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達賴喇嘛送給父母的幸福教養書

內附26幅精彩可愛的瑜伽、按摩、指壓插畫,一次解決父母的育兒問題
  • 9 252
    280

出版情報

教養不只是感性悸動,更需要理性方針

2012/01/12 「你家有小皇帝嗎?」 如果我們拋出這樣的問題,想必很多父母會說:當然沒有!我兒子只是比較好動、我家小孩很乖,都是別人家的小皇帝惹他發火、我家小孩很早熟,像個小大人一樣,怎麼會是小皇帝…… 如果這是你的回答,小心!你可能是「小皇帝」父母! 2011年5月,野人出版了《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皇帝》,這本書為現今扭曲的教育價值觀敲響警鐘,也為現在的教養觀投下一枚震撼彈!文中點出了教育孩子不光是「愛」或「有心」就可以,不論你是嚴格的「虎媽」還是使命必達的「直昇機父母」,都必須正視:孩子的心理發展不成熟,才是孩子變成「小皇帝」的關鍵所在! 這本書出版後,引起了廣大回響,廣播邀約不斷,因為大家都想知道也都在問: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皇帝?但是,下一步呢? 於是,我們出版作者第二本系列作,《這樣教,小皇帝變成好孩子!》希望帶給大家更具體的做法、更明確的指引。然而在書中,作者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完美的超級計畫,可以把沒教養的孩子(其實是心理發展不成熟的孩子)變成所謂的模範兒童! 市面上的教養書充滿了感性訴求,有的暢談孩子的成長挑戰,有的告訴父母「怎麼讓孩子在愛裡成長」,但層出不窮的新聞事件,卻提醒我們一個令人辛酸的事實:「教養不只是感性的悸動,更需要理性的方針。」推薦人楊俐容老師這句話,精準傳達了這本書要告訴讀者與廣大父母的核心概念。 書中明確指出成人不當的教養心態,諸如:把三歲孩子當大人看待、溺愛孩子、自家孩子是寶,別家孩子是草、任由孩子予取予求等。其實都源自成人與孩子間的「心理界限」劃分不清,把孩子當夥伴、當自己的財產……因此,我們必須改變! 作者以理性的角度,提出擺脫困境的兩大方針「放慢腳步」與「反躬自省」,明確提出教養的錯誤原型,並且點出「小皇帝」父母的危機模式。提醒父母與教育者:即便我們給孩子滿滿的愛,孩子也可能變了樣。這一代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愛、不只是教養!唯有改變長久以來以愛之名、實則害之的教養態度,重新回歸教養的初衷,讓孩子當孩子,發展應有的心理成熟度。這樣一來,每個小皇帝才能變成好孩子!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內容簡介

當父母願意從教養的窠臼中脫離,運用達賴喇嘛的教誨,優先觀照自己的心,就可以在親子生活中看到不一樣的幸福光景。

內附26幅精彩可愛的瑜伽、按摩、指壓插畫,一次解決父母的育兒問題,快速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達賴喇嘛說:「心能脫離執著而寧靜度日的父母,所教養出來的子女,將來多半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孩子是無與倫比的禮物,但同時也為父母的生活帶來改變。孩子總愛莫名其妙嚎啕大哭、不講道理、喜怒無常、想盡辦法挑戰父母的耐性;父母也因孩子的降臨而改變原有的生活作息,連好好睡個覺、吃頓飯都變得奢侈。

本書兩位作者也曾經歷過這樣的育兒過程,但他們沒有讓自己陷在教養的難題中,而是採用藏傳佛教的理念,強調關懷、包容、友善、慈悲、尊重,先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照顧好自己的身與心,然後才有足夠的智慧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同時分享彼此的快樂。

作者在書中穿插了一些育兒的小故事,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不盡然都是甜蜜順遂,有時反而充滿了挫折、不安與懊悔,然而親子間也正因這樣的相處和碰撞,才足以累積一個家庭愛的能量。

書中提供了許多瑜伽和按摩的小技巧,適用於嬰兒哭鬧不休、半夜不睡覺、孩子無理取鬧、或者父母情緒不穩定時,簡單易學,可適時協助父母紓解自己與孩子情緒及身體上的壓力。

作者

安娜?芭蓓蔻爾(Anne-Bäbel Köhle)

安娜?芭蓓蔻爾曾任德國育兒雜誌《嬰兒與家庭》總編輯,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對於母親在工作和育兒的夾縫中,所必須經歷的辛苦與掙扎,感受比任何人都深。因此,她在本書中一方面跟讀者分享自己的實際經驗,另一方面也提出非常實用的教養技巧。

史蒂文?李斯(Stefan Rieß)

史蒂文?李斯博士是心理學雜誌《情感》(Emotion)的總編輯。在與妻子一同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做為父親的意義、大人應有的態度、心態上應有的準備等。他在書中分享了自己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育兒經驗,並以溫柔的語調告訴讀者,聰明的父母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譯者

李道道

日本中央大學法學院畢業,曾攜家帶眷移居北海道十年,不久前又搬到台灣花蓮。

目前就讀於花蓮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碩士班。家裡有個熱愛武術的先生、沉迷於古羅馬歷史的十六歲兒子,以及關心所有動物的十二歲女兒。

目錄

【推薦序】父母與孩子是彼此生命中的天使  李偉文
【譯者序】第二個孩子也照書養  李道道
【作者的話1】如發現新大陸般去理解孩子  
【作者的話2】孩子讓我們理解充實人生的真實樣貌
【前言】脫離傳統框架的教養書

孩子徹底改變了父母的生涯
迎接全新的狀況
向孩子學習

父母可以知道的人生真理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
痛苦來自執著和慾望
從痛苦中解脫是有可能的
痛苦能夠永遠消失
將人生真諦應用在親子的日常生活中

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隨時意識到身體的狀態和自己的感覺
有意識地認知感情和思緒
更進一步提升正念狀態的訓練
親子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維持正念的狀態
以「正念的訓練」來節省時間、減輕壓力

從容的心
接受人生的各種觀點
學會放任(能捨)的方法
解放操心過度的自己
別太快作判斷
深思之後再反應
在日常的親子生活中實踐從容的心
從容的心與業
你的思想就是你自己
改變反應模式

溫柔的能量
面對孩子的叛逆
父母對孩子理性的愛
別責備自己!

慈悲心
佛教真正的慈悲心
在親子的日常生活中一起實踐慈悲心
用別人的眼睛來觀察
回顧自己的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冥想
重視每一個瞬間
全神貫注集中在當下這一瞬間
冥想:在生活中維持正念的狀態
透過有意識的冥想來進行訓練
冥想的準備
呼吸冥想

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練習正向思考
考慮一下後果
改變自己的看法
尋找其他解決法
憎恨、憤怒與焦慮
恐懼與憂心
悲傷與挫折

日常生活的危機處理
避免情況惡化
在危機中學習

關於教育的想法
孩子的行為無法預測
做父母絕不是件輕鬆的事
錯了也沒關係!
不被自己的期望綁架
以佛教精神為基礎的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親子問題與解決方法
孩子整天哭鬧不休
過度為孩子擔憂
沒有自己的時間
孩子無理取鬧時
孩子怒火中燒時

處理了錯誤,也療癒了自己
解除罪惡感和良心的苛責
找尋替代方案
逃脫往昔的陷阱
勇於道歉

後記 為人父母,正意味著「變化」

序/導讀

【作者的話1】如發現新大陸般去理解孩子

  兩年前,我的兒子平平出生到這個世界。用「我的兒子」這樣的說法或許並不恰當,因為他還有母親。平平的母親克蘿蒂亞是我心愛的妻子,平平當然也非常愛她。因此,或許「我家的兒子」才是比較貼切的說法。但是當我和妻子對育兒問題出現歧見時,我偶爾也會用「我的兒子」來取代「我家的兒子」這個說法。

  平平一出生就徹底改變了我們的人生,原先我們對家族的看法也完全被他顛覆了。在兒子實際來到這世上之前,我們不曾仔細思考過家族的具體意義。對我們兩人而言,不過就是增加一名家庭成員,因而樂觀地認為生活應該不會起太大的變化。

  然而,事實卻比預料的複雜得多。現在,我對這個降生到家中的新生命,每天都充滿新的喜悅。雖然這本書主要是針對養兒育女的困難而寫,但即使把所有的困難都列入考慮,我仍然會覺得,兒子平平絕對是我生命中最珍貴、最美好的禮物。

  從妻子出院回家的那一刻起,我們立即發覺完全不同的人生已經在我們面前展開了。首先,我們每天的作息完全受剛出生的兒子支配,兒子哭喊著肚子餓,就趕快給他喝奶吃副食品;吵鬧著想要睡覺,我們就得哄他入睡,放在小床後還得躡手躡腳地保持安靜,免得吵醒他。當然,想要出門的話,就得先準備娃娃車和其他大大小小的道具。

  這樣說的話,養育小孩看起來似乎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實際上卻沒那麼簡單。首先,要知道他到底想要什麼,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相信只要養育過小孩的人,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剛出生的嬰兒到底想要什麼,你只能靠自己的眼睛觀察、或從他的哭聲大小來判斷。

  他到底是玩累了、還是肚子餓了,或者是因為長牙齒而覺得牙床癢得難受?搞不好是生病不舒服?還是發燒了?

  跟平平一塊兒生活,就像是踏上陌生的土地探險,時常摸索不出他真正的意思,也不知道他會採取什麼行動。因此,我們也無法判斷到底該如何反應、採取什麼行動。這時候,唯一的方法就是:無論發生什麼無法預期的事都不要動搖,調整自己的心情、預留一片空間,然後再盡力跟孩子一起去體會他的想法和行動。

  孩子如同一片全新的大陸,因此,父母必須努力去理解他在想什麼、為何如此行動?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恐怕會覺得失望,因為所謂養兒育女的秘訣,從頭到尾都不存在。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人,嬰兒也一樣。有些嬰兒的性格溫和安靜,沒人理他,他就乖乖地動也不動;可是也有些嬰兒整天都精力旺盛動個不停。有的孩子滑頭、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積極、有的孩子害羞……。

  歸根究柢,對某個孩子有效的方法,對其他孩子卻可能一點用都沒有。所有孩子唯一的共同點,只有他們在出生後就開始把各種課題丟給父母這一點。

  因此,每年都有無數的育兒相關書籍陳列在書店裡,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些關於育兒的書籍,內容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從對待孩子的方法到各種目標,哄孩子入睡的方法、如何教育不安的孩子、我行我素的孩子、如何培育孩子的才能、如何讓孩子順利適應學校生活、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如何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這類的育兒書籍,大概不外乎「父母這樣做,孩子就會怎樣怎樣」,或者「若你的孩子有這種傾向,你就該怎樣怎樣」等等,看起來就像是教戰守則似的父母教育方針,而且大部分都是從「孩子有問題」這個觀點出發。

  我並不反對兒童初期教育,而且,事實上,許多父母在孩子哭泣時就馬上慌了手腳,迫切需要具體建議,希望有人能告訴他們怎麼做。因此這一類書籍在某種程度上,的確也滿足了父母這方面的需求。但是,大部分的育兒書都忽略了「問題並不完全在孩子身上」這個前提。

  如果孩子哭個不停、不肯睡覺、沒有食慾等等,主要的問題其實都在父母身上。因為讓孩子吃飽喝足、睡眠充足、覺得安心舒適等種種責任,到頭來還是父母得一肩扛下。既然已經為人父母,我們就必須具備照顧孩子的能力。養育子女的責任都在父母肩上,而不在孩子本身。為了能具備這些能力,父母必須認真地面對自己的想法、感情、生命、甚至信念,我們也因此而煩惱不斷。

史蒂文.李斯(Stefan Rieβ)

【作者的話2】孩子讓我們理解充實人生的真實樣貌

  對父母而言,根本不用擔心日子會太單調無聊。我們每天總會發生一些預料不到的事情,有時候甚至會讓我們不知該如何處理:不知到底該高興,還是生氣。有些狀況讓我們連自己的感情都無法好好掌握。

  例如:正值青春期的兒子三更半夜喝醉酒,偷偷摸摸地進家門時,我心裡有兩種感情爭相不下:其中具有溫柔母性的那一方覺得「還好他平安回到家了」而放下了心;但同時另一個我卻很想用力拉扯兒子的耳朵,對他大聲吼叫:「你到底去哪裡鬼混了?」身為母親,心裡確實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和掙扎。

  跟孩子一起過日子,簡直跟在太空中旅行一樣神秘,不知道應該憑恃著什麼樣的價值觀念來生活,不確定該用什麼思考方式、採取什麼態度來面對生命。我先生和我這十九年來,一直不斷地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十九年前,大兒子麥可斯米立安出生,那時候我先生只有二十四歲,我也才二十五歲。兒子出生以前,我們只單純地認為孩子不是問題,覺得我們照樣能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可能剛開始時把養育子女想像得跟養條狗一樣簡單吧。但是,當護士把嬰兒抱來放在我肚皮上的那一瞬間,我忽然體悟到自己之前真是錯得離譜。

  很多人認為對女性而言,第一次跟自己生的嬰兒見面的那一刻,是一生中最幸福的瞬間,那時的感動和幸福的程度,甚至超過婚禮。但是,對我而言,事實並非如此。我那時感到的是忐忑不安的心情,覺得非常害怕:這麼弱小、這麼脆弱的小人兒,我必須對他負起所有的責任啊!

  想到日後要面對多少可能發生、而我似乎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就令人擔心。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寶寶,我發覺到:「自己未曾這麼無條件、這麼絕對的愛過一個人。」同時我也領悟到:「總有一天我得放手,讓他一個人毫無保護地走進這個世界。」總而言之,那一瞬間,我同時感覺到無比的快樂幸福,和有生以來最大的灰心喪氣。

  二兒子裴利克斯出生時,就沒有第一次生產時那麼大的衝擊。那時候我已能明瞭,雖然孩子有一部分來自我們,但跟我們卻是不同的獨立個體。即使孩子的耳朵像爺爺、眼睛像媽媽,但孩子的靈魂中到底藏了一個怎樣的小宇宙,卻不是我們所能明白的。無論父母多麼努力,孩子都不會甘心只成為父母的一個分身,他們總有一天要走上自己的道路。

  我們能夠照顧孩子,盡力當他們的楷模,但是孩子會成長為怎樣的人、將來要做什麼,都不是父母所能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只是支持孩子,不讓他們倒下而已。也正因如此,更多時候,我們甚至要藏身幕後不讓自己現身,我們得學會「把孩子推出去」的方法,隨時細心留意,不讓自己的心失去平靜和溫柔,而且盡最大的力量,不要在家庭中掀起風暴。

  但是這些都是經過學習就能得來的嗎?先說結論的話,我覺得其實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例如:貓咪在沙發上嘔吐、國稅局無預警的寄來繳稅通知單、或者洗衣機發出不尋常的怪聲時,我都可以先深呼吸一口氣,暫時壓抑住澎湃的情緒。

  然而,當我看見兒子拉丁文低空飛過、法語不及格的成績單時;其中一個兒子發高燒起不了床時;還有警察打電話來說:「你兒子和朋友在森林裡玩火被逮到,現在人在警察局,請你過來一趟」的時候,我一定會放聲大叫:「維持心情平靜?碰到這種事情,誰還能保持平靜?」

  不過也有很多日子是全然相反的,在那些日子裡,我非常高興自己能擁有孩子,感覺到能跟這兩個青少年一起生活,對我而言是多麼大的恩賜啊!

  第一次坐上駕駛座握住方向盤的大兒子,一邊對我說:「媽媽,別緊張!」一邊開車送我去公司上班的那天,就是這麼一個典型的好日子:開車到公司,會經過慕尼黑郊區布拉格村外的伊薩山谷,那天早晨太陽閃爍著金光,照在開始轉紅的楓葉上,閃閃動人。兒子對我說:「媽媽,你每天上班都經過這麼美麗的道路,真是幸福耶!」讓我發覺到,「就是這樣看似平凡的瞬間,才使得生命充實而美好啊!」

  我不由得衝口而出:「麥可斯米立安,你教會我一件很重要的事,你讓我感受到平凡中的幸福!我由衷地感謝你!」在這樣的日子,感覺到自己和周圍的美好合而為一,盡情享受這個瞬間,這感謝,由衷地發自內心。

  每天的生活都在設法解決所碰到的各種難題,而且一回過頭來,好像還有其他的問題在等著解決,天天都充滿驚奇,日子就這樣悄悄過去,一晃就是十九年。現在回首看這些歲月,雖然狀況不斷、沒有一件事能按照計畫實行,但也正因為有孩子,我們才能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佛教中稱孩子是「真正的禪僧」,這句話深深引起我內心的共鳴。孩子讓我體會到「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是什麼」,也讓我發現:「執著心對事情沒有幫助,只有寧靜的心和愛,才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

  而且,所有的孩子,不,應該說每一個人,都是個特別的存在。孩子們讓我理解到:應該放開心胸讓他們按照原來的樣子去接納自己這個特殊的存在。 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是一回事,不一定能完全如此去行動,但至少我們能夠盡量努力、逐漸地接近理想。

安娜.芭蓓蔻爾(Anne-Bäbel Köhle)
【譯者序】第二個孩子也照書養

  第一眼看見這本書時,我正身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立刻直覺碰到渴求的救星了。

  那時我正帶著十四歲的兒子和十歲的女兒,從居住了十年的日本北海道搬到台灣花蓮,好不容易安頓下來,處於叛逆期漩渦中、或叛逆暴風雨前的兩個孩子,加上面對環境巨大變動的不適應,讓我頭痛極了!每天的日子都過得戰戰兢兢,雖然很多人都提醒我:媽媽自己要先放鬆,但我就是無法卸下肩膀上沉重的擔子,所以一眼看到本書作者之一安娜.芭蓓蔻爾的吶喊:   維持心情平靜?碰到這種事情,誰還能保持平靜?   我馬上領會到,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走在養育兒女的坎坷途徑上,連所謂的專家也同樣苦惱啊!然而,一般學者專家寫的育兒書所提出的應對方法,讀了以後常常是頭腦雖然明白這些理論,但當自己真正遇到問題時,仍然無法把持。因此我下定決心要翻譯這本書,不但是為了幫助與我一樣陷入掙扎的父母們,更是為了解放自己的痛苦!

  其實,為了我自己的成分可能還更大得多。因為翻譯與一般的閱讀不太相同,為了找出最貼切的翻譯文句,這些原文在我腦海裡漂浮迴盪、撞擊著我的思考,而不像一般書籍看過就算。在咀嚼文字的過程中,體會得更深入,震撼也更強大。

  當安娜.芭蓓蔻爾說: 無論父母多麼努力,孩子都不會甘心只成為父母的一個分身,他們總有一天要走上自己的道路。   我原本繃緊的神經忽然柔軟了下來,心裡浮現的是自己小時候拚命反抗父母為我鋪設的道路、甚至不惜負氣離家出走的情景。

  多麼神奇的力量!一瞬間讓我明白了問題的根源,其實一直在我身上,而不是孩子!

  如果我──一個能夠(也應該)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成人,都不能遏止咆哮的衝動,任憑自己的習氣像反射動作那樣一再出現,不能修正自己的不妥,那麼,又如何能要求我的對象──一個還在摸索這個世界的孩子,聽我說了一次以後,就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去改變?

  於是,我嘗試按照書中的建議去觀照自己的生活,讓時間每時每刻都過得更正念、更有意義。我開始看見每件事情背後的意義,輕重緩急與先後順序自然湧現而出。就這樣,慢慢地,慌張不安、亂抓一把的情形變少了,我逐漸能夠讓意識專注在「此時此刻此地」正在發生的事情上,而不去擔心該上課的時間或今天的晚餐。我發現自己真的操心過度了!

  在這項功課上,孩子們都是我的老師,他們專注於當下的本事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卻總是被我們認為很重要(對他而言可能都是瑣事)的事情打斷,也難怪會把親子關係弄得劍拔弩張了。

  當我學會處理自己的憤怒和罪惡感,也逐漸懂得如何和孩子的憤怒相處,親子之間的爭執就減少了。而書中所介紹的按摩和瑜伽練習,也幫助我跟自己以及孩子的身體和解,緩和緊繃的神經,使家庭的氣氛為之改觀。

  以前人都說:第一個孩子照書養。因為我們都是在為人父母後,才逐漸學會如何養育子女的,雖然第一個孩子一定是戰戰兢兢不敢造次,然而有了第二個孩子以後,紀律多半開始鬆弛。幸運的是,由於這本書的及時出現,家裡兩個性格迴然不同的孩子,結果都是照著書來養的。

  這時候我深深感謝自己身為譯者所佔的便宜,因為到目前為止從這本書中受惠最多的就是我。如今,我更衷心地希望拿起這本書的每位讀者,也都能從中得到與我同樣多的收穫!

李道道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40929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14.8*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3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