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297
    330

出版情報

與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相遇

2016/10/18 會接觸到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雅努什‧柯札克(Janusz Korczak)的人和他的作品,可以說是機緣巧合,但也有一種冥冥中註定的感覺。 兒子快滿四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帶他來到克拉科夫(Krakow)的「綿羊電影院」(Kino pod Baranami),去參加一場兒童電影的放映。那天看的是一部動畫,改編自柯札克所著的少年小說《麥堤國王》(Krol Maciu? Pierwszy/King Matt the First)。 主人翁麥堤的父親過世了,於是小小年紀的他就得接下王位。在學習當國王的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困難及挑戰,比如野心勃勃的將軍一直想篡位;麥堤和全國小孩成立了兒童議會,然而孩子們缺乏經驗,不知道如何治理國家。在他們摸索的期間,國家失去了原有的秩序,戰爭一觸即發…幸好,憑藉著智慧、勇氣、從錯誤中學習的反省能力、以及來自他人的幫助,麥堤化解了危機,並且建立了社會的新秩序… 我和兒子都很喜歡這部電影,雖然兒子看到老國王去世會難過、害怕,但是他很喜歡麥堤率領兒童去島嶼尋找動物(為了建立一個開放的、人和動物平等相處的動物園)的橋段。而我最喜歡這個故事的地方,是它沒有塑造出一個兒童救世主的神話。麥堤不是來解放兒童或拯救他們,更不是要創造一個屬於兒童的獨裁政權。他相信兒童的自主權,並且相信兒童和大人可以彼此溝通、互相幫助,共同創造一個適合兩者居住的世界。 柯札克很早就開始關注兒童的處境及權益。在童年時看到華沙猶太貧民窟兒童的困苦生活,令他印象深刻。戰時的經驗(柯札克曾以軍醫身分被徵召到前線,參與過日俄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最遠到過哈爾濱),也讓他看到戰爭帶給孩子的痛苦。他曾參觀歐洲各地的孤兒院,也透過閱讀教育和心理學理論讓自己更了解兒童。他以寫作和廣播喚起人們對兒童權益的重視(他的筆名包括「老醫生」、「醫生先生」、「柯札克」,他身後留下二十餘本著作),同時身體力行,以行醫、義診維護兒童的健康。 1904到1908年間,他幾乎每年都會帶領提供給貧窮猶太孩子的夏令營。1912年,他成為猶太孤兒院「孤兒之家」(Dom Sierot)的院長,和合作夥伴史蒂芬‧維琴絲卡(Stefania Wilczy?ska)一同經營孤兒院長達三十年,直到他們和孤兒們一起在二次大戰期間因為猶太人身分被納粹殺害為止。 雖然柯札克和孤兒院的結局充滿悲劇性,但在悲劇到來之前,他和兒童曾經一起做出許多不凡的努力,讓兒童人權、兒童自治在理念和實踐上都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他的理念及著作深深影響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制定(這個公約有超過兩百個國家簽屬,台灣的「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即依據公約的精神與內容所制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把1978年訂為柯札克年,聯合國(UN)亦將1979年訂為「國際兒童年」向柯札克致敬。 柯札克如此重要,可惜的是台灣關於他的資料很少,只有林真美老師翻譯的,關於柯札克生平事蹟的童書《好心的國王:兒童權利之父—柯札克的故事》(親子天下,2012),除此之外沒有他自己的著作出版。我於是向心靈工坊推薦柯札克的代表作《如何愛孩子》,幸運的是,我的建議被採納了,並且獲得大力支持。 「沒有孩子 ── 只有人;但是他們的認知和我們不同,經驗和我們不同,衝動和我們不同,情感和我們不同。我們要記得,我們不了解他們。」在孩子面前,大人必須知道自己並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並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呼應著英國小兒科醫生/兒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說的「不需要完美,夠好就好」),如此他們才能尊重孩子、同理孩子、不以威權的方式管教他們眼中低人一等的孩子,而是把孩子當成平等、同樣不完美(也就是「夠好」)的人來愛。 我相信柯札克的《如何愛孩子》可以成為一座橋樑。這座橋樑的目的不光是為了引進,也是為了輸出。它可以讓我們與不同的人交流對話,並且結合過去與現在的經驗,到達更豐富的明天 ── 就像柯札克所說的一樣。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以生理面與法律面來看,很多人已是不折不扣的「大人」;
但從社會面與心理面來看,卻還沒有長大。
這兩者的落差,導致了現代人的痛苦。

 

河合隼雄


各種青少年脫序行為,如偷竊、性早熟、逃學、逃家、自殺,或罹患精神疾病……令家長老師頭痛不已,但在日本榮格分析心理學泰斗河合隼雄眼裡,卻是隱性的成年儀式,具有深刻意義。

古代的「成年禮」,包含了與母親分離、體驗痛苦與恐懼、學習部族傳承等歷程,具有深刻的轉化意義。河合隼雄分析,現代社會沒有成年儀式,孩子成長所必須歷經的心理轉化,因而難以完成。在現代,成年禮過程被分散到漫長歲月裡,變形為各種叛逆、挫折。孩子一次次以這樣的方式試圖自立,得到的卻是一次次的懲處、責備,造成青少年內外在衝突不斷,「轉大人」的歷程比以前更加漫長而艱辛了。

本書深入淺出地剖析現代孩子在「轉大人」時所面臨的重重難關,並點出當代東、西文化相互衝擊,價值觀趨向多元,不但過往講求「傳承」的穩定社會不再,「到底應該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更成了一大難題。河合隼雄說:「我已無法再將大人當成一個靜止的概念,寫下該怎麼成為大人的方法」。換言之,就算已經轉成「大人」,當代的大人仍面對著無盡試煉。唯有大人自己也勇於持續成長,才能跨越親子衝突的痛,堅實守護孩子的成長之路。

長大成人可能有許多定義,但本書強調的,是習得相對價值的力量。──土井隆義/筑波大學人文社會系教授

作者沒有用心理學術語包裝出一本提供操作ABC的大眾親子書來取悅市場……,他恪守榮格式分析的規範,如實照看心靈,尋求脈絡,而不是給答案。──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林蔚昀/專欄作家、波蘭文學譯者
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作者

河合隼雄

1928-2007,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鉅,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河合隼雄著作集》、《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原來如此的對話》、《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

編者

河合俊雄

1957年生,河合隼雄之子,京都大學教授,榮格分析師,於1990年於蘇黎世榮格學院取得分析師執照。他的興趣在於研究心理治療的文化與歷史背景,陸續從事多項心理學相關書籍之編著譯介,文章與著作已有英語、德語及日語版發行,作品已譯成中文的有《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從《1Q84》的夢物語談起》(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

林詠純

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心裡的苦,身體知道》、《其實你不必為了別人改變自己》、《洗腦》等書。

目錄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 發刊詞/河合俊雄
【推薦序】辛苦是長大成人的必然之路/洪素珍

第一章 青少年時期的挫折
1.離家出走的高中生
2.難以理解的孩子
3.父母的反省
4.挫折的意義

第二章  轉變成大人
1.患有對人恐懼症的大學生
2.成年禮
3.現代的成年禮
4.死與重生

第三章  身體與心靈
1.與異性的交往
2.拒絕身體
3.超越自己的存在

第四章  與他人的連結
1.孤獨與連帶
2.身為日本人
3.家庭與社會
4.輔助者的任務

第五章  大人與孩子
1.大人到底是什麼
2.具創造性的人
3.個性的發現

後記

【補論】母性社會日本的「永恆少年」
【解析】社會邁向多元成熟,我們更要小心退化成兒童/土井隆義
【附錄】延伸閱讀

序/導讀

推薦序

辛苦是長大成人的必然之路

作為日本第一位榮格分析師,河合隼雄在亞洲分析心理學界的地位不僅承先,且善用自身文化為文本,在日本文學、政治、宗教、教育、社會、親子等各領域,進行深度分析論述和對話,殊可為續後東方榮格研究的參考標竿。

《轉大人的辛苦: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試煉》探討令家長頭痛的青少年成長議題。作者不譁眾取寵,未濫用心理學術語包裝、簡化出一本提供操作ABC的大眾親子書。取悅市場並非深度心理學的意旨,當然也不是河合先生的風格。他恪守榮格式分析的規範,如實照看心靈,尋求脈絡,而不給答案。事實上,不管是大人或小孩,作為一個實存於社會而獨立的人,唯一能確定的是,我們是生活在社會集體中的人類,必然受到一定的規範,但是,自然或社會卻無法給予個人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得在自己特殊的發展之路上獨行。本書以個體化架構談論青少年成長,既要分離,又得整合,是個痛苦、不確定性高的過程。從孩子蛻變為成人,必得經過充滿挫折的門檻,如由死亡到復活,成為全新的人。而陪伴於旁的家長,也同時走在另一條時而平行、時而交錯的個體化之路,其痛苦煎熬往往亦不下於兒女主角。河合先生論述道,當今社會缺乏明確的﹁成年禮﹂,也就是個體化歷程儀式,可能是問題關鍵之一。少了協助青少年過渡到成年的儀式,種種心理轉化歷程無法象徵性表達,只好在現實中活生生呈現。他們逃學、戀愛、自殺……,其實只想「轉大人」,而非故意讓大人痛苦煩惱。

不管在日本或其他文化中,許多都有「成人禮」傳統,象徵性地呈現個體化儀式。譬如有些原始部落以通過狩獵、單獨在野外過夜的方式,賦予孩子成年的資格;台南至今保有「做十六歲」的習俗,滿十六歲的男女跪伏穿過供桌及七娘媽亭,除了象徵受神明庇護,也有從今爾後必須負責、守禮的意義。成年禮儀式性地預演了過渡的痛苦、甚至驚恐,也設下了界限。但很可惜,在現代去宗教的脈絡下,成年禮已流於膚淺,難以撼動心靈。

甚而,在這個極力擴張「民主」,卻缺乏標準的時代,許多「專家」依循「政治正確」的原則,盲目鼓吹「跟孩子做朋友」、「尊重獨立自主」的論調。問題是,「民主」的論述與組合多元,從極右的主張完全自由競爭、主張政治機會平等、願賭服輸,到最左的認為不論賢愚、財產共享、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各種聲音都有。處於過渡時期的青少年,正處在「生理大人、心理小孩」的尷尬位置,彷彿迷失在「民主」囈語中,講責任時,主張自己是小孩;說到權利之際,卻要當大人。「永恆少年」原型上身,合情合理地無法無天,縱想自主,也不知如何獨立。這對他們毫無益處,甚至招來父母原型反噬。

河合先生舉了個例子,有個高中女孩發展了許多無涉感情的性關係,但她振振有詞:「許多夫妻不也沒有感情地做愛。」讓爸媽無言以對。當青少年認同了負向父母原型,講論「大人的理」時,有時確實難以反駁。河合先生與這個女孩會談時,也不苦口婆心了,直接了當便說:「這件事是錯的,就是不該做。」很有趣地,女孩也接受了。作為女孩的治療師,河合先生成功地呈現了正向的父母原型,設下界限,因而「矯正」了她。

然而,並非所有個案都可以用「一句話」解決問題,精神分析是潛意識交流的工作,而不是「講道理」。「教養」小孩也是如此,只有在彼此心靈得以交流時,才可能真正溝通。這也許不是奢談民主、做朋友、尊重、愛……這些高來高去的理性道理講得通的。

面對孩子的青春過渡,父母除了沒能力設下界限,令彼此漂流無垠苦海之外,還常見:「不知道如何放手?」「怎樣幫助他們分離?」的問題。此刻,處理父母情結,與實際和心理上的父母分離,是重要關鍵。

一個在心理上還對父母愛恨交加的青少年,往往在自戀與自卑間擺盪,身上同時顯現了希臘神話中的美少年納西瑟斯,以及德國文學家歌德筆下少年維特的意象。那種熾熱的愛的原型,過份地自戀或者不可自拔地戀人,一不小心就墮入自我毀滅的深淵。這兩種極端,可能和整合心靈裡的靈魂伴侶原型失敗有關,追根究底,又與擺脫不了父母情結有涉。

此外,個體化的問題實不止於個人層面,與文化亦有深度牽連。

河合先生認為日本屬母性文化,人們難以真正長大成人,而長期處於依賴的狀態;西方社會則是父性文化,需徹底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責任,故爾生活嚴峻。那麼,台灣的狀態為何呢?我認為,台灣的歷史經驗特殊,既受儒家母性文化傳統的影響,對孩子過度擔心與保護;同時又缺乏正面的政治神聖經驗,對父性權威既反抗又渴求。因此,很難直接套用日本或者西方經驗簡化分析。或許走出台灣親子個體化經驗,是我們正在嘗試與進行的道路。

這是本幫助思考的書,而非教養手冊。孩子要長大,父母也是。其論述是榮格心理學式的啟示,並非設下威權圭臬,讀者仍當保有主見,探索專屬自己的成長之道為尚。


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試閱

2-4
死與重生

前面提到,在成年禮的儀式中,必須發生「死與重生」的過程,但在將「進步」當成必要的現代,不只修練者,父母也必須體驗死與重生。換句話說,父母儘管一度成為大人,卻不能總是高枕無憂,他們本身有時也必須體驗劇烈的改變。

兒童為了成為大人,首先必須與母親分離。在未開化的社會中,可透過成年禮儀式來集體進行這個步驟,但在現代,每個人都必須獨自進行。這個步驟以孩子弒親這個象徵性的形式表現出來。當然,這裡刻意強調「象徵性」,不是真的要弒親。

有一位父親,從事祖先傳承下來的傳統糕點製作工作。對他來說,兒子繼承這個光榮的工作乃天經地義。而事實上,兒子從小就對父親的工作感興趣,當父親描述糕點製作的難處時,他也興致勃勃地側耳傾聽。但是兒子到了考大學時,卻突然說要進法學院,以後當個官員。父親嚇了一跳,怒斥兒子「你在胡說八道些什麼」。但是,兒子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甚至應該說,父親聽了兒子的說法之後,反而說不出話來。兒子指出,父親開口閉口都是稅率太高、政治險惡,那麼與其一邊抱怨一邊做糕點,不如努力去改變日本的政治或是政府機關制度,這不是更好嗎?父親雖然把這個「代代相傳的工作」說得多了不起,但最後還不是整天抱怨稅金、官員統治之類的事情。他認為,父親其實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多光榮吧?父親完全說不過兒子,最後雖然不情願,卻只能贊成兒子去考法學院。

這是典型的「弒父」案例。當父親斷定兒子會走在自己鋪好的路上時,兒子不僅宣告自己有自己的路要走,甚至正面批評父親的生活方式。

這裡提到的這種「弒父」,在現代的日本可說是隨處都在發生吧!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象徵性地弒親是必要的,但這件事進行方式,卻會導致極為重要的差異。

譬如前述案例中的那位兒子,考進了法學院,但他開始上課後,才發現法學的功課出乎意料地困難、無趣。而父親也是,明明因兒子不願意繼承家業而感到很落寞,卻說不出口,反而抱著賭氣似的心情,宣稱要讓大女婿繼承這家店。兒子對讀書愈來愈沒興趣,在不斷地留級之下,最後把自己關在宿舍裡,什麼事也不做。像這樣的故事發展屢見不鮮,為何如此呢?無論「殺親」,或從父母觀點來看的「殺子」,再怎麼是個象徵性的動作,都還是會理所當然地伴隨著相當的風險。所有好事都伴隨著風險。孩子要成為大人,是非常辛苦的事。當孩子走在現成的路上成為大人(雖然是不是真正的大人也是個問題)時,不至於發生什麼特別的危險,但只要孩子試圖以個人的身分成為個性完整的大人,就必須經歷某種「殘殺」。這時極為重要的是,為了讓他的行動有意義,必須將這時的「死亡」連結到重生。

我再試著透過前面的例子說明重生之路。父親聽到兒子的批評,或許會氣得大吼:「隨便你」;兒子或許也會吼回去:「誰要去做那種爛糕點!」如此以真實的情緒碰撞,或許也是家人關係的特徵。但是,如果父親在這之後心想:「沒想到兒子也變得這麼可靠了」,並且反省:「我在孩子面前太過放鬆,抱怨太多事情」,就代表重生之路已然開啟。兒子也一樣,雖然進了法學院,或許也會覺得「老爸最近看起來似乎很落寞啊!」無論是親子之間上演互相殘殺的戲碼時,發現彼此的關係依然無法斬斷,或是因察覺對方的心情而努力革新關係,都可說是「愛」吧!儘管「死亡」造訪得突然,重生之路卻多半漫長。重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迂迴曲折,而一起走過這段漫長、辛苦道路的不是別人,正是看似在互相殘殺的當事者本人,而這當中存在著家人間的愛。

象徵性地實現「弒親」或「殺子」時,其爆發的能量將導致事態嚴重,甚至可能演變成實際的殺人事件,這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我們必須充分了解到,兒童在「成為大人」的過程中,經常存在著重大的風險。雖然說是「弒親」、「殺子」,但其意義屬於象徵性的,因此不一定每次都在有血緣關係的親子之間實行。也可能在老師與學生、上司與部下、前輩與後輩等之間發生。因此各位必須知道,老師也好、上司也好,只要打算認真指導年輕人,就存在著「被殺」的風險。馬虎的態度不僅無法成功,有時甚至只會對彼此造成極難復原的傷害。教師與指導者必須知道,只有讓年輕人殺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指導。話雖如此,輕易就被年輕人殺死也沒有意義,有時也必須給予年輕人死亡,無論如何,彼此之間都必須真刀實槍的對決。

(全文未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57067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32開13*19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22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