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行銷聖經:好萊塢編劇教父在反廣告時代最關鍵的指引
內容簡介
「麥基堪稱是大師的大師。」
──《魔戒電影三部曲》導演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
◆Nike、微軟、惠普、60+奧斯卡得主、200+艾美獎得主的幕後推手
◆傳奇故事大師X內容行銷先驅的跨界融合
Google即將封鎖12種網路廣告,
Netflix、Spotify、YouTube等皆推出可跳過廣告的升級服務,
當數以百萬的消費者正在掀起一股反廣告浪潮,
全球將有近五百億美元的廣告遭到封鎖,
此時最一擊必殺的商業策略,就是最牽動人心的故事!
看似平凡的Ariel洗衣精,
如何發想出讓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大力讚賞的廣告?
沒有明星加持的多芬沐浴乳廣告,如何締造令人動容的上億觀看量?
唯有故事,可以讓品牌從令人無感的模糊印象中脫穎而出!
曾作育眾多奧斯卡獎與艾美獎得主的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
指導了Nike、皮克斯、迪士尼甚至《魔戒》導演,
他如何將創造數十億票房的說故事精髓,
運用在鼓動購買、凝聚員工,甚至號召投資?
他與哈佛出身的數位行銷先驅湯瑪斯‧格雷斯(Thomas Gerace),
共同發想出未來行銷困境的解決方案,
告訴行銷人如何用更具創意性、故事性與情感性的方式說話,
才能讓消費者願意駐足聆聽,包括:
◆一個完整的故事要有哪八個階段?
◆如何讓故事傳達你的核心價值,並塑造出有代表性的核心角色?
◆如何用故事思維,翻轉企業內部的行銷策略?
◆一個普通中性的品牌,如何靠著故事在消費者心中產生意義?
◆如何用故事進行「行動呼籲」?
………
從可口可樂、紅牛、IBM、Google到蘋果,
麥基深刻剖析了每一個案例背後的故事驅力,
帶領讀者將這股驅力巧妙融入行銷、品牌、廣告和銷售當中。
編輯推薦
有沒有那麼一句話,會讓你急著繼續看下去?
(文/商周出版 副主編 黃鈺雯)
為什麼全聯的廣告總是能攫取人心?看似平凡的Ariel洗衣精,如何發想出讓臉書營運長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大力讚賞的廣告?沒有明星加持的多芬沐浴乳廣告,如何締造令人動容的上億觀看量?在我們看見這麼多成功前例的同時,卻也同時看見諸多廣告,只能遭遇略過或關閉的命運,究竟需要怎樣的畫面或台詞,才能讓人願意施捨多一點目光?隨著Google即將封鎖12種網路廣告,Netflix、Spotify、YouTube等皆推出可跳過廣告的升級服務,全球將有近五百億美元的廣告遭到封鎖,再精心製作的廣告,可能連一秒都無法進入消費者的視線,此時最一擊必殺的商業策略,就是一個最牽動人心的故事!
曾作育眾多奧斯卡獎與艾美獎得主的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指導了Nike、皮克斯、迪士尼甚至《魔戒》導演,更是六十多位奧斯卡得主與兩百多位艾美獎得主的幕後推手,他與哈佛出身的數位行銷先驅湯瑪斯‧格雷斯(Thomas Gerace)聯手,在《故事行銷聖經》中合作探討:一個誘人的故事包括哪八個階段,每個階段要如何設計主角行動與劇情轉折?怎樣的故事不算是故事(別以為有人物出來講幾句對白就算是故事囉)?如何運用故事進行「行動呼籲」,讓消費者願意按下購買?一個普通中性的品牌,品質再堅不可摧,在消費者心中依然船過水無痕;但融合了故事與情感的品牌,即使無法站上業界之巔,大眾也願意為你駐足聆聽!
目錄
推薦序 用一個精彩的故事,引發一場有意義的改變 吳洛纓
謝 詞
前 言 拒絕廣告的時代
第一篇 行銷革命
第一章 廣告怎麼了?──從風光起飛到封鎖忽視
第二章 逐漸失靈的廣告模式
第二篇 故事創作
第三章 跨越數十萬年的故事演進
第四章 八個關鍵設計出你的故事
第五章 時間、主角到轉折點的布局
第六章 Just Do It!號召行動的故事
第三篇 讓故事奏效
第七章 讓故事顛覆組織的既有思維
第八章 為品牌量身打造故事主題
第九章 奇異如何讓人才趨之若鶩?
第十章 像貝佐斯讓企業故事化,讓需求最大化
第十一章 Google、臉書幫你找到故事受眾
第十二章 激發欲望與回應的故事銷售
第十三章 讓故事日進斗金的獲利模式
結 論 遍布串流媒體與螢幕上的未來故事
序/導讀
推薦序
用一個精彩的故事,引發一場有意義的改變/吳洛纓
讀完全書到最後一行,不覺泛起微笑。在這本滿滿故事編構與行銷方法的傑作中,最後的提醒竟然是:「寫真話」。這是不是最重要的技巧未可知,在充滿謊言與假消息的時代中,確實是讓人最有感的警語。
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在編劇界絕對是大師級的人物,他最重要的教科書,也是他對故事創作的最精彩的見地,都在《故事的解剖》(Story)一書中,在編劇或故事撰寫的學習中,這本經典並不著力在方法論,而是揭露故事創作之所以是一門藝術,要素之一便是:你說話的對象究竟是誰?所謂「對象」,意指能與你共振共鳴,能喚起同理心的「他」。這正與行銷必須精準掌握目標受眾,並對受眾的思想和情感產生影響的概念不謀而合。
這幾年盛行將行銷核心從廣告轉型為故事,故事行銷在台灣也頗為盛行。二○一八年夏天,最具話題性的要算是全聯福利中心的廣告,在中元節被定義成「感恩月」的想法下,三廣告中出現引發人聯想的「好兄弟」「好姐妹」,在敘事方式的引導下,引發人聯想起白色恐怖的受難者丁窈窕、遭遇神祕暗殺的陳文成博士和著名的自由主義思想家殷海光。三位不在人世的角色作為代言,事涉政治敏感,很快就在網路形成效應,廣告影片在下架之前已經瘋傳,這三個人的生平故事也成功引起話題。我們無法得知營業額提高的幅度,但確定的是,事件引發足夠的網路聲量,也拉高對於來年的預期度。
故事必然敘事,敘事體未必就是故事。資料、程序、一段人生旅程、大事紀都不算是故事,那故事到底是什麼?「人類史上所有故事的核心事件,可以只用一句話來表達:衝突改變生活。因此,故事的最佳定義是:由衝突產生、變動逐漸加大的一系列事件,在人物的生活中引發有意義的改變。」
我們未必能體驗生命中的各種滋味,卻可以透過故事感同身受。每個故事都有人物,好故事會讓我們了解他們的欲望,支持他們的行動。受挫時一起落淚,榮耀時為他驕傲。我們在他們身上投射自己,不管是脆弱或勇氣的展現。更重要的是故事引領我們到真相面前,和他們一起頓悟。過程中我們猝不及防地就會帶入自己善良的本我,或者找到表現善良的可能性。我們自認是個好人,也期待自己能做出善行義舉,在情緒融入故事情節後,主角在現實生活中的掙扎,會緊緊抓住我們心跳的頻率。
與戲劇故事不同之處在於,為行銷而作的故事必須有清楚的目的導向。在短暫的時間裡,主角遭遇到單一層面的衝突,行動與受挫如潮浪但兩波即止,最終是要讓我們在故事裡演繹情緒,完成日常生活中不可得的體驗,而後帶著補償欠缺的動機,做出「行動」(購買或者認同)以圓滿人生。
未被滿足的需求會讓生活失衡,一般人都渴望生存的主權能操之在我,意外衝突會讓人感到失衡。因此創造出讓人能夠奪回控制權的需要,才能恢復生活的平衡狀態。這類故事行銷最近的例子表現在英國的「脫歐公投」上,在公投過程中,主張脫離歐盟的一方不斷創造出失控感,操作來自外來移民、失業、經濟不景氣、社會安全的壓力議題,讓選民感到唯有透過投下「贊成脫歐」票才能重新掌握生存命脈,反覆的操作下果然贏得大選。
社群媒體的影響力讓故事行銷更顯複雜,擁有影響力的網紅被推到銷售前線,他們使用YouTube、Facebook、Ig或Snapchat各種平台直接跟粉絲推薦品牌產品。二○一八到二○一九年網紅崛起最成功的例子要算是「理科太太」,販賣科普的知識網紅,也能半年之內創造百萬訂閱。除了她的個人特色,當然也有故事行銷的成分。一個來自好家庭的女孩,擁有高智商、高學歷、住在美國西岸、擁有高顏值與學歷的伴侶再加上自行創業成功,這些元素加總起來正在販賣一個「人生勝利」、「完美出擊」的故事。她在鏡頭前表現技巧的好壞,不若她的背景故事自帶光芒。「理科太太」更進一層營造小夫妻的關係,連偶爾的發嗔都適切反應出甜蜜,我們不會看見兩人產生真正的口角爭執,因為這是「故事」,而我們不需要日常,更難面對真實。與其說這個時代的產品需要用故事行銷,不如說故事行銷已經成為受眾的心理需求,人人都喜歡聽精彩的好故事,不是嗎?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