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震盪效應:戰勝客戶猶豫,快速成交!

The JOLT Effect: How High Performers Overcome Customer Indecision
  • 79 379
    4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客戶越猶豫,業務銷售的成功率也就越低。 
      已經說服客戶,甚至以獨特優勢贏過競爭對手,客戶也確實有動心……但最後卻還是沒買,在這種情況下,業務該怎麼辦?如果客戶不行動,導致辛苦談來的生意無疾而終,最後簽不成字,只得到對方的一句「還要再想想」,那該怎麼辦?
      銷售過程中,從客戶那裡聽到最糟糕的話,不是「不」,而是「讓我考慮一下」。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按照商業慣例,銷售人員會加倍努力,讓買方相信選擇你和你的產品。然而,這種努力卻可能帶來巨大的反效果。
      為什麼呢?因為它完全搞錯了購買決策背後的主要驅動力。  
 
理解購買決策背後的驅動力,
震盪效應(JOLT)克服客戶的猶豫不決,讓銷售快速成交。
 
      銷售專家暨本書作者「馬修.迪克森」與「泰德.麥肯納」,透過來自不同行業、250多萬次銷售訪談的研究分析,發現只有解決客戶對失敗的恐懼,才能讓猶豫不決的買家從口頭承諾轉變為真正下單。
 
      對銷售主管、經理和業務而言,客戶無法做決定都是很值得花心力解決的問題。想辦法消除客戶猶豫,接軌「心裡想要」和「實際執行」之間的斷層,是表現平平的企業反敗為勝的大好機會。
      本書針對「客戶猶豫」影響銷售的程度進行研究,並從社會科學的角度,分析用現況戰術對抗猶豫為何會有反效果,列舉業務在市場上可能會遇到哪些猶豫「風格」,說明頂尖業務面對各種狀況時是透過哪些行為化解,並教你把JOLT方法導入自己的銷售團隊,達成超乎你過往預期的銷售佳績。
別讓客戶的優柔寡斷,讓你即將到手的業績飛走!

作者

馬修.迪克森 Matthew Dixon

著有多本《華爾街日報》暢銷商管書,如《The Challenger Sale》、《The Effortless Experience》、《The Challenger Customer》等,同時也常為《哈佛商業評論》就銷售和客戶經驗撰稿。此外,馬修.迪克森是DCM Insights的創始合夥人,這是一家聚焦於數據運用和研究為主的顧問公司,幫助公司維持和擴增客戶。在此之前,他也在多家國際性組織擔任領導角色,包括美國華盛頓CEB(The Corporate Executive Board)、Tethr和Korn Ferry Hay Group等,也常應邀為《財星》雜誌500強公司擔任講者和世界各地的管理團隊作顧問。


泰德.麥肯納 Ted McKenna

一位出色的銷售和戶客經驗研究員,多篇文章曾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
泰德.麥肯納同為DCM Insights的創始合夥人,曾任職於Russell Reynolds Associates,常就銷售和客戶服務經驗提供演說和擔任顧問。

譯者

戴榕儀

自由譯者。透過旅行與文化探索語言,藉由故事與角色體驗生命。
譯有《史上最偉大的第一次:誰吃了第一顆生蠔?誰講了第一個笑話?誰劃下了手術第一刀?科學解謎人類史上最值得玩味的大發現》、《你不欠任何人:放下羞愧感與完美主義的十二個練習與人生故事》、《毒物犯罪研究室:解析23種經典致命植物、礦物、藥劑、毒品,從醫學鑑識&毒物科學揭秘恐怖毒殺與謀殺手法》、《內心對話的力量:遠離自我批判,提升心靈自癒力的11種練習》、《接單人生:兼差、斜槓、自由工作,零工世代的職場樣貌與實況記錄》等書。

目錄

【作者序】 站在歷史的轉捩點
【簡介】 卡關
第一章 不作為悖論
第二章 震盪效應
第三章 評估客戶猶豫
第四章 提供建議
第五章 限縮探索範圍
第六章 消除風險
第七章 成為買方顧問
第八章 成交以外的事:用JOLT攻略建立客戶忠誠度
第九章 客戶猶豫造成多大損失?
第十章 在不同銷售環境中運用JOLT技巧
第十一章 打造JOLT業務團隊

序/導讀

站在歷史的轉捩點

        如果要說有哪一份研究,讓所有從事銷售研究的人都稱羨推崇,那大概就是尼爾‧瑞克門(Neil Rackham)教授和他旗下團隊的開創性作品《銷售巨人》(SPIN Selling)了1。他們耗時十二年才完成書中的研究,總共觀察了三萬五千次銷售談話,並評估一百一十六項不同因素對銷售成績可能的影響,成本更超過一百萬美元(等同於現在的兩百三十萬)。三十多年來,這本書一直是銷售研究圈的最高指南,觸及範圍既深且廣,而且所需資源浩繁,根本就沒有人敢去想該如何複製,更不用說是要超越了。
        困難之處其實並不在於研究的談話次數或變因數量太多。有鑑於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圖形處理器性能的進步,就算要研究的資料集和影響因子遠多於瑞克門的團隊,都不是問題。真正的難處在於許多銷售談話都是發生在客戶的辦公室――尤其是最重要的那些。因此,要想收集資料,就必須旅行世界各地,實際參加銷售會議並觀察狀況。這樣的研究耗時、耗財、耗資源,結果又很難預測,所以沒有什麼組織願意出資贊助。
        不過二〇二〇年春天出現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有趣現象:全球因Covid-19疫情封城之際,所有銷售作業幾乎都在一夕之間從實體變成虛擬。
        對於從事銷售研究的我們來說,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我們的研究團隊和幾十間企業合作,透過Zoom、Teams和Webex的錄製功能,以及世界各地的公司使用的數十種客製化錄音平台,收集到數百萬次銷售談話,再用自動語音辨識技術,把錄製內容中的非結構化音訊轉換成非結構化文字,然後借助智慧型對話分析公司Tethr的機器學習平台,將資料結構化,在這些銷售通話中標記出八千三百個不重複的因素,最後計算出哪些因素有助提升銷售表現,哪些則沒有幫助。
        沒想到分析出來的結果,完全超乎我們的想像。

試閱

第一章 不作為悖論

        有時候,最小的事件往往能以最超乎預期的方式,徹底改變最大的計劃。
        這是我們的親身經驗。
        研究初期,機器學習平台產生了源源不絕的資料,但我們還不太能梳理出其中的意義。就在那時,我們獲邀參加一場銷售漏斗檢討會議,會上的業務主管我們認識多年,對她在銷售方面的直覺也非常敬佩。當年她賣大型電腦和網路設備起家,現在手上管理的銷售團隊,已經是雲端運算產業的最大、最成功的龍頭之一了。
        那場檢討會議一開始的氣氛還算平靜,但後來奇怪的事卻發生了。一位很有經驗的業務前兩季都預估能簽下大一筆生意,但機會卻一再溜走,於是在會上慘遭拷問。那位業務似乎沒做錯什麼:他讓客戶看見使用賣方服務才能帶來的機會,協助客戶確認概念可行,也說服了買方組織的技術型使用者;此外,他成功證明方案的投資報酬率,並強調賣方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價值主張,說服了原本半信半疑的採購委員會,客戶也說準備好要進行下一步了。
        但後來,這筆生意卻突然停滯不前,從幾週拖成幾個月,然後又再拖成好幾季,客戶原本經常和業務聯絡,談話內容扎實,最後回應卻變得十分短促,往往要在信件寄出的好幾天後才會有回音。在那位業務收到的最後一封信裡,客戶表示:「公司的優先事項有變,我們明年再繼續談這件事可能比較適合。」原本明明勝券在握,現在卻眼見就要因為客戶不行動而敗下陣來,所以在那場銷售漏斗檢討會議上,大家便開始討論是要毅然割捨、直接放棄,還是繼續投入時間與資源。
        這時,業務主管問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問題。
        「你覺得客戶是真的很想維持現況嗎,又或者他們只是無法下定決心改變而已?」她這麼問。
        「我好像聽不太懂,」那位業務回答,「這兩件事有差嗎?」
        「其實差很多喔。」她說。
        就這樣,她這番話為我們的研究賦予了全新的意義。會議結束後,團隊成員開始仔細審視資料,想驗證她的論點是否正確。
        第一次瀏覽資料時,團隊就很清楚地發現,在我們收集的銷售通話中,有個出乎意料的奇怪現象,是我們在參加那場銷售漏斗檢討會議前,根本沒想過要注意的:很多客戶已經說要下單,最後卻沒有實際購買,導致銷售失敗。
 
業務戰場上的真正敵人
 
        用怎樣的方式賣東西最好,每個人有各自的看法,也常有許多不同意見,但有一件事所有人肯定都同意:客戶現況是所有業務的最大敵人。
        雖然為數眾多的其他廠商及供應商也是業務的競爭對手,但這些都遠比不上客戶想要維持現況、打從心底不想改變的心態。因此,銷售團隊往往會投入大量時間與資源,教導業務如何戰勝客戶現況,幾乎所有的銷售訓練、一對一指導和對業務的士氣喊話,都是以此為重點,所有的銷售素材也都是專為擊敗這個敵人而打造,從傳遞給客戶的訊息、個案研究,到舉例佐證和投資報酬率計算等等,全都不例外。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銷售團隊,都把擊敗客戶現況視為最重要的使命,這麼說可不是在誇大。
        所以你可能會認為,生意最後如果談得不了了之,因為客戶不行動而以失敗告終,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業務輸給了現況的拉力,沒能說服客戶改變。會這麼想是很正常的。
        但我們的研究卻顯示不同的結果。
        團隊檢視了研究中標示為「客戶不決定」的失敗銷售案件後,得到的發現和業務向來被灌輸的觀念截然不同。客戶偏好現況固然是一大障礙,但並不是銷售告吹的唯一因素。事實上,我們發現另一個原因在於:客戶本身無法做決定,簡單來說,就是客戶猶豫。
        但更令人訝異的是,就這兩個因素而言,客戶猶豫造成的失敗案件,比不願改變現況來得更多。以我們研究的通話而言,在因為客戶不行動而沒談成的案子中,只有44% 是起因於買方偏好現況――可能是不認為當前的狀況差到必須改變,也可能是覺得賣方的方案也沒多好;但在56% 的情況下,客戶都表示想一改現況,用賣方的方案開創新局,卻又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或無法下定決心實際投入(詳見「研究執行方式」區塊)。
        業務如果一直被灌輸「現況是最大敵人」的觀念,現在卻發現客戶不行動造成的失敗案件中,只有不到一半是現況使然,大概會覺得很震驚又困擾。讀者一定會想問:既然是這樣,那該如何解決客戶猶豫的問題?在此先預告,這就是本書要談的重點,不過,我們必須先探討客戶猶豫和偏好現況根本上有何差異,才能瞭解消除猶豫的重要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61570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1*14.8*1.3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