形象,同時我們也在擴展教職隊伍。

我每年最少教兩門課,最多教七門,儘管院長的教學工作量應該是零,但我希望以身作則帶領其他教授。他們無法再抱怨工作太忙而無法教學。

為了激勵每位教授,並讓他們看到如何為學校的成功做出貢獻,我每年都會與每位教授進行一次個別會面。我開始擔任院長時,學校有三十六名全職教授,很多人無法理解我為什麼會每年花兩週時間進行這項活動。到我任期結束時,學校有一百二十位全職教授,另有五十位兼職教授(他們也希望與我會面),所以我每年必須花八週時間,但我仍然認為這是我作為院長最有價值的時間之一。

羅特曼商學院成功轉型的一大關鍵在於,院長時間管理的優化:主要放在選擇戰場,以及致勝方式上。這依賴於獨特的「必備能力」,包括創建知識產權、與捐助者互動的新方式,以及我在摩立特顧問公司管理頂尖人才的經驗。我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管理系統,來確保這些能力得到適當的運用,我與我出色的幕僚長斯普拉格(Suzanne Spragge)共同打造了這個系統,並由她負責執行。

從日曆找出你的戰場

我經常與我的C EO 客戶一起合作,從他們的日程中劃出一部分時間。通常,目標是十二或二十四天,也就是每月一至兩天。我們總能找到這些天數,並將它們重新分配到更有價值的活動中。通常需要C EO 的幕僚長或行政助理的協助,來建立一個支持管理系統,防止回到原來的狀況。

但你也可以自己做到。「我實在太忙了」是一種極其不愉快的感覺,同時也非常沒有效能。這對你和周圍的人都有害。

記住,策略是你做什麼,而不是你說什麼。因此,即使你沒有刻意為自己設置一個個人的致勝策略,也可以退一步,從你實際做的事情中,反向推導出你的實際策略。看看你的日曆,來找出你現在真正的「戰場」。

然後,確定一個不再讓你感到「太忙」的工作量,根據你選擇的戰場重新分配時間,並確保,你的致勝方式是基於你獨特的能力。

最後,設立一個支持管理系統,來幫助你構建這個必備能力,這樣你才能實現你的致勝抱負,而不是在臨睡前感嘆「我實在太忙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93102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4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