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航次報告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本專刊彙集本所於2021年執行「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農委會科技計畫編號:110農科-6.1.2-水-A1)之調查成果,計畫執行之海上採樣作業流程、各調查項目實驗室檢測流程、各航次出海採樣及樣本分析人員均有詳述於後,以圖示方式刊出臺灣周邊海域之水溫、鹽度、營養鹽、葉綠素、浮游動物及基礎生產力等漁場環境因子之調查成果以供各界參考。此外,本年度因試驗船機件老舊維修期程無法配合,故只執行夏季航次。本計畫內容涉及廣泛專業領域,雖戮力以赴亦難免有疏漏不周之處,希冀各界先進不吝賜教斧正。
目錄
前言 I
目錄 III
海上採樣作業流程 V
樣本實驗檢測流程 VII
計畫執行人員 X
各航次出海採樣人員 XI
各航次參數分析人員 XIII
略語表 XIV
圖1. 2021年4月航次航跡圖 1
圖2. 2021年7月航次航跡圖 2
圖3. 2021年4月航次海面水溫分布 3
圖4. 2021年7月航次海面水溫分布 4
圖5. 2021年4月航次海面鹽度分布 5
圖6. 2021年7月航次海面鹽度分布 6
圖7. 2021年4月航次海面硝酸鹽(NO3-)濃度分布 7
圖8. 2021年7月航次海面硝酸鹽(NO3-)濃度分布 8
圖9. 2021年4月航次海面磷酸鹽(PO43-)濃度分布 9
圖10. 2021年7月航次海面磷酸鹽(PO43-)濃度分布 10
圖11. 2021年4月航次海面矽酸鹽(SiO22-)濃度分布 11
圖12. 2021年7月航次海面矽酸鹽(SiO22-)濃度分布 12
圖13. 2021年4月及7月航次海面葉綠素甲(chl-a)分布 13
圖14. 2021年4月及7月航次海面基礎生產力分布 14
圖15. 2021年4月及7月航次浮游動物生物量分布 15
圖16. 2021年4月航次浮游動物優勢大類出現百分率 16
圖17. 2021年4月航次浮游動物優勢大類出現百分率(續) 17
圖18. 2021年7月航次浮游動物優勢大類出現百分率 18
圖19. 2021年7月航次浮游動物優勢大類出現百分率(續) 19
表1. 2021年4月航次基礎觀測資料 20
表2. 2021年7月航次基礎觀測資料 21
目錄 III
海上採樣作業流程 V
樣本實驗檢測流程 VII
計畫執行人員 X
各航次出海採樣人員 XI
各航次參數分析人員 XIII
略語表 XIV
圖1. 2021年4月航次航跡圖 1
圖2. 2021年7月航次航跡圖 2
圖3. 2021年4月航次海面水溫分布 3
圖4. 2021年7月航次海面水溫分布 4
圖5. 2021年4月航次海面鹽度分布 5
圖6. 2021年7月航次海面鹽度分布 6
圖7. 2021年4月航次海面硝酸鹽(NO3-)濃度分布 7
圖8. 2021年7月航次海面硝酸鹽(NO3-)濃度分布 8
圖9. 2021年4月航次海面磷酸鹽(PO43-)濃度分布 9
圖10. 2021年7月航次海面磷酸鹽(PO43-)濃度分布 10
圖11. 2021年4月航次海面矽酸鹽(SiO22-)濃度分布 11
圖12. 2021年7月航次海面矽酸鹽(SiO22-)濃度分布 12
圖13. 2021年4月及7月航次海面葉綠素甲(chl-a)分布 13
圖14. 2021年4月及7月航次海面基礎生產力分布 14
圖15. 2021年4月及7月航次浮游動物生物量分布 15
圖16. 2021年4月航次浮游動物優勢大類出現百分率 16
圖17. 2021年4月航次浮游動物優勢大類出現百分率(續) 17
圖18. 2021年7月航次浮游動物優勢大類出現百分率 18
圖19. 2021年7月航次浮游動物優勢大類出現百分率(續) 19
表1. 2021年4月航次基礎觀測資料 20
表2. 2021年7月航次基礎觀測資料 21
序/導讀
序言
臺灣以海洋興國,周邊二百浬經濟海域內43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孕育著無限寬廣的機會,向海洋發展更見證了臺灣人民不畏艱苦的勤奮特性,而得天獨厚的海洋環境賜給我們豐富的漁業資源,各式新鮮美味的魚蝦蟹貝更是國人最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然而,臺灣沿近海漁業資源之利用已趨飽和,如何在人口增加的同時兼顧糧食需求的增加,謀求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育間之平衡,將是我們未來最大的課題與挑戰。
漁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但管理漁業資源卻需要最先進的科學。氣候變遷造成海水溫度升高,除了造成魚類棲地的改變,亦直接影響了魚群洄游的路徑與時間,改變了暖水性與冷水性魚種的分布界線,造成漁場的改變甚至消失,對漁業資源造成深遠的影響,而水溫、鹽度、基礎生產力等水團特性則是影響漁場、漁期變動的關鍵因子。為此,許多國家已致力於長期海洋環境及生物資源觀測資料庫之建置,以求有效監測海洋物理與化學環境,方能及時發現問題並提供解決對策,期能降低氣候變遷之衝擊。
長期海洋環境觀測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也是一連串的挑戰。本所自2003年起執行「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運用「水試一號」與「水試二號」試驗船及其配備的各項科儀設備,克服一切險阻於周邊海域大範圍蒐集溫鹽、營養鹽、葉綠素甲、基礎生產力及浮游動物等漁場環境資訊,迄今未曾間斷。本專刊記載彙錄同仁們辛苦工作的結晶,衷心希冀藉由本專刊之發行,將調查成果作為學術應用、漁業管理與接軌國際之橋梁,為我國漁業資源永續利用奠定良好之基礎。
臺灣以海洋興國,周邊二百浬經濟海域內43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孕育著無限寬廣的機會,向海洋發展更見證了臺灣人民不畏艱苦的勤奮特性,而得天獨厚的海洋環境賜給我們豐富的漁業資源,各式新鮮美味的魚蝦蟹貝更是國人最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然而,臺灣沿近海漁業資源之利用已趨飽和,如何在人口增加的同時兼顧糧食需求的增加,謀求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育間之平衡,將是我們未來最大的課題與挑戰。
漁業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但管理漁業資源卻需要最先進的科學。氣候變遷造成海水溫度升高,除了造成魚類棲地的改變,亦直接影響了魚群洄游的路徑與時間,改變了暖水性與冷水性魚種的分布界線,造成漁場的改變甚至消失,對漁業資源造成深遠的影響,而水溫、鹽度、基礎生產力等水團特性則是影響漁場、漁期變動的關鍵因子。為此,許多國家已致力於長期海洋環境及生物資源觀測資料庫之建置,以求有效監測海洋物理與化學環境,方能及時發現問題並提供解決對策,期能降低氣候變遷之衝擊。
長期海洋環境觀測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也是一連串的挑戰。本所自2003年起執行「臺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運用「水試一號」與「水試二號」試驗船及其配備的各項科儀設備,克服一切險阻於周邊海域大範圍蒐集溫鹽、營養鹽、葉綠素甲、基礎生產力及浮游動物等漁場環境資訊,迄今未曾間斷。本專刊記載彙錄同仁們辛苦工作的結晶,衷心希冀藉由本專刊之發行,將調查成果作為學術應用、漁業管理與接軌國際之橋梁,為我國漁業資源永續利用奠定良好之基礎。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