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抓狂:心理師給爸媽的親子教養處方箋
內容簡介
孩子不聽話 ╳ 愛搗蛋 ╳ 難溝通,
新手爸媽、多寶爸媽、雙薪爸媽累到翻,
內心只能大聲哭喊:「你們到底想怎樣?!?」
每天都在爆炸邊緣,總有一天會抓狂!
臨床案例分析 ╳ 心理師分析 ╳ 教養處方箋 ╳ 親身經驗分享,
讓專家來解析日常生活中最常上演的各種教養狀況,
孩子的難題,不能用大人的邏輯來解決,
從了解孩子的心理開始,用有效的方法突破防線,
爸媽從此不抓狂,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爸媽心裡苦,但爸媽不能說……?
4堂談心課,解決你和孩子間的4大類教養問題。
爸媽們常犯一種迷思,就是以為自己家庭出現的問題「獨一無二」,因此不願求助他人,導致問題就像癌細胞一樣,逐漸擴散加重……其實你家的狀況並不少見,來聽聽心理師的四堂談心課,打造合適【家庭成員】、培育良好【教養態度】、因材施教的【能力培養】、甚至連【孩子上學】後的種種問題都一一提點,這是一本集所有父母斑斑血淚的教養進化史,從今以後你們就不必再單打獨鬥囉!
爸媽想求助,但該找誰幫忙……?
執業超過20年的專業心理師,替你的教養經驗值大加分。
「孩子我在養,少在旁邊說三道四,拜託!你們又不是專家,有什麼資格給我建議?」這是許多爸媽教養孩子時的困擾之一。還好還好,執業超過20年、輔導人數破萬人的邱永林心理師絕不是路邊阿貓阿狗,不會給你蒙古大夫般的無效建議,具有完整證照和教育訓練背景的他,能利用融合了「理論」與「實證經驗」的有效方式,讓父母輕鬆搞定難以控制的孩子!
爸媽要奮起,但心理師不懂我的心……?
唯有「既是心理師也是爹」的雙重身分,才能心比心,解決困境。
有的爸媽常抱怨:「心理醫生都不懂爸媽的心情啦,只會空談理論,根本幫不上忙!」或許是吧,BUT,就是這個BUT,這麼剛好,邱永林心理師也是家有三個搗蛋鬼的爸爸,每天被孩子搞得焦頭爛額,最能理解爸媽們說不出口的苦衷,也才能將心比心,給予最實際的建議,並結合其他爸媽們諮詢時的實際例證,成為你最強大的後盾!
目錄
一號談心室【家庭成員篇】:為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的家庭
1.做足準備再生,是當個好爸媽的第一步
2.二胎讓孩子們成為彼此的老師
3.多寶家庭的酸甜苦辣
4.隔代教養的優勢與劣勢
5.教養男孩/女孩的幾個黃金準則
6.即便單親家庭也能塑造正向環境
二號談心室【教養態度篇】:爸媽的角色與教養原則
1.別急著和孩子當好朋友
2.了解孩子總愛踩自己地雷的原因
3.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4.教導孩子正確的品德觀念
5.聽話的孩子VS.叛逆的孩子
6.別把自己的焦慮放在孩子的肩膀上
7.不要依賴「父母的本能」來教養孩子
8.讓孩子學會承認錯誤/讓自己也勇敢承認錯誤
9.教養老愛睜眼說瞎話的孩子請這麼做
10.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不同的孩子
11.勿將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未來
12.除了責備之外,爸媽更該學會理解
13.在適當的時機表達對孩子的愛
14.陪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好處多多
三號談心室【能力培養篇】:掌握孩子關鍵能力的教養方式
1.培養高創造力的孩子
2.培養高美感鑑賞力的孩子
3.培養高EQ的孩子
4.培養懂得感恩的孩子
5.培養愛運動的孩子
6.培養高領導力的孩子
7.培養高自控力的孩子
8.培養高抗壓的孩子
四號談心室【孩子上學篇】:孩子的學校教育與學習
1.如何幫孩子挑選適合的學校?
2.孩子人際關係不好該怎麼辦?
3.孩子抗拒上學該怎麼辦?
4.孩子成績不好該怎麼辦?
5.孩子在學校早戀了該怎麼辦?
6.孩子價值觀變得太物質怎麼辦?
序/導讀
作者序
邱永林
華人社會充滿許多「部分正確」且「相互矛盾」的教養觀念。例如,「龍生龍、鳳生鳳」與「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兩種分別代表遺傳論以及宿命論的教養觀,數千年來各自有不少的父母信奉著。但是在21世紀科學昌明的今天,做父母的到底要用哪一個中心思想來教養孩子?我認為,二千年前孔子所闡述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仍是最經得起時代考驗且最科學的兩個教養原則!
在基因醫學與大腦科學一日千里的今天,「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更富有新的意義。有教無類這個教育方針指引著千百年來的教師們,不要因學生的外貌、資質及門戶而歧視學生。事實上,心理學的「畢馬龍效應」(註1)更證明了教師如果對學生有較高的期待,學生則會表現的越好!這又賦予有教無類更積極的意涵。另外,從基因研究發現,人的許多性格與天賦是由基因決定了大部分的表現,所以因材施教才是符合科學的教養方式。
過去的教育屬於「短板理論」(註2),也就是短少什麼就給什麼,補習教育就是這種觀念的產物。數學考得最差,就補數學。英文考得最好,父母就放心不管了。但是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是不快樂、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換個思考,「長板理論」則鼓勵父母及孩子去發展優勢,英文表現得好,想辦法讓英文更好!其實,這才符合競爭力的原則。畢竟,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最後都需要用自己的優勢去與人競爭,而非劣勢。截長補短只會造就一個個缺乏特色的孩子。
有一句廣告詞是這麼說的「我是當上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爸爸」。這句話說的太對了!儘管我是學心理學出身的,早在大學時期就熟讀「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諮商與輔導」等跟親子教養有關的學科領域,但是真正等我當了三個小男孩的父親之後,我才發現理論與實務的差距何止天高地遠……說起來有趣,三個孩子的性格、天賦、溝通風格,甚至長相都大相逕庭,幸好「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兩個中心思想,一直有效地引領著我在日常生活中對他們的教育。
這本書有我當父親十年來不斷琢磨的觀念和方法,希望能幫助打開書扉的爸媽們,也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教養觀念和方法。
註1:畢馬龍效應或稱「期待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羅森塔爾與雷諾爾•雅各布森發表提出,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學生)在被賦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的更好的一種現象。
註2:短板理論又稱「木桶原理」,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所提出。意指一個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或全部木板的平均長度,而是取決於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最短的木板即為「最弱的環節」,套用在教養上,就是短少什麼就給什麼。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