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藥學人的突圍:北醫藥學的榮耀開創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生技製藥產業萌芽的年代,他們用膽識開路,為台灣生藥寫下新篇章
在台灣製藥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有一群人以藥學專業為基礎,勇於行動、持續突圍。他們不僅開創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也勾勒出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軌跡,更重新定義「藥學」的社會角色與產業責任。
突圍精神讓他們在趨勢未明時,以遠見布局未來;讓他們突破限制,制定策略、整合資源,帶領團隊專注向前;讓他們打通生技製業產業發展的關鍵節點。
他們是:
.在世界節奏中傳遞成長的力量:趙宇天(華生製藥創辧人)
.攜手摯友寫下台灣製藥的不凡故事:謝德夫(班友集團創辦人)
.成功研發醣分子抗體抗癌新藥:張東玄(台灣醣聯董事長)
.帶領台製針劑,挺進美日市場:王玉杯(南光化學製藥副董事長)
.將罕見血癌新藥成功推向世界:詹青柳(藥華藥董事長)
.建立一條龍的製藥集團:林智暉(健喬信元董事長)
.引進美國膜衣技術改進糖衣製程:林正智(輻達董事長)
.研製台灣首顆進軍全球的腎臟藥:江宗明(寶齡富錦生技總經理)
.為台灣新藥開發培育國際團隊:徐文祺(全福生技總經理)
.為台灣口服抗癌新藥創新局:簡督憲(台睿生技創辦人)
.打造醫美夢幻城堡觀光工廠:謝偉斌(尚典生技董事長)
.谷底翻身,再造胃藥市場新局:林銅祿(吉賜豐葯業董事長)
.台灣中藥產業現代化關鍵推手:李沐勳(勝昌製藥前技術顧問)
.接軌國際,促進醫藥專業分工:劉宏志(傑奎科技前董事長)
.推動醫藥分業及藥局創新:王文甫(躍獅藥局創辦人)
.幫助多家虧損公司轉虧為盈:蘇游常焜(西德有機副董事長)
在台灣製藥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有一群人以藥學專業為基礎,勇於行動、持續突圍。他們不僅開創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也勾勒出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軌跡,更重新定義「藥學」的社會角色與產業責任。
突圍精神讓他們在趨勢未明時,以遠見布局未來;讓他們突破限制,制定策略、整合資源,帶領團隊專注向前;讓他們打通生技製業產業發展的關鍵節點。
他們是:
.在世界節奏中傳遞成長的力量:趙宇天(華生製藥創辧人)
.攜手摯友寫下台灣製藥的不凡故事:謝德夫(班友集團創辦人)
.成功研發醣分子抗體抗癌新藥:張東玄(台灣醣聯董事長)
.帶領台製針劑,挺進美日市場:王玉杯(南光化學製藥副董事長)
.將罕見血癌新藥成功推向世界:詹青柳(藥華藥董事長)
.建立一條龍的製藥集團:林智暉(健喬信元董事長)
.引進美國膜衣技術改進糖衣製程:林正智(輻達董事長)
.研製台灣首顆進軍全球的腎臟藥:江宗明(寶齡富錦生技總經理)
.為台灣新藥開發培育國際團隊:徐文祺(全福生技總經理)
.為台灣口服抗癌新藥創新局:簡督憲(台睿生技創辦人)
.打造醫美夢幻城堡觀光工廠:謝偉斌(尚典生技董事長)
.谷底翻身,再造胃藥市場新局:林銅祿(吉賜豐葯業董事長)
.台灣中藥產業現代化關鍵推手:李沐勳(勝昌製藥前技術顧問)
.接軌國際,促進醫藥專業分工:劉宏志(傑奎科技前董事長)
.推動醫藥分業及藥局創新:王文甫(躍獅藥局創辦人)
.幫助多家虧損公司轉虧為盈:蘇游常焜(西德有機副董事長)
目錄
序 走自己的路,開燦爛的花
序 藥學的力量,來自不斷突圍的勇氣
序 馳騁藥學疆域的自由騎士
前言 勇氣、堅韌、團結的力量
第 1 部:布局未來的視野
勇於冒險和挑戰
華生製藥創辧人趙宇天
在世界節奏中傳遞成長的力量
知人善任,合力前行
班友集團創辦人謝德夫
攜手摯友寫下台灣製藥的不凡故事
堅持熱愛的夢想
台灣醣聯董事長張東玄
成功研發醣分子抗體抗癌新藥
一點一滴磨出高標準
南光化學製藥副董事長王玉杯
帶領台製針劑挺進美日市場
全力以赴迎接挑戰
藥華藥董事長詹青柳
將血癌罕見新藥成功推向世界
愈困難的事, 愈想克服
健喬信元董事長林智暉
建立一條龍的製藥集團
第 2 部:創新實踐的經營
以務實的步伐前進
輻達董事長林正智
引進美國膜衣技術改進糖衣製程
有機會就不放過
寶齡富錦生技總經理江宗明
研製台灣首顆進軍全球的腎臟藥
以實戰經驗推動跨域整合
全福生技總經理徐文祺
為台灣新藥開發培育國際團隊
在九成敗率裡找勝機
台睿生技創辦人簡督憲
為台灣口服抗癌新藥創新局
在逆境中看見美麗風景
尚典生技董事長謝偉斌
打造醫美夢幻城堡觀光工廠
化事業歸零危機為轉機
吉賜豐葯業董事長林銅祿
谷底翻身,再造胃藥市場新局
第 3 部:開展產業的格局
不存萬分之一的僥倖
勝昌製藥前技術顧問李沐勳
台灣中藥產業現代化關鍵推手
不等機會,創造機會
傑奎科技前董事長劉宏志
接軌國際,促進醫藥專業分工
從劣勢中扭轉局面
躍獅藥局創辦人王文甫
推動醫藥分業及藥局創新
做出選擇就全力以赴
西德有機副董事長蘇游常焜
幫助多家虧損公司轉虧為盈
序 藥學的力量,來自不斷突圍的勇氣
序 馳騁藥學疆域的自由騎士
前言 勇氣、堅韌、團結的力量
第 1 部:布局未來的視野
勇於冒險和挑戰
華生製藥創辧人趙宇天
在世界節奏中傳遞成長的力量
知人善任,合力前行
班友集團創辦人謝德夫
攜手摯友寫下台灣製藥的不凡故事
堅持熱愛的夢想
台灣醣聯董事長張東玄
成功研發醣分子抗體抗癌新藥
一點一滴磨出高標準
南光化學製藥副董事長王玉杯
帶領台製針劑挺進美日市場
全力以赴迎接挑戰
藥華藥董事長詹青柳
將血癌罕見新藥成功推向世界
愈困難的事, 愈想克服
健喬信元董事長林智暉
建立一條龍的製藥集團
第 2 部:創新實踐的經營
以務實的步伐前進
輻達董事長林正智
引進美國膜衣技術改進糖衣製程
有機會就不放過
寶齡富錦生技總經理江宗明
研製台灣首顆進軍全球的腎臟藥
以實戰經驗推動跨域整合
全福生技總經理徐文祺
為台灣新藥開發培育國際團隊
在九成敗率裡找勝機
台睿生技創辦人簡督憲
為台灣口服抗癌新藥創新局
在逆境中看見美麗風景
尚典生技董事長謝偉斌
打造醫美夢幻城堡觀光工廠
化事業歸零危機為轉機
吉賜豐葯業董事長林銅祿
谷底翻身,再造胃藥市場新局
第 3 部:開展產業的格局
不存萬分之一的僥倖
勝昌製藥前技術顧問李沐勳
台灣中藥產業現代化關鍵推手
不等機會,創造機會
傑奎科技前董事長劉宏志
接軌國際,促進醫藥專業分工
從劣勢中扭轉局面
躍獅藥局創辦人王文甫
推動醫藥分業及藥局創新
做出選擇就全力以赴
西德有機副董事長蘇游常焜
幫助多家虧損公司轉虧為盈
序/導讀
藥學的力量,來自不斷突圍的勇氣
陳瑞杰(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 )
藥學,是一門精準與責任的科學,要求在毫釐之間做出判斷,在繁複的機轉中尋找規則。每個劑量的調配、每項藥理的分析,背後都牽動著生命的點滴。藥學人要承擔的,除了知識的創新,技術的精準,更有對健康的承諾,與對倫理的堅持。
在台灣醫療產業的歷程中,藥學人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是臨床現場的守門人,是研發實驗室的開拓者,也是政策與產業轉型的推動者。藥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藥品的製備與管理,更在於其對整體醫療品質與公共健康的影響。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自1960年創系以來,秉持著「藥學不只是科學,更是一種精神的養成,人格與思維的塑造」,始終堅持嚴謹的訓練與前瞻的教育理念,孕育出一代代看見未來、勇於改變的行動者——他們在逆境中扭轉局面,在產業轉型中創造新局。他們的故事,縱橫藥局經營、生技創新、製藥技術、國際拓展,每一篇章都是突破與創新,是北醫藥學教育深耕多年的成果。
《一代藥學人的突圍》所記錄的,不僅是個人的成功,更是集體能量與精神延伸;在時代、技術不斷更迭中,藥學人如何以知識為基、以使命為帆,走出自己的新路。書中每一位校友的故事,都是一次次勇敢的轉身,從藥廠營運到新藥研發,從製藥革新到醫美觀光,有人創業、有人改革、有人跨界、有人深耕研究。儘管舞台各異,但共同展現出藥學人不畏挑戰、勇於突破的特質。他們在臨床、學術與產業發光發熱,也在公共政策與國際合作中開拓新局。
這是一群北藥人從校園走向世界,從知識走向創新的故事。我們看見藥學的未來,也看見北醫的責任。這些校友的奮鬥足跡,印證了北醫藥學系在台灣醫藥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藥學人需要的不只是專業,更要有跨領域的視野、創新的精神與服務社會的使命感。期許在未來的挑戰中,年輕藥學人能承接這份突圍的精神,繼續站穩、走遠、飛高。
陳瑞杰(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 )
藥學,是一門精準與責任的科學,要求在毫釐之間做出判斷,在繁複的機轉中尋找規則。每個劑量的調配、每項藥理的分析,背後都牽動著生命的點滴。藥學人要承擔的,除了知識的創新,技術的精準,更有對健康的承諾,與對倫理的堅持。
在台灣醫療產業的歷程中,藥學人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是臨床現場的守門人,是研發實驗室的開拓者,也是政策與產業轉型的推動者。藥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藥品的製備與管理,更在於其對整體醫療品質與公共健康的影響。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自1960年創系以來,秉持著「藥學不只是科學,更是一種精神的養成,人格與思維的塑造」,始終堅持嚴謹的訓練與前瞻的教育理念,孕育出一代代看見未來、勇於改變的行動者——他們在逆境中扭轉局面,在產業轉型中創造新局。他們的故事,縱橫藥局經營、生技創新、製藥技術、國際拓展,每一篇章都是突破與創新,是北醫藥學教育深耕多年的成果。
《一代藥學人的突圍》所記錄的,不僅是個人的成功,更是集體能量與精神延伸;在時代、技術不斷更迭中,藥學人如何以知識為基、以使命為帆,走出自己的新路。書中每一位校友的故事,都是一次次勇敢的轉身,從藥廠營運到新藥研發,從製藥革新到醫美觀光,有人創業、有人改革、有人跨界、有人深耕研究。儘管舞台各異,但共同展現出藥學人不畏挑戰、勇於突破的特質。他們在臨床、學術與產業發光發熱,也在公共政策與國際合作中開拓新局。
這是一群北藥人從校園走向世界,從知識走向創新的故事。我們看見藥學的未來,也看見北醫的責任。這些校友的奮鬥足跡,印證了北醫藥學系在台灣醫藥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藥學人需要的不只是專業,更要有跨領域的視野、創新的精神與服務社會的使命感。期許在未來的挑戰中,年輕藥學人能承接這份突圍的精神,繼續站穩、走遠、飛高。
試閱
前言 勇氣、堅韌、團結的力量
在台灣製藥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有一群人以藥學專業為基礎,勇於行動、持續突圍。他們不僅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也勾勒出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軌跡,更重新定義了「藥學」的社會角色與產業責任。而這群人的養成,源自於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張偉嶠回顧系所發展時說:「六十年前的北醫藥學沒有富裕的資源,早期環境可以說是篳路藍縷,但也因此淬鍊出北藥人獨特的勇氣、堅韌與團結。」
他認為,開創新事業或是投入製藥產業都是一件艱鉅的事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物力,克服層層挑戰,而且前途茫茫不知道要多久才可以成功。唯有憑藉著勇氣才敢嘗試、才會邁出第一步;然而,光有勇氣還不夠,因為每一次突破都伴隨著無數挫折與失敗,唯有堅韌才可以在跌倒後再次站起,跨越一道又一道難關,邁向更高境界。
不過,一個人的時間與體力有限,即便再有勇氣、再堅強的一個人,終有其極限,唯有組織團隊,群策群力,將眾人的智慧凝聚起來,才能擁有更強大的能量,做成重要且困難的事情,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從這群學長姐的身上,可以看到勇氣、堅韌與團結,也就是北藥人的精神。
「北藥學長姐照顧學弟妹的情誼,其實早已在校園裡扎根,並延續成一股世代相承的力量,」張偉嶠回憶,自己早年在衛生署(今衛福部)藥政處服務時,「因為北藥學弟的身分」而得到許多學長姐的照顧。
他剛開始進入職場,既青澀又缺乏方向,幸好遇到了學長姐,從公文的撰寫、案件的審查,到文書流程、行政倫理,無不細心指導,提醒保持初衷,以藥學人的專業扮演好守護民眾健康的角色。這份溫暖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記,也讓他在日後擔任院長時,願意投入大量心力與熱情來跟學生在一起,延續這份珍貴的傳統。
《一代藥學人的突圍》不僅記錄了北醫藥學人的故事,也透過這些生命軌跡,讓人看見教育的力量、理想的堅持,以及一所學校如何在時代洪流中不斷孕育希望的種子。
發現自己,綻放潛能
在張偉嶠眼中,大學應該是年輕人的家,應該是老師們的舞台,一個溫暖的地方,一份幸福的工作。而教育的本質不應該只是傳授專業知識,尤其在這個AI 的時代,不要將學生培養成一本本冷冰冰的「移動式百科全書」。教育更重要的是點燃思想的火光,喚醒心中的熱情,培養懂得尊重、懂得表達善意與愛的靈魂,唯有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更文明,一代又一代才會更美好。
他相信,教育就像播種,不必期待每一顆種子都能成為參天大樹,但應該日復一日地給予陽光、空氣、水與細心灌溉,讓每一顆種子都能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他說:「教育最深遠的使命,就是幫助年輕人看見自己、認識自己、喜歡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然後綻放潛能。」
張偉嶠同時擔任國科會藥學學門召集人,規劃AI 藥物開發、臨床藥學實踐、真實世界數據等醫藥科技政策與經費資源配置。他深知,藥學教育不僅承載著培育專業藥師、投入藥事照護、守護民眾用藥安全的責任,同時與國家製藥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透過持續培育專業人才,在藥品供應與公共健康上,與國家築起一道堅韌的防線。
他說,今日的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擁有國內最具彈性的教育體系:四年制與六年制並行。四年制學生畢業後,或投入製藥產業、藥政審查行政單位,或繼續深造於碩博士學程;六年制則以臨床專業藥學為核心,融入醫學分科知識,培養具「以人為本」精神的藥師。在這樣的規劃下,不僅回應產業的需求與社會的期待,也為台灣藥學教育的廣度與深度打下穩固的基礎,孕育多元且持續創新的可能。
面對未來挑戰的態度
張偉嶠進一步提到,除了傳授專業知識,藥學院更重視「藥學博雅教育」。在學長林正智與蘇游常焜的協助安排下,持續邀請優秀的學長姐回到校園,分享經驗、指導學弟妹,同時將人文精神、心路歷程融入專業學習,期待塑造既具專業實力又舉止優雅的藥學職人。
2024 年至今,已舉辦十六場座談,雖多在午餐時段進行,仍吸引共超過一千七百名學生參與,活動滿意度高達95%,學生對此類交流活動熱烈回響,表現出高度認同與喜愛。這是他出乎意料之外的收穫。
在書籍即將出版之際,他語重心長地說,衷心感謝所有學長姐無私的分享,他們精采的人生經驗彌足珍貴,是一份對年輕人的期待、關愛、鼓勵,更是一份溫暖的陪伴,讓他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未知的挑戰面前獲得勇氣。相信書中的每一段故事、每一句話語,都將刻劃在讀者心中,化作勇於突圍的力量
「勇氣、堅韌、團結」不只是北醫藥學的精神,更是一種面對未來挑戰的態度。當這份精神持續在教育與產業之間傳遞,將激勵更多藥學人勇於創新、邁向國際,也為台灣健康願景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在台灣製藥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有一群人以藥學專業為基礎,勇於行動、持續突圍。他們不僅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也勾勒出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軌跡,更重新定義了「藥學」的社會角色與產業責任。而這群人的養成,源自於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張偉嶠回顧系所發展時說:「六十年前的北醫藥學沒有富裕的資源,早期環境可以說是篳路藍縷,但也因此淬鍊出北藥人獨特的勇氣、堅韌與團結。」
他認為,開創新事業或是投入製藥產業都是一件艱鉅的事情,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物力,克服層層挑戰,而且前途茫茫不知道要多久才可以成功。唯有憑藉著勇氣才敢嘗試、才會邁出第一步;然而,光有勇氣還不夠,因為每一次突破都伴隨著無數挫折與失敗,唯有堅韌才可以在跌倒後再次站起,跨越一道又一道難關,邁向更高境界。
不過,一個人的時間與體力有限,即便再有勇氣、再堅強的一個人,終有其極限,唯有組織團隊,群策群力,將眾人的智慧凝聚起來,才能擁有更強大的能量,做成重要且困難的事情,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從這群學長姐的身上,可以看到勇氣、堅韌與團結,也就是北藥人的精神。
「北藥學長姐照顧學弟妹的情誼,其實早已在校園裡扎根,並延續成一股世代相承的力量,」張偉嶠回憶,自己早年在衛生署(今衛福部)藥政處服務時,「因為北藥學弟的身分」而得到許多學長姐的照顧。
他剛開始進入職場,既青澀又缺乏方向,幸好遇到了學長姐,從公文的撰寫、案件的審查,到文書流程、行政倫理,無不細心指導,提醒保持初衷,以藥學人的專業扮演好守護民眾健康的角色。這份溫暖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記,也讓他在日後擔任院長時,願意投入大量心力與熱情來跟學生在一起,延續這份珍貴的傳統。
《一代藥學人的突圍》不僅記錄了北醫藥學人的故事,也透過這些生命軌跡,讓人看見教育的力量、理想的堅持,以及一所學校如何在時代洪流中不斷孕育希望的種子。
發現自己,綻放潛能
在張偉嶠眼中,大學應該是年輕人的家,應該是老師們的舞台,一個溫暖的地方,一份幸福的工作。而教育的本質不應該只是傳授專業知識,尤其在這個AI 的時代,不要將學生培養成一本本冷冰冰的「移動式百科全書」。教育更重要的是點燃思想的火光,喚醒心中的熱情,培養懂得尊重、懂得表達善意與愛的靈魂,唯有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更文明,一代又一代才會更美好。
他相信,教育就像播種,不必期待每一顆種子都能成為參天大樹,但應該日復一日地給予陽光、空氣、水與細心灌溉,讓每一顆種子都能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他說:「教育最深遠的使命,就是幫助年輕人看見自己、認識自己、喜歡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然後綻放潛能。」
張偉嶠同時擔任國科會藥學學門召集人,規劃AI 藥物開發、臨床藥學實踐、真實世界數據等醫藥科技政策與經費資源配置。他深知,藥學教育不僅承載著培育專業藥師、投入藥事照護、守護民眾用藥安全的責任,同時與國家製藥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透過持續培育專業人才,在藥品供應與公共健康上,與國家築起一道堅韌的防線。
他說,今日的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擁有國內最具彈性的教育體系:四年制與六年制並行。四年制學生畢業後,或投入製藥產業、藥政審查行政單位,或繼續深造於碩博士學程;六年制則以臨床專業藥學為核心,融入醫學分科知識,培養具「以人為本」精神的藥師。在這樣的規劃下,不僅回應產業的需求與社會的期待,也為台灣藥學教育的廣度與深度打下穩固的基礎,孕育多元且持續創新的可能。
面對未來挑戰的態度
張偉嶠進一步提到,除了傳授專業知識,藥學院更重視「藥學博雅教育」。在學長林正智與蘇游常焜的協助安排下,持續邀請優秀的學長姐回到校園,分享經驗、指導學弟妹,同時將人文精神、心路歷程融入專業學習,期待塑造既具專業實力又舉止優雅的藥學職人。
2024 年至今,已舉辦十六場座談,雖多在午餐時段進行,仍吸引共超過一千七百名學生參與,活動滿意度高達95%,學生對此類交流活動熱烈回響,表現出高度認同與喜愛。這是他出乎意料之外的收穫。
在書籍即將出版之際,他語重心長地說,衷心感謝所有學長姐無私的分享,他們精采的人生經驗彌足珍貴,是一份對年輕人的期待、關愛、鼓勵,更是一份溫暖的陪伴,讓他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未知的挑戰面前獲得勇氣。相信書中的每一段故事、每一句話語,都將刻劃在讀者心中,化作勇於突圍的力量
「勇氣、堅韌、團結」不只是北醫藥學的精神,更是一種面對未來挑戰的態度。當這份精神持續在教育與產業之間傳遞,將激勵更多藥學人勇於創新、邁向國際,也為台灣健康願景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