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都是為你好:揭穿原生家庭的幸福謊言

  • 79 221
    28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家庭/兩性愛/親情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長谷川博一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楊毓瑩
  • 出版社: 世茂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8/07/04

出版情報

從無數案例中,看見曾被「家」深深傷害的自己

2020/04/27 數月前,島上的總統選舉、親子的世代差異造成許多家庭失和,甚至有父母一氣之下在農曆年前將孩子趕出家門??一時之間,人們紛紛說起自己的傷心故事──我們曾熟悉的家之模樣,是否其實是被美化過的假象?也許,每個家裡,都存在著難以直視的陳年瘡疤? 「根本就不該把你生下來!」 「如果沒有你,媽媽就可以離婚,過著幸福的日子了!」 「你以為是誰把你養大的?」 「你以後就會知道,媽媽說的才是對的!」 「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我們辛辛苦苦拉拔你長大,難道你要丟下父母了嗎?」 ?? 這些來自親生父母的傷人怒吼、情緒勒索,以及遷怒、控制、差別待遇,其實都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演。書中輪番敘述的案例故事,一層一層剝開許多「好父母」的表象與面具: 「我依照媽媽的意志去做事的傾向是很強烈的,根本無法違逆。 為什麼呢?因為媽媽會流著淚、對我哭叫著:『我明明是為了妳好才說的,為什麼妳不懂呢?因為怕妳會發生什麼事,媽媽真的很擔心啊!』尤其在我升上小學高年級時,爸爸離家出走與同公司的年輕女性一起生活,媽媽對我的束縛就更強烈了。 國中、高中時,與朋友之間相處正熱絡的時候,雖然很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但我被命令只要一下課就要馬上回家。如果沒有聽話,像是跟朋友一起去購物中心逛一下街,喝了咖啡再回家的話,就會被責罵。媽媽罵完以後還會哭著說:『妳知道妳這樣做,會讓媽媽多痛苦嗎?對媽媽來說,妳就是全部啊!』 和媽媽兩人彼此相處的家庭生活中,如果她說『妳是我的全部』,我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只能靜靜地順從她,彷彿無法呼吸般地、提心吊膽過日子。也因為如此,為了排解情緒而導致反覆地進食與催吐,無法停止。」 這位女性體重只剩下二十幾公斤,狀況甚至危及生命。入院時,母親叫分居中的丈夫來醫院,雙親兩人就在女兒的眼前對談。母親責備父親說:「就是因為你外遇,女兒才會變成這樣。我明明什麼都沒有做錯,到底為什麼會碰到這樣的事情?」父親則大聲反擊:「凡事都要照妳的意願去做,我根本無法呼吸!」 女兒一直擔憂地自省:「是不是我哪裡做錯了呢?」但其實問題是出在無論什麼都要插嘴、總是想以自己的意思來控制一切的母親身上。這種過度保護、過度干涉而導致飲食障礙的情況,在精神科臨床是頗為常見的。 丈夫離家出走之後,可以控制的對象就只剩下女兒了。所以她對女兒的支配行為也變本加厲,然而這位母親卻毫無自覺。 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她更容易為了「我是如此為妳著想,為什麼妳就是無法照我的意思來做呢?」而對女兒生氣,說出讓女兒心中滿溢罪惡感的話語。 因為如此,女兒覺得自己的脖子被緊緊勒住般,被無法從母親的束縛中逃開的無力感與絕望感所糾纏??這些複雜的心情,交織而成暴飲暴食及催吐的惡性循環。 除此之外,還有這樣的父母── 「國中考試失敗時,媽媽對我說:『太沒面子了,我實在不想走在你旁邊。』」 「高中考試時沒有考上公立學校,只好去念私立學校,當時爸爸說:『我們家族大家都是念公立學校,你真是讓我覺得太丟臉了。』」 「媽媽說:『親戚問我妳的結婚對象是怎樣的人,MR實在是太丟臉了,讓我說不出口!』更過分的是,她還說:『花那麼多錢讓妳去念千金小姐念的學校,真是浪費!爸爸特地拜託朋友,讓妳進入大學醫院醫局當祕書,為的就是讓妳和醫生結婚,妳為什麼就是不懂呢?我們栽培妳,可不是為了讓妳嫁給那樣的人!』不管我說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也不認可我要結婚的事。爸媽都將『人』當作『品牌』經營,比別人更加在意社會觀感,單單以對方的職業當作結婚的判斷標準。」 許多母親是為了自我顯示欲或想被認可,所以要求孩子「這樣做比較好」;實際上,她只是在欺騙自己「這樣做都是為了孩子」。 而且,她們對於「孩子的幸福=母親的幸福」一事,完全深信不疑。對於十個月間在自己腹中養育孩子的母親而言,孩子就像是自己的分身,不難理解她們會覺得孩子的幸福=母親的幸福。然而,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孩子的幸福與母親的幸福,其實未必是一致的。 精神科醫師、作者片田珠美在本書中提供多年臨床案例,同時也告訴受傷的孩子們,如何面對那些有毒的愛,以及如何處理內心那份對父母痛恨又罪惡的矛盾感受,閱讀時不難發現讓人噙著眼淚、感同身受的經歷。家,理應是最甜蜜的地方,但對某些人來說,卻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如果你也在書中找到曾經受傷的自己,理解本身的個性、情緒是如何被形塑而成的,可以幫助療癒、擁抱自己,而最終我們要藉著跟自己和解,為自己負責,並且因此活得更自由。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幸福家庭」只是假象

戴著脫不掉的面具,扮演理想角色的人們,

為了成為「乖孩子」,只能拼命壓抑…

 

「乖孩子」的面具下,藏著說不出口的秘密…

在「過度控制」和「忽略放縱」間找不到平衡點的家長,

雖然對孩子訂下重重限制,自己卻做不到。

壞掉的大人與心靈受創的孩子該何去何從?

 

「都是為你好」是最沉重的枷鎖。

它限制住孩子的發言權、讓孩子壓抑想撒嬌的欲望,

為了獲得父母的愛,選擇成為「品學兼優的乖孩子」。

直到再也無法壓抑自己,偽裝的面具崩壞,出現異常行為,

父母才會訝異:「我的孩子很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殊不知,充滿沉重氣氛,卻又無法對外訴說的家庭環境,

才是最大的原因。

 

然而,單純責備父母並不能解決問題,

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通常也是延自上一代的父母。

這些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父母,也無法教孩子「如何愛自己」。

受傷的孩子與壞掉的大人,只能一起偽裝下去嗎?

具有豐富諮商經歷的臨床心理師,將帶您抽絲剝繭,

尋找家庭問題最深處的病根,解開「親子關係」的真正問題!

 

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故事;

每個孩子的問題行為背後,也反應著家庭潛藏的風暴與失序。

一般人看不懂,也不願意去看懂。

讀了這本書,你會恍然大悟,也會願意正視孩子行為與家庭問題間的關連性。

否則,壞掉的家庭只會持續製造出受傷的孩子。──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

名人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作者 李崇建

心曦心理諮商所 所長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志恆

作者

長谷川博一(Hirokazu Hasegawa)

 

1959年生於日本愛知縣。臨床心理師。日本東海學院大學及同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領域包括心理治療法、犯罪臨床心理學(鑑定)、兒童虐待、家暴、自殺、自傷行為、輟學等。由於與作家柳美里的諮商內容收錄在作品《家族秘密》(日本講談社)中,而受到關注。主要著作有《沒有無能的孩子》(ダメな子なんていません)(日本新潮文庫)、《連結親子情感的魔法》(親と子の気持ちを結ぶ魔法のしつけ)(日本PHP文庫)、《救命啊!我不想虐待孩子》(たすけて!私は子どもを虐待したくない)(日本徑書房)、《壓力鍋下的孩子:都是規矩惹的禍》(世茂)等。

譯者

楊毓瑩

 

臺大日文研究所畢業。喜歡旅行、塗鴉、閱讀。覺得從事文字工作,分享知識是一件愉悅的工作。

skinnyisbetter@g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1章 「問題兒童」真的有問題嗎?

愈來愈無法理解孩子的「世界」

叛逆是獨立的力量

判若兩人的孩子

什麼是「乖孩子」?

孩子眼中看到的「大人的心靈色彩」

孩子對自己的看法

叛逆小孩的內心世界

第2章 孩子的謊言與家庭的秘密

不想讓父母知道的秘密

孩子的秘密反映家族的病根

做不到「適當管教」的父母

「教養」變成「命令」,最後演變成父母的「枷鎖」

「危險孩子」的未來值得期待

孩子求救訊號受到忽視

第3章 面具下的壓力爆發,孩子情緒的行動化

脫不掉的面具

手腕傷痕的傾訴

憤怒的大腦

少女遺留下的部落格

「令人感到驕傲的學生」發自內心的吶喊

第4章 孩子是家庭功能的一環

從「開心果」變成「資優生」

孩子的願望與解離性家庭

存在感薄弱的孩子與小大人

看著父母吵架的小孩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三代同堂的矛盾與問題

問題兒童的徵兆

第5章 虛假的「都是為你好」                                       

「都是為你好」?

家庭逼迫念書,掙脫束縛與蛻變

怪獸家長也是世代承襲的產物

如何治療家長

拿菜刀威脅孩子的家長與教師

過度指導的教師

教師版「都是為你好」的真相

第6章 校園問題與班級崩壞

「校園問題」只是冰山一角

霸凌與自殺的連鎖效應

加害與被害的界線

無用的「霸凌定義」

地下校園暗黑史

發展障礙孩子的傷最重

發展障礙是為了學習「尊重」

第7章 柳美里的心理諮商記錄1 活在謊言中

嘗試心理諮商

父母自己做不到的「禁止事項」

合理化與否認

遺失的虐待記憶

母性的真正意義

不愛自己的危險性

養鳥是一種自殺行為

角色扮演遊戲與和諧親子關係

雙面的騙子

壞學生的求救訊號

第8章 柳美里的心理諮商記錄2 重生與心理諮商師之眼

無自覺母親所帶來的「虐待的世代連鎖效應」

心理的防衛機制

改變模式,廣為流傳的割腕自殘

作用於潛意識的諮商

脫離現實的「模範」父親

家庭秘密造成的悲劇

ABCD人格理論的應用

「作夢」的意義

「情緒起伏」與夢境的關係

為時好時壞的狀況而苦,邁向治療的道路

第9章製造感動,打造全新的親子關係,迎向未來

孩子最希望父母做什麼?

「理解」孩子的心情

暴力是親子關係大禮

逆向管教」

關鍵在於父母是否愛自己

結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879926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世茂/世潮/智富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