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不教順民:反八股、拒絕考試崇拜、主張自覺興趣!飲冰室主人以課堂引路走出愚民時代
內容簡介
                        
興趣為師,自覺為本!
從萬木草堂走向國學講堂
梁啟超以實踐改革,引領近代教育思潮
【思想巨擘,教育為本】
本書收錄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教育相關的演講、論文、學校章程與制度建議,展現其作為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的多重身分。梁啟超深信「教育是強國之本」,認為改革國家、振興民族的首要之務,必先從人心與教育下手。本書正是這一核心思想的集中呈現。
【理念鮮明,立志為先】
梁啟超的教育哲學以「立志為本、興趣為師、自覺自立」為核心。他主張教育不應只是知識灌輸,更應激發個人志向與責任感,培養「以天下為己任」的青年。他認為志向是學習與行動的起點,唯有立下宏願,方能從學術出發,進而實踐於國家與社會。他對學子的期許,不止於成才,更是成人與成仁。
【提倡實學,融貫中西】
梁啟超大力批判八股教育、科舉制度扼殺了思維與人格,提倡實學教育與西學兼容。他提出改革教育制度,設立現代化的學校系統,包括小學、女學、師範學堂與高等研究機構,並強調教育應與現代社會實際需求接軌。他以留學經歷與國際觀察為基礎,主張吸收西方學術體系,融合中華傳統文化,開創出中國現代教育路線。
【制度創新,實踐為先】
梁啟超不僅提出教育理念,更身體力行,參與學校創辦與制度設計,將思想轉化為具體行動。他倡議設立師範學校以培養優質教師,主張女學、幼學與自由講座制度,關注教育的社會公平與多元發展。此外,他對學科分類、課程設計、教學法與閱讀方式皆有深入見解,強調讀書應以「擷取精華、致用為本」為原則。這些主張在清末民初的教育改革中具有開創性意義,也為今日教育制度的反思與革新提供歷史借鏡。
本書特色:本書以梁啟超教育思想為核心,透過演講與論文展現其「興趣為師、自覺自立、立志為本」理念。他強調少年強則國強,主張自由講學、精神啟蒙與實學並重;批判八股與愚民教育;提倡完整教育體系,涵蓋師範、女學、幼學等,文筆激昂,觀點犀利,融合中西,貫通古今。
				從萬木草堂走向國學講堂
梁啟超以實踐改革,引領近代教育思潮
【思想巨擘,教育為本】
本書收錄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教育相關的演講、論文、學校章程與制度建議,展現其作為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的多重身分。梁啟超深信「教育是強國之本」,認為改革國家、振興民族的首要之務,必先從人心與教育下手。本書正是這一核心思想的集中呈現。
【理念鮮明,立志為先】
梁啟超的教育哲學以「立志為本、興趣為師、自覺自立」為核心。他主張教育不應只是知識灌輸,更應激發個人志向與責任感,培養「以天下為己任」的青年。他認為志向是學習與行動的起點,唯有立下宏願,方能從學術出發,進而實踐於國家與社會。他對學子的期許,不止於成才,更是成人與成仁。
【提倡實學,融貫中西】
梁啟超大力批判八股教育、科舉制度扼殺了思維與人格,提倡實學教育與西學兼容。他提出改革教育制度,設立現代化的學校系統,包括小學、女學、師範學堂與高等研究機構,並強調教育應與現代社會實際需求接軌。他以留學經歷與國際觀察為基礎,主張吸收西方學術體系,融合中華傳統文化,開創出中國現代教育路線。
【制度創新,實踐為先】
梁啟超不僅提出教育理念,更身體力行,參與學校創辦與制度設計,將思想轉化為具體行動。他倡議設立師範學校以培養優質教師,主張女學、幼學與自由講座制度,關注教育的社會公平與多元發展。此外,他對學科分類、課程設計、教學法與閱讀方式皆有深入見解,強調讀書應以「擷取精華、致用為本」為原則。這些主張在清末民初的教育改革中具有開創性意義,也為今日教育制度的反思與革新提供歷史借鏡。
本書特色:本書以梁啟超教育思想為核心,透過演講與論文展現其「興趣為師、自覺自立、立志為本」理念。他強調少年強則國強,主張自由講學、精神啟蒙與實學並重;批判八股與愚民教育;提倡完整教育體系,涵蓋師範、女學、幼學等,文筆激昂,觀點犀利,融合中西,貫通古今。
目錄
						導言 
輯一 變革之道
輯二 強國之本
輯三 教育之魂
輯四 修身之法
編後記
參考書目
				輯一 變革之道
輯二 強國之本
輯三 教育之魂
輯四 修身之法
編後記
參考書目
試閱
						  輯一 變革之道
萬木草堂小學學記
啟超居上海,雙遣先生使其子以東來就學,且告啟超曰:今日中國之敝,人才乏也。人才之乏,不講學也。吾子日言變法,如捕風,如說食,為裨幾何?吾子盍抗顏而講焉?啟超瞿然曰:啟超四庫之籍,百不窺一;五洲之域,遊夢未及。將終其身為學僮,猶懼不殖,遑言講學?雙遣曰:雖然,子其演子之所學,有可以誨以東者而述焉。於是略依南海先生〈長興學記〉,演其始教之言以相語也。啟超記。
立志。孔子曰,天下有道,某不與易也。佛言,不普度眾生,誓不成佛。伊尹思天下之民,有匹夫匹婦,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納諸溝中。孟子:「如欲治平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其志嘐嘐,先聖所取。朱子謂唯志不立,天下無可為之事。學者當思國之何以弱,教之何以衰,種之何以微,眾生之何以苦,皆天下之人,莫或以此自任也。我徒知責人之不任,則盍自任矣。《論語》曰:「志於仁」;又曰:「仁以為己任」。學者苟無志乎此,則凡百學問,皆無著處。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此志既定,顛撲不破,讀一切書,行一切事,皆依此宗旨,自無罣礙,自無恐怖。
養心。孔子自得之學,在從心所欲。孟子自得之學,在不動心。後人言及心學,輒指為逃禪,此大誤也。天下學問,不外成己、成物二端。欲求成己,而不講養心,則眼耳鼻舌身意根塵相引,習氣相燻,必至墮落。欲求成物,而不講養心,則利害毀譽稱譏苦樂,隨在皆足以敗事。故養心者,學中第一義也。養心有二法門,一曰靜坐養心,二曰遇事養心。學者初學多屬伏案之時,遇事蓋少,但能每日靜坐一二小時,求其放心,常使清明在躬,志氣如神,夢劇不亂,寵辱不驚,他日一切成就,皆基於此,毋曰迂遠云也。
讀書。今之方領矩步者,無不以讀書自命。然下焉者溺帖括,中焉者騖詞章,上焉者困考據,勞而無功,博而寡要,徒斫人才,無補道術。今之讀書,當掃除莽榛,標舉大義,專求致用,靡取駢枝。正經正史、先秦諸子、西來群學,凡此諸端,分日講習,定其旨趣,擷其精華,自余群書,皆供涉獵。凡有心得,以及疑難,皆為劄記,至其先後次第,余有讀書分月課程、讀西學書法兩者,皆昔者答門人問之作。雖粗淺已甚,亦初學之途徑也。
				萬木草堂小學學記
啟超居上海,雙遣先生使其子以東來就學,且告啟超曰:今日中國之敝,人才乏也。人才之乏,不講學也。吾子日言變法,如捕風,如說食,為裨幾何?吾子盍抗顏而講焉?啟超瞿然曰:啟超四庫之籍,百不窺一;五洲之域,遊夢未及。將終其身為學僮,猶懼不殖,遑言講學?雙遣曰:雖然,子其演子之所學,有可以誨以東者而述焉。於是略依南海先生〈長興學記〉,演其始教之言以相語也。啟超記。
立志。孔子曰,天下有道,某不與易也。佛言,不普度眾生,誓不成佛。伊尹思天下之民,有匹夫匹婦,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納諸溝中。孟子:「如欲治平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其志嘐嘐,先聖所取。朱子謂唯志不立,天下無可為之事。學者當思國之何以弱,教之何以衰,種之何以微,眾生之何以苦,皆天下之人,莫或以此自任也。我徒知責人之不任,則盍自任矣。《論語》曰:「志於仁」;又曰:「仁以為己任」。學者苟無志乎此,則凡百學問,皆無著處。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此志既定,顛撲不破,讀一切書,行一切事,皆依此宗旨,自無罣礙,自無恐怖。
養心。孔子自得之學,在從心所欲。孟子自得之學,在不動心。後人言及心學,輒指為逃禪,此大誤也。天下學問,不外成己、成物二端。欲求成己,而不講養心,則眼耳鼻舌身意根塵相引,習氣相燻,必至墮落。欲求成物,而不講養心,則利害毀譽稱譏苦樂,隨在皆足以敗事。故養心者,學中第一義也。養心有二法門,一曰靜坐養心,二曰遇事養心。學者初學多屬伏案之時,遇事蓋少,但能每日靜坐一二小時,求其放心,常使清明在躬,志氣如神,夢劇不亂,寵辱不驚,他日一切成就,皆基於此,毋曰迂遠云也。
讀書。今之方領矩步者,無不以讀書自命。然下焉者溺帖括,中焉者騖詞章,上焉者困考據,勞而無功,博而寡要,徒斫人才,無補道術。今之讀書,當掃除莽榛,標舉大義,專求致用,靡取駢枝。正經正史、先秦諸子、西來群學,凡此諸端,分日講習,定其旨趣,擷其精華,自余群書,皆供涉獵。凡有心得,以及疑難,皆為劄記,至其先後次第,余有讀書分月課程、讀西學書法兩者,皆昔者答門人問之作。雖粗淺已甚,亦初學之途徑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