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我想活成一道光:腦性麻痺患者阿芬的故事──陪你走出人生至暗時刻

  • 9 342
    38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傳記人物傳記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鄭惠芬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一品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9/26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當生命陷落時,你需要這個

無懼考驗、相信前方一定有路的故事

 

「我生妳有用嗎?」一直陪我吃盡苦頭的媽媽擔憂地問道。

「我會非常有用的!」腦性麻痺、行動不便的我笑著承諾。

 

腦性麻痺患者親述殘障人士既殘酷又溫暖的真實世界,字字句句都是生命的力量。

● 從患者的第一視角,看見母親身為照護者的犧牲與堅忍、強韌和脆弱。

● 分享重症者與照護者如何攜手同行,不被疾病剝奪對學習的渴望,激勵你重新思考自己的無限可能。

● 揭露另類療法的神祕面紗,與接受正規治療的艱辛,這是一場關於選擇、堅持與希望的旅程。

 

腦性麻痺女孩阿芬,走過無數治療、拒絕與偏見,在母親無怨的陪伴下,勇敢追求學業與夢想。

跟隨作者的腳步,體驗就學路上的重重阻礙,以及她們勇敢捍衛自身權益的歷程。這不僅是個人的奮鬥,更是為所有身心障礙者發聲的宣言。

 

疼痛,是讓她發光發熱的試煉:一位生命鬥士的華麗轉身

 

人生,有時像一場無止盡的考驗。對阿芬而言,考驗自她出生時便無情地開始。因為腦性麻痺,三歲時,她仍無法坐立、站立、爬行。直到五歲,她才能搖搖晃晃勉強行走,而這已是無數汗水與淚水的累積。

 

阿芬的童年不但沒充滿大人的保護和同儕間的嬉戲,反而只有一連串的「不」。從幼稚園開始,每每想入學,都會被校方以「設備與資源不全」而拒之門外。即使跨過層層關卡,進入校園,仍得面對周遭人的誤解與排擠:同學家長要求孩子遠離她,以免模仿她的舉止;她善意指導特教班同學,同學買零食答謝,卻反被對方母親誤會是遭她強迫。甚至在家族婚宴上,親友的竊竊私語也讓她只能黯然回家,默默吃著媽媽精心準備的撫慰大餐。

 

肉體上的折磨,更是她每日的戰場。為了增強頸部力量,她經歷過令人頭痛欲裂的甩頭運動;為求一線生機,她試過稀奇古怪的民俗療法,從裹成「木乃伊」被熱油澆淋,到赤裸上身被木棒重捶背部,每次都苦不堪言。天價的棺菇中藥讓家裡經濟陷入困境,卻不見任何療效。肢體無力引發的意外更是家常便飯,曾因此造成頭部、小腿和腳受傷縫針,甚至不得不暫停復健。

 

但阿芬從未被這些困難打倒。她深知唯有靠自己才能走出困境。她努力不懈,最終不僅取得碩士學位,更在名校研討會上發表論文,證明自己的實力。研究所在學期間,她還獲得校長破例聘為行政助理,負責邀請外部講師到校授課,也因此能自食其力,為母親分擔家計。

 

在不見盡頭的黑暗中,她找到引領自己的星光。她從小就展現驚人的命理天賦,如今更是精通風水、八字、紫微斗數、易經、測字、塔羅、占星、人格能量等中西術數。她用這些能力開導他人、拓展人際,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燈塔。研究所畢業後,她經貴人推薦,加入五星級飯店團隊,負責文書事務,結識了許多不同背景的同事與客人。

 

阿芬用自己的生命告訴我們,苦難不是終點,而是蛻變的起點。由衷感嘆「我的一生充滿奇蹟!」的她,想告訴大家:

「我們所面對的一切挑戰,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當我們願意面對、學習、成長,就能活出豐盛而充實的人生。」

 

一起進入她波瀾萬丈也振奮人心的生命之旅!

 

 

感動推薦

 

杜正勝  前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許佐夫  多扶集團創辦人

陳君邁  中華命理研究協會理事長 

劉貞鳳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理事長 

劉令祺  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院長 

劉俊明  高雄市智慧農業科技發展協會理事 

戴俊郎  承億集團董事長 

謝素分  社團法人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

作者

鄭惠芬

 

腦性麻痹女孩,從小便接受復健,努力克服身體限制。在母親無怨無悔的付出下,擁有了自理生活的能力,也有了追夢的勇氣。雖然言語和步態不夠完美,但總是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並持續成長。

熱愛探索科學命理,希望能運用學習到的智慧,幫助更多人理解生命的價值與可能。目前計劃加入中華科學命理研究學會及歸心島學院PSS人格劇本學派,精進療癒技巧,貢獻所學,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用生命影響生命。

目錄

(推薦序依姓氏筆畫排列)

推薦序一 向光而生 杜正勝—002

推薦序二 上天的恩典 陳君邁—006

推薦序三 愛,不會白費;努力,不會落空 劉令祺—010

推薦序四 偉大的小人物 劉俊明—014

推薦序五 生命的勇者 戴俊郎—016

 

第一章

充滿挑戰和奇蹟的生命

超乎尋常的起點—024

外婆的神祕儀式—027

被診斷餘命只剩五年—029

寧靜卻澎湃的海—038

甩頭的煉獄—043

生命中的神隊友—048

為了行走的戰鬥—053

被視為負擔—056

 

第二章

在疼痛與關愛中成長

高不可攀的入學門檻—062

無奇不有的民俗療法—069

天價中醫治療—078

令人生畏的脊椎治療—084

閃耀時刻—088

參加短跑比賽—094

第一次自己走路回家—097

在傷痛中成長—100

面對不友善—103

 

第三章

自我認知與突破限制的旅程

命理學習改變人生—108

不公平待遇—111

語文的可能性—117

展現命理天賦—120

測字師初試啼聲—128

重回復健中心—133

學習塔羅和占星術—138

命理名師的得意門生—144

到陌生城市上大學—149

為自己打造文昌位—152

走出封閉生活—156

難忘的師生情—161

 

第四章

從感恩與回饋發現生命價值

收容所參訪—168

家庭的力量—171

和媽媽一起上課—177

成為別人的光—180

終生的榜樣—184

獨立練習—188

人生劇本—195

種菜顧問—200

研究所的最後一哩路—204

博士的蛻變—215

生你有用嗎?—218

到五星級飯店服務—225

回首過往—228

序/導讀

推薦序

向光而生

前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杜正勝

 

如果說《我想活成一道光》這本自傳很勵志,也許太古板、太嚴肅了,不對現代多數青少年的胃口;但如果說這是一個弱女子的人生傳奇,很容易引發小說式的不真實聯想,又明顯是誤導。

 

事實上,這本一個身受重度障礙折磨二十多年而能愈戰愈勇、屹立不倒的人生實錄,的確充滿平凡中的傳奇色彩,也隨處散發激勵意志的力量。

 

傳記主人翁鄭惠芬小姐,在七個月早產後不及十天,因照顧失誤而窒息缺氧,導致腦性麻痺,終身重度身障。多年前,惠芬母親綉絨帶她來看我,因為先前我完全不知惠芬殘障,第一次見面,的確有點訝異。

 

只見惠芬四肢不正常,舉手投足皆有困難,坐定之後,頭總歪一邊,臉部僵直,目光斜視,對答時話也講不清楚。當時的我雖頗有年歲,經歷過不少事務,但腦性麻痺只在書本或影視上看過,了解有限,譬如她斜眼對你,其實是正眼看你。當然,我在公私經驗中,也從未這麼近距離接觸腦性麻痺的人。

 

我是惠芬的鄉親長輩,她母親算是我的小妹妹。回想起來,那是七八十年的友誼了,我們都生長在南台灣窮僻的小漁村,兩家世交,尤其特別的是幾個孩子互為好友,綉絨大哥是我小學同學,二哥、大姐與我弟弟、妹妹同班,友誼至今不斷。接下來他們家還有兩個女兒,我家則至我妹為止,所以從小綉絨在這群兄弟檔、姐妹淘中,是名符其實的小妹。當年她聰明、伶俐、可愛的模樣,在我腦中依稀還有印象。

 

因為十多歲初中畢業後,我就出外求學就業,逢年過節才回故鄉,對綉絨和她兄姐的信息多間接來自我弟妹。所以綉絨結婚生子,以及生了要奮鬥一輩子的惠芬,如這本書中所描述的林林總總大小事,我幾無所知。

 

那次她們來訪敘舊,我才聽聞惠芬遭受的苦厄和力爭上游的故事,雖然片斷,但已令我感嘆、驚訝,並且佩服不已。當時惠芬談論正常,表達充分,還表演她擅長的塔羅牌,論斷有條有理。綉絨說:「即使任何一個音、一個意思,都是經過千辛萬苦得來的。」乍聽之下,我還不能理解,也沒多問,及至讀到這本自傳的書稿,我才明白,原來對正常孩子輕而易舉的事,對惠芬則如千鈞萬石之難。

 

在《我想活成一道光》一書,惠芬講述她的平凡而傳奇的人生經驗。從坐起、直頸、說話、行走等最基礎的復健開始,學習使用輔具到進入幼稚園、小學,一路「過關斬將」,進入大學、考研究所,最後完成碩士學位。惠芬終於走過來了,成功了;不過她所沁出的汗水、流滴的眼淚、咬青的嘴唇,沒有身歷其境是無法真正體會的。我還是忍不住要嚴肅地講一句老派的話,這本自傳至少可以作為一面鏡子,尤其對那些感到人生迷惘、軟弱退卻的青少年。

 

這本書記錄惠芬成長的過程中,始終難免遭受異樣眼光、甚至排斥,靠著她和母親的努力而一一克服。從她的故事,可以見證三十年來台灣友善環境的議題有顯著進步。她也記錄許多溫馨感人的故事,反映台灣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善良,不論體制內的或體制外的。

 

這本書其實一半也在寫惠芬的偉大母親,展現台灣女性的堅毅性格與母愛光輝。綉絨、惠芬母女一路走來,互相鼓勵,互相協助,先前是母幫女,後期變成女幫母。惠芬經濟自立後,鼓勵少年失學的母親再唸大學,現在又進入研究所。

 

打從綉絨知道惠芬終身癱瘓後,就決定一生永遠不離開女兒。當我讀過書稿,並且知曉近況後,我不禁打趣地說,她們母女真像一對「連體嬰」。

 

我幾乎從沒替別人寫過書序,以前因公務需求除外,而今作此序文,固念兩家舊誼,也因受到惠芬奮鬥的故事感動,認為值得推薦給更廣大的讀者知道。至於這本自傳的文字流暢、舖陳有序,有如一位專業作家,凡讀過此書的人,諒不至於以為我循私惜情而過譽吧!

試閱

被診斷餘命只剩五年

 

一直到三歲,我仍無法像一般幼兒一樣端坐、站立和爬行。媽媽以為我是因為早產的關係,所以發育得比較慢。直到有一天,一位阿姨來到找媽媽做紋眉,看到在嬰兒床裡睡覺的我,就跟媽媽說:「這小孩好漂亮呀!妳女兒這麼多,這個不如就給我吧?」

媽媽回道:「不好,因為這個孩子身體一直不好。」

那位阿姨正覺得可惜時,我突然醒了。阿姨看著我的眼睛,對媽媽說:「妳的小孩眼神怪怪的,是不是腦性麻痺?因為我姊姊的小孩也是這樣。」

媽媽問道:「腦性麻痺是什麼?我只聽過小兒麻痺,沒聽過腦性麻痺。」

阿姨回道:「那妳們最好去看看醫生,確認一下是不是腦性麻痺。」

於是媽媽帶我去高雄民生醫院檢查,經醫生診斷,果然是腦性麻痺。媽媽隨即又帶我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一樣確診為腦性麻痺。

過了幾天,那位阿姨建議我們去台北振興復健中心進行復建。媽媽就帶我去跟爸爸、奶奶商量,表示想去台北看看醫生怎麼說。

媽媽本來想坐車去,爸爸說:「坐飛機比較快,早點去早點回來比較好。」

 

活不過八歲

 

媽媽帶著我搭飛機北上,來到復建中心,一聽醫生判定是腦性麻痺,媽媽急著問道:「那要怎麼辨?」

醫生直言:「就做復健呀!一期三個月。而且看妳孩子這麼嚴重,說不定活不到八歲。」

這句話像一把尖刀刺進了媽媽心裡。她一時無法接受,臉色蒼白、雙手緊握著我的病歷,心裡充滿了無助和恐懼。她想給我最好的治療,但又擔心復健期這麼長會太辛苦,甚至對效果感到懷疑。

就在此時,我們看到一位媽媽背著一個孩子走過來。那孩子大約有一百六十公分高,而他媽媽卻只有一百五十公分左右。孩子的腳在地上拖行,每走一步都顯得非常吃力。看到這一幕,媽媽愣在原地,心中受到強烈的震撼。

過了一會兒,媽媽鼓起勇氣,上前問那位媽媽她的孩子是什麼情況。

那位媽媽回答說:「我的孩子是腦性麻痺。」

媽媽聽了,眼神透出一絲理解和同情,心想:對啊!孩子會長大,我也會老。我能背著孩子多久呢?這個問題在她心中盤旋不去,讓她意識到如果現在不抓緊時間治療,未來的日子可能會更加艱難。

那位媽媽接著說:「我每天背著他來做復健,希望能給他一點改善和希望。」她的聲音裡透著疲憊,卻又帶著一股不屈不撓的力量。

她的話像一根點燃的火柴,瞬間照亮了媽媽的心。那一刻,媽媽的眼神從迷茫轉為堅定,她明白,無論未來的路有多艱苦,都不能放棄我。她深深吸了一口氣,彷彿是在給自己積蓄力量,接著轉過頭,對醫生一字一句地說:「好,我們開始復健吧!不管需要多久,我們都會堅持下去。」

然而媽媽下定決心帶我來復健,不僅僅是因為那對母子,還有另一個更沉重的原因——鄰居阿姨向她透露,爸爸趁她工作時,把一個女人帶回了家。

這個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擊碎了媽媽的信任和期望。她的心像是被撕裂了一般,痛得無法呼吸。然而媽媽並沒有被這種痛苦擊倒,她知道不能再留在那個家裡等待奇蹟發生,必須帶著我,帶著她的希望和愛,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作出這個決定時,媽媽內心是複雜的,既有對未來的忐忑,也有對生活的勇敢挑戰,更多的是對我的愛,促使她邁出這關鍵的一步。

她拖著疲憊的身軀,每天背著我去復健。那是一個需要十足耐心和毅力的過程,每做一次復健動作都像在爬一座高山,困難重重,卻不容停下。每當我因為疼痛哭泣時,媽媽總是握住我的手,溫柔而堅定地說:「沒關係,我們慢慢來,媽媽陪著妳。」

在那些漫長而煎熬的日子裡,媽媽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鼓勵,都是我最大的動力。雖然我的身體在一點一點地進步,但媽媽的愛和支持就像陽光穿透陰霾,更能激勵我咬牙堅持下去。復健的痛苦讓我無數次想要放棄,但一見到媽媽那雙滿是疲倦卻依然充滿溫柔的眼睛,我就告訴自己,不能讓她的努力白費。

每每想起那位背著孩子的媽媽,以及媽媽為我承受的一切,我都忍不住熱淚盈眶。這些經歷是我們生命中最艱難的章節,卻也讓我真正懂得什麼是無私的愛。媽媽用她的決心和行動教會了我,無論生活有多沉重,我們都可以選擇堅強前行。她不僅塑造了我的人生觀,也讓我感受到,就算前路再坎坷,母愛永遠是我最堅實的依靠。

這些記憶深深地鐫刻在我心中,它們像是一首雋永的詩,每次回想都能帶給我溫暖和力量。媽媽的愛讓我明白,只要有愛,就沒有跨不過去的難關,而我也希望未來能用努力回饋她的深情厚愛。

 

大哭的必要

 

為了就近復健,我們從高雄搬到臺北。媽媽租了一間套房,空閒時就去工作。房東太太說,媽媽真是厲害,一般人到這裡就是來花錢的,沒想到她還能賺錢。

在復健中心的時候,本來有位患者的哭聲是第一名的,我一去就把人家比下去了,哭得比誰都大聲。媽媽有點害羞地對我說:「不要哭啦!這樣很不好意思。」她希望我能堅強一點,不要讓其他人覺得我們太矯情,所以我強忍著不哭了。

這時,一位復健師走過來,看到我憋紅了臉、咬緊牙關的樣子,便勸導媽媽:「孩子這樣忍住是不對的。她哭得越大聲,越是個聰明的孩子。痛就是要大聲哭出來,這樣對小孩比較有幫助。」復健師語氣堅定地強調哭泣是正常的,也是治療的一部分。

聽完這番話,媽媽愣住了,不知該如何回應。她看看我,又看看復健師,似乎在掙扎著。最終,她溫柔地撫摸著我的背,示意我不必再忍。

我看著媽媽,眼淚忍不住潰堤,終於大聲哭了出來。從那以後,做復健時,我的哭聲總是第一名,每次感到疼痛時,便不再壓抑自己,任由眼淚和哭聲肆意流露。雖然這樣會引人側目,但我知道媽媽和復健師是支持我的,她們理解我的痛苦,也知道這有助於我釋放壓力和疼痛。

在復健過程中,媽媽會在一直在旁安慰我,告訴我哭出來沒關係,復健師也會鼓勵我,告訴我每一次努力後都會更強大。我知道她們都希望我能夠堅持下去,戰勝疼痛和困難。

然而媽媽真的不喜歡我哭。有一次在做運動和姿勢治療時,我哭得太厲害,媽媽就故意多加幾分鐘。復健師看到後,急忙要媽媽把我放下。當我被放下來時,全身已沒了力氣,復健師非常生氣地對媽媽說:「妳看!現在我們又要重新來過!神經都睡著了。」

因此疼痛難忍時,請容許自己放聲大哭,這也是我堅持治療、追求康復的一部分。

 

夜深人靜時,媽媽常常會輕聲對我說:「阿芬,妳什麼時候才能解脫?這樣就不用再忍受這些疼痛了。」她的聲音充滿了無奈和心疼,讓人聽了心碎。我知道她有多麼愛我,看到我受苦,她比誰都難過。

這些話每次都讓我心裡一陣酸楚。我們母女總會忍不住抱在一起,淚流滿面,媽媽一邊哭,一邊輕撫我的頭髮,似乎希望這樣能帶給我一絲安慰。我們的淚水交織,流淌著彼此的痛苦和無奈。

這樣的夜晚對我們來說既是煎熬,也是某種程度的釋放。媽媽的眼淚像是一種無聲的許諾──她會一直陪伴我,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這些夜晚也讓我們的心更加緊密相連,母女之間的愛在痛苦中顯得格外堅韌和深厚。

 

寧靜卻澎湃的海

 

小時候,媽媽經常帶我去看海,尤其在她情緒低落時。媽媽常說,海是一種很奇妙的存在,它寬廣、深邃,似乎能包容一切的悲傷和喜悅。

我們通常會選擇一個人少的位置,坐在礁石邊,聽著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看著浪花一層層湧上來又退下去。

我總以為,媽媽帶我來看海,是因為喜歡那種寧靜。長大後,我才才明白,這片海也曾見證過她內心的糾結。

在一個天色灰濛濛的陰天,媽媽牽著我的手來到海邊。海面上沒有往常那種波光粼粼的美感,而是顯得冷峻沉重。強風吹得我有點站不穩,便坐了下來,而媽媽依舊靜靜地望著遠方。我感到媽媽有些不同,卻不知道如何開口。

許久後,媽媽才輕聲說道:「妳知道嗎?有時候,我會想,如果就這樣跳下去了,會不會一切都解脫了?」她的聲音很輕,像是怕被風吹散似的,卻在我心裡轟然作響。我一時無言以對,只是呆呆地看著她。

「生活真的很難啊!」媽媽低下頭,隨意撥弄著沙子,「有時候覺得,活著比死去更痛苦。可是……」她的聲音頓了一下,隨即抬起頭,看向那無盡的海平線,「我又在想,跳下去萬一沒死呢?那不就更麻煩了嗎?」

說完,她苦笑了一下,眼裡卻帶著一種深不可測的疲憊。

我小小的心靈裡突然充滿了說不出的複雜情緒。我一直最崇拜媽媽的堅強,從來沒想過,她也會有這樣脆弱的時候。我拉住她的手,試圖給點安慰,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媽媽似乎感受到我的情緒,蹲下來,溫柔地摸著我的頭:「別擔心,媽媽不會真的做傻事。只是有時候太累了,想要逃避一下。每次只要一想到妳,我就知道不能那樣做。」  

她的眼裡泛起淚光,仍努力擠出笑容,「妳是媽媽的希望啊!雖然我們過得很苦,可是只要看到妳,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再說,如果有一天媽媽不在了,那誰來照顧妳?誰會像我一樣愛妳?」

她的每一句話都像在敲打我的心。我雖然年紀小,卻能感受到她肩上那份沉重的責任。我立刻握緊她的手,認真地說:「媽媽,我會努力的,我會變得更好,不讓妳擔心。」

媽媽聽到我的話,淚水終於奪眶而出。她一把將我抱進懷裡,用力地擁著我,彷彿想從我身上汲取力量。「對不起啊!阿芬,媽媽不該說這些讓妳擔心的話。放心,媽媽會一直陪著妳,直到妳夠堅強為止。」

那一天,我們在海邊坐了很久。風依然強勁地吹著,海浪依然拍打著岸邊,但我的心因為媽媽的擁抱而變得溫暖安定。我明白,愛就是她能給我的最大支持,無論生活有多難,她都不會放棄。

後來,每次和媽媽去海邊,我都會想起那一天的對話。媽媽偶爾還會開玩笑地說:「妳看,這片海真漂亮,要是能跳下去,像魚一樣游走就好了,什麼都不用想。」我知道她只是在調侃自己,但這也讓我更加明白,她為了我而選擇堅持,是多麼了不起。

多年後回憶起這些時光,我總是無比感激。那片海見證了媽媽的脆弱,也見證了她的堅強。每一陣海浪的湧起與退去,似乎都在訴說她的心路歷程。

有時候,我也會想,如果當時媽媽真的選擇離開,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個念頭讓我更加珍惜她為我做的一切。正因為她的堅持,我才能夠擁有今天的一切。她曾說,海是能治癒心靈,對我來說,媽媽就是我生命中最深邃的海,包容了我的缺憾,也包容了自己的痛苦,她用愛為我們創造了一片安穩的港灣。

現在,每當我站在海邊看著綿延的海平線時,都會想起媽媽的眼神,那份複雜情感中包含著無盡的愛與責任。她讓我明白了,生活或許很難,但只要心中有愛,就一定能夠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無論風浪多大,我都會記住媽媽那一天的承諾:只要她在,我就不會孤單,而她的愛,將永遠是我最大的力量。

儘管治療過程充滿挑戰,我經歷了許多疼痛和不適,但都未曾放棄。三個月後回到家中,我不僅首次呼喚了爸爸和媽媽,還學會了站立。

看到我慢慢地站起來,爸爸媽媽的眼中充滿了激動和喜悅,因為這意味著我往康復又邁進了一大步。

我的身體依然非常孱弱,尚未學會端坐,但當媽媽用繩子將我固定在椅子上時,我竟然學會了如何坐,這讓她驚喜不已,也更加堅定她幫助我康復的決心。

從一開始雙手僵硬、無力抓握,到恢復至可用手握住物體,僅僅這一小步,就花費我兩年的時間。看到弟弟輕鬆學會走路的樣子,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期盼自己有一天也能穩穩地邁開步伐。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87497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12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