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

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3個人喜歡
  • 79 300
    380

出版情報

和孩子一起長成有同理心的大人

2021/05/31 「賺到最多同事眼淚的一本書!」「極平常的對話和場景,卻有著極強的後座力。」「很適合在深夜閱讀,感覺一天的疲憊都被療癒了。」這是人稱「老ㄙㄨ老師」的蘇明進老師在眾多讀者、粉絲的敲碗下,睽違5年推出的溫暖新作──《老ㄙㄨ老師的同理心身教》。 老ㄙㄨ老師是誰呢?他是25年資深國小教師,也是寶貝女兒的父親,隨時隨地都處在教育第一現場。就是因為一直在教育現場,他發現「同理心」是日漸稀少、卻日益重要的能力,更是在日趨高舉自我價值的世代中,孩子能脫穎而出的關鍵。雖然家長、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具備,但少有人知道該怎麼教。 「同理心不是單向的給予,是互相的滋養。」老ㄙㄨ老師說,並用「為師亦為父」的無數眼淚和多年教學經驗,摸索、歸納出「同理心開展5步驟」,不藏私分享在課堂、家中都能落實的同理心培養方法,讓每位大人都能用同理織出關愛滿滿的安心之網,重新找回與孩子的深刻連結。 例如,你絕對想不到,當大人透過同理心身教,可以幫助孩子從不想學到主動學,提升閱謮力、寫作力,終結每天的作業戰爭。在家也有簡單實用的同理心處方,例如透過7個步驟,找到與孩子的溝通脈絡。 無論你是家長、教育工作者,或是覺得同理心很重要的人,這都是一本不能錯過的好書!期待我們都成為一個有同理心,並且帶出同理心的大人。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作者、親子作家彭菊仙最新力作

聚焦青少年的行為、手機電玩、戀愛人際等33個教養難題全攻略

 

本書如同「教養診療室」,是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青少年出門像丟掉、回來像撿到;自以為是,你說什麼,他們就辯什麼;時時刻刻盯著手機,對你卻總是已讀不回;身心都還沒準備好,卻急著談戀愛、嘗禁果。然而,母(父)力全開只得灰頭土臉,恩威並用、巧計盡出仍無解無助……

 

青春期孩子的暴走,常逼得優雅慈愛的爸媽跟著走鐘

家有三個火山青少年的彭菊仙身經百戰,她以幽默、智慧

拆解爸媽在面對青少年時可能陷入的困境:

 

青春孩子都是天然反?

‧孩子的已讀不回,何妨看成已「獨」不回

‧反骨叛逆背後是快速茁壯的思辨力

‧冤枉路是必要的成長成本,走一遭才看得廣、才甘心

 

當孩子沉迷網路世界?

‧在陷進虛擬世界前先鞏固好孩子與真實世界的連結

‧現實世界中如何監護孩子,在網路上也該如此

‧活用科技產品控管網路使用,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當孩子太早譜青春戀曲?

‧戀愛不僅要練愛,還要練不愛

‧灌輸「網路交友安全守則」永遠不嫌早

‧適時、適度跟孩子談「性」說「愛」,孩子知道愈多態度愈謹慎

 

爸媽的生活重心只能有孩子?

‧煩擾之事過心門而不入心

‧眼光轉向自己,爸媽也是獨立的存在

‧放手,發現生命的彩蛋

 

☆爸媽最艱難的功課不是陪伴,是放手☆

我們大手上那層布滿人生歷練的皺紋、硬繭與風霜,

永遠不可能直接移植到孩子的大手上,

也不可能遮蓋得了他們的細皮嫩肉。

我們怎樣磨出人生的老練,孩子也會那樣磨出自己的歷程;

我們曾經心力交瘁, 孩子怎可能沒有身心俱疲的時刻?

我們曾經吃虧受挫才知覺悟,孩子也必然得經一事才能長出一智。

牽慣了小手的大手,要意識到孩子的手早已不小,

人生必須留給他們自己去磨、去闖、去體驗,自己長出養分;

父母的擔憂,將把孩子的福氣耗盡,

送出祝福,便讓能量增長。

──彭菊仙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沈雅琪 神老師&神媽咪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暖心推薦

 

王蘭芬 作家

宋怡慧 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貞慧 親子作家暨閱讀推廣者

李儀婷 薩提爾.親子溝通專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歐陽立中 Super教師/暢銷作家

蔡淇華 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依姓氏筆畫排序)

 

齊聲讚譽

 

.兒子上高一沒多久,我發現他隔壁同學的媽媽居然是彭菊仙,天哪,她不就是那個親子作家嗎?立刻偷偷打聽她兒子是怎樣的孩子。兒子說:「我覺得他很不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人有禮貌,講話又好笑。」果然!讀完這三十三個修練,完全懂得為何她的小孩能在同學中得到如此好評呀。──王蘭芬,作家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長大的身體,內心其實還離長大有點距離。畢竟,長大意味要扛起責任,要做決定,要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菊仙從孩子的問題導入,給出解方,要大人學著默默陪伴,智慧放手。如果,你想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如果你想讓孩子不再難溝通,如果你想讓孩子戀愛人際全升級,這本書會是你的教養首選。──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很開心終於等到好友菊仙的新作。我是菊仙的忠實粉絲,她每一本書都在我養兒育女的歷程中滋養我、給我方向與力量。這本新作對育有兩名青少年的我更猶如及時雨,讓我更明白青少年的心理、行為表現與常見問題,也更加知曉該如何與青少年互動和溝通。菊仙的文字順暢易讀,善用實例闡述論點,讀來收穫滿滿,真心推薦給教師與家長閱讀。──李貞慧, 親子作家暨閱讀推廣者

 

.本書節奏輕快、故事有趣,看菊仙前輩如何面對青春期半獸人的過程,頗有療癒效果。書裡字字句句都刺中青少年父母的心窩,因為那是青少年父母才會有的血淚史、才懂得的甘苦。青春期的故事,菊仙寫來幽默橫生,彷彿三個兒子的暴走都在她如來佛的手掌之中。不是不管孩子,也不是管不動孩子,而是握拳與鬆手之間,都是養育孩子的藝術。有時看開一些,看透一些,讓孩子更自由一些,也許能換取更多親子關係的良好互動。何必斤斤計較非緊緊掌握在手裡不可?孩子不管長到幾歲,只要親子關係沒有斷裂,孩子始終會回家的。面對半成熟的青春期孩子,菊仙的字裡行間,透露出「父母要更懂得看開」的教養藝術。──李儀婷,薩提爾.親子溝通專家

 

.幾次聽菊仙老師談青少年,言語中妙趣橫生,很能撫慰青少年父母受創的心靈。菊仙老師很用功,在書中有相當嚇人的知識量,當父母能當到接近學者程度,我是佩服再佩服。書裡「手機電玩與網路」的篇章,是少見的全面觀點。我非常期待能跟讀者分享這本書,足以勸世救人。──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許多父母大嘆愈來愈難與青少年鬥法了!身處數位時代,青少年的手段升級,問題複雜度遽增,父母能不跟著練功嗎?彭菊仙老師在本書中,直球對決那些現今家長最關心也最頭痛的議題,做深度剖析,特別是3C網路問題,包括如何規範、如何避免成癮;讓青少年的家長有所依歸,從容以對。這本書肯定是家長的救星,必讀不可!──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你知道青少年的已讀不回,其實是已「獨」不回嗎?你知道「我都是為你好」一出口,效果如何嗎?如果不知道,你一定要閱讀青少年教養專家彭菊仙的新書《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修練成青少年溝通達人!──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作者

彭菊仙

 

廣受父母喜愛與信任的親子作家,文風多樣,描繪親子生活時而細膩溫暖,時而幽默風趣;批評教育時勢又敏銳深刻,文章常見於網路、親子網站。

 

擁有三個男孩的她,喜歡孩子,也喜歡和孩子玩,不論天文、地理、英文、自然,她義無反顧跳進孩子的學習「玩」國裡,和孩子共學、共做、共玩。

 

然而,她也感受到,孩子不只需要愛與陪伴,更要管教,就像一株植物,趁其枝條幼嫩時,必要把握良機,剪除雜枝,塑其健朗之身心與品格,灌注「愛的教育」之前,先給予「鐵的紀律」!

 

如今她的孩子都已進入青春期,她深感青少年是父母教養的頭痛期,許多父母在此階段已徹底放棄。她希望以自身經驗告訴家有青少年的家長,不要放棄他們,青春期終究會過去,親子關係卻一去不復返。

 

著作包括:《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誰說分數不重要?》、《管教的勇氣》、《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教出好兒子一點都不難!》、《幸福教養》、《教養好好玩》等書。

目錄

推薦序在親子交鋒時,陪伴在父母身邊的那位人類學家 丘美珍
推薦序我們一廂情願想給孩子愛的方式,不是孩子需要的 沈雅琪
推薦序讓青少年家長安放身心的佳作 張美蘭
齊聲讚譽
自序放手,發現生命的彩蛋
 
第一部你那愈來愈陌生的孩子,該怎麼溝通?
Q1 你也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嗎?
Q2 兒子們都是已讀不回?
Q3 青少年都有大頭症?
Q4 青春期孩子都是自私鬼?
Q5 青春期孩子都不能罵嗎?
Q6 說教沒有用,那要說什麼?
Q7 「我都是為你好」是爸媽在自嗨?
Q8 教養「驚」句第一名:你那是什麼態度?
Q9 一個大人教不好,爸媽就來二打一?
Q10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有效嗎?
Q11 被氣到,真的餓孩子個三天嗎?
Q12 為什麼青少年是永遠的反對黨?
 
第二部親子暴衝 No. 1:手機電玩與網路
Q13 我用手機查資料又不是玩,為什麼禁止?
Q14 防不勝防,乾脆給孩子智障型手機?
Q15 3C使用規則都訂好了,卻永遠討價還價?
Q16 給孩子網路吃到飽,爸媽氣到飽?
Q17 為什麼別人家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
Q18 打電玩打到出國比賽,你還說孩子不務正業?
Q19 凡刪掉就不留痕跡,凡匿名就不被肉搜?
Q20 未滿十八歲,網路上就可以亂嗆人?
Q21 你會偷看孩子的手機嗎?
Q22 用科技管科技,壞人不用爸媽做?
Q23 爸媽你自己是不是機在人在、機亡人亡?
Q24 真正的問題是:家有豬隊友?
 
第三部陪伴青少年探索成長祕密:戀愛、人際關係
Q25 害怕社交失敗的敏感青少年,根本庸人自擾?
Q26 黑特青少女用嘴巴就能殺死一個人?
Q27 玩交友App玩到開私密小房間怎麼辦?
Q28 國中生自己都搞不定,戀情短命只是剛剛好?
Q29 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不愛我?
Q30 超出青春戀曲的尺度怎麼辦?
Q31 新一代青少年會做愛,但不會談戀愛?
Q32 愛我就要跟我做?愛你就不該拒絕你?
Q33 不是可不可以談戀愛,是跟誰談戀愛?
 
後記父母永遠無法停止擔憂,但能為孩子送上祝福

 

序/導讀

推薦序

 

在親子交鋒時,陪伴在父母身邊的那位人類學家

丘美珍 媽媽悅讀基地創辦人

 

一直以來,我覺得菊仙是一位「教養的人類學家」。她寫的每一本書都帶入鮮活的親子互動現場,穿插著笑聲、讀書聲與音樂聲,當然,偶爾也有吵架聲。但是,正是這樣原汁原味的文字,引導為人父母的我們,重回記憶中的那個場景,重新品味其中的甜蜜或心酸。

 

這次的新書,讓我感受到如同「教養診療室」的氛圍,只因為,書中的主題,是教養歷程中最難的那一關:進階版的青少年教養難題。

 

如果觀察臉書上「家有青少年」的父母群組,就會知道什麼叫做「哀鴻遍野」。每天都有傷心的父母訴說,孩子如何不受教、不用功、作息混亂、沉迷手機、頂撞無理、交友不慎,令人傷心。

 

在這些控訴的背後,我可以想像許多家庭每天發生的親子衝突、言語交鋒,對雙方來說,那絕不會是愉快的回憶。

所以,面對捉摸不定的青少年,父母親的心情其實是無助的。

菊仙是三個男孩的母親,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覺得她慢慢練就了內功和外功。

 

所謂的「內功」,是研習教養的理論與方法,搭配對孩子各階段的觀察,從這裡發展出統整的教養心法。而「外功」,則是實際在與孩子互動時,所運用的語彙和實際展現的行動。

 

憑藉著這些內外兼修的素養,菊仙在孩子國中以前,安然過關。但是到了孩子青少年時,所有的父母都備受考驗,菊仙也不例外。所以,她從自身參與親子現場的挫敗與衝突當中,重新得到啟發,寫成了這本青少年父母的「進階版」生存之書。

 

這本書裡,討論了一些最棘手的教養問題,並且穿插了對青少年的深刻洞察。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幾句話是:

 

•教養好孩子,是不斷「加分」:在書裡,菊仙引用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的體悟說:教養好孩子,是不斷「加分」,而不是不斷「扣分」。

 

身為父母親的我們,心中有時會出現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樣子,如果孩子的現況不如我們的預期,第一個在我們心中出現的想法是:修掉孩子的稜角,讓他們長得跟我們想的一樣。

 

但有沒有可能,我們心中孩子的面貌,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五官分明且線條寫實,但孩子真正的樣子,是亨利.摩爾的「蝴蝶」,自由溫暖且蟄伏待發?

 

正因身為父母的我們,也不一定清楚孩子真正的樣貌,所以,心懷謙卑地與孩子一起探索及對話,變成一種必要的修練。

 

在親子對話的時刻,把孩子想成一塊等待他們自己蛻變成型的陶土,為他們加分,陪伴孩子找出自己本命的模樣,這是身為父母的榮幸。

 

•欣賞孩子的「反骨」,因為其中藏著快速茁壯的思辨力:書中提到,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參加告別式,送走祖母時,對於喪禮主持人帶著哭腔,制式且商業化的主持風格提出質疑,覺得那樣十分虛假。

 

在開口斥責不孝之前,如果回到原點去想想,孩子講的難道沒有道理嗎?哀悼家人的場合,為什麼需要「表演」?安靜且誠心、肅穆的送別,難道不好嗎?會不會,因為有愈來愈多人,覺得想要有不一樣的告別式,最後,成了創新的契機?透過青少年孩子的眼睛來看世界時,有時候,會刺激大人重新審視所有約定俗成的規矩。

 

這本書裡,透過提問/回答的形式,為青少年父母解答每天都可能面對的教養難題: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孩子談戀愛怎麼辦?孩子已讀不回怎麼辦……在教養的旅程中,有菊仙這樣一位「神教練」陪伴,可說是青少年父母的福氣。

 

就讓我們一起享受這樣的福氣吧!

 

推薦序

 

我們一廂情願想給孩子愛的方式,不是孩子需要的

沈雅琪 神老師&神媽咪

 

有一次去參加節目,跟一位親子作家聊天,聽到我說跟高中的兒子們一天只有十分鐘相處時間,他訝異的驚呼:「這樣好嗎?」「我跟國小的兒子女兒每天相處至少兩個小時,你怎麼能放任自己跟孩子這麼疏離?」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看見朋友高中的孩子叛逆、拒學,甚至對著朋友大吼大叫,我也有這樣的質疑,「為什麼會跟孩子的關係弄得這麼糟?為什麼小時候天真可愛的孩子,會變成這樣?」

 

當時的疑問,等到兒子們上高中時,我才驚覺,我們一廂情願想給孩子愛的方式,已經不是他們需要的。

沒有遇過,真的無法理解當高中孩子父母的為難。

 

以前總覺得做什麼事都應該全家人一起,總是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在孩子們小時候我們常常安排出遊,帶著他們到各景點、遊樂場去玩耍,除了工作的時間以外,用盡各種方法跟孩子們互動,總想著要帶他們體驗所有的美好。只要有放假,我們就會安排好行程,全家一起出遊。

 

國中以後出去過幾次,哥哥竟然問我,他想留在家裡休息,「可以不要去嗎?」我很難理解,「怎麼可以不去?是全家人的活動,好不容易放假可以出去走走。」「花蓮這麼美,為什麼不想去?」

 

硬是要想留在家裡的哥哥們同遊的結果,他們就是上車睡覺,我在驚呼碧海藍天的美時,他告訴我,「好山,好水,好無聊……」有時我興奮地下車拍照,他們卻寧可留在車上睡覺,吃什麼都沒興趣,去哪裡都沒意見,整個旅程弄得他們不開心,我也很痛苦。

 

有一次開車六小時帶他們到台東看熱氣球,回來跟大家談起時,我說得興奮激動,弟弟卻說:「累死了,開那麼久的車,就看幾個氣球,有什麼好玩?」花很多錢去賞鯨,哥哥卻說:「幾條魚跳來跳去,要看什麼?」堅持不走出甲板,真是讓我非常訝異。原來大孩子看我們替他們規劃的行程,已經是這樣的角度。

 

他們冷漠的態度,一度讓我非常傷心,但是幾次以後,我調整了心態。如果勉強他們一起去,他們不開心,我也氣個半死。等到兩個哥哥年紀大到可以相伴在家之後,我們決定尊重他們的意願,規劃行程前先問他們要不要去?不去,我們就只訂我們和妹妹的房間,行程完全不需要考慮他們,更隨興自在,可以緩步慢行,不需要看他們無聊不耐煩的表情;我們愛吃辣,也不再需要顧忌吃不了辣的哥哥。

 

上次去日本也先問他們要不要去?替他們訂同一個飯店、機票,訂了一天共同行程,然後給他們一些錢,前三天讓他們自己規劃行程、研究如何坐電車、先想好要買的東西。現在想想當時真是做對了,如果那五天都要一起走,弟弟去秋葉原三次,我大概會瘋掉;我們每天走十幾公里去看樹、看風景,他們應該會爆炸;我們興奮地要去吃名店燒肉,他們卻寧可吃十分鐘可以解決的吉野家。

 

慢慢的,生活中我們也學習凡事不勉強他們,給了機會和資源,他們要怎麼運用,要用什麼方法去面對,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多問只是讓想法不同的自己生氣和惋惜,放手,對雙方都好。

 

菊仙老師說:「爸媽最艱難的功課不是陪伴,是放手。」

 

想想我自己在高中前,每天坐車上學就會看到海,沒有太多的感覺,甚至不會多看一眼。可是自從跟老公談戀愛後,騎車到任何一個海邊,隨便一個夕陽、一個浪潮,都能讓我感動不已,潮起後落下來的不是海水而是滿天的愛心。我想,兒子們不是不願意欣賞美景,而是啟動他們去欣賞的人還沒出現,而那個人,不會是我。用這樣的方式跟哥哥們相處後,我們幾乎很少劍拔弩張,能夠好好針對每件事情溝通和調整。

 

在陪伴高中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很感謝有菊仙前輩走在我們前面,時常的經驗分享。這本書就像武功祕笈,面對青少年孩子給出的難題,見招拆招。讓我知道即將要面臨的問題,我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放手讓他們去嘗試、學習用不同的方式去陪伴他們長大。

 

推薦序

 

讓青少年家長安放身心的佳作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繪本作家

 

就我個人而言,讀這本書獲益良多,尤其是菊仙的文筆非常流暢,又帶著跳躍的活力與充沛的幽默感,讀起來十分開心,對於家中也有兩個青春期、一個進入前青春期的三子媽而言,有時看到類似的狀況,更忍不住點頭如搗蒜!

 

菊仙在《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提出不少青春期的問題,本書有部分則是關於孩子上大學後的狀況,由於我家老大小熊哥也是大一新鮮人,所以讀起來特別有感。

 

養男孩子,真的要有夠強的心臟、更要提早有與孩子分離的準備,尤其是已上大學的孩子。小熊哥上大學以後,很希望能夠搬到學校、體驗真正獨立的生活。就這樣,他忙著課業、社團與系學會,還有幾個家教工作,基本上連週六、週日,我都很少看

到他。跟菊仙描述讀電影系的大兒子狀況很類似:回家,就是撿到!母親心中,藏著滿滿想念。

 

關於此點,菊仙的幽默建議,給了父母不少心理建設,我個人覺得十分受用。也來補充一招,就是:「媽媽需要你幫忙。」

 

因為家住四樓,但沒電梯,所以我每週買菜提菜很辛苦。我告訴小熊哥:「媽媽需要你回家幫忙。」母子每週就有了「買菜約會」。當然,我也順便給他買些好吃、好用的,讓他在外住宿也能好好照顧自己,母子都得到了溫情安慰。

 

我覺得本書最實用的,是關於手機的使用與建議。菊仙提出來的建議,都非常的精闢有用。這幾年我在高中擔任志工,看到超級多高中生沉迷於手機,其中不乏前幾志願的學生也是如此。手機的魅力與邪惡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好像沒有青少年(尤其男生)能脫離它的吸引,這是愈來愈複雜與難解決的狀況。

 

基本上我家的做法和菊仙相同,在高中之前,我們家只有陽春型的手機;但上了高中後,我發覺給了手機後,孩子們也是快速沉淪。當然,我家孩子都說他們是在查資料,只是手機就像磁鐵一樣,孩子機不離手,隨時隨地都要拿起來看一看。這種現象,我稱作「手機痴呆症」,有時候你發覺孩子好像不是活在現實中,因為跟他們講話,他們會恍神、反應遲鈍,完全都在想手機的事。

 

我家已算是滿嚴格控管孩子的手機,近年來不少青少年家長更以此為苦,甚至不得不帶孩子求助於精神科、心智科。所以,希望所有青少年的父母都能好好研讀第二部的內容,對於手機的使用,一定要有所警惕。

 

菊仙書中提出的問題,偏巧也是無數青少年家長會遇到的問題,真的很高興又見到她最新一部讓家長、老師的身與心靈都能安寧的作品。且讓我深深一鞠躬,感謝菊仙為許多家長所做的貢獻與努力。

 

自序

 

放手,發現生命的彩蛋

 

老實說,我不想再寫教養書了,這或許是我寫的最後一本關於教養的書。

 

寫第一、第二本親子書《教養好好玩》、《幸福教養》時,我應該是處在一種無法分清楚「孩子是我,還是我是孩子」的母愛大氾濫階段。

 

一塊寶貝血肉才從我母體分離出來,那樣母子兩位一體之狀態乃非常自然、非常符合人性、更是自我生命史上之最幸福。

催產素每分每秒都在噴湧,親子時不時抱緊處理是一種渾然不覺的常態,我完全沒有感到太多獨立的自我。

 

這個階段,媽媽很多時候光是看著孩子就會痴痴傻笑,幸福到忘了自己的存在,或者,在奶粉屎尿間忙到沒時間想起自己還存在。

 

那時候,我在書裡總說:孩子們都把我當成宇宙的中心啊!時至今日,我體會到無情的真實是:孩子,才是那時候媽媽的世界中心、宇宙之王。媽媽成天繞著這塊分離出來未久的血肉團團轉,無怨無悔。

 

路上認識的不認識的,只要孩子一般大,立即秒化為閨密,四目立馬接上了、心靈瞬間契合了、話開始沒完沒了了。但是,開口閉口,除了我的孩子你的孩子,還真沒別的可聊,也不想聊別的,話題繞著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就能聊到天荒地老、店家打烊。那些不能和我們聊孩子的朋友,抱歉,都會被化為「冰」友。

 

媽媽甘願世界就這點大。媽媽是孩子還是她自己,傻傻分不清。

 

直至我寫《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之前,我才驚覺,分出去的血肉老早切斷了臍帶,他們一個個稜角分明的高唱我是我,你是你;且世界上所有專家都跳出來要父母即刻覺悟,必須把孩子當成獨立的生命個體。

 

唯獨父母,特別是媽媽,卻還沒意識到自己也是獨立的個體,仍舊一直繞著我的孩子你的孩子,沒完沒了。

爸媽比起青少年更晚覺知自己是獨立的存在,但事實是,爸媽可沒比青少年不需覺知自己是獨立的存在。

 

因此,上一本首次談青少年的書,乃是我重新發現自我存在的起始。我在那本書序裡寫著,上天送給了青少年父母一道密語:「請讓眼球重新運動吧,即刻起,不要老是只有孩子、孩子、孩子,請把眼球逐漸轉回自己!」

 

聽到這道密語後,我感受到:「逐漸放手的同時,我實實在在感覺到又有機會多回望自己、關心起自己。這是青少年給爸媽的超級好禮─我們又慢慢贏回自己生命的空間。」

 

我雖然有了這一層新的體悟,但不代表執行面就成功。我曾定義青少年父母是「火山居民」,要小心別給火山岩漿給炸得遍體鱗傷。但是,要能成功滑順地切割出爸媽與孩子的適當界線,可真是一道超級難題,特別是家有三座火山,每一座火山屬性不同、爆發力不同、爆發時間更不同(有時還三座一起爆),要分別拿捏其距離與界線,真的不是「心中有愛」即可達陣。

 

因此,在這本書出爐之前,我承認,我還是有幾次被炸到吃手手、大出走的經驗。兩件事以茲證明。

 

第一件事是,上一本書我曾公開因為被炸到怕失去自我控制而出走了數小時以靜心。但之後某年暑假,我出走的更久更遠了。因為只想一個人靜一靜,所以無人同行,也沒參團,就獨自到花蓮五天。

 

這件事讓我有幾個新發現。最值得一提的是,我驚覺,我居然不敢一個人睡覺,四個晚上都失眠。

 

「分不清我是孩子還是孩子是我」的日子實在太久了,久到我以為孩子黏在身邊是不變的永恆。我突然發現,真正最不獨立的人,可能是我。

 

我這才醒悟,是媽媽我依賴這個家太深,依賴先生孩子的陪伴無法自拔。出走愈遠愈久,愈明心見性,能回歸原原本本的「我」這個獨立生命個體。

 

第二個發現是,我不在家,孩子才乖。因為沒有老媽洗衣煮飯照料三餐兼當鬧鐘,三座火山外加一座神山才有機會被逼出人類與生俱來的獨立本性,而非把「我是獨立生命個體」,當成華麗詞藻或逃避責任的藉口,也才可能體悟到,長期以來把媽媽我當成理所當然之免費工具人的殘忍。

 

我因此明白了我的壓抑,看見了我的需求;他們因此感受到了母親的付出,體會到自己的責任範圍,並且,了解做為媽媽之大不易。

 

五天的時空距離,終於讓我有機會「分清楚我是我,孩子是孩子」;讓孩子有機會集中意識去體會「自己的責任不是媽媽的責任」。

 

連老公都乖起來。回到家他第一句話是:「下次可不可以把我一起帶走?」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25101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