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電風城:從交通大學的復校到電子所創立,改變臺灣半導體產業的歷史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從戰後遷臺的百廢待興,
到研製出臺灣首批電晶體與積體電路,
交通大學的復校運動,如何影響臺灣電子產業的發展
第一臺電視訊號發射機、雷射、電晶體再到積體電路,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在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陸續研發關鍵技術、自製科技產品,成功推動臺灣電子產業的進程。然而原以培育「路、輪、電、郵」等基礎建設人才為主的交通大學,為何在臺灣復校卻是以「電子研究所」起家?政府政策、美援,以及校友,如何牽動復校運動,進而改寫臺灣產業史?
▎從「交通」轉向「電子」的復校歷程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遷臺後,交大校友便陸續倡議在臺復校;但對於當時的政府而言,臺灣為暫居之地,培育基礎建設人才的需求遠不及收復土地的重要,復校提案便因政府政策、國家財政等因素受阻。
然而,戰後與軍事相關的原子科學發展迅速,連帶帶動各國電子科學領域的發展,與清大的原子研究所相對應的交大電子研究所構想浮現檯面,為復校帶來一線生機。書中透過爬梳此段歷史,呈現「工程師」們的復校計畫是如何與國家政權磨合,並緊扣時代的變遷,最終推動了臺灣第一間電子所。
▎邁入原子與電子的時代,影響戰後研究的國際力量
借助聯合國特別基金計畫、美援相對基金,交通大學在電子研究所成立後,除了挹注資源在硬體建設上,也透過校友的引介邀請到多位專家學者授課、建置實驗室等,為交大的研究發展打下基礎。並在一九六二年引進第一部電子計算機;一九六五 年自製雷射,研製第一枚平面電晶體; 一九六六年更成功自製第一顆積體電路,見證臺灣電子產業發展前沿。
本書從機構史角度出發,爬梳檔案文獻、報章雜誌、佐以口述訪談紀錄,重現時代中錯綜複雜的機構與人物關係,釐清遷臺後國民政府、交大校友、美援等多項因素交互影響的復校脈絡,重新探索臺灣電子產業發展最初、也最為關鍵的節點。
★ 影響臺灣電子產業的關鍵十年 ★
1956│交大復校籌備委員會以電子研究為方向,積極奔走。
1958│電子研究所成立,交通大學順利在臺灣復校。
1961│自製電視訊號發射機,為臺灣電視廣播之始。
1962│引進、展出臺灣第一部電子計算機。
1965│自製氦氖氣體雷射,研製臺灣第一批電晶體。
1966│成功自製臺灣第一顆積體電路。
1967│電子所改制為工學院,招生學士班及博士班,培養第一批本土工學博士。
從清末的南洋公學,到改寫積體電路產業的交通大學;
從作育無數路、輪、電、郵之英才,到培養臺灣電子產業第一批領航者;
交通大學的復校歷史,同步見證了臺灣電子產業的風起。
本書特色
•爬梳冷戰時期的機構史,以大學為出發,微觀美援與聯合國如何推進臺灣科學研究。
•透過第一手訪談與典藏史料交互映證,從工程師與研究者的第一視角,重現臺灣電子科學早期的景況。
•收錄台灣電子科學界及交大復校重要人物生平,藉由人物歷史,探索遷臺後大學如何在臺落地生根。
目錄
校長序 同行致遠 /林奇宏
院長序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縮影 /王蒞君
館長序 歷史需要被記憶 /黃明居
作者序 工程師的奇蹟 /郭力中
序曲
晚清變局的曙光(一八九六─一九一一)
烽火下向學不倦(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領航現代化建設
第一章 新枝初萌:艱困的復校
交大雖舊,其命維新
一封來自美國的電報
預算和目標的攻防戰
第二章 根植風城:電子研究所的奠基
風馳電掣的開場
我們的電子年
研究與課程藍圖
第三章 桃李燦漫:電子所與研究生教育
覓良師煞費苦心
得英才而教育之
往事並不如煙
第四章 廣傳新知:引領臺灣跨入新紀元
錢公南與他眼中的未來
電信電子訓練研究中心
啟電腦教育之先河
第五章 曙光初綻:交大電子所領航科技創新
小發明與大貢獻
開啟臺灣電視新紀元
打造護國神山
改變世界那道光
尾聲 餘波意猶未盡
交大工學院重生
電子產業的磐石
附錄
附錄一:交通大學校史與電子研究所年表
附錄二:人物專訪節選
附錄三:交大復校籌備委員會委員生平
參考書目
院長序 臺灣高科技產業的縮影 /王蒞君
館長序 歷史需要被記憶 /黃明居
作者序 工程師的奇蹟 /郭力中
序曲
晚清變局的曙光(一八九六─一九一一)
烽火下向學不倦(一九一二─一九四九)
領航現代化建設
第一章 新枝初萌:艱困的復校
交大雖舊,其命維新
一封來自美國的電報
預算和目標的攻防戰
第二章 根植風城:電子研究所的奠基
風馳電掣的開場
我們的電子年
研究與課程藍圖
第三章 桃李燦漫:電子所與研究生教育
覓良師煞費苦心
得英才而教育之
往事並不如煙
第四章 廣傳新知:引領臺灣跨入新紀元
錢公南與他眼中的未來
電信電子訓練研究中心
啟電腦教育之先河
第五章 曙光初綻:交大電子所領航科技創新
小發明與大貢獻
開啟臺灣電視新紀元
打造護國神山
改變世界那道光
尾聲 餘波意猶未盡
交大工學院重生
電子產業的磐石
附錄
附錄一:交通大學校史與電子研究所年表
附錄二:人物專訪節選
附錄三:交大復校籌備委員會委員生平
參考書目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