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論叢(五)
內容簡介
                        
本論叢由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擔任總經銷,由歷任所長召集編輯團隊。本輯由末學忝任,總計有7篇碩士論文通過審查,並完成修改。茲依主題類別,簡介如下:
一、徐淑賢〈戰爭期臺灣商紳對南京的文學想像與意象塑造:以漢詩為探討對象〉、曾曉玲〈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旅外書寫:以鄉愁、記憶與認同作為主題〉、陳俊益〈牌局內的「新人文主義」:梁實秋重現《文星》與其出版的「典律化」延伸〉三篇,聚焦於不同時空的旅行書寫,處理了跨文化經驗與文藝思潮傳播等議題。徐淑賢善用「餞別詩」、「贈別詩」、「旅行詩」的交互比對,揭示了臺灣傳統文人戰爭期行旅南京前後的幽微心境。曾曉玲細膩分析黃寶蓮、鄭寶娟、張讓、陳玉慧、胡晴舫、蔡珠兒等女性散文家的「軟性書寫」,歸納出女作家對國族、認同等「硬性課題」殊異的思辨型態。陳俊益則關注梁實秋民國時期的「新人文主義」與缺乏左眼的「五四運動」,探討它如何越境影響並在戰後臺灣被典律化。
二、陳冠文的〈被顛倒的「風景」:農民運動與現代小說中的「農」〉、呂政冠的〈民間作為思想的方法:以黃春明《鄉土組曲》為例〉兩篇,分析了農村基進運動與在地文化思考等議題。陳冠文指出,「農」此一概念如何受到政治社會運動之思想論述影響,從而又與現代小說發生何種緊張關係,論文中對於機械式的「農=懷舊」、「農=抗議」論述模式,有更複雜卻也更貼近社會事實的分析。呂政冠則以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互動為視角,勾勒70年代鄉土文學創作與民俗採集運動的深層連繫與新方法論,別具洞見。
三、陳正維〈「新女性主義」的誕生:戰後臺灣第一波婦女運動的書寫行動背景析論〉和何敬堯〈時間的癥狀:施叔青《三世人》中歷史殿堂的再建〉兩篇,則不約而同選擇了1976年共組「拓荒者出版社」、宣揚新女性主義的呂秀蓮和施叔青進行分析。陳正維挖掘1970年代「新女性主義」支持者以書寫從事婦女運動的背景,揭舉未受現有臺灣婦運史和女性書寫史足夠關注的女性書寫行動歷史;何敬堯則分析小說《三世人》與史著《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之間的互文性,為歷史小說與歷史著述各有千秋的表意功能,作了引人入勝的分析。
				一、徐淑賢〈戰爭期臺灣商紳對南京的文學想像與意象塑造:以漢詩為探討對象〉、曾曉玲〈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旅外書寫:以鄉愁、記憶與認同作為主題〉、陳俊益〈牌局內的「新人文主義」:梁實秋重現《文星》與其出版的「典律化」延伸〉三篇,聚焦於不同時空的旅行書寫,處理了跨文化經驗與文藝思潮傳播等議題。徐淑賢善用「餞別詩」、「贈別詩」、「旅行詩」的交互比對,揭示了臺灣傳統文人戰爭期行旅南京前後的幽微心境。曾曉玲細膩分析黃寶蓮、鄭寶娟、張讓、陳玉慧、胡晴舫、蔡珠兒等女性散文家的「軟性書寫」,歸納出女作家對國族、認同等「硬性課題」殊異的思辨型態。陳俊益則關注梁實秋民國時期的「新人文主義」與缺乏左眼的「五四運動」,探討它如何越境影響並在戰後臺灣被典律化。
二、陳冠文的〈被顛倒的「風景」:農民運動與現代小說中的「農」〉、呂政冠的〈民間作為思想的方法:以黃春明《鄉土組曲》為例〉兩篇,分析了農村基進運動與在地文化思考等議題。陳冠文指出,「農」此一概念如何受到政治社會運動之思想論述影響,從而又與現代小說發生何種緊張關係,論文中對於機械式的「農=懷舊」、「農=抗議」論述模式,有更複雜卻也更貼近社會事實的分析。呂政冠則以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的互動為視角,勾勒70年代鄉土文學創作與民俗採集運動的深層連繫與新方法論,別具洞見。
三、陳正維〈「新女性主義」的誕生:戰後臺灣第一波婦女運動的書寫行動背景析論〉和何敬堯〈時間的癥狀:施叔青《三世人》中歷史殿堂的再建〉兩篇,則不約而同選擇了1976年共組「拓荒者出版社」、宣揚新女性主義的呂秀蓮和施叔青進行分析。陳正維挖掘1970年代「新女性主義」支持者以書寫從事婦女運動的背景,揭舉未受現有臺灣婦運史和女性書寫史足夠關注的女性書寫行動歷史;何敬堯則分析小說《三世人》與史著《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之間的互文性,為歷史小說與歷史著述各有千秋的表意功能,作了引人入勝的分析。
目錄
						序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的大隊接力  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柳書琴  004
1. 戰爭期臺灣商紳對南京的文學想像與意象塑造:以漢詩為探討對象 碩士生 徐淑賢 008
2. 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旅外書寫:以鄉愁、記憶與認同作為主題 碩士生 曾曉玲 050
3. 「新女性主義」的誕生:戰後臺灣第一波婦女運動的書寫行動背景析論 碩士生 陳正維 092
4. 被顛倒的「風景」:農民運動與現代小說中的「農」 碩士生 陳冠文 132
5. 民間作為思想的方法:以黃春明《鄉土組曲》為例 碩士生 呂政冠 166
6. 牌局內的「新人文主義」:梁實秋重現《文星》與其出版的「典律化」延伸 碩士生 陳俊益 208
7. 時間的癥狀:施叔青《三世人》中歷史殿堂的再建 碩士生 何敬堯 242
				1. 戰爭期臺灣商紳對南京的文學想像與意象塑造:以漢詩為探討對象 碩士生 徐淑賢 008
2. 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旅外書寫:以鄉愁、記憶與認同作為主題 碩士生 曾曉玲 050
3. 「新女性主義」的誕生:戰後臺灣第一波婦女運動的書寫行動背景析論 碩士生 陳正維 092
4. 被顛倒的「風景」:農民運動與現代小說中的「農」 碩士生 陳冠文 132
5. 民間作為思想的方法:以黃春明《鄉土組曲》為例 碩士生 呂政冠 166
6. 牌局內的「新人文主義」:梁實秋重現《文星》與其出版的「典律化」延伸 碩士生 陳俊益 208
7. 時間的癥狀:施叔青《三世人》中歷史殿堂的再建 碩士生 何敬堯 242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