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教出懂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
懂愛、用心、有情的孩子,心中永遠灑滿陽光,懂得把愛分享、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們一直把教育停留在智育的思考,
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人情世故,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感情和貼心,
讓家不止是成就,還有相互取暖的溫情,彼此牽掛的愛。
我不知道,我和孩子還有多少人生相伴?
但幸福在我看來,越來越簡單了:
我只想再看孩子一眼,多看一眼,靜靜的看他一眼。
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永遠的心肝寶貝。
愛是一粒種籽,種下去,就有機會結出果實。
愛藏於生活之中,用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只是因為太淡,常常被忘了而已。
愛的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身教。每個人身上都需要一本愛的存摺,
當兒女成長時,投資愛;我們年老時,就可以提領關懷。
從現在起,努力累積、也分享這些愛的資產,
不管是對父母、對孩子,將人生最美的親情緊緊握在手中,別再錯過。
教育如果什麼都教,但不教愛;什麼都會,只有孝順父母不會,
這樣捏塑出來的一流人才,究竟是否有利於社會?
我們的孩子不可能一直留在學校,也不會永遠待在父母身旁,
真正優質的教育,應該是在孩子離開我們之後,仍懂得反哺之恩,
而非一飛沖天,消失在無垠的天際。
懂愛、用心、有情的孩子,心中永遠灑滿陽光,懂得把愛分享、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親職教養作家游乾桂,透過一篇篇心意真摯而發人深省的親情散文,
把不同面向的教養思考,烘焙成親職教育裡最美的元素,
以溫柔真誠的筆觸娓娓道來,蘊藏著動人的生命情愫,
提醒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者,別在不經意的蹉跎中,錯過眼前最真實的幸福。
【深情小語】
投資金錢的人,兒女頂多理性地還我們金錢,打電話未必噓寒問暖,只是確認零用金收到否?投資時間於兒女身上的人,得到的卻是感性的美好時光,有人惦記健康,關心生活,抽空陪他旅行。
我們老愛說,長大再說,有錢再說,老了再說……但到了那時什麼也不必說了。很多事,現在不做,以後是不會做的。很慶幸,孩子還小,我還不老時,一起做過很多事,這才是真福氣。
親子之間無從避免的,一定會有黃金交錯,目迎目送,通往不同的方向,最美的方式是給彼此「掌聲」。人生的動能來自掌聲,掌聲越大,人就大步前行,孩子需要這樣的送行方式,引領他通往快樂天堂。
從孩子離開家門的那一刻起,到抵達目的地之前,沒有一個父母會?下掛念。我也一度不明白,以為父母很囉唆;等我當了父母之後,終於明白:那是愛,無法言喻;那是本能,無可取代。
十八歲是親子之間的交叉點,無可回返,即使百般不願意,也得放手讓孩子單飛了。抓太緊,他們只會依賴,無法自由揮灑;越是限制,孩子越是飛不高。十八歲之前,盡可能讓他們有機會行使決定權。因為放手,才有望得到放心。
人是從依賴到獨立,我們卻常把孩子從獨立教成依賴。當孩子需要我們,我們忙得不可開交,經常不在,讓孩子留在安親班;當我們需要孩子,換成他們很忙,沒空,不在,我們順理成章住進養老院。
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人情世故,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感情和貼心,
讓家不止是成就,還有相互取暖的溫情,彼此牽掛的愛。
我不知道,我和孩子還有多少人生相伴?
但幸福在我看來,越來越簡單了:
我只想再看孩子一眼,多看一眼,靜靜的看他一眼。
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永遠的心肝寶貝。
愛是一粒種籽,種下去,就有機會結出果實。
愛藏於生活之中,用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只是因為太淡,常常被忘了而已。
愛的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身教。每個人身上都需要一本愛的存摺,
當兒女成長時,投資愛;我們年老時,就可以提領關懷。
從現在起,努力累積、也分享這些愛的資產,
不管是對父母、對孩子,將人生最美的親情緊緊握在手中,別再錯過。
教育如果什麼都教,但不教愛;什麼都會,只有孝順父母不會,
這樣捏塑出來的一流人才,究竟是否有利於社會?
我們的孩子不可能一直留在學校,也不會永遠待在父母身旁,
真正優質的教育,應該是在孩子離開我們之後,仍懂得反哺之恩,
而非一飛沖天,消失在無垠的天際。
懂愛、用心、有情的孩子,心中永遠灑滿陽光,懂得把愛分享、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親職教養作家游乾桂,透過一篇篇心意真摯而發人深省的親情散文,
把不同面向的教養思考,烘焙成親職教育裡最美的元素,
以溫柔真誠的筆觸娓娓道來,蘊藏著動人的生命情愫,
提醒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者,別在不經意的蹉跎中,錯過眼前最真實的幸福。
【深情小語】
投資金錢的人,兒女頂多理性地還我們金錢,打電話未必噓寒問暖,只是確認零用金收到否?投資時間於兒女身上的人,得到的卻是感性的美好時光,有人惦記健康,關心生活,抽空陪他旅行。
我們老愛說,長大再說,有錢再說,老了再說……但到了那時什麼也不必說了。很多事,現在不做,以後是不會做的。很慶幸,孩子還小,我還不老時,一起做過很多事,這才是真福氣。
親子之間無從避免的,一定會有黃金交錯,目迎目送,通往不同的方向,最美的方式是給彼此「掌聲」。人生的動能來自掌聲,掌聲越大,人就大步前行,孩子需要這樣的送行方式,引領他通往快樂天堂。
從孩子離開家門的那一刻起,到抵達目的地之前,沒有一個父母會?下掛念。我也一度不明白,以為父母很囉唆;等我當了父母之後,終於明白:那是愛,無法言喻;那是本能,無可取代。
十八歲是親子之間的交叉點,無可回返,即使百般不願意,也得放手讓孩子單飛了。抓太緊,他們只會依賴,無法自由揮灑;越是限制,孩子越是飛不高。十八歲之前,盡可能讓他們有機會行使決定權。因為放手,才有望得到放心。
人是從依賴到獨立,我們卻常把孩子從獨立教成依賴。當孩子需要我們,我們忙得不可開交,經常不在,讓孩子留在安親班;當我們需要孩子,換成他們很忙,沒空,不在,我們順理成章住進養老院。
編輯推薦
親職教育家游乾桂的媽媽總是不辭辛苦熬煮轉骨湯,自扮醫生開出補身聖品,更像巡更員,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督察孩子是否踢棉被;而父親是個嚴肅的人,常不著痕跡把愛秘密地給了出來。比方說,天冷了,會把外套脫下來罩在他的身上;下雨天沒有雨傘,就會用鐮刀輕輕劃下姑婆芋,遮在他的頭上……這些愛的資產,正是他想念與掛念父母的理由。他認為愛藏於生活之中,用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只是因為太淡,常常被忘了而已。所以在本書中,他企盼透過一篇篇心意真摯而發人深省的親情散文,提醒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者,別在不經意的蹉跎中,錯過眼前最真實的幸福。
目錄
【自序】尋找深情 游乾桂
第一樂章:愛的錦囊
黃金交錯
傳家寶
值得
最美的回報
愛的存摺
媽媽的處方箋
我愛你
秘密行動
幸福
三件寶物
富裕的貧窮
第二樂章:心的印記
不再錯過
送行
復刻記憶
遺憾
父親節禮物
回憶簿
兩個夢
善的身教
同學會
有用的知識
第三樂章:濃情蜜意
背影
不要太遲
高人玩世
家書
掛念
放手與放心
旅行中的哲思
人生五不
活水源泉
廢渣的思考
漂流木的啟示
第四樂章:教育相對論
成就輓歌
考試魔咒
罐頭小孩
沒有笑容還有什麼?
優點與掌聲
從小事做起
順其自然
伯樂
允文允武真人才
假學歷VS.真本事
九比一的哲學
文化基因
第一樂章:愛的錦囊
黃金交錯
傳家寶
值得
最美的回報
愛的存摺
媽媽的處方箋
我愛你
秘密行動
幸福
三件寶物
富裕的貧窮
第二樂章:心的印記
不再錯過
送行
復刻記憶
遺憾
父親節禮物
回憶簿
兩個夢
善的身教
同學會
有用的知識
第三樂章:濃情蜜意
背影
不要太遲
高人玩世
家書
掛念
放手與放心
旅行中的哲思
人生五不
活水源泉
廢渣的思考
漂流木的啟示
第四樂章:教育相對論
成就輓歌
考試魔咒
罐頭小孩
沒有笑容還有什麼?
優點與掌聲
從小事做起
順其自然
伯樂
允文允武真人才
假學歷VS.真本事
九比一的哲學
文化基因
序/導讀
【自序】
尋找深情 游乾桂
這些故事令我動容。
新婚蜜月,友人帶著高齡媽媽同行,我咋舌不已。他從單親家庭長大,媽媽含辛茹苦做工提供教育費用,自奉甚儉,省吃節用,好的留給兒子,剩下的自己吃。而今孩子成家立業,新婚妻子很有孝心,建議把從未出國的媽媽帶去旅行,我聽得眼眶泛紅。
球友年逾六旬,體力依舊充沛,球場上賣力奔馳,一點也不遜於年輕人,最令人動容的並非球技一事,而是孝心。有時他會急著先走,稱要帶媽媽看病、去市場買菜,常常看他推著輪椅,牽著媽媽的手散步中庭,他沒有彩衣,但很像老萊子。
旅行時巧遇一對父子,兒子近五十,老子有八十,結伴閒行於雲南的麗江古城。他們選擇慢行,兒子請假半個月相隨,沿途看他們談笑風生,親情百分百,原來父親以前也經常偷閒帶著他遊山玩水,而今他大了,父親老了,只想還恩,他說,再累也值得。
友人的新家離老家有段距離,他已年過半百,卻依舊保持每個星期回老家探視父母的習慣,二十多年不變。不知他的父母到底怎麼教他,以致於有一天,即使離開家門、遠行工作,老家依舊是他心中最美的居所。
這些全是我的友人或接近的人,而且全是老人了,保留著傳統的孝心,對父母深藏著愛。但,這一代,或者下一代,還有如此優雅的美德嗎?父母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到底是第幾順位?抑或沒有位置了?
我在親職教育的領域中縱橫近三十年,從原先的意氣風發,很想有所作為,而今有些步履蹣珊,正是發現,教育一事長期以來都停留在智育的思考,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人情世故,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感情、貼心等等。如果一個優秀的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了,他是否為人恐怕都是問題?我猜,頂多是好用的機器、賺錢的怪獸,或者提款機罷了。當他們努力於財富爭奪與累積時,會不會一併遺漏人生最美的親情?
退休多年的老友來訪,帶來一則令我省思的故事。他說兒女大了,房屋空了,心情差了,啜飲一口我替他沖泡的清香包種茶,幽怨說道:老了剩三好,抱孫好,顧厝好,等死好。
他做過一個毛骨悚然的惡夢:
兒子把一張紙條置於餐桌上出門上班,紙條寫著:「爸爸,這一百元拿去用早餐,往前一百公尺就到了;如果有剩,就當是你的老人年金。」他驚嚇而醒,紙條事件的原出處其實是他自己─他留過同樣的紙條,寫著:「桌上一百元,往前一百公尺有早餐店,剩下的就當零用金。」
最大的啟示當是報應。
父慈子孝不是口號,而是有一天你我都將有機會遇見的檢核。背影不限於朱自清所寫兒子對父親的懷恩,更多的是父親對子女的切切盼著,空巢何不歸?那種心情,漸次老了,我也懂了。
記得媒體在專訪時問過一個問題,對孩子有何期待?
健康、快樂是必備。
最後是記得愛我、想我。
這是真話,並非做作之舉,只因我的教育觀念更有高度,安放人生哲學,早早明白人與人之間是緣分,而且是減法,會被稀釋的,終有一天,孩子們會自立門戶,另覓巢穴,屆時才是教養的真正驗證。他會想及我們,教育才算成功;想都不想、理也不理,即使有所成就,與我們何干?也許連他的家門,我們都進不了,如何享福?
友人的弟弟在美國行醫,媽媽想飛往探望,他卻百般阻撓,一會兒說搬家,一會兒說有大雪,最後音訊全無,老媽媽天天以淚洗面,老淚縱橫,友人很不捨的勸媽媽死了這條心,至少還有他。他的體悟最深:有成就的全飛了;沒成就的,最有孝心。媽媽終於明白這一點,意有所指的點明孝順真的比傑出重要。
苦楚堆疊而成的故事,勁道十足令人想及:分數、成績重要,還是愛、心、情三元素有味?
我的父母不識字,根本無法在知性部分提供幫忙,因而從未教過我數學,不懂《論語》、《孟子》,沒有ABC的要求,但卻給足了愛。媽媽總是不辭辛苦熬煮轉骨湯,自扮醫生開出補身聖品;她更像巡更員,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督察孩子是否踢棉被,還藏了一盒不為人知的私房錢,在我離開家園前,偷偷塞進我的口袋,囑我吃好一點,我驚訝莫名,雙眸泛著淚光。
父親是個嚴肅的人,他常不著痕跡把愛秘密地給了出來。比方說,天冷了,他會把外套脫下來,罩在我的身上;下雨天沒有雨傘,他會用鐮刀輕輕劃下姑婆芋,遮在我的頭上;遠行時,他常藏身門簾後,直到看見我的背影消失。
這些愛的資產,正是我想念與掛念他們的理由。這些感觸也許有一天,人人皆懂,但怕太遲了,我想用一本書的長度讓所有的父母提前理解。
《深情─教出懂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一書,就是這樣的因緣促成的。最該感謝的是《讀者文摘》前總編輯潘少權先生與張青主編的邀約,讓我有機會把這些具有意義的教育思考寫了出來,烘焙成親職教育裡最美的元素。看似小品的文章,實則蘊藏了動人的情愫。這本書想重新喚醒人們心中渴望的兩本存摺:一本是「快樂存摺」,但願人人樂在工作,樂在其中,知之,好之,同時樂之;另一本是「愛的存摺」,讓家不止是成就,還有相互取暖的溫情,彼此牽掛的愛。
尋找深情 游乾桂
這些故事令我動容。
新婚蜜月,友人帶著高齡媽媽同行,我咋舌不已。他從單親家庭長大,媽媽含辛茹苦做工提供教育費用,自奉甚儉,省吃節用,好的留給兒子,剩下的自己吃。而今孩子成家立業,新婚妻子很有孝心,建議把從未出國的媽媽帶去旅行,我聽得眼眶泛紅。
球友年逾六旬,體力依舊充沛,球場上賣力奔馳,一點也不遜於年輕人,最令人動容的並非球技一事,而是孝心。有時他會急著先走,稱要帶媽媽看病、去市場買菜,常常看他推著輪椅,牽著媽媽的手散步中庭,他沒有彩衣,但很像老萊子。
旅行時巧遇一對父子,兒子近五十,老子有八十,結伴閒行於雲南的麗江古城。他們選擇慢行,兒子請假半個月相隨,沿途看他們談笑風生,親情百分百,原來父親以前也經常偷閒帶著他遊山玩水,而今他大了,父親老了,只想還恩,他說,再累也值得。
友人的新家離老家有段距離,他已年過半百,卻依舊保持每個星期回老家探視父母的習慣,二十多年不變。不知他的父母到底怎麼教他,以致於有一天,即使離開家門、遠行工作,老家依舊是他心中最美的居所。
這些全是我的友人或接近的人,而且全是老人了,保留著傳統的孝心,對父母深藏著愛。但,這一代,或者下一代,還有如此優雅的美德嗎?父母在他們心目中的位置,到底是第幾順位?抑或沒有位置了?
我在親職教育的領域中縱橫近三十年,從原先的意氣風發,很想有所作為,而今有些步履蹣珊,正是發現,教育一事長期以來都停留在智育的思考,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人情世故,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感情、貼心等等。如果一個優秀的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了,他是否為人恐怕都是問題?我猜,頂多是好用的機器、賺錢的怪獸,或者提款機罷了。當他們努力於財富爭奪與累積時,會不會一併遺漏人生最美的親情?
退休多年的老友來訪,帶來一則令我省思的故事。他說兒女大了,房屋空了,心情差了,啜飲一口我替他沖泡的清香包種茶,幽怨說道:老了剩三好,抱孫好,顧厝好,等死好。
他做過一個毛骨悚然的惡夢:
兒子把一張紙條置於餐桌上出門上班,紙條寫著:「爸爸,這一百元拿去用早餐,往前一百公尺就到了;如果有剩,就當是你的老人年金。」他驚嚇而醒,紙條事件的原出處其實是他自己─他留過同樣的紙條,寫著:「桌上一百元,往前一百公尺有早餐店,剩下的就當零用金。」
最大的啟示當是報應。
父慈子孝不是口號,而是有一天你我都將有機會遇見的檢核。背影不限於朱自清所寫兒子對父親的懷恩,更多的是父親對子女的切切盼著,空巢何不歸?那種心情,漸次老了,我也懂了。
記得媒體在專訪時問過一個問題,對孩子有何期待?
健康、快樂是必備。
最後是記得愛我、想我。
這是真話,並非做作之舉,只因我的教育觀念更有高度,安放人生哲學,早早明白人與人之間是緣分,而且是減法,會被稀釋的,終有一天,孩子們會自立門戶,另覓巢穴,屆時才是教養的真正驗證。他會想及我們,教育才算成功;想都不想、理也不理,即使有所成就,與我們何干?也許連他的家門,我們都進不了,如何享福?
友人的弟弟在美國行醫,媽媽想飛往探望,他卻百般阻撓,一會兒說搬家,一會兒說有大雪,最後音訊全無,老媽媽天天以淚洗面,老淚縱橫,友人很不捨的勸媽媽死了這條心,至少還有他。他的體悟最深:有成就的全飛了;沒成就的,最有孝心。媽媽終於明白這一點,意有所指的點明孝順真的比傑出重要。
苦楚堆疊而成的故事,勁道十足令人想及:分數、成績重要,還是愛、心、情三元素有味?
我的父母不識字,根本無法在知性部分提供幫忙,因而從未教過我數學,不懂《論語》、《孟子》,沒有ABC的要求,但卻給足了愛。媽媽總是不辭辛苦熬煮轉骨湯,自扮醫生開出補身聖品;她更像巡更員,每隔一段時間就起身督察孩子是否踢棉被,還藏了一盒不為人知的私房錢,在我離開家園前,偷偷塞進我的口袋,囑我吃好一點,我驚訝莫名,雙眸泛著淚光。
父親是個嚴肅的人,他常不著痕跡把愛秘密地給了出來。比方說,天冷了,他會把外套脫下來,罩在我的身上;下雨天沒有雨傘,他會用鐮刀輕輕劃下姑婆芋,遮在我的頭上;遠行時,他常藏身門簾後,直到看見我的背影消失。
這些愛的資產,正是我想念與掛念他們的理由。這些感觸也許有一天,人人皆懂,但怕太遲了,我想用一本書的長度讓所有的父母提前理解。
《深情─教出懂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一書,就是這樣的因緣促成的。最該感謝的是《讀者文摘》前總編輯潘少權先生與張青主編的邀約,讓我有機會把這些具有意義的教育思考寫了出來,烘焙成親職教育裡最美的元素。看似小品的文章,實則蘊藏了動人的情愫。這本書想重新喚醒人們心中渴望的兩本存摺:一本是「快樂存摺」,但願人人樂在工作,樂在其中,知之,好之,同時樂之;另一本是「愛的存摺」,讓家不止是成就,還有相互取暖的溫情,彼此牽掛的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