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的魔法教室:化身學習設計師!用真實的任務帶著學生愛上學習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一鍵選好開學文具懶人包,適合快速返校採買、50元電子禮券現領現折!↓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目錄
序/導讀
試閱
▏寫在本文之前▕
1/2的魔法教室:從PBL為起點,走向「設計本位學習」
近年來,108課綱中素養導向的倡導,推動PBL成為現在臺灣教育現場熱門的教學模式,首先,PBL的縮寫本身有三種意思(Problem-Based Learning、Project-Based Learning、Phenomenon-Based Learning),其中最為大家所熟悉的Project-Based Learning有很多種課程運作模式,融入「設計思考」思維方式,就是「Design-Based Learning設計本位學習」(簡稱DBL)。
DBL在引導學習時更具有意識性及方向性。DBL的Design-based是教師以各種議題出發,去設計學生學習的架構,學生則在老師設計的學習架構,從各種真實的議題中,養成以人為本,找到創新方式的思維模式。
而國內一般提到Project-Based Learning通常較為強調跨領域的整合,雖然它一樣鼓勵學生有創意,但相較而言,DBL強調讓學生能實際動手做,將想法打造出來的「原型嘗試」(Prototyping),以及思考歷程與具創意獨特性的「前所未見」(Never-Before-Seen, NBS),再搭配如規準等評量工具的輔助,所以它能很有意識性、目的性的鼓勵4C的培養(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 ◆ ◆ ◆ ──
「PBL學生的學習成果,跟嘉大附小在民國91至92年就開始推動的資訊素養,或者是專題探究很像。只要探究的主題類似,不同組別或不同屆學生發表內容幾乎相似,大多都是系統的報告、事實性的答案,就是這樣而已。所以發展上PBL似乎就容易停住,看不出學生創意的差異。」從一開始就參與設計學習計畫,後來成為教練團夥伴的嘉大附小沈桂枝校長這麼說。
「PBL融入設計思考就進入DBL,我覺得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獨特的創造性。在DBL歷程當中,學生所展現的創意,總是可以在相同過程中,每個學生又有不同的獨特觀點,甚至能用不同方式去展現他想要表達的,擴展學習的可能性。
「孩子在之前PBL的作品,跟他後來在DBL的作品比較,我看到層次上的不同。以探究為基礎,孩子需要超越表面邏輯,提出個人的理解與詮釋,才會讓課程、教學或學生的學習,有各式各樣突破的潛力,那就是DBL與眾不同的地方。而且DBL跟PBL的差異性,除了創意的部分,還有原型嘗試、點子實驗室、經營關鍵概念,或者以藝術做為語言⋯⋯,DBL的1/2真的很多地方不一樣。
「對於一位剛接觸的老師,確實會去思考『PBL跟DBL的關聯』,藉此比較兩者相同和相異之處,來釐清什麼是DBL覺得重要的?經過這十年的參與後,我更願意往DBL的方向去推展,因為DBL有它NBS獨特的地方。」
── ◆ ◆ ◆ ──
這「真的」不一樣的地方,讓許多參與過設計學習的老師,在提到學生作品的創意展現時,時常會用不停、一再嘗試等字眼,在最終發表時間到之前,學生會主動想要一修再修,甚至在發表後仍想持續精進。
現在看到小朋友的成果,其實他們在各個階段是一直在做變化,一直在改變,每個作品是一直在精進的,不是只有你現在看到的。(臺北/建奇老師/國小)
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外,超越原本老師所設定的框架,可以想得更多,想得更好,且所展現創意不僅只是單點的創意,而是包括了他對於整個問題、任務情境的深刻理解,並能夠和自己的生活、經驗相連結。最終產生個人化的理解,還有個人化的獨特觀點,可以說設計學習所達到前所未見的創意,是知識、技能跟經驗的重整。
而這超乎期待的創意破框,孩子們所展現的NBS前所未見,也成為老師們教學轉變上最大的能量。
設計學習很燒腦力,但是一切從孩子出發,讓孩子去討論和實際操作,真的很不同!孩子很願意去學習,也因為對他們來說,大部分課程都是從無到有,需要花時間去思考和討論,課堂進行就沒有發呆時間。孩子都忙碌於內容上,學習態度就改變很多,而一旦態度改變,學科學習上都會很順利!(新竹/力瑋老師/國小)
不僅在DBL的學習歷程,學生參與程度高,也可以看到老師跟學生之間,在執行任務的歷程中產生許多互動,整個歷程不會只看老師單向的課程設計結果。老師會因為看到學生在任務歷程中有什麼反應、遇到什麼困境,所以去做一些什麼調整,提供一些協助,與學生一起討論⋯⋯。這個共構學習的歷程,也是DBL相當不一樣的地方,而老師也表示因此有了跟學生一起學習的寶貴經驗。DBL這種師生共構的參與式學習文化特色,在本書的第3部中會有更多詳細的說明。
「設計學習」計畫,讓學生可以學到除了知識以外的能力,包括:蒐集與統整資料、創意發想、小組分工與合作、簡報製作、程式撰寫、表達(上台發表)的能力⋯⋯等,而這些將能成為孩子們帶得走的能力,也是他們面對未來最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
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變成主動,老師的工作也從填鴨者變成開發者,開發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與渴望,如此一來,學習和教學都變得更有趣了!(臺北/佩育老師/國小)
── ◆ ◆ ◆ ──
在DBL設計本位學習當中,為了讓學生能自主且積極的持續參與,教師必須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協同者,並且有意識地切換為設計師般的思維模式,以終為始,思考希望學生學到的是什麼?是能帶著走的能力嗎?換句話說,教師從教學設計轉型為學習設計者。
關於PBL與DBL,臺北教育大學呂金燮教授提到:「因為DBL是PBL結合設計思考,它是設計思考文化的概念,但它不直接講設計思考的技巧,而是在於培養設計思考的文化思維方式,應該說培植的概念,而不是直接輸入技巧。DBL的理念是在培養一個設計思考者,而不僅是在學習運用設計思考的技巧。
「只要願意按著DBL的歷程形塑,老師可以習得這樣的思維模式,學生也會習得這種思維模式。DBL的歷程,並非要你把它當成一種教學策略、工具,這是一種學習思維的轉向。」
── ◆ ◆ ◆ ──
廣達文教基金會近年一直在思考,面對劇變的社會,如何在科技的浪潮中,培養學生勇於面對變化與未知的不確定性?而這也成為全球教育工作者戮力以赴的目標。
這幾年生成式AI橫空出世,為大眾帶來震撼,也更加突顯時代變化的速度更趨劇烈,科技前進的速度早已經超越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想像的範圍之外。
這樣的時代,更加讓我們對於教育及下一代面對無法想像的未來感到焦慮。如何培養學生更具韌性、彈性、適應性,來面對難以想像的AI時代挑戰,成為自許教育創新促進者的廣達文教基金會思考重點。
《二分之一的魔法教室》整理了多個實踐案例,以設計本位學習做為培養PBL任務導向學習及設計思考的學習文化。相信這本書對於現場教師或教育工作者來說,將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書籍。在現實生活、在教學現場,永遠有各種變因,每個人本來就不應該只是一套方法去應對,而是有好幾套辦法去應對。更重要的是,運用教師本身的專長與在地的資源,化身為學習的設計師,展現1/2的魔法。希望這本集結成冊的實踐案例及教學創意,能夠協助任何一位想嘗試不同學習模式的教育工作者。學習方法沒有最完美、最好,只有更適合、更好。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