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學運世代的「生命史」,不是學運理論或學運史;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畢業後生命歷程的書,不是回顧 80 年代到野百合學運歷史脈絡與定位的書。
更精確的說,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過去十年嘈雜喧嘩、活力奔放、成長轉變、多元異質、苦悶焦慮、生命情懷的書。
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象徵,三月學運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豎立的「野百合」雕塑,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對於學運世代的認知圖騰。但若觀照學運世代身處的台灣 80 年代巨變結構,羅大佑的黑色異議歌聲,或許更飄盪貫穿了學運世代的成長背景。
在某種程度上,羅大佑的吶喊批判與誠實情歌,象徵著學運世代年輕人在那個年代被社會辨識的重要特質:反抗威權體制與萬年國會,要求民主改革與校園自治,充滿素樸的正義感與理想性格。
然而,回到「人」的本質來觀察,沒有人能夠永遠維持原狀、不做變化。連羅大佑都在九○年代拒絕再被定位於「抗議歌手」,學運世代在過去十年生命歷程中出現各種轉變甚至「變形」,毋寧也是極其自然的人性成長過程。
從「人」的角度切入,或許更能了解學運世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更精確的說,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過去十年嘈雜喧嘩、活力奔放、成長轉變、多元異質、苦悶焦慮、生命情懷的書。
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象徵,三月學運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豎立的「野百合」雕塑,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對於學運世代的認知圖騰。但若觀照學運世代身處的台灣 80 年代巨變結構,羅大佑的黑色異議歌聲,或許更飄盪貫穿了學運世代的成長背景。
在某種程度上,羅大佑的吶喊批判與誠實情歌,象徵著學運世代年輕人在那個年代被社會辨識的重要特質:反抗威權體制與萬年國會,要求民主改革與校園自治,充滿素樸的正義感與理想性格。
然而,回到「人」的本質來觀察,沒有人能夠永遠維持原狀、不做變化。連羅大佑都在九○年代拒絕再被定位於「抗議歌手」,學運世代在過去十年生命歷程中出現各種轉變甚至「變形」,毋寧也是極其自然的人性成長過程。
從「人」的角度切入,或許更能了解學運世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名人推薦
魚與大海的故事 ◎文/平路(評論家)
這本書可以放在歷史脈絡裡來讀:60 年代的席捲歐美的學運,從休倫港文件、「氣象人黨」的宣戰書、提摩太‧賴瑞的越獄聲明,以及我們台灣 70 年代的「選舉萬歲」以及 1978 年一本封面封底都沒有出版社名稱的禁書:「新生代的吶喊」,……到了作者所聚焦的 80 年代野百合,每一代每一地學運的差異是什麼?以及重要的是,這些差異與台灣民主發展的關連,與台灣知識分子種種特殊現象(包括意識型態光譜的狹窄)的關連。
(我心裡)永遠英俊的男人契‧齊拉瓦說過:「革命家要像魚在海中一樣的活動。」這本書可以放在潮水裡讀,風雲際會波濤起伏,寫的是大海的故事。
這本書也可以當作個人的故事。聚焦於學運世代的主人翁,經過理想的啟蒙、青春的騷動,到頭來,學運在身上留下什麼樣的烙印?檢驗爾後的生涯,有沒有背叛昔日的理想?
描摹的又是每條魚的身世:身上的七彩霓虹,濃淡不一的魚鱗斑點,以及它們各自的命運:是否逆流?是否迴游?是否不知不覺吞下了餌?
這本書可以放在歷史脈絡裡來讀:60 年代的席捲歐美的學運,從休倫港文件、「氣象人黨」的宣戰書、提摩太‧賴瑞的越獄聲明,以及我們台灣 70 年代的「選舉萬歲」以及 1978 年一本封面封底都沒有出版社名稱的禁書:「新生代的吶喊」,……到了作者所聚焦的 80 年代野百合,每一代每一地學運的差異是什麼?以及重要的是,這些差異與台灣民主發展的關連,與台灣知識分子種種特殊現象(包括意識型態光譜的狹窄)的關連。
(我心裡)永遠英俊的男人契‧齊拉瓦說過:「革命家要像魚在海中一樣的活動。」這本書可以放在潮水裡讀,風雲際會波濤起伏,寫的是大海的故事。
這本書也可以當作個人的故事。聚焦於學運世代的主人翁,經過理想的啟蒙、青春的騷動,到頭來,學運在身上留下什麼樣的烙印?檢驗爾後的生涯,有沒有背叛昔日的理想?
描摹的又是每條魚的身世:身上的七彩霓虹,濃淡不一的魚鱗斑點,以及它們各自的命運:是否逆流?是否迴游?是否不知不覺吞下了餌?
序/導讀
看見別人,也看見自己 ◎文/何榮幸
這是一本寫了四個月,但卻在我心中潛伏長達十年的書。
說是潛伏,不是因為十年前就已動念想寫這本書,而是因為在這本書中「看見」同世代朋友的生命歷程時,也同時「看見」了自己的生命歷程。
進入新聞界十年後,今年 1 月 11 日,我在中國時報三版「我見我思」欄位撰寫「台灣學運世代出頭天?」評論,其後並於 2 月 18 日、19 日接連報導的「政治這條路──學運世代的期許與堅持」參選茶會新聞,觸及部份我所熟識的學運世代同儕最新動態。
當時仍是時報出版社總編輯的彭蕙仙小姐,在 2 月 27 日邀請我就「學運世代崛起」寫一本書,並客氣希望我不要拒絕,其後時報出版文史哲類主編吳家恆先生也加入游說。
但我其實相當掙扎。首先,我今年原本另有寫作計劃,這項盛情邀約明顯破壞我的寫作優先順序;其次,我並不是所謂的「學運份子」,我當年雖身處 80 年代學運狂飆氛圍,卻對學運種種過程與細節感到心虛。
我在學生時代曾經擔任「台大法言」總編輯、台大學代大會首任議長,創立「傳真社」並兼任社長與總編輯,台大學運份子爭取多年的學生會長普選案,我有幸能在主持學代大會時恭逢其盛落棰過關,後來社會系學妹范雲角逐第二屆學生會長時,我曾為其撰寫過爭取校園言論自由的競選文宣,進入新聞界後,我則與投入各領域的各校學運份子有相當密切的接觸與情誼。
因此,在與蕙仙、家恆的討論過程中,我強調如果是寫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在過去十年生命歷程的書,則基於我長期主跑社會運動、反對運動新聞的近距離觀察,或許可以跳脫當年學運種種理念紛歧、恩怨糾葛,進而展現屬於這個世代的生命色彩與成長掙扎,而這也是我唯一覺得有興趣與有意義的部份。
蕙仙、家恆欣然接受我的寫作概念後,我也逐漸感受到這種寫作方向與自己生命歷程的高度貼近,於是決定調整寫作優先順序。在時報出版社期待於十月份出書的前提下,我從五月份開始密集採訪學運世代同儕,四個月後交出讓自己既喜悅又心虛的十六萬餘字完稿。
過去四個月內,我像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孩,聽著一個又一個有時精彩有時黯淡、有時高昂有時低迴、有時自信有時自省的生命故事。即使必須在新聞工作之餘犧牲睡眠與假期,因而在精神體力上皆備覺煎熬;即使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重感冒,而在訪問時幾乎說不出話來,我仍然對這些故事聽得津津有味,覺得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動人與深刻的生命經驗。
這些生命故事,幾乎是任何人由青澀到成熟、由單純到世故、由理想到現實的必經過程,其間種種幽微深刻的焦慮掙扎,與道德批判無關,卻直指人性深處。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看見了自己過去十年的身影足跡。
在這段期間,我與幾位網友的網路創作於六月份集結出版成「五年級同學會」一書,對於民國 50 年代出生、現在 30 至 40 歲的「五年級」世代現象略有著墨;這項巧合,讓年齡與「五年級」高度重疊的學運世代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五年級世代的另一個重要切面。
正因為如此,我開始感到另外一種心虛與自省。以我個人相對單薄的生命厚度,如何能夠精確與完整描述這一整個世代的心跳軌跡?在採訪取樣、敘事觀點都不可能讓所有學運世代滿意的必然限制下,我只能順著自己的感覺走,去嘗試捕捉屬於這個世代的某種生命力,以及那種看見彼此相同與差異的生命歷程。
如果,學運世代同儕可以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一些相濡以沫的光亮與溫暖;比學運世代年紀大一點的人可以回想起自己的年少輕狂;年紀小一點的人可以思索自己未來人生的抉擇與發展,這將是我在自覺心虛不足後的最大期待與喜悅。
本書在不景氣聲中出版,必須特別感謝時報出版社的勇氣,以及家恆、俊斌等人的大力協助。本書寫作過程中,除了感謝所有受訪者願意述說他們的故事之外,馬永成、羅文嘉、范雲、周奕成、劉坤鱧、張麗伽、陳裕鑫、孫瑞穗、羅正方、魏廣文、高永謀、張慧英、彭建志等人提供意見與協助,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記者偏見與斷簡殘篇」上所有網友的寶貴意見,以及諸多無法細數朋友的鼓勵,在此一併致謝。
此外,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我的母親與妻子。
沒有母親何鄭也女士含莘茹苦與長期支持,我的生命歷程將會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而若沒有愛妻郭淑媛的大力支持,及其永遠做為第一個讀者的深刻討論與批評建議,這本書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我們在數不清的下午茶與夜晚時刻分享彼此生命經驗,在共飲咖啡、共賞音樂、電影、日劇、漫畫的同時,也認真討論與爭辯關於本書在內的種種人生觀點,因此,淑媛才是本書最大的幕後功臣。
美國著名導演伍迪艾倫日前在結束一場爵士樂演奏後,向台下觀眾答禮表示:「最差勁的樂手,向最棒的聽眾致敬」。我希望自己不致於是最差勁的樂手,但深信所有讀者都是最棒的聽眾。
2001.9.5 台北石牌
這是一本寫了四個月,但卻在我心中潛伏長達十年的書。
說是潛伏,不是因為十年前就已動念想寫這本書,而是因為在這本書中「看見」同世代朋友的生命歷程時,也同時「看見」了自己的生命歷程。
進入新聞界十年後,今年 1 月 11 日,我在中國時報三版「我見我思」欄位撰寫「台灣學運世代出頭天?」評論,其後並於 2 月 18 日、19 日接連報導的「政治這條路──學運世代的期許與堅持」參選茶會新聞,觸及部份我所熟識的學運世代同儕最新動態。
當時仍是時報出版社總編輯的彭蕙仙小姐,在 2 月 27 日邀請我就「學運世代崛起」寫一本書,並客氣希望我不要拒絕,其後時報出版文史哲類主編吳家恆先生也加入游說。
但我其實相當掙扎。首先,我今年原本另有寫作計劃,這項盛情邀約明顯破壞我的寫作優先順序;其次,我並不是所謂的「學運份子」,我當年雖身處 80 年代學運狂飆氛圍,卻對學運種種過程與細節感到心虛。
我在學生時代曾經擔任「台大法言」總編輯、台大學代大會首任議長,創立「傳真社」並兼任社長與總編輯,台大學運份子爭取多年的學生會長普選案,我有幸能在主持學代大會時恭逢其盛落棰過關,後來社會系學妹范雲角逐第二屆學生會長時,我曾為其撰寫過爭取校園言論自由的競選文宣,進入新聞界後,我則與投入各領域的各校學運份子有相當密切的接觸與情誼。
因此,在與蕙仙、家恆的討論過程中,我強調如果是寫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在過去十年生命歷程的書,則基於我長期主跑社會運動、反對運動新聞的近距離觀察,或許可以跳脫當年學運種種理念紛歧、恩怨糾葛,進而展現屬於這個世代的生命色彩與成長掙扎,而這也是我唯一覺得有興趣與有意義的部份。
蕙仙、家恆欣然接受我的寫作概念後,我也逐漸感受到這種寫作方向與自己生命歷程的高度貼近,於是決定調整寫作優先順序。在時報出版社期待於十月份出書的前提下,我從五月份開始密集採訪學運世代同儕,四個月後交出讓自己既喜悅又心虛的十六萬餘字完稿。
過去四個月內,我像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孩,聽著一個又一個有時精彩有時黯淡、有時高昂有時低迴、有時自信有時自省的生命故事。即使必須在新聞工作之餘犧牲睡眠與假期,因而在精神體力上皆備覺煎熬;即使有很長一段時間因為重感冒,而在訪問時幾乎說不出話來,我仍然對這些故事聽得津津有味,覺得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動人與深刻的生命經驗。
這些生命故事,幾乎是任何人由青澀到成熟、由單純到世故、由理想到現實的必經過程,其間種種幽微深刻的焦慮掙扎,與道德批判無關,卻直指人性深處。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看見了自己過去十年的身影足跡。
在這段期間,我與幾位網友的網路創作於六月份集結出版成「五年級同學會」一書,對於民國 50 年代出生、現在 30 至 40 歲的「五年級」世代現象略有著墨;這項巧合,讓年齡與「五年級」高度重疊的學運世代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五年級世代的另一個重要切面。
正因為如此,我開始感到另外一種心虛與自省。以我個人相對單薄的生命厚度,如何能夠精確與完整描述這一整個世代的心跳軌跡?在採訪取樣、敘事觀點都不可能讓所有學運世代滿意的必然限制下,我只能順著自己的感覺走,去嘗試捕捉屬於這個世代的某種生命力,以及那種看見彼此相同與差異的生命歷程。
如果,學運世代同儕可以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一些相濡以沫的光亮與溫暖;比學運世代年紀大一點的人可以回想起自己的年少輕狂;年紀小一點的人可以思索自己未來人生的抉擇與發展,這將是我在自覺心虛不足後的最大期待與喜悅。
本書在不景氣聲中出版,必須特別感謝時報出版社的勇氣,以及家恆、俊斌等人的大力協助。本書寫作過程中,除了感謝所有受訪者願意述說他們的故事之外,馬永成、羅文嘉、范雲、周奕成、劉坤鱧、張麗伽、陳裕鑫、孫瑞穗、羅正方、魏廣文、高永謀、張慧英、彭建志等人提供意見與協助,明日報個人新聞台「記者偏見與斷簡殘篇」上所有網友的寶貴意見,以及諸多無法細數朋友的鼓勵,在此一併致謝。
此外,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我的母親與妻子。
沒有母親何鄭也女士含莘茹苦與長期支持,我的生命歷程將會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而若沒有愛妻郭淑媛的大力支持,及其永遠做為第一個讀者的深刻討論與批評建議,這本書也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我們在數不清的下午茶與夜晚時刻分享彼此生命經驗,在共飲咖啡、共賞音樂、電影、日劇、漫畫的同時,也認真討論與爭辯關於本書在內的種種人生觀點,因此,淑媛才是本書最大的幕後功臣。
美國著名導演伍迪艾倫日前在結束一場爵士樂演奏後,向台下觀眾答禮表示:「最差勁的樂手,向最棒的聽眾致敬」。我希望自己不致於是最差勁的樂手,但深信所有讀者都是最棒的聽眾。
2001.9.5 台北石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