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 爸媽修羅場 不想寫完作業就氣死看這本。內容簡介
	★功課尚未寫完,爸媽仍需努力!★
	突破地方爸媽的盲點!
	陪孩子寫作業到底在陪什麼?怎麼陪?
	
	孩子開始上學後,一場費時費力的持久戰就此展開:
	天天耳提面命,孩子還是忘東忘西,每天都在找課本和功課……
	孩子不肯自動自發,即使陪他寫作業,孩子還是拖拖拉拉、不斷分心……
	孩子作業寫得很快,但錯誤百出,而且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
	
	為什麼越陪孩子寫作業,他越寫不好,我們也越生氣呢?
	
	因為陪伴有道,而往往我們用錯了方法。
	尤其國小六年是學習的初期,為好的學習習慣和技巧打下基礎,更是至關重要。
	若能在小學教育就養成孩子獨立自主、不懼學習的特質,
	面對未來更進階的學習,自然也無須擔心。
	而這一切,就從「陪孩子寫作業」開始──
	
	▍為什麼要寫作業?寫越多越好嗎?
	作業的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學習進度是否落後或需要補強,
	也因此,寫作業的目標應為「真實展現孩子當下的學習成果」。
	然而,我們卻常常誤把「很快寫好」、「全部都對」、「寫越多越好」當成目標,
	錯失了真正解決孩子學習困境的機會。
	
	▍面對正在寫作業的孩子,絕對不能打斷他的思考!
	當孩子遇到問題,卡關卡很久時,一味催促他時間有限,
	不僅是無效的行為,更是造成孩子容易分心的元凶。
	當孩子不會時,父母該教導的不應只是「正確答案」。
	
	▍當孩子寫完作業,該幫他檢查嗎?
	幫孩子檢查作業,是很多父母最常做的事,
	卻忽略了這極容易讓孩子養成不負責任的依賴心態。
	父母過多的幫忙,成了孩子成長的最大阻礙。
	
	▍拖拖拉拉的孩子,竟然更不該陪他寫作業?
	很多爸媽為了陪孩子寫作業,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結果不僅自己疲累,孩子對學習也更加厭惡、更想逃避。
	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專注力最長僅半小時,
	延長專心時間的關鍵,就在於學習環境。
	
	▍還有更多爸媽可能遇到的情況,本書都有解:
	◎    要怎麼讓不愛寫作業的孩子變得自動自發?
	◎    課本、作業、文具……常常丟三落四的孩子怎麼了?有藥醫嗎?
	◎    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天天生氣讓我心好累,該怎麼做到不吼不叫?
	◎    玩一整天都不累,一寫作業就想睡的孩子如何搞定?
	◎    爸媽也有想休息的時候,一定要天天陪孩子寫作業嗎?
	
	正確的陪伴方式,不僅決定了孩子的成績,也定調了孩子的未來。
	讓我們從「作業」開始,為孩子累積一生受用的學習力!
	
	本書特色
	
	1.    讀者好評突破一萬兩千則,獻給崩潰爸媽的陪伴指南
	2.    打破「陪寫作業」的迷思,為沒方法、沒時間、沒精力的爸媽提供真正的解決方案,秒懂孩子的真實需求
	3.    用寫作業養成未來必備的學習力:解題思維、專注力、自我負責、心理韌性、追根究柢精神……幫助孩子不斷進步。
	4.    用寫作業有效陪出自主學習的孩子:接受「不會」、營造學習環境、情緒穩定、把學習遊戲化……帶著孩子突破學習困境。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布姐/職涯生涯教練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張鈺/正面管教執行培訓機構理心教育聯合創辦人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樊登/「樊登讀書」創辦人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齊聲推薦
	
	陪孩子完成作業,不是一個是非題。孩子的作業時間也是陪伴與教養的一個過程。如何陪,何時放手,理解孩子學習風格與面對挫折的韌性,會是比完成作業更重要的事!──曾心怡/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重要的一件事是讓孩子愛自己,讓他認為自己有價值,讓他知道自己要為自己努力奮鬥學習,而不是為了任何別人,學習這件事就是他的權利。——樊登/「樊登讀書」創辦人
	
	家長的陪伴方式不但決定了孩子的成績,更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張鈺/正面管教執行培訓機構理心教育聯合創辦人
目錄
	序│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你的孩子還沒上學吧
	
	第一章│為什麼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
	陪孩子寫作業是「陪」什麼?
	老師說的和媽媽說的怎麼總是不一樣?
	作業有寫就好,怎麼寫的不重要?
	作業只需要「寫」嗎?
	「認真檢查」是寫好作業的重點嗎?
	為什麼不要獎勵孩子寫作業?
	
	第二章│父母的迷思,影響孩子的學習心態
	問完「寫作業了嗎?」之後的事
	簽名不等於檢查作業
	讓孩子寫越多作業越好嗎?
	自主學習,不等於讓孩子自己學習
	拖拖拉拉的孩子,更不能催
	父母為什麼不該幫忙檢查作業?
	
	第三章│堅持原則,養出自主學習的孩子
	讓孩子的錯誤,成為學習的開始
	從小訓練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越大,抱的期望應該越小
	平和的環境,才能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守規矩的孩子,來自堅持界線的父母
	
	第四章│用對方法,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面對手機的誘惑,父母要以身作則
	坦然接受孩子的「不會」
	比起正解,更該教會孩子「怎麼解」
	你也有「陪伴強迫症」嗎?
	做個「先為自己戴上氧氣罩」的父母
	為孩子打造專屬的學習空間
	
	第五章│改變孩子未來的六大要素
	專注力:營造好的學習環境
	自信:放大檢視孩子的優點
	逆商:冷靜面對成績
	自我負責:鼓勵不等於獎勵
	自律:戒掉拖延症,擺脫拖拉壞習慣
	主動探索:鼓勵孩子追根究柢
	
	第六章│正確的陪伴,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的自信,是源自父母
	寫作業是為了培養獨立的學習心態
	學習情緒會影響學習態度
	好的生活習慣,能提高學習效率
	挖掘更多孩子的潛能
	
	第七章│陪伴孩子成長教我的事
	教養不是帶領,而是陪孩子一起前進
	沒有血緣關係,卻更像真正的家人
	從不及格邊緣到高分畢業的「奇蹟女孩」
	真正的陪伴,是用「心」交流
	孩子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附錄│國英數學霸怎麼教?給爸媽的教養指南
	如何教出國語學霸?
	如何教出數學學霸?
	如何教出英文學霸?
序/導讀
	作者序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孩子還沒上學吧
	
	凌晨一點的動態牆,一位媽媽發出了這樣一條言辭懇切卻又讓人哭笑不得的訊息:「不要聘金,嫁妝備好,送車送房,包辦酒席,禮金全給孩子,唯一的要求是現在就接走,作業教一教,誰家的媳婦誰養!」
	
	一瞬間,下面的留言區炸開了,各路家長紛紛要將自己的兒子、女兒提前送到親家去,說什麼都不想留著過年了。想想之前已經有多位媽媽不是心肌梗塞就是腦出血的新聞,家長們強烈呼籲要將「陪孩子寫作業」列入高危行業。
	
	正所謂「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身為資深鄉民的爸媽,想像力絕對不輸熊孩子。最近一句成語「遠交近攻」爆紅,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爸媽陪孩子寫作業時的心情:孩子做作業時,家長離得遠一點兒還能偶爾交流交流;如果離得太近,肯定會攻擊他(她)!
	
	只能說這一代家長真是好難啊!一位媽媽說老師要求用「ABCC」的格式組詞填空,聰明的熊孩子果然毫不意外地「正常發揮」,很認真地看著媽媽說:「小心媽媽、小心爸爸、小心姊姊……」請問你們對這個孩子到底做了什麼,讓他對家人如此防範?
	
	一邊是高呼「人間失格,陪讀的爸媽傷不起」,另一邊卻是大家不斷讚嘆著熊孩子跨出地球的想像力:「早餐不能吃午餐和晚餐」、「比細菌還小的是細菌的兒子」、「奶奶家一隻狗養了我;奶奶家養了我一隻狗;我家養了一隻狗奶奶」……哈哈大笑完,我們認真地想一想,孩子說的也沒錯啊,難道細菌的兒子比細菌大嗎?難道午餐和晚餐可以早上吃嗎?
	
	每位輔導孩子做作業的家長,都是在「人間歷劫」啊。不順心的時候只能看看書,才能調節好情緒。比如一位媽媽每天不得不陪上小學的孩子寫作業,為了消除負能量,她一時激憤就考了個小學教師證。這一消息無疑讓父母們再度沸騰了:孩子寫作業,媽媽坐在旁邊悠閒織毛衣的時代已經澈底一去不復返了,現代父母織的不是毛衣,而是知識、技能和素養,現在的父母已經正式邁入了「陪孩子寫作業之父母二.○時代」。
	
	陪讀的父母雖不是非要考證書,但是不學習是真的跟不上課程大綱的發展啊。一位媽媽說:「翻開女兒的英文課外書,天啊,一頁就有十幾個我不會的單詞!羞得我這個大學畢業生立刻把書扔了。」
	
	還有一位媽媽說:「拜女兒學鋼琴所賜,童年家貧的我終於摸上了鋼琴,更有機會研究樂理、音符、五線譜。每天晚上孩子睡後,我就在昏暗的檯燈下瞇起昏花的『老眼』,認真研究著那一根根黑線和一個個帶尾巴、不帶尾巴的『小蝌蚪』……」
	
	優秀的家長們,明明是你們陪著孩子「一路打怪」,怎麼變成自己不停升級,還一不小心就「文武雙全」了呢?
	
	一位媽媽怕自己會得產後抑鬱症,索性考了個諮商心理師證照。一位四十歲的媽媽,跟著兒子學了五年爵士鼓,從開始的四肢配合極不協調,到現在一身鉚釘裝在公司年會上表演電子鼓曲,那霸道的氣勢讓台下的年輕人都自愧不如。一位媽媽為了能跟上時代,考了高中教師證、諮商心理師證、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證,現在正準備去大學當老師,並計畫報考博士,和孩子一起進步。跟上時代,才能擁有詩和遠方!
	
	孩子啊,看來唯有你們,才能讓我們這些父母人到中年仍然求知若渴、筆耕不輟!陪讀雖然很累,但我們這一代優秀的父母卻是越戰越勇。
	
	「小時候,我在寫作業時,爸媽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劇,那時我就想著要快點長大,變成大人就可以看電視了。可為什麼現在長大了,卻還要陪孩子坐在書桌前……」
	
	所以,你到底為什麼陪讀呢?是為了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時,你為他(她)默默做出了好榜樣?是為全職媽媽找到二次就業的春天?還是為了讓你家孩子更聰明、活潑、有能力?
	
	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不管你是被「熊孩子」逼到崩潰,還是通過不停地拿證書來消解陪伴過程中的艱辛和壓力,面對懵懂的萌(熊)孩,你需要的是在探索中發掘他的特長,將他(她)身上的優點不斷地放大、再放大。
	
	所以,你需要這本書,瞭解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你該讓他(她)擁有哪些特質;你該如何培養這些特質;如何消解陪讀過程中的負面情緒,緩解自己的壓力,以及如何真的做到不吼不叫,卻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通過閱讀,我們期待你能夠用聰明的方法培養健康、快樂、聰明的寶貝,讓他(她)一生都生活在愛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