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企業品牌的生存戰略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平衡是管理的最好狀態、是品牌管理的重要基礎,也是戰略層面的藝術。經營品牌,要內外呈現動態平衡,才能成就不凡的價值。
兩岸經貿活動日益密切,臺灣中小企業要掌握機會將商品推展到中國,品牌的建立愈益重要,如何在充滿山寨氛圍的中國打造MIT的特色,又能保護智慧財產權呢?唯有深入瞭解中國本土企業的品牌想法與品牌經營方式,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本書特色
.剖析企業品牌的生存戰略 ——「平衡」
◎平衡不是平均主義,不是取悅每一個人,而是有原則的取捨、很周到的集中。
◎要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必須考慮企業內外關係的平衡,沒有這種平衡,品牌這個結果是出不來的。這就是為什麼,不少企業做品牌都流於表面,很多所謂的「品牌」都如流星劃過,瞬間消失在天際的主要原因。
.平衡=五大企業發展價值鏈的核心詞
內部因素:戰略選擇、制度安排、模式設計
外部因素:品牌管理、文化塑造
◎只有內部的三個因素有了好的制定,外部因素的文化塑造與品牌管理,才有可能產生好的結果,缺了一個方面的因素,就少了相關的平衡關係,品牌的結果就很難出來。經營品牌,要內外呈現動態平衡,才能成就不凡的價值。
.品牌的創造、管理與價值傳遞
◎品牌對於消費者是認知的方向與信任的平臺。品牌領導力就是將品牌的這種競爭力放到最大,使之能引領這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核心動力。
◎要成就強大的品牌領導力,沒有一種顛覆行業規則的力量是不可能的。顛覆就是改變現有的經典產品的生存介質與形態,透過對一種原有經典的徹底解構,從而換發出一種全新的消費體驗或者認知,可口可樂、麥當勞與星巴克都是經典的例子。
◎從品牌價值的傳遞來看,不外乎「說什麼、對誰說、怎麼說」三個方面,如把這個三個方面做好了,企業的品牌諸問題,就可以持續發展。
.成功者的平衡戰略
◎李嘉誠的投資理念,講求的就是進與退的平衡戰略。何時進,何進退,進多少,退多少,怎樣進,怎樣退,沒有平衡簡直就無法進行。如果掌握了這個平衡術,就可如李嘉誠般,進也賺錢,退也賺錢,進退之間,氣定神閒,擎天一指百億元。
◎中國企業教父柳傳志以一人之力,將「聯想」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並開闢了多個領域,創造了全新的經營局面,而且很少發生重大失誤。他無論是在處理政府關係、還是股東關係、產權關係、員工關係、客戶關係等方面,都非常懂得平衡要素的處理,是一個非常懂得平衡價值的企業家。
◎中國著名企業成功與失敗的經典實錄,例如TCL、中鋁、聯想、比亞迪、招商銀行、蒙牛、三鹿集團……等。
兩岸經貿活動日益密切,臺灣中小企業要掌握機會將商品推展到中國,品牌的建立愈益重要,如何在充滿山寨氛圍的中國打造MIT的特色,又能保護智慧財產權呢?唯有深入瞭解中國本土企業的品牌想法與品牌經營方式,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本書特色
.剖析企業品牌的生存戰略 ——「平衡」
◎平衡不是平均主義,不是取悅每一個人,而是有原則的取捨、很周到的集中。
◎要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必須考慮企業內外關係的平衡,沒有這種平衡,品牌這個結果是出不來的。這就是為什麼,不少企業做品牌都流於表面,很多所謂的「品牌」都如流星劃過,瞬間消失在天際的主要原因。
.平衡=五大企業發展價值鏈的核心詞
內部因素:戰略選擇、制度安排、模式設計
外部因素:品牌管理、文化塑造
◎只有內部的三個因素有了好的制定,外部因素的文化塑造與品牌管理,才有可能產生好的結果,缺了一個方面的因素,就少了相關的平衡關係,品牌的結果就很難出來。經營品牌,要內外呈現動態平衡,才能成就不凡的價值。
.品牌的創造、管理與價值傳遞
◎品牌對於消費者是認知的方向與信任的平臺。品牌領導力就是將品牌的這種競爭力放到最大,使之能引領這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核心動力。
◎要成就強大的品牌領導力,沒有一種顛覆行業規則的力量是不可能的。顛覆就是改變現有的經典產品的生存介質與形態,透過對一種原有經典的徹底解構,從而換發出一種全新的消費體驗或者認知,可口可樂、麥當勞與星巴克都是經典的例子。
◎從品牌價值的傳遞來看,不外乎「說什麼、對誰說、怎麼說」三個方面,如把這個三個方面做好了,企業的品牌諸問題,就可以持續發展。
.成功者的平衡戰略
◎李嘉誠的投資理念,講求的就是進與退的平衡戰略。何時進,何進退,進多少,退多少,怎樣進,怎樣退,沒有平衡簡直就無法進行。如果掌握了這個平衡術,就可如李嘉誠般,進也賺錢,退也賺錢,進退之間,氣定神閒,擎天一指百億元。
◎中國企業教父柳傳志以一人之力,將「聯想」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並開闢了多個領域,創造了全新的經營局面,而且很少發生重大失誤。他無論是在處理政府關係、還是股東關係、產權關係、員工關係、客戶關係等方面,都非常懂得平衡要素的處理,是一個非常懂得平衡價值的企業家。
◎中國著名企業成功與失敗的經典實錄,例如TCL、中鋁、聯想、比亞迪、招商銀行、蒙牛、三鹿集團……等。
名人推薦
104人力銀行董事長 楊基寬先生 推薦
◎品牌平衡這個想法不錯,對於企業今天的戰略管理很有意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開創意義。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 陳志武
◎品牌平衡管理運用國學智慧,以中國管理哲學來融合現代管理科學,使智慧與管理精義融為一體,從而有效提高企業戰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準,提升企業競爭力。作用巨大,意義深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端培訓中心主任 余潤德
◎企業戰略要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在一定時期作相應的調整,「品牌平衡」,恰好給了企業領導者在作決策時參照的依據,照亮了企業的發展道路。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管理
研究所副所長 龍軍生教授
◎品牌平衡是戰略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創新,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清華大學著名戰略管理教授 劉冀生
◎所有事業發展的前提是戰略定位,但定位之後是相關因素的匹配和平衡。沒有平衡就很難有好的發展。品牌平衡為企業乃至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提出了一個正確的思考框架。
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王青雲
◎細節決定成敗、戰略決定成敗、定位決定成敗等等在企業發展因素遞增的情形下都有其一定的道理。然而,類似的單維度視角與真正全方位的企業戰略管理相比,難免有割裂、靜止、階段的局限。「品牌平衡」思想,從系統維度進行戰略平衡管理,較之單維度思考更接近企業戰略管理的內核。
北京大學國際MBA及案例教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現代企業文化》
執行總編 黃偉祥
◎我們一直是遵循「平衡」的原則發展企業,這本書不僅對企業有用,對人生的思考也有價值。
華旗資訊(愛國者)總裁馮軍
◎品牌平衡這個想法不錯,對於企業今天的戰略管理很有意義,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開創意義。
美國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 陳志武
◎品牌平衡管理運用國學智慧,以中國管理哲學來融合現代管理科學,使智慧與管理精義融為一體,從而有效提高企業戰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準,提升企業競爭力。作用巨大,意義深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端培訓中心主任 余潤德
◎企業戰略要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在一定時期作相應的調整,「品牌平衡」,恰好給了企業領導者在作決策時參照的依據,照亮了企業的發展道路。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管理
研究所副所長 龍軍生教授
◎品牌平衡是戰略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創新,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清華大學著名戰略管理教授 劉冀生
◎所有事業發展的前提是戰略定位,但定位之後是相關因素的匹配和平衡。沒有平衡就很難有好的發展。品牌平衡為企業乃至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提出了一個正確的思考框架。
中國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王青雲
◎細節決定成敗、戰略決定成敗、定位決定成敗等等在企業發展因素遞增的情形下都有其一定的道理。然而,類似的單維度視角與真正全方位的企業戰略管理相比,難免有割裂、靜止、階段的局限。「品牌平衡」思想,從系統維度進行戰略平衡管理,較之單維度思考更接近企業戰略管理的內核。
北京大學國際MBA及案例教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現代企業文化》
執行總編 黃偉祥
◎我們一直是遵循「平衡」的原則發展企業,這本書不僅對企業有用,對人生的思考也有價值。
華旗資訊(愛國者)總裁馮軍
目錄
序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6
01 戰略平衡中的品牌策略………………………………13
02 平衡計分卡中的平衡智慧……………………………43
03 平衡是戰略層面的藝術………………………………49
04 企業競爭的平衡關係…………………………………59
05 平衡是管理的最好狀態………………………………67
06 建立品牌平衡的五種關係……………………………79
07 品牌管理中的平衡藝術………………………………101
08 品牌價值的創造與傳遞………………………………129
09 戰略品牌管理的制定…………………………………151
10 目標管理如何促進落實………………………………169
11 「篩子」和「放大鏡」………………………………177
12 「鬧鐘原理」與企業家道德…………………………193
13 品牌塑造不僅僅屬於行銷部門………………………223
14 如何真正管理好品牌…………………………………241
15 CEO的品牌管理祕訣…………………………………265
16 如何進行品牌塑造……………………………………279
01 戰略平衡中的品牌策略………………………………13
02 平衡計分卡中的平衡智慧……………………………43
03 平衡是戰略層面的藝術………………………………49
04 企業競爭的平衡關係…………………………………59
05 平衡是管理的最好狀態………………………………67
06 建立品牌平衡的五種關係……………………………79
07 品牌管理中的平衡藝術………………………………101
08 品牌價值的創造與傳遞………………………………129
09 戰略品牌管理的制定…………………………………151
10 目標管理如何促進落實………………………………169
11 「篩子」和「放大鏡」………………………………177
12 「鬧鐘原理」與企業家道德…………………………193
13 品牌塑造不僅僅屬於行銷部門………………………223
14 如何真正管理好品牌…………………………………241
15 CEO的品牌管理祕訣…………………………………265
16 如何進行品牌塑造……………………………………279
序/導讀
序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
做了十幾年的品牌管理工作,親自見證了中國品牌發展的全過程,與數以萬計的中國企業及國際性企業交流合作溝通,使我們在品牌管理工作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認知,這種經驗與認知,使我們不僅從管理戰略層面看品牌,還從操作執行層面來看品牌管理各個層級。
真誠的說,我們對品牌的認知絕不限於品牌本身,我們對品牌管理的戰略也絕不限於企業的市場層面,我們有更全面的視角與高度。那就是企業戰略發展的全面視角,從一個企業發展的戰略價值去考慮品牌如何產生重要的作用,在什麼時候、什麼環節、什麼階段去產生品牌的價值。
做品牌不是做廣告,做品牌也不是做傳播,做品牌是一種企業戰略,是企業發展價值鏈的重要平衡器。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持續發展絕非某一個因素在發生作用,而是價值鏈共震產生的鏈合效益,只不過企業在做品牌傳播與訴求之時,放大了某一個環節的力量與影響力,以便加強消費者的認知。但,很多人卻就此認為,這個企業的成功就是廣告做的、就是會搞活動、就是會搞終端行銷等。其實,這樣的認知都是非常片面的,只能說大家看到的是冰山一角,大部分重要的整合力量,大家並沒有看到。
可口可樂僅僅是因為廣告做的好嗎?
麥當勞僅僅是因為它廣告做的好嗎?
Louis Vuitton(LV)僅僅是因為產品好嗎?
星巴克僅僅是因為咖啡好喝嗎?
答案當然不是,相關的因素牽涉甚廣。所以,在這裡要與讀者朋友們交流的,是如何進行有效的品牌管理,想告訴大家,在品牌管理的出發原點上,要考慮綜合因素,要有系統化的思考,要在一個價值鏈上進行思考。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市場上對品牌的認知正如和對戰略的認知一樣,大多是盲人摸象,見到什麼說什麼,充滿了太多的胡言亂語、太多的胡說八道。因為他們從未具備完整地審視大象的眼光,亦即沒有全面審視品牌的眼光。表面、局部、零碎是他們認知品牌或管理品牌的主要特徵。每一個人都僅僅看到品牌形成的一個部分,同時對認識不到的部分一無所知。這像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講戰略認知的現狀一樣,品牌管理的認知就是這個樣子。
品牌與企業戰略有很多想像的地方,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的就是產品,產品易見,價值不高,品牌與戰略難見,價值當然不斐。討論學習管理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出現混亂之說是必然的,也是常見的現象。因為它確實難以有較為明確的「標準」,正如藝術品牌優劣一樣,是由潛在的一系列要素構成的,而不是簡單的直觀判斷。
所以,在這裡進行這樣一種討論就非常的必要,讓我們瞭解管理品牌的視角與方向和層級。比如,我們可以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品牌的價值與打造。一般的戰略是指企業發展的戰略,大多為企業將要怎麼做、如何做,呈現出的狀態是內向型的,消費者並不容易感受得到。而品牌則是外向型的,是企業的戰略作到什麼程度,給消費者的主要印象,或者說是結果。
NIKE是一個具有激情的品牌,這是它的企業戰略努力出來的結果。
愛迪達(adidas)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品牌,這也是由它的企業戰略努力的結果。
沒有好的戰略,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就不可能有好的品牌出來,這是一定的。
平衡=五大因素的核心詞
要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必須考慮企業內外關係的平衡,沒有這種平衡,品牌這個結果是出不來的。這就是為什麼,不少企業做品牌都流於表面,很多所謂的「」品牌」都如流星劃過,瞬間消失在天際的主要原因。
企業內、外兩個因素的主分布是這樣的:
內部因素:戰略選擇、制度安排、模式設計
外部因素:品牌管理、文化塑造
在我們看來,這五大因素鏈合起來的核心詞,就是「平衡」。只有內部的三個因素有了好的制定,外部因素的文化塑造與品牌管理,才有可能產生好的結果,缺了一個方面的因素,就少了相關的平衡關係,品牌的結果就很難出來。
平衡是一個哲學層面上的描繪,而哲學是眾學之王。只有掌握了這個方法論,才能通徹理解與運用品牌管理的平衡之術。
平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生命需要平衡,健美需要平衡,管理需要平衡,發展需要平衡,社會發展更是離不開平衡。均衡的低碳經濟、環保型社會講求的就是人與社會的平衡。
李嘉誠的投資理念,講求的就是進與退的平衡戰略。何時進,何進退,進多少,退多少,怎樣進,怎樣退,沒有平衡簡直就無法進行。如果掌握了這個平衡術,就可如李嘉誠般,進也賺錢,退也賺錢,進退之間,氣定神閒,擎天一指百億元。
市場沒有絕對的競爭,也沒有絕對的合作,因為這兩者在一定條件都是互相轉化的、是相勢發展的,這就是現行的競合關係。競爭是合作的開始,就是尋找著一種平衡。
常有人說,風險愈大,利益愈大。這就是一個平衡的關係,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操控這種關係。這個風險是否能冒得起,要有一種未思進、先思退的高度平衡戰略才行。
平衡在生活與生意中無處不在,義與利、家族與股東、「親」與「賢」、進取與穩健等等,講求平衡的戰略,不僅能認識自己的企業本質,還能透徹的認知行業的本質。
中國的企業還都以中小企業為主,其戰略意識還處在初級階段;即使有一點品牌意識,也還只是停留在商標和廣告的表現上;有一點戰略選擇意識,也只是處在尋找消費市場的狀態;開始有一些商業模式的構想,更多的還是處在模糊情景當中;更不要說企業文化了,有這樣境界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就算是海爾、聯想這樣的大企業也才剛剛建立起企業文化的基礎,更多的企業只處在目標定位的初級階段。所以,中國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有一種系統戰略思維和戰略平衡藝術。孤立的強調任何環節都是錯誤的,也是不負責任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絕不能「顧此失彼」。只有當我們擁有「IBF戰略星圖」這樣一個系統化的戰略思維構想時,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才有可能做成國際化的大企業。
專業化、系列化、標準化、成長性、突破性,是企業平衡戰略的核心思想。
要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就須掌握這五大因素上的平衡關係,只有掌握了這些平衡關係,才能得到好的品牌結果,打造強勢的品牌。
品牌作為最高本源的道,要具有「以全爭於天下」的胸懷,要有「水」般的內生戰略,和有「勢」的外生戰略,品牌的生成,不僅一氣呵成,知行合一,還可以形成「如迴圈之無端」般的境界。
因此,企業戰略要平衡。品牌結果要平衡。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
做了十幾年的品牌管理工作,親自見證了中國品牌發展的全過程,與數以萬計的中國企業及國際性企業交流合作溝通,使我們在品牌管理工作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認知,這種經驗與認知,使我們不僅從管理戰略層面看品牌,還從操作執行層面來看品牌管理各個層級。
真誠的說,我們對品牌的認知絕不限於品牌本身,我們對品牌管理的戰略也絕不限於企業的市場層面,我們有更全面的視角與高度。那就是企業戰略發展的全面視角,從一個企業發展的戰略價值去考慮品牌如何產生重要的作用,在什麼時候、什麼環節、什麼階段去產生品牌的價值。
做品牌不是做廣告,做品牌也不是做傳播,做品牌是一種企業戰略,是企業發展價值鏈的重要平衡器。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能持續發展絕非某一個因素在發生作用,而是價值鏈共震產生的鏈合效益,只不過企業在做品牌傳播與訴求之時,放大了某一個環節的力量與影響力,以便加強消費者的認知。但,很多人卻就此認為,這個企業的成功就是廣告做的、就是會搞活動、就是會搞終端行銷等。其實,這樣的認知都是非常片面的,只能說大家看到的是冰山一角,大部分重要的整合力量,大家並沒有看到。
可口可樂僅僅是因為廣告做的好嗎?
麥當勞僅僅是因為它廣告做的好嗎?
Louis Vuitton(LV)僅僅是因為產品好嗎?
星巴克僅僅是因為咖啡好喝嗎?
答案當然不是,相關的因素牽涉甚廣。所以,在這裡要與讀者朋友們交流的,是如何進行有效的品牌管理,想告訴大家,在品牌管理的出發原點上,要考慮綜合因素,要有系統化的思考,要在一個價值鏈上進行思考。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因為市場上對品牌的認知正如和對戰略的認知一樣,大多是盲人摸象,見到什麼說什麼,充滿了太多的胡言亂語、太多的胡說八道。因為他們從未具備完整地審視大象的眼光,亦即沒有全面審視品牌的眼光。表面、局部、零碎是他們認知品牌或管理品牌的主要特徵。每一個人都僅僅看到品牌形成的一個部分,同時對認識不到的部分一無所知。這像管理大師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講戰略認知的現狀一樣,品牌管理的認知就是這個樣子。
品牌與企業戰略有很多想像的地方,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的就是產品,產品易見,價值不高,品牌與戰略難見,價值當然不斐。討論學習管理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出現混亂之說是必然的,也是常見的現象。因為它確實難以有較為明確的「標準」,正如藝術品牌優劣一樣,是由潛在的一系列要素構成的,而不是簡單的直觀判斷。
所以,在這裡進行這樣一種討論就非常的必要,讓我們瞭解管理品牌的視角與方向和層級。比如,我們可以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品牌的價值與打造。一般的戰略是指企業發展的戰略,大多為企業將要怎麼做、如何做,呈現出的狀態是內向型的,消費者並不容易感受得到。而品牌則是外向型的,是企業的戰略作到什麼程度,給消費者的主要印象,或者說是結果。
NIKE是一個具有激情的品牌,這是它的企業戰略努力出來的結果。
愛迪達(adidas)是一個活力四射的品牌,這也是由它的企業戰略努力的結果。
沒有好的戰略,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就不可能有好的品牌出來,這是一定的。
平衡=五大因素的核心詞
要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必須考慮企業內外關係的平衡,沒有這種平衡,品牌這個結果是出不來的。這就是為什麼,不少企業做品牌都流於表面,很多所謂的「」品牌」都如流星劃過,瞬間消失在天際的主要原因。
企業內、外兩個因素的主分布是這樣的:
內部因素:戰略選擇、制度安排、模式設計
外部因素:品牌管理、文化塑造
在我們看來,這五大因素鏈合起來的核心詞,就是「平衡」。只有內部的三個因素有了好的制定,外部因素的文化塑造與品牌管理,才有可能產生好的結果,缺了一個方面的因素,就少了相關的平衡關係,品牌的結果就很難出來。
平衡是一個哲學層面上的描繪,而哲學是眾學之王。只有掌握了這個方法論,才能通徹理解與運用品牌管理的平衡之術。
平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生命需要平衡,健美需要平衡,管理需要平衡,發展需要平衡,社會發展更是離不開平衡。均衡的低碳經濟、環保型社會講求的就是人與社會的平衡。
李嘉誠的投資理念,講求的就是進與退的平衡戰略。何時進,何進退,進多少,退多少,怎樣進,怎樣退,沒有平衡簡直就無法進行。如果掌握了這個平衡術,就可如李嘉誠般,進也賺錢,退也賺錢,進退之間,氣定神閒,擎天一指百億元。
市場沒有絕對的競爭,也沒有絕對的合作,因為這兩者在一定條件都是互相轉化的、是相勢發展的,這就是現行的競合關係。競爭是合作的開始,就是尋找著一種平衡。
常有人說,風險愈大,利益愈大。這就是一個平衡的關係,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操控這種關係。這個風險是否能冒得起,要有一種未思進、先思退的高度平衡戰略才行。
平衡在生活與生意中無處不在,義與利、家族與股東、「親」與「賢」、進取與穩健等等,講求平衡的戰略,不僅能認識自己的企業本質,還能透徹的認知行業的本質。
中國的企業還都以中小企業為主,其戰略意識還處在初級階段;即使有一點品牌意識,也還只是停留在商標和廣告的表現上;有一點戰略選擇意識,也只是處在尋找消費市場的狀態;開始有一些商業模式的構想,更多的還是處在模糊情景當中;更不要說企業文化了,有這樣境界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就算是海爾、聯想這樣的大企業也才剛剛建立起企業文化的基礎,更多的企業只處在目標定位的初級階段。所以,中國企業要發展,必須要有一種系統戰略思維和戰略平衡藝術。孤立的強調任何環節都是錯誤的,也是不負責任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絕不能「顧此失彼」。只有當我們擁有「IBF戰略星圖」這樣一個系統化的戰略思維構想時,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才有可能做成國際化的大企業。
專業化、系列化、標準化、成長性、突破性,是企業平衡戰略的核心思想。
要做到有效的品牌管理,就須掌握這五大因素上的平衡關係,只有掌握了這些平衡關係,才能得到好的品牌結果,打造強勢的品牌。
品牌作為最高本源的道,要具有「以全爭於天下」的胸懷,要有「水」般的內生戰略,和有「勢」的外生戰略,品牌的生成,不僅一氣呵成,知行合一,還可以形成「如迴圈之無端」般的境界。
因此,企業戰略要平衡。品牌結果要平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