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書的故事

2012.01.12

教養不只是感性悸動,更需要理性方針

文/李依蒨(野人文化編輯)
「你家有小皇帝嗎?」
如果我們拋出這樣的問題,想必很多父母會說:當然沒有!我兒子只是比較好動、我家小孩很乖,都是別人家的小皇帝惹他發火、我家小孩很早熟,像個小大人一樣,怎麼會是小皇帝……
如果這是你的回答,小心!你可能是「小皇帝」父母!

2011年5月,野人出版了《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皇帝》,這本書為現今扭曲的教育價值觀敲響警鐘,也為現在的教養觀投下一枚震撼彈!文中點出了教育孩子不光是「愛」或「有心」就可以,不論你是嚴格的「虎媽」還是使命必達的「直昇機父母」,都必須正視:孩子的心理發展不成熟,才是孩子變成「小皇帝」的關鍵所在!

這本書出版後,引起了廣大回響,廣播邀約不斷,因為大家都想知道也都在問: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皇帝?但是,下一步呢?
於是,我們出版作者第二本系列作,《這樣教,小皇帝變成好孩子!》希望帶給大家更具體的做法、更明確的指引。然而在書中,作者也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完美的超級計畫,可以把沒教養的孩子(其實是心理發展不成熟的孩子)變成所謂的模範兒童!

市面上的教養書充滿了感性訴求,有的暢談孩子的成長挑戰,有的告訴父母「怎麼讓孩子在愛裡成長」,但層出不窮的新聞事件,卻提醒我們一個令人辛酸的事實:「教養不只是感性的悸動,更需要理性的方針。」推薦人楊俐容老師這句話,精準傳達了這本書要告訴讀者與廣大父母的核心概念。

書中明確指出成人不當的教養心態,諸如:把三歲孩子當大人看待、溺愛孩子、自家孩子是寶,別家孩子是草、任由孩子予取予求等。其實都源自成人與孩子間的「心理界限」劃分不清,把孩子當夥伴、當自己的財產……因此,我們必須改變!

作者以理性的角度,提出擺脫困境的兩大方針「放慢腳步」與「反躬自省」,明確提出教養的錯誤原型,並且點出「小皇帝」父母的危機模式。提醒父母與教育者:即便我們給孩子滿滿的愛,孩子也可能變了樣。這一代的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愛、不只是教養!唯有改變長久以來以愛之名、實則害之的教養態度,重新回歸教養的初衷,讓孩子當孩子,發展應有的心理成熟度。這樣一來,每個小皇帝才能變成好孩子!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