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全部,不是之一:林玫伶校長的教育心法
林玫伶校長的教育心法,以閱讀教育,培養孩子的學習超能力內容簡介
	林玫伶校長的教育心法
	19個年頭 × 7000個孩子
	揮灑教育原來的那一頁
	
	以閱讀教育,培養孩子的學習超能力
	以自主學習,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
	以創新教學,建構一生的學習地圖
	
	辦學口碑卓著的林玫伶校長
	總是「蹽落去」親身參與課程教學
	首次以「校長」視角寫下19年校長生涯的教育策略與心法
	為孩子打造學習階段最重要的六年
	40篇溫暖動人的校園故事中,融入對「教育」的思索和愛
	
	我從第一天擔任校長以來,便以「我的教育原頁」取代「我的教育願景」,目的在提醒自己:無論何時何地,總不要忘了教育的初衷。
	每個學生雖然只是學校的0.1%,但他們都是家裡的100%。
	──林玫伶
	
	∎ 閱讀教育是點點滴滴的滲透
	鼓勵閱讀,如何結合在地認同與社區關懷?
	讓孩子愛上閱讀,不一定要靠獎勵或分數。
	「自主學習」最重要的教學任務是,幫助學生「聽見自己」。
	跨域整合的國語文教學,讓普通班變成資優班!
	
	∎ 每個孩子都是全部,不是之一
	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要極為輕巧細膩,就像聖誕老公公一樣。
	逆轉霸凌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自己發光。
	輔導偏差行為,要觸碰孩子的心很深、很深。
	幫助不願上學的孩子,臉皮要厚、心腸要軟。
	
	∎ 開箱校長的日常
	讓校長最無言的數字是:1999。
	校長室也會接到詐騙電話?
	關說、檢舉、施壓……校長如何應付?
	校長室也要看風水?
	
	本書特色
	
	1.資深校長林玫伶首度分享19年教育經驗與心法,幽默而溫暖。
	2.一位「蹽落去」的校長在大處擘劃閱讀教育與校園活動,在小處展現與學生、老師、家長相處的智慧與細膩,結合而成讓人如沐春風的校風,為孩子打下學習階段最重要的六年。
	3.每個學生對校長和老師而言,都是「百分之百」,不是「之一」。全書40篇和煦動人的校園故事中,融入對「教育」的反思和愛。
名人推薦
	教育專家齊聲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書中從校長領導、親師生互動到校園一物一景、一草一木,都充滿著說故事的張力,也看到一位校長所綻放的教育正能量,影響到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家長的態度,成為一種教育的良性循環。
	──吳清山(臺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本書一字一句寫下對教育的使命感及學校經營哲學,恰似春風輕暖,總能令一樹花開。我們相信,透過校園裡的多重視野,讓玫伶的人生有了另種溫潤醇厚的印記,綿延而出的是教育壯闊的盛景。
	──黃秀霜(前國立臺南大學校長)
目錄
	推薦序 綻放教育正能量 吳清山(臺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局長)
	推薦序 教育春風,花開滿樹 黃秀霜(前國立臺南大學校長)
	作者序 當更多人的媽媽
	
	第一章 歡迎來到校長室
	1 你是新來的嗎?
	2 致詞的藝術
	3 踩到歷史的尾巴
	4 招牌牛仔褲
	5 風生水起求好運
	6 交接典禮
	
	第二章 是百分之百,不是之一
	1 一張小書桌
	2 每年救一個
	3 輕輕點亮
	4 三封信
	5 差別待遇
	
	第三章 閱讀的滲透
	1 讓孩子「發聲」
	2 你讀書,我請客
	3 你讀好書,我做公益
	4 書香榮譽假
	5 聖誕老公公的邀請
	6 送你一朵玫瑰
	7 我敬您如師,您待我如友
	
	第四章 很多故事,都從一個空間開始
	1 走廊的故事
	2 廁所都不廁所了
	3 神奇書屋
	4 牆,阻隔了什麼?
	5 角落也有戲
	6 再見了,南棟
	
	第五章 走進工作圈
	1 蹽落去
	2 自主學習好時光
	3 國語在實驗什麼?
	4 不一樣的書展
	5 打開教室說亮話
	6 何不幽工地一默
	
	第六章 試煉與挑戰
	1 一九九九吃到飽
	2 鈴鈴鈴,誰來電
	3 有關係就沒關係?
	4 迷思
	5 和解與告別
	
	第七章 深夜小學堂
	1 鬧鬼
	2 此燈亮有人
	3 折返跑的貓
	4 意外的訪客
	5 和太陽月亮向前看齊
	
	後記 那顆懷中的水晶球
序/導讀
	作者序 當更多人的媽媽
	
	兩個兒子還在就讀小學時,並不喜歡「媽媽是校長」這件事,精確一點的說,他們不喜歡以「校長的兒子」這個身分在江湖行走,因為只要犯了錯,不用等放學回家,在路上就會被我「處理」,有好一點的表現也被視為理所當然。
	
	後來我轉任他校,小兒子小學還沒畢業,跟我協商希望能隱藏身分在新學校生活,這當然維持不了多久就破功,但「媽媽兼校長」似乎在孩子小學階段帶來的苦惱多於紅利。
	
	更別提,某天晚上要載兒子和校狗小白回家,因為邊上車邊講手機討論公事,等開了一段路回過神,只見小狗端坐後座搖尾巴,小犬卻沒上車,每每想起仍心有餘悸。
	
	兒子們從小就看媽媽常為了某個學生四處奔走、為某項工程設計費心搜尋比圖、為解決某些問題尋找出路、為實現某個理想反覆思索……,無數個夜晚看媽媽在校長室加班,或在家裡書房「移地加班」的側影,他們從剛開始抱怨「當校長需要做成這樣嗎?」漸漸也接受媽媽必須是「更多人的媽媽」這個事實。後來兒子更大了,有時跟我聊到某些教育現象或校園案例時,最後常感嘆的說:「為什麼他們不是碰到你!」
	
	謝謝兒子對「自己媽媽」寬容的評價,以及對「大家媽媽」遲來的認同;也謝謝他們這樣長大,而且長得那麼好!我把這份感謝放在序文最前面,多少有點表達沒能全心全意照顧他們的歉意。
	
	這本書的內容圍繞在我十九年國小校長生涯的真實經歷,從臺北市大橋國小、明德國小、士東國小到國語實小,我用說故事的方式表達並反思一個個學校教育的議題。
	
	雖然許多人常戲稱這個時代的校長有責無權,但每年仍吸引不少有志之士投入甄試與遴選行列,很大原因是:臺灣社會對校長普遍仍充滿敬重。光是這份敬重,就值得每一位校長在這崗位上用心回應。
	
	回想當年參加校長甄試,口試階段時有位委員問:「你覺得自己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我想了二、三秒後回答:「最大的優點是,我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特質,意思是我對事情不會預設立場、不會臆斷、不會固執己見、不會只考慮自己。這樣的特質,使我從事教育行政工作時,能站在親師生的立場思考。」
	
	委員追問:「那麼,你認為自己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正因我總是站在別人立場思考,重視每個聲音,情感上容易陷溺,需要理性時往往流於優柔寡斷,難以下決定。」說完後,我接著再闡述如何克服缺點。
	
	那一年,我三十六歲,順利當了校長,教育的大環境從波瀾不興到風起雲湧,從一錘定音到眾聲喧譁,帶來更多元的新氣象。這麼多年來,不論面對人、或事、或政策,「四毋」讓我能以寬廣的心胸與認知的彈性,走進教育關鍵,深入教學現場,做出適切的決定。不過在本書四十則的故事中,聰明的你也可以讀出我在下決定時,很多時候其實內在歷程經過百轉千迴,到底要往東還是往西,要鬆點還是拉緊,要快刀斬亂麻還是再觀望幾天……,考量的因素非常多,但始終不會忘記:學生,才是學校存在的原因!
	
	本書八萬多字的內文都完稿後,作者序遲遲生不出來,寫一段刪一段、寫兩段刪兩段……,改來改去都不滿意。怎麼會這樣呢?想了想,終於懂了,那是因為我實在太珍視這本書,深怕序文沒寫好會拖累正文啊!
	
	我要感謝遠見.天下文化的邀請,讓我能將這些別具意義的故事寫出來並出版,還忍受我一再拖稿的惡行;感謝曾經和我共事的教育夥伴、家長會和志工團,你們是我的智囊團、楷模和益友;感謝我曾遇過或聽過的教育典範,不論風範、智識、領導作為都讓人心生嚮往;感謝吳清山教授和黃秀霜教授,在忙碌的工作中仍特別撥冗為文撰稿推薦;最後,感謝十九年來七千多位學生,竟教會了我這麼多事!
	
	後記 那顆懷中的水晶球
	
	二○二○年八月一日,我從國小教育工作退休了。
	
	二十歲從臺南師專(現臺南大學)畢業起就投身教育,或是更早一點,師專時期就曾到少年觀護所為收容的少年上課,他們的故事就像我家經營的戲院上演的電影劇情。
	
	正式當老師第一年的暑假,我擔心弱勢家長無力照顧孩子,便帶著一群學生從基隆回美濃老家「過日子」……,青春年少的我有如懷抱粲然的水晶球,想方設法照亮那些讓我牽掛的學生—雖然那時力量不大、本事青澀。
	
	眨個眼,三十五年過去了,我從老師到主任、再到校長,低頭看,那顆水晶球始終在我的懷中,沒有遺落,不曾黯淡。
	
	不同的是,隨著經驗的累積和不斷的觀摩學習,我的力量大了一點,本事多了一些,擔任校長以後,能影響的對象也更廣了。
	
	很久以前聽過一個故事。
	
	初到醫院工作的護理師第一次輪值大夜班,主管告訴他不用那麼認真,學會自我保護,不要被客訴就好,還教他一些「少做少錯」的撇步……,那麼,這位初入職場的護理師將來有很高的比例會成為得過且過、消極作為的人。相反的,如果他遇到的主管帶領他示範如何細心完成工作、如何觀察病患的問題與需求、如何在工作中調適壓力……,那麼這位護理師將更有機會成為一位專業、敬業的優秀人才。
	
	這個故事強調前輩對後進的重要性,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事實上,故事中兩種類型主管的心意都是照顧新手同事,但造成的影響卻南轅北轍。當然,影響一個人工作態度的原因很多,但同儕或主管的言行和價值觀的確不容忽視。
	
	我以此自我警惕,不論在哪個位置,都要看好懷裡的水晶球,別忘了「有人在學你」。
	
	因此本書的出版,與其說是回憶過往做了些什麼,不如說是想學習故事中第二位主管,發揮一點影響力。
	
	從國小退休後,承蒙國立清華大學厚愛,獲聘為客座助理教授,在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持續為閱讀教育努力,專家學者們試圖為蓬勃的閱讀教學注入有學理根據的底蘊。
	
	另一方面,延續柯華葳教授的職志,我也在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和一群夥伴推廣數位閱讀,充實數位讀寫網,讓更多師生能藉由學習平臺與專題探究競賽,培養自學力。此外,還定期於古典音樂台共同主持「閱讀推手」節目,分享與導讀好書;當然也沒有忘記文字的耕耘,繼續專欄寫作與出版。
	
	服務的方式與對象也許有所不同,但教育的初心沒有差異。因為,懷中的水晶球依舊粲然如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