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我們的距離:跟著《少年報導者》從一顆子彈、一隻病毒、一枚火箭、一張紙鈔、一場考試,揭開全球5種熱戰的新聞實境與影響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活動期間購買童書類別滿額199元,即贈《傲嬌公主的奇幻冒險》早優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內容簡介
名人推薦
推薦序 帶孩子了解世界現況,迎向未來
──原斗國小教師、作家 林怡辰
問孩子,你知道俄烏戰爭嗎?還是有孩子不知道的。那麼,你知道俄烏戰爭的原因是什麼呢?現在狀況怎麼樣了?對世界、對我們竟然也會有影響,你知道嗎?
孩子問:那我們會遇到戰爭嗎?那遇到戰爭的時候該怎麼辦呢?他們國家的小朋友還好嗎?有沒有辦法避免戰爭呢?在旁邊觀看戰爭的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
世界愈來愈密切,牽一髮動全身,很多現下正在發生的事情,與我們都息息相關,可是,如果只有讀課本,那就只能知道好遠以前的歷史,該怎麼知道當下脈動?該如何看懂世界?
所以當編輯信件抵達我的信箱的時候,我就知道只能感謝及大大推薦了!
這本《戰爭與我們的距離》是非營利媒體《報導者》旗下兒少品牌《少年報導者》首本新聞雜誌書,將國內、外重要報導系統化整理,從「現在發生」的新聞現場,延展到事件的歷史背景,追蹤至「後來怎麼了?」。光看到這裡,就知道孩子必讀,我長期帶領孩子讀報,需要長期關注追蹤事件,只是有時報導內容、深度、角度,需要跨越許多平台和媒體,花費心力搜集,而這本《戰爭與我們的距離》就是孩子最好的示範,將國際性的新聞,深入剖析,不只只有「點」,還有延續、脈絡,從點到線形成面,最後賦予思考思辨,然後呢?接下來的行動是什麼?
這樣的書,不好製作、成本高,且有時效性,可卻是難得一見的好訊息文本。是真實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圖文整合、資訊圖解、媒體識讀、國際視野,在108課綱中都是再三強調的,而課綱中強調的,就是孩子未來重要的關鍵能力、處理資訊、解決問題的核心。
那會不會硬邦邦很難讀?你問到重點了,從一個「人物故事」看見新聞其實都是有血有肉的靈魂和情感,故事裡的人的焦急、感嘆、悲傷、夢想,和生活,與我們無異,孩子藉由故事般的人物故事,提起了動機、擁有了共感,然後對新聞有了好奇,想要知道的迫切,順帶引入「新聞現場、新聞關鍵字」,用小篇幅將新聞沒說的前後脈絡,整個清楚描述了一次,「同學大提問」則是同年齡的孩子的提問,孩子不會問、不會想沒關係,同學問給你聽、好奇給你看,延伸閱讀,其他疑問,有動腦,就會有疑問。
以「戰爭」為主題,包括俄烏戰場、防疫前線、太空場域、貨幣市場、升學現場中的有形無形戰爭,每一個都是孩子將會面臨到的未來,悶著頭讀書考試的年代早就過去許久,這本《戰爭與我們的距離》寫的是孩子的現在和未來,如果要啟程,不管去哪裡,都要先知道現況吧!
《戰爭與我們的距離》邀請你一起補足這幾年忽略的,看清現狀,才能走對方向!
推薦序 少年必讀的歷史初稿
──媒體人 黃哲斌
一份劍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一份牛津大學的全球媒體報告,恰可佐證《少年報導者》的獨特價值。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組名為MIST的檢測方法,用來測試個人對假訊息的鑑別能力。今年(2023)6月,民調網站YouGov根據這套方法,公布了1千多名美國成年人的測試結果,發現年紀愈輕的受試者,判別假新聞的能力越差,尤其是18到29歲的年齡層,拿到高分的比例,只有45歲以上群組的三分之一。
這項調查,同時交叉分析「受試者過去1個月的新聞消費來源」,發現若以新聞攝食來源為變項,以TikTok(抖音海外版)、Instagram等社群媒體為新聞來源的受試者,答題錯誤率最高;以美聯社、公共廣播聯盟、公共電視為新聞來源的群體,正確率最高,而且兩者差距非常大。
換言之,愈是依賴社群媒體作為資訊源,愈不容易鑑別訊息品質,愈容易受到假訊息的操縱。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院每年則會公布一份「數位新聞報告」,針對台灣在內的40幾個國家進行調查。今年的報告中,特別提到「年輕世代很重視新聞的真實性,關心是否被政治或商業利益操縱,然而,他們不太重視新聞來源的權威性。愈來愈多青少年選擇TikTok作為新聞管道,而且,寧願相信網紅,也不相信專業新聞媒體。」
兩者相乘,對於新聞媒體是一項警訊;對於飽受假訊息攻擊的台灣社會,更是一項嚴重危機。
身為兩名青少年的父親,我常想,這時代的孩子是幸運的,自小網路就像自來水,扭開就有,國中階段普遍擁有智慧手機,通往繽紛多彩的數位世界,Instagram、YouTube、Line群組、抖音,甚至小紅書,隨時與同學或陌生人建立連結。
然而,這時代的孩子也是不幸的,繁重課業之外,爆量資訊、變造過的網美照片、暗藏大量置入行銷的網紅影片,FOMO(錯失恐懼),24小時的社群同儕壓力,最終,每一個手機螢幕,各自是一個資訊泡泡,映射出扭曲變形的平行世界。
因此,《少年報導者》是一個努力的起點,一個青少年與真實世界的連通空橋。透過專業新聞人的企劃、詮釋、轉譯,以嚴謹的態度、親近的文體,提供未來世代認識時事的可信角度。
這個努力並不容易,但絕對值得嘗試。去年初,我還是自由工作者,擔任《少年報導者》顧問之際,曾建議將網站上的報導精華,經過二次編輯,成為易保存、易消化的系統化知識,同時走出網路世界,在家庭、學校、圖書館之間流通。
如今,很高興《少年報導者》實現「雜誌書」的想像,若單篇拆開來看,每一篇都是扎實有料的報導;但合在一起看,全書像是過去一年的重大新聞年鑑,以合理的編排、豐富的敘事形式,記錄一個不可不知的歷史初稿。
衷心祝福,《少年報導者》找到更多少年讀者,並期待一個關心公共議題、善於鑑別資訊的美麗世代。
目錄
推薦序 帶孩子了解世界現況,迎向未來 林怡辰
推薦序 少年必讀的歷史初稿 黃哲斌
序 言 變成比大人更好的人 楊惠君
本期使用說明書
過去這一年
PART 1 軍事戰爭_俄烏戰爭煙硝下,沒有人是局外人
[人物故事] 我和我的烏克蘭朋友相約:戰爭結束後台北見!
[新聞現場] 不是世界大戰,但幾乎全世界都「參戰」
[新聞關鍵字] 6個新聞關鍵字,掌握俄烏戰爭
[同學大提問] 開戰了,難民去哪裡?動物們怎麼逃?──關於俄烏戰爭,同學們最想知道的是……
[影像故事] 戰火下的黑暗之光──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孩子和他們的新家
[戰爭文學] 暗黑時刻誰點起了光──有關戰爭的小說、詩篇、漫畫和繪本
[新聞測驗] 總統先生,你是間諜?還是演員?──15題測試你對烏俄與戰爭了解多少?
PART 2 病毒戰爭_COVID-19病毒教我們的事
[人物故事] 我為台灣養出第一隻新冠病毒
[新聞科普] 新冠病毒為什麼那麼會變?
[真的假的] 動物也要打COVID-19疫苗?
[新聞現場] 防疫另類戰場──反封控白紙革命,以及那些中國人民沒寫出來的抗爭
[新聞關鍵字] 6個新聞關鍵字,了解白紙革命的蝴蝶效應
PART 3 太空戰爭_阿提米絲的願望──21世紀國際登月大競賽
[人物故事] 我敢夢,讓台灣火箭上太空
[新聞現場] 阿提米絲重啟國際太空戰──50年後人類第二次登月競賽
[新聞分析] 為什麼指定「女性太空人」登月?
[真的假的] 台灣開車到外太空只要1小時?
PART 4 貨幣戰爭_日圓一縮小,全球經濟跟著動
[人物故事] 我在日本賣珍奶的7年
[新聞現場] 買iPhone、吃拉麵都捲入貨幣戰──日圓大貶值連動台灣與全世界
[新聞分析] 5千日圓上為何使用女性肖像?──日本如何用「紙鈔人物」塑造國家形象
[新聞測驗] 日本貨幣上藏著的小祕密──10題測試你對日本了解多少?
PART 5 升學戰爭_頂大,是人生幸福保證書嗎?
[人物故事] 4位頂大學生的真心話大告白
[新聞分析] 誰是頂大生?教育翻轉了誰?
[同學大提問] 台大學生都是怪物?都很厲害?──中小學生對大學的11種想像與疑問
[新聞現場] 第一學府和你想的也許不一樣──頂大能學到什麼?要和什麼纏鬥?
Newsroom 火線新聞台
記者的防彈背心──8千公里的新聞連線
隱形的新聞戰士──與記者出生入死的Fixer
Kid’s View 我的校園
不滅的文化香火──金鼎國小迎城隍紀實報導
寫給迷惘中的你,一個國三生的「保命實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