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膠水:心理師媽媽教養手記,陪伴孩子探索自我、自信成長,打造溫暖堅實的安全堡壘
培養孩子的自我覺察力、茁壯心理韌性、照亮美好未來內容簡介
	剛剛好的父母,剛剛好的教養,剛剛好的愛
	父母是孩子的黏著劑,也是孩子的容器
	為孩子提一盞燈,培養自我覺察力、茁壯心理韌性、照亮美好未來
	
	「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與陪伴就好比膠水,過多氾濫成災、太少難以黏著,唯有適時適量,才能替孩子打造出充滿愛和滋養的安全堡壘。」──許妮婷
	
	諮商心理師許妮婷以自身教養經驗和諮商室實例為起點,輔以阿德勒、佛洛姆等知名心理學理論,探討分離焦慮、高敏感、青春期孩子的真實需求,幫助親子心靈同步、情緒對焦,建立愛的存摺,儲存支持能量。
	
	★畫一條有溫度的親子界線,給予孩子需要的保護與支持,同時讓孩子逐漸扛起生命的重量,成為自己柔美溫暖的光芒。★
	
	◆心理師媽媽六大教養心法
	【傾聽】
	永遠替孩子打開傾聽的那一道門。以尊重為前提,放下先入為主的想法,才能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陪伴】
	有質感的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讓孩子透過父母愛的滋養,在生命中得到抵抗力
	
	【接納】
	愛孩子天生的樣子,無條件的接納,他會產生自信
	
	【支持】
	當孩子永遠的避風港,他會長出勇氣與力量,成為真正的自己
	
	【鼓勵】
	理解孩子的挫敗,鼓勵他克服困難、表達自我,實踐內在渴望
	
	【肯定】
	正面同理與肯定,讓孩子無所畏懼,探索興趣、邁步前進
	
	◆心理師媽媽給父母的話
	● 教養就像跑馬拉松,衝太快力氣耗盡,落後太多又不免焦慮。你終會看見自己從沒放棄前進所換取的價值。
	● 孩子讓我們有勇氣重返童年之路,練習把童年的自己愛回來,這是孩子給我們的禮物。
	● 孩子在親子關係中逐漸成為「如其所是」的自己,按照自己原來的樣子長大,而非「如期所是」、滿足父母的期望長大。
	● 讓孩子在父母所營造的合理自由之中去做選擇,每一次的選擇皆是孩子練習為自我負責的絕佳時機,而孩子也因為擁有選擇的自由,漸漸養成責任心。
	● 過猶不及的愛可能會傷害親子關係,孩子要成長,需要安全空間讓他探索;父母要成長,也需要在育兒路上適時鬆手。
	● 一個被愛過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去愛,他對自我的詮釋是由衷相信自己是可愛的,而這樣可愛、值得被愛的關鍵,來自父母的教養態度。
	● 教養無法速成,需要時間淬鍊,給親子之間一些空間與耐心,父母和孩子都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發展出真實的自己,那麼勢必得更多點耐心,去看見並欣賞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內在璀璨。
	● 真正的親子對話,必須雙方都願意敞開心房,這場對話才有走入心坎的效果。當孩子願意講出內心想法,提醒父母先給孩子同理加上肯定。
	● 你是你,孩子是孩子,你們都是獨立個體,父母能做的是在滋潤自己的同時,也好好滋養親子關係。你的孩子需要你,也需要發展他自己。
	● 將主導權交給孩子,耐心讓孩子勾勒出自己的節奏與動作,在孩子跌倒或受到挫折時給予鼓舞,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比想像中的更有能力。
	● 愛孩子的同時,別忘了你的孩子也需要父母能夠好好愛自己。你們彼此都好,這個家才會跟著好好長大。
	
	本書特色
	
	.集結諮商心理師第一線觀察與專業建議
	.知名心理學理論揉合教養現場實例解析
	.從自我、親子、婚姻、家庭關係,多面向攻克教養難題
目錄
	【自序】走在漫漫教養路上
	
	第一章:幫孩子的安全堡壘命名
	01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難題
	02 媽媽是安全女神
	03 爸爸是捍衛戰士
	04 沒完沒了的分離焦慮
	05 看見孩子的天賦
	06 親子的情感膠水,要有多黏?
	07 打造孩子的安全堡壘
	
	第二章:教養現場的百態
	08 被虧欠感啃食的父母
	09 愈不可愛的孩子,愈需要愛
	10 你希望孩子是乖乖牌嗎?
	11 親子關係是父母童年經驗的翻版
	12 巨嬰是如何養成的?
	13 帶著護身符上學去
	14 放學後的眼淚
	15 爸爸,你可以陪我玩嗎?
	
	第三章:照亮親子的健康界線
	16 怎麼畫親子界線?
	17 從選擇中,長出自由
	18 因愛窒息的孩子
	19 失格母親的吶喊
	20 父母以為的小事,卻是孩子心中的大事
	21 你要手機,還是要我?
	22 偏愛你的每一個孩子
	
	第四章:打造和諧且相互穿透的親子關係
	23 開啟親子對話之門
	24 守護父母與孩子的童年
	25 成為恆定的父母
	26 人人皆需要自己的情緒空間
	27 我愛你,就如同你愛我一樣
	28 日常化的性教育
	29 家裡的燈,永遠為你點亮
	
	第五章: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光
	30 爸爸、媽媽,不要忘記我的光
	31 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
	32 安全感就像抵抗力
	33 失敗了又有什麼關係
	34 孩子會給你最好的答案
	35和孩子探索生命意義
	36 養出腳踏實地的真實感
	
	【後記】成為自己的內在母親
序/導讀
	自序
	
	走在漫漫教養路上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居然已經當了十二年母親。
	
	如果十二年前的我搭乘時光機來到現在,肯定對於現在的自己大呼不可思議,原來時間與生命之歷練可以讓我養出足夠的能量,將這十二年的教養體悟濃縮成一本真真切切由愛與血淚交織而成的「教養手記」。
	
	在晚婚晚育、高齡生子成為社會主流的時代,我卻在二十三歲時,選擇接受即將成為人母的事實,接下上天派遣的任務,提前感受異於同齡人的孤單和快樂。
	
	雖然獲知懷孕後我有過幾番掙扎,但確定要生下大女兒的那一刻起,我便誓言保護她。初為人母時,為了讓孩子能夠健康幸福的長大,我企圖獨自扛起全世界的悲傷與痛苦,卻為此吃上不少苦頭。
	
	因為想要當個親力親為的母親,我做了許多生涯調整,例如無懼與長輩革命提前踏入婚姻、休學生子再復學等。
	
	這十二年來,為了當孩子勇敢的母親,給予她們最溫暖的擁抱,我是義無反顧的傻子,是直奔戰場的勇士。為了保護孩子,無論遇到再多困難與狼狽,我仍會奮力爬起來繼續往前走;即使前方經常一片霧茫茫,但我知道必須生出探索的勇氣,才有機會一次次走出迷茫。
	
	然而,過於濃烈的母愛曾讓我迷失,後來逐漸明白,當母親的心不安寧,孩子也會感到不安全,整顆心依伴著母親不願放開,這也成了我起心動念寫作這本書的初衷:以依附理論為出發點,勾勒父母與子女之間千絲萬縷的愛與羈絆。
	
	以溫柔堅定的力量,陪伴孩子前行
	
	當年復學重返研究所的時候,正值我和八個月的大女兒如膠似漆的甜蜜期,復學上課導致我產生分離焦慮,幸好選修課程「客體關係理論與治療」讓我得到相當的撫慰。
	
	客體關係中的客體是指個體人際關係的對象,客體關係即反映個體與他人的關係,以嬰兒為例,與母親的關係即為嬰兒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客體關係。
	
	整個學期的課程讓我收穫滿滿,替生澀的母職角色找到著力點,以此逐日展開我和大女兒的親子關係。攤開我的教養地圖,說是以「客體關係理論」為核心往外擴散一點也不為過。
	
	高敏感小女兒出生後,我當了兩年全職媽媽,一度瀕臨產後憂鬱,我找了也是母親的同行友人創立「心理師媽媽的窩聚」臉書粉絲專頁,將教養孩子的酸甜苦辣及心理學知識分享給網友。
	
	2020年,我創立個人臉書粉絲專頁「許妮婷心理師的小漁村」,除了延續親子教養的主題,也觸及婚姻伴侶、自我探索以及生活分享等面向。文章透過粉專及各大媒體平台曝光,推廣我所強調的身心靈健康平衡。
	
	在此同時,我發現不只自己被看見,更多是讀者留言和私訊與我分享生命故事或對我表達感謝,真誠的文字情感交流每每讓我感動。有時候先生見我又紅了眼眶,得知我被讀者的某一段話觸動,他總笑笑的說:「你心地柔軟又善良,認識你十幾年來,始終如一。」
	
	就這樣寫著寫著,陸續有讀者和諮商個案詢問是否有出書計畫,因緣際會之下,老天牽起我和天下文化的連結線,我們秉持送給全天下父母一本充滿愛與溫度的教養手記的共同理念,推出《親子膠水》。
	
	全書集結近年受到重視的依附理論、分離焦慮、安全堡壘以及「剛剛好的媽媽」等概念,輔以知名心理學家的核心概念,例如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家庭星座、意義治療學派的存在意義、精神分析學派佛洛姆(Erich Fromm)談愛的真諦等,將理論概念揉合教養現場,像是第二章〈教養現場的百態〉即有許多實際案例。
	
	第三章以「親子界線」的概念探討親子界線該如何適時適量劃分並且保有調整彈性,其中〈失格母親的吶喊〉這篇是我從混亂失序中覺醒的慘痛經驗,每每閱讀眼眶必然泛紅。第四章談打造和諧且相互穿透的親子關係,引領孩子體驗什麼是愛、喜樂和幸福,其背後關鍵莫過於懂得愛自己的父母所愛。
	
	第五章回到此書最大的宗旨,鼓勵與催化親子間的關係,在歷經共融到分離個體化之後,孩子會長出內在的心理韌性,提醒父母在孩子尋找自身之光的過程中,除了需要更有意識的面對自我,還要以溫柔堅定的力量成為孩子成長過程的安全性客體。
	
	回到我自己身上,兩個孩子賦予我生命莫大勇氣,增添我心靈財富,跌跌撞撞至今逼近不惑之年,逐漸在當母親與做自己的路上找到平衡位置,在學會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能好好疼惜自己。
	
	我將這一路的身心靈成長,從母親的視角、孩子的視角細細分析,加上我反覆搓揉的溫柔與關懷,化為書裡的字字句句,輕柔放在你手中,希望我們在為人父母的路上,能保有自己喜歡的能量繼續往前走,並且讓孩子成為自己柔美溫暖的光芒。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