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能一小時看懂財報:股票投資人與優秀主管的第一本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全文圖解、日本狂銷9萬冊”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評價”
怎樣的業績代表公司有賺錢?
為什麼投資高評價的公司,反而賠錢?
企業是不是做假帳?如何看出有陷阱的數字?
本書用圖解,教你一小時輕鬆懂財報!
◎為什麼想要財務自由的人,必懂財務報表!?
‧股票投資人能做出正確決策
‧企業主管能掌握公司業績
‧債權人能減少被倒帳的機率
‧創業者能降低交易風險
‧看懂財務報表,才能得到真正的財務自由
◎看懂財務4報表,投資獲利有方向
無論想投資哪家企業,最重要的是知道企業發展前景、財務體質和經營能力,因此只要看懂財報4表,就能取得投資獲利的先機。
•資產負債表→搞懂負債比例過高的公司,是你避開地雷股的第一步。
•綜合損益表→反映五層獲利項目,掌握該公司經營者的實際經營績效。
•現金流量表→了解企業內部現金增減情形,以免下市倒閉時被嚇到。
•權益變動表→看出股本變動、股利發放,就知道這家公司對股東好不好。
◎觀察「綜合損益表」,看出企業經營績效
如何分析企業賺不賺錢,簡單來說,只要「營業收入」≧「支出」就對了。從綜合損益表可以看出營業毛利、經常利益、稅前淨利等項目,還能看出人事成本高低。比較前後期綜合損益表,有效掌握企業經營脈動,升遷必有優勢!
•績優企業怎麼判斷?看看經常利益率就知道。
•業務員要賺到比薪資高七至八倍的業績,才能讓企業賺錢,因為……。
•計算折舊方法有2種,可依營業狀況適當變更,以達節稅效果。
•「庫存」不能列入成本費用,而是當作下一期的收入來源,因此……。
◎看懂數字背後的意義,深入活用好簡單
只要看懂數字背後的意義,就能有系統的將財報化為實用資訊。本書以初學者一定能看得懂的方式,拉近你與財務報表的距離,你馬上能明白:
‧為什麼財務報表上明明出現獲利,但銀行帳戶卻沒錢?
‧為什麼「庫存」不列入成本費用,而是當作下一期的收入來源?
‧為什麼要以「折舊」方式將損耗認列在費用上?
‧業務員要賺多少業績,才能讓企業賺錢?
‧如何從「資產負債表」看出企業財務是否穩定?
‧怎樣找出「做假帳」的財報陷阱?
‧同樣都是製造業,競爭力差在哪裡?
‧財務報表有哪些先天限制?
‧什麼是「合併財務報表」?
‧國際會計準則實施後的差異……
本書特色
日本狂銷9萬冊,投資人和主管都應該人手一本。
大量圖解說明概念,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
本書教你掌握財報原則,投資、經營更精準!
目錄
推薦序一 財務報表不再是天書
推薦序二 快速並正確閱讀財報,讓你能把握投資機會
推薦序三 看懂財務報表並不難
前 言 掌握要領,我也能一小時看懂財報
關鍵圖解 資產負債表是由三大要素構成
關鍵圖解 由綜合損益表看出五層獲利類型
第一章 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財務報表
01「財務報表」主要包含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權益變動表
02「資產負債表」搭配「綜合損益表」,才能正確掌握企業獲利和資產狀況?
財報重點①:「資產負債表」與「綜合損益表」表達重點不同
第二章 「綜合損益表」相當於「企業成績單」
03「綜合損益表」是衡量企業經營績效最重要的依據
04從綜合損益表可以計算出五層獲利類型
05為什麼財務報表上明明出現獲利,但現金卻未流入?
06為什麼「期末存貨」不列入成本,而是列為資產?
07為什麼「折舊」沒有產生現金支出?
08提升「營業毛利率」是企業賺錢的關鍵
09「營業利益率」:企業經營本業的獲利能力
10企業最主要的支出是「人事費用」
11業務員要賺多少業績,才能讓企業賺錢?
12判斷固定費用中的「租金支出」會不會過高?
13「變動費用」與「固定費用」如何區別?
14從「損益兩平點」算出企業的具體利益目標
15「製成品成本表」這樣看就對了
16比較綜合損益表,有效掌握企業經營脈動
財報重點②:解讀企業獲利能力
第三章 「資產負債表」相當於「企業健檢表」
17從「資產負債表」知道資金從哪裡來
18用「家庭財務」的概念建立資產負債表
19企業財務是否穩定,關鍵在「資產負債表」右側
20「資產」:企業運用資金的記錄
21認識「無形資產」、「投資其他資產」及「遞延資產」
22「負債」:企業從外部調度的資金
23「股東權益」分為「股本」、「資本公積」及「保留盈餘」
24用「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評估償債能力
25比較「資產負債表」前後期數字,可知道企業財務狀況
26比對前後期的負債,可了解資金週轉情形
27是不是「做假帳」,從「資產負債表」找出財報陷阱
28比較「綜合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判讀企業經營績效
財報重點③:從「流動比率」可看出企業的償債能力
第四章 補充報表別漏看
29「權益變動表」表達股東權益動態變化
30從「月報表」掌握企業的營運狀況
31財報比一比:同樣都是製造業,競爭力差在這裡!
32稅金對於企業獲利的影響有多大?
33財務報表有哪些先天限制?你得小心!
34看懂「現金流量表」,清楚掌握企業現金來源及去處
35「合併財務報表」反映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狀況
財報重點④:現金流量表包括三大部分
財報重點⑤:國際會計準則(IFRSs)實施後的差異
附錄:台灣適用的IFRSs 新格式報表
序/導讀
前言 掌握要領,我也能一小時看懂財報
就我所知,有不少進入職場的企業工作者都曾對自己有過「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懂財務報表」的這種期待。
的確,管理職人員如果能看懂財務報表,在升遷上便具有加分優勢;身為企業的經營者,更必須了解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審查哪些報表和會計科目,來評估企業融資額度及貸款利息。
話雖如此,即便知道財務報表的重要性,報表中密密麻麻的繁瑣數字,總是讓許多人一看就頭大,覺得閱讀報表是一件麻煩又痛苦的事。
其實,只要掌握一些原則和要領,透過財務分析,了解財務報表的表達方式及財務報表傳達的訊息,報表就能有系統地轉化為具有使用價值的資訊。有人說:看財務報表就像看企業的成績單。如果你想投資,就要知道企業發展性、事業財務體質和經營能力,才能衡量企業經營績效,判斷是否該繼續投資。
本書自二○○二年首次出版以來,不斷再版,至今已發行超過九萬冊。這次,我們將所有數據及報表資料全面更新,並針對不懂會計實務的一般大眾,從基本概念開始引導,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圖解附表輔助說明,希望帶給讀者另一種學習感受。最後,期待更多人看過本書後,學會閱讀財務報表的技巧,順利進入商業理財的世界,一輩子受用不盡。
試閱
03「綜合損益表」是衡量企業經營績效最重要的依據
「綜合損益表」代表企業在特定期間內的經營績效,它主要由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外收支、所得稅費用及本期淨利(損)等構成。
企業賺不賺錢,就看「綜合損益表」
對財務報表毫無概念的讀者,可以從閱讀綜合損益表開始。「綜合損益表」代表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內的營運績效,報表內記載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外收支、所得稅費用及本期淨利(損)等。
營業收入及利息收入等因營業活動而取得,可使股東權益增加的部分稱為「收益」;反之,使股東權益減少的部分稱為「成本或費損」,例如:進貨成本、薪資支出等。
綜合損益表的計算方式是收益扣除成本及費損,並扣除所得稅費用,計算出公司營運的績效,也就是所謂的「本期淨利(損)」。用公式來表示則為: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外收支-所得稅費用=本期淨利(損)。
綜合損益表結算週期通常是一年,跨年制可能為當年四月到隔年三月(編按:台灣為曆年制,多數企業為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綜合損益表並不是以本期淨利(損)的淨結果數字表達,而是依各會計科目歸屬至適當類別表達。一般,綜合損益表需依序列出各項收益、成本或費損的會計科目,才能讓股東和投資人了解企業經營活動內容。
.
「銷管費用」(或稱「營業費用」)需以附表方式分開編製報表企業因營業所需的各項費用,稱為「銷管費用」或「營業費用」。例如:薪資費用、交通費、交際費、地上權承租使用費及租金支出等。這類費用項目非常繁雜,因此另外以附表方式與綜合損益表分開編製。
另外,銷管費用認列保留彈性,依照發生性質合理歸類在合宜的相關會計科目中。例如:經常使用公務車的企業在報表內編列了一項與公務車有關的費用,如會計科目為「公務車加油油資費」,但其他企業如果公務車的相關費用不多且不想細分,就不需另外設立「公務車加油油資費」科目,這筆費用與捷運及計程車車資一樣,也可一併歸納於「旅費交通費」科目中表達。
05為什麼財務報表上明明出現獲利,但現金卻未流入?
綜合損益表認列採用「權責發生基礎」。
有些企業即使獲利,實際卻連稅金也付不起。
企業只要本期稅前為淨利,就要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但是你知道嗎?事實上有部分企業,雖然報表上顯示的數字是淨利,可是實際上卻因為無法繳納稅金,而需要向銀行借錢才能週轉。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列在報表上的收益和支出,和實際產生的現金流入及流出是有出入的。
所以和財務報表上的數字比較起來,資金週轉才能讓經營者體會到現金流動的「臨場感」。
讓我們來探究造成報表獲利,卻與資金週轉結果發生落差的三個主要原因……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