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石化‧島嶼想像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吳晟疾呼:面對不公義 良心應發聲!
我的詩句不是子彈或刀劍
不能威嚇誰
也不懂得向誰下跪
只有聲聲句句飽含淚水
一遍又一遍朗讀
一遍又一遍,向天地呼喚
--吳晟〈只能為你寫一首詩〉
※民國100年,第一本最最震撼人心的環保/紀實/國土反思的真切之作!我們家園該走向何處?
※網路上550萬筆搜尋,國人關切的重要議題!
※一句「甜蜜的負荷」詩句,陪我們學習長大的詩人吳晟,用關懷/請求的使命編整完成《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一書,懇切的告訴我們,「身為台灣人,你不可不知道──當石化落塵撲蓋了蚵仔、稻米、農作物,將影響你我的健康!」
※以「國光石化」(八輕)設廠事件為核心,圖文並茂地呈現事件的來龍去脈與真相、人面對土地與環境的情感、對台灣這座島嶼未來的想像和願景等,讓議題回到核心價值,也聚集更多關心台灣國土永續發展者的目光和實際支持。
※蘇花公路、二○二兵工廠濕地、國光石化……不在僅是議題,而是攸關我們與後代子子孫孫的生活,核心思想就是「國土的規劃」。這本《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不僅全面剖析與記錄國光石化對未來影響之外,更可讓我們思考這片土地將走向何種面貌的重要著作。
※在國光石化建廠/否決即將揭曉之際,《溼地.石化.島嶼想像》整編歷經14年甚至更長遠的環保運動足跡,這是個發人深省的逗點,但絕不是句點!
國光石化彰化設廠議題,在當地舉行聽證會,正反意見僵持、現場混亂。
贊成者以經濟發展為由;反對者高喊看看六輕的結果,我們還需要國光石化(八輕)嗎?
國光石化是對生態最大危害:
一、雲林彰化為台灣重要農業大縣,當石化落塵摘蓋了天空,我們吃的蚵仔、稻米、農作物將遭受其害,影響全台你我的健康。
二、國光石化預定地,就在濁水溪出海口,台灣國際級溼地將被填平!
我們在瘋無尾熊、熊貓之際,台灣外海特有「極度瀕危」白海豚,其滅種機率比北極熊與熊貓都高,當國光石化設廠後,將阻斷白海豚族群迴游,白海豚如學不會轉彎?....以及溼地上的潮蟹、海鳥,生態將全數遭毀。
吳晟.吳明益主編的《溼地.石化.島嶼想像》,全面分析、記錄這大事記,透過攝影、報導,以及詩人、作家、音樂人、歌手完整記錄,並拉高層級告訴我們,建國100年之際應該思考的「國土規劃」!
我們的母親奶水-濁水溪
孕育了我們的生命與美麗的溼地
不應該由這一代來定奪
摧毀了她的美麗
本書版稅收入捐給「反國光石化聯盟」。
本書採用環保紙、大豆油墨印刷。
一、台灣石化工業發展全記錄,搜羅台灣西海岸工業區設立大事紀、環境生態科學研究、各界聲音、歌詞詩文創作,以及對美麗之島台灣的未來願景。
二、以生物多樣性著稱的溼地生態,和發展高污染的石化工業,讓讀者思考自己對台灣這個島嶼未來的想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要做出何種價值選擇。
三、本書由吳晟、吳明益主編,公視著名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導演統籌攝影照片,收錄內容包括:
.長期守護彰化溼地的「彰化縣環保聯盟」蔡嘉陽理事長的文章及訪談
.藝文界──
劉克襄、陳明章、廖永來、吳晟、吳明益、拷秋勤等作家歌手,針對反國光石化(八輕)所創作的詩、歌、散文。
.學界──
李鴻源(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周桂田(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生醫暨科技倫理中心政策組召集人)
陳吉仲(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幸助(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徐光蓉(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
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許晃雄(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
柳中明(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劉祖乾(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化學系)……等等數十位學者專家的研究報告及論述。
.「歷史的抉擇:陳定南、王永慶生存環境與石化經濟之辯」,六輕設廠始末及工安事件等。
國光石化(八輕)、西部海岸工業區開發相關報導。
我的詩句不是子彈或刀劍
不能威嚇誰
也不懂得向誰下跪
只有聲聲句句飽含淚水
一遍又一遍朗讀
一遍又一遍,向天地呼喚
--吳晟〈只能為你寫一首詩〉
※民國100年,第一本最最震撼人心的環保/紀實/國土反思的真切之作!我們家園該走向何處?
※網路上550萬筆搜尋,國人關切的重要議題!
※一句「甜蜜的負荷」詩句,陪我們學習長大的詩人吳晟,用關懷/請求的使命編整完成《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一書,懇切的告訴我們,「身為台灣人,你不可不知道──當石化落塵撲蓋了蚵仔、稻米、農作物,將影響你我的健康!」
※以「國光石化」(八輕)設廠事件為核心,圖文並茂地呈現事件的來龍去脈與真相、人面對土地與環境的情感、對台灣這座島嶼未來的想像和願景等,讓議題回到核心價值,也聚集更多關心台灣國土永續發展者的目光和實際支持。
※蘇花公路、二○二兵工廠濕地、國光石化……不在僅是議題,而是攸關我們與後代子子孫孫的生活,核心思想就是「國土的規劃」。這本《溼地.石化.島嶼想像》不僅全面剖析與記錄國光石化對未來影響之外,更可讓我們思考這片土地將走向何種面貌的重要著作。
※在國光石化建廠/否決即將揭曉之際,《溼地.石化.島嶼想像》整編歷經14年甚至更長遠的環保運動足跡,這是個發人深省的逗點,但絕不是句點!
國光石化彰化設廠議題,在當地舉行聽證會,正反意見僵持、現場混亂。
贊成者以經濟發展為由;反對者高喊看看六輕的結果,我們還需要國光石化(八輕)嗎?
國光石化是對生態最大危害:
一、雲林彰化為台灣重要農業大縣,當石化落塵摘蓋了天空,我們吃的蚵仔、稻米、農作物將遭受其害,影響全台你我的健康。
二、國光石化預定地,就在濁水溪出海口,台灣國際級溼地將被填平!
我們在瘋無尾熊、熊貓之際,台灣外海特有「極度瀕危」白海豚,其滅種機率比北極熊與熊貓都高,當國光石化設廠後,將阻斷白海豚族群迴游,白海豚如學不會轉彎?....以及溼地上的潮蟹、海鳥,生態將全數遭毀。
吳晟.吳明益主編的《溼地.石化.島嶼想像》,全面分析、記錄這大事記,透過攝影、報導,以及詩人、作家、音樂人、歌手完整記錄,並拉高層級告訴我們,建國100年之際應該思考的「國土規劃」!
我們的母親奶水-濁水溪
孕育了我們的生命與美麗的溼地
不應該由這一代來定奪
摧毀了她的美麗
本書版稅收入捐給「反國光石化聯盟」。
本書採用環保紙、大豆油墨印刷。
一、台灣石化工業發展全記錄,搜羅台灣西海岸工業區設立大事紀、環境生態科學研究、各界聲音、歌詞詩文創作,以及對美麗之島台灣的未來願景。
二、以生物多樣性著稱的溼地生態,和發展高污染的石化工業,讓讀者思考自己對台灣這個島嶼未來的想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要做出何種價值選擇。
三、本書由吳晟、吳明益主編,公視著名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導演統籌攝影照片,收錄內容包括:
.長期守護彰化溼地的「彰化縣環保聯盟」蔡嘉陽理事長的文章及訪談
.藝文界──
劉克襄、陳明章、廖永來、吳晟、吳明益、拷秋勤等作家歌手,針對反國光石化(八輕)所創作的詩、歌、散文。
.學界──
李鴻源(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周桂田(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生醫暨科技倫理中心政策組召集人)
陳吉仲(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幸助(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珮瑛(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徐光蓉(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
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許晃雄(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
柳中明(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劉祖乾(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化學系)……等等數十位學者專家的研究報告及論述。
.「歷史的抉擇:陳定南、王永慶生存環境與石化經濟之辯」,六輕設廠始末及工安事件等。
國光石化(八輕)、西部海岸工業區開發相關報導。
目錄
編者序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吳明益
八輕(國光石化)計畫大事紀:1989年~2009年
一、環境的聲音,我們的歌詩
濁水溪出代誌∕阿達
濁水溪的日頭覕佇咧哮∕陳明章
灰色海岸線拷秋勤
只能為你寫一首詩∕吳晟
向北方抗議∕李根政
賴和行街頭林梵
我們轉過彎吧∕廖永來
八輕過後∕劉克襄
二、不遠的殷鑑:六輕建廠始末
從石化業的健康危害看 「六輕和國光去留」的抉擇∕詹長權
歷史的抉擇:陳定南、王永慶生存環境與石化經濟之辯
六輕設廠及重大工安事件表
六根煙囪的故事∕呂東熹
三、各界的觀點:八輕設廠評估報告
【海洋及溼地生態】
彰化海岸溼地的愛與死∕蔡嘉陽
台灣沿海溼地的碳匯生態服務∕林幸助
白海豚為什麼該轉彎?∕陳昭倫
【水資源】
八輕之水哪裡來?∕謝志誠
農民的水為什麼不見了∕陳清圳
【整體獲利評估】
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的經濟分析∕陳吉仲
以科學數據檢視石化開發∕吳珮瑛
推銷國光石化 犯大錯∕周桂田
BAU的謬誤∕柳中明
【健康風險評估】
讓我告訴你什麼叫污染失控∕沈建全
【總體評估】
用我們的錢∕豢養石化巨獸∕徐光蓉
學界反對國光石化(八輕)在彰化設廠分析報告∕吳明益、周桂田、林幸助、徐光蓉、莊秉潔、許晃雄、陳吉仲、陳昭倫、劉祖乾
四、信息的傳播:報章媒體專文報導
乙烯迷航專題報導∕朱淑娟
國光石化 無水問蒼天∕呂苡榕
工業掛帥 台灣濕地保育路漫長∕胡慕情
夢想變泡沫,台灣工業區養蚊子∕謝錦芳
耗資百億元 百分之百閒置 雲林離島工業區 蒼涼令人嘆息∕張朝欣
八輕進駐,牛車採蚵將消失∕劉力仁、廖振輝
與石化搏鬥的人(2):台西孤鳥∕胡慕情
五、喧嘩的眾聲:石化工業論述選輯
【在地人的聲音】
《廢墟台灣》提早降臨?∕宋澤萊
煙囪印象∕康原
拚誰的經濟?顧誰的腹肚∕吳晟
煙囪的外面還有煙囪……∕洪長源
第一個站出來的鄉長∕黃盛祿
被極度扭曲的環評制度和精神:從八輕國光石化看起∕蔡嘉陽
政客發誓,百姓去死:談彰化大城國光石化開發案∕陳秉亨
不只為了白海豚∕莊芳華
【各界關注的聲音】
國光石化∕不只是選擇題、是非題∕李鴻源
國光石化廢水,比飲用水乾淨安全?∕吳焜裕
國光石化不可替代嗎?∕戴興盛
哪門子的環保救國∕廖本全
如果你想毀棄這塊土地,請賣給我們好嗎?∕吳明益
從六輕到國光,發展誰的經濟?∕李根政
發展病理∕李敏勇
如果,石化……∕王敏玲
八輕(國光石化)計畫大事紀:2010年~
六、島民的願景:許台灣怎樣的未來
建構台灣未來永續競爭力、反對國光石化設廠∕1282位連署學者
藝文界守護濁水溪口,許台灣健康未來∕31位連署藝文界人士
沒有國光石化的彰化西南角海岸願景∕蔡嘉陽
美好生態,活絡在地經濟∕莊芳華
以實際行動反對國光石化(八輕):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白海豚棲地公益信託 內政部主管 又不想管∕孫窮理、易禹昕
八輕(國光石化)計畫大事紀:1989年~2009年
一、環境的聲音,我們的歌詩
濁水溪出代誌∕阿達
濁水溪的日頭覕佇咧哮∕陳明章
灰色海岸線拷秋勤
只能為你寫一首詩∕吳晟
向北方抗議∕李根政
賴和行街頭林梵
我們轉過彎吧∕廖永來
八輕過後∕劉克襄
二、不遠的殷鑑:六輕建廠始末
從石化業的健康危害看 「六輕和國光去留」的抉擇∕詹長權
歷史的抉擇:陳定南、王永慶生存環境與石化經濟之辯
六輕設廠及重大工安事件表
六根煙囪的故事∕呂東熹
三、各界的觀點:八輕設廠評估報告
【海洋及溼地生態】
彰化海岸溼地的愛與死∕蔡嘉陽
台灣沿海溼地的碳匯生態服務∕林幸助
白海豚為什麼該轉彎?∕陳昭倫
【水資源】
八輕之水哪裡來?∕謝志誠
農民的水為什麼不見了∕陳清圳
【整體獲利評估】
國光石化在彰化設廠的經濟分析∕陳吉仲
以科學數據檢視石化開發∕吳珮瑛
推銷國光石化 犯大錯∕周桂田
BAU的謬誤∕柳中明
【健康風險評估】
讓我告訴你什麼叫污染失控∕沈建全
【總體評估】
用我們的錢∕豢養石化巨獸∕徐光蓉
學界反對國光石化(八輕)在彰化設廠分析報告∕吳明益、周桂田、林幸助、徐光蓉、莊秉潔、許晃雄、陳吉仲、陳昭倫、劉祖乾
四、信息的傳播:報章媒體專文報導
乙烯迷航專題報導∕朱淑娟
國光石化 無水問蒼天∕呂苡榕
工業掛帥 台灣濕地保育路漫長∕胡慕情
夢想變泡沫,台灣工業區養蚊子∕謝錦芳
耗資百億元 百分之百閒置 雲林離島工業區 蒼涼令人嘆息∕張朝欣
八輕進駐,牛車採蚵將消失∕劉力仁、廖振輝
與石化搏鬥的人(2):台西孤鳥∕胡慕情
五、喧嘩的眾聲:石化工業論述選輯
【在地人的聲音】
《廢墟台灣》提早降臨?∕宋澤萊
煙囪印象∕康原
拚誰的經濟?顧誰的腹肚∕吳晟
煙囪的外面還有煙囪……∕洪長源
第一個站出來的鄉長∕黃盛祿
被極度扭曲的環評制度和精神:從八輕國光石化看起∕蔡嘉陽
政客發誓,百姓去死:談彰化大城國光石化開發案∕陳秉亨
不只為了白海豚∕莊芳華
【各界關注的聲音】
國光石化∕不只是選擇題、是非題∕李鴻源
國光石化廢水,比飲用水乾淨安全?∕吳焜裕
國光石化不可替代嗎?∕戴興盛
哪門子的環保救國∕廖本全
如果你想毀棄這塊土地,請賣給我們好嗎?∕吳明益
從六輕到國光,發展誰的經濟?∕李根政
發展病理∕李敏勇
如果,石化……∕王敏玲
八輕(國光石化)計畫大事紀:2010年~
六、島民的願景:許台灣怎樣的未來
建構台灣未來永續競爭力、反對國光石化設廠∕1282位連署學者
藝文界守護濁水溪口,許台灣健康未來∕31位連署藝文界人士
沒有國光石化的彰化西南角海岸願景∕蔡嘉陽
美好生態,活絡在地經濟∕莊芳華
以實際行動反對國光石化(八輕):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白海豚棲地公益信託 內政部主管 又不想管∕孫窮理、易禹昕
序/導讀
編者序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大概是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有一年我因著朋友的關係,到當時的敦南誠品地下室,看了一系列當年還非常新鮮的「環境記錄片」。那時對我來說,李長榮化工廠,二仁溪,後勁……,幾乎都只存在遙遠的時空裡,只是到現場湊熱鬧而已。但二十年過去了,有一幕還留在我的腦海裡。一位後勁當地的居民對著鏡頭指著地下水說:「這款水哪會喝得?番仔火一刻就著(toh)起來」。
彼時,在那個黑暗的地下室,我也覺得心底有什麼物事被點著了。
我常常認為,直到今日,政府常將環保做為口號,實際上卻逆其道而行,跟戰後臺灣所形塑的文化氛圍有關。
戰後島嶼殘破,國民黨政府初期以扶植水泥、電力、伐木造紙等公營事業為主,一九五二年美國恢復對台經援,政府開始以龐大的資金,以及接收自臺灣總督府的固定資產,扶植資本家,造就了橫跨基礎工業、金融、貿易、交通運輸和通訊等部門的經濟體,並確立以國家資本為主的經濟發展策略。這個時期,官方常宣稱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階段,其實,回過頭看,比較像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滅殺農業」。
當時的工業重心放在紡織、造紙、水泥、石化等產業上,而這些產業又需要大量電力與水資源,於是水庫與電廠開始大規模建造,森林被無計畫性地伐取,終於大幅度地影響了島嶼的自然面貌,形成今日多難之島的芻型。而彼時為發展工業,土地資本也大量被轉換為工業資本,於是農業勞力被迫湧入都市的商業與工業體系內。這段時期內接受政府援助的企業,日後成為臺灣私營企業壟斷市場的主要財團(如台塑、台鳳、台泥、台紙等等)。財團以支持政權來換取經濟上的掖助,形成官僚體系與財團體系共生的狀況。
回想起來,我出生的七○年代普遍被認為是台灣社會漸漸轉成工、商業社會的時刻,但當時臺灣承接的是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大量輸出淘汰的工業,許多學者稱那是美國的「毒物輸出」(export of hazardous)政策。到了我念小學的七○年代末,臺灣四十七條主要及次要河川,已有半數以上嚴重污染,供應西部主要糧倉的河流幾無一倖免,我從童年開始,就注定不是活在曾經存在過的美麗之島上。
而我們的法令像開玩笑似地追著土地的傷口補破網,一九七四年才制定「水污染防制法」,隔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直到一九八六年才制定「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而在此之前,已發生過氯氣外洩(一九七八年)、多氯聯苯中毒(一九七九年)等嚴重事件了。所謂經濟起飛的時代,不如說是以自然資本為燃料的結果。而更可悲的是,島嶼終於形成一個對自然環境缺乏敬意的社會文化體,並將負債留給未來。
而石化產業,正是臺灣此類剝削、宰制型產業的象徵與縮影。
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從日本政府接手了半屏山麓所設立的海軍第六燃料廠(一九四一年),轉型為「中油高雄煉油總廠」。一九六八年設立一輕,一九七五年設立二輕,三輕與四輕分別在一九七八年與一九八四年於林園設廠。不久,大社、仁武、大林埔成為石化中游業的聚集處。一九九五年五輕設立,而一度被宜蘭人拒絕的王氏企業六輕一九九八年於麥寮開始營運,台灣的石化業從一開始美方介入投資,到國資、黨資、民資的共謀,終於扶植出中油與台塑這兩隻,以島嶼的未來為食的巨獸。
從十幾年前意外開始動筆寫自己一些踏查經驗以來,除了感受到野地的美與力量之外,我也看到了土地被剝削後的殘貌:世界名列前茅的公路密度、永遠灰濛濛的天空、乾涸且水泥化的溪流、被禁錮的海岸,以及逐漸退縮、消失,怯生生遠離人群的野地……我始終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揮之不去。那就是我所描寫的一切、賦予我思考的一切俱皆來自於土地,那麼像我這類的人,是否像商人宣稱自己只管賺錢那樣,責任就僅止於躲在望遠鏡後面,躲在文字的叢林裡,然後揮揮手跟後來者說:這世界真美好,或這世界真糟糕,然後就能繼續安穩、無愧地寫作下去?
每回想到這裡,我就想起那些活在「番仔火一刻就著」陰影裡的人們,我就想起那些住在天會下黑雨村莊裡的人們,我就想起那些曾經到海邊走一圈,到山裡過幾晚,日子就能過下去的人們。我們失去的是假日的風景,而他們失去的是生活本身。
今年初到中興大學任人社中心研究員時,一次偶然的踏查行程,與邱貴芬老師、莊秉潔老師到了芳苑。那次為我們導覽的,正是常年投入反國光石化的蔡嘉陽先生,與國內最重要的環境記錄片導演柯金源先生。走在那片柔軟的,仍具生命力的溼地上,一位採蚵的謝素阿嬤手扶著她的牛車,用我聽過最鮮活的語言祝福這群其實還不瞭解事件深層因素的參訪者,原因只是她希望這群她眼中的「教授們」,「有知識的人」,能把當地漁民與居民忍受的污染與心中對八輕的恐懼讓更多人知道。我腦袋裡響起「青蚵仔嫂」的音符,想到或許未來,那句「卜吃青蚵仔喂,是免驚無瞴」的歌詞,都要改過了。
回程時我滿羞愧地看著車窗後逐漸遠去的,海浪持續漲落,插滿孤寂蚵架的灰色海岸。二十年前,那支劃過闇黑地下室的火柴意象又重回我的腦海。
這麼多年了,我們還是只能站在地下室的某個角落,掉幾滴眼淚而已嗎?
在每個環境事件中,政治勢力、資本家、地方人士、環境團體、專業研究者、一般民眾,往往形成時而對抗時而聯合的複雜關係。此次數度更易地點,最終演化為民股與官股結盟的國光石化案更是如此,政商關係,乃至於政商與學界的關係,盤根錯結。
所幸民間的NGO團體如搶救媽祖魚聯盟、彰化環保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等,結合了一群既能衝鋒陷陣,又能為整合相關資訊,為弱勢一方發出正義的聲音的人,終於以白海豚與國民信託的議題,引發了社會的全面性關注。
而我則幸運地目睹了那次踏查後,幾位關心此議題的學者如陳吉仲教授、莊秉潔教授,透過邱貴芬教授的邀請,促成了從空污、健康風險、經濟層面上反駁國光石化的理性力量。日後又透過跨領域的學者,結合生態、溼地、產業研究者,提出挑戰的聲音,並形成第一波的學者連署風潮。自此而後,藝文界、醫師、律師、年輕朋友……等過去或在這類事件中選擇旁觀的「知識分子」,終於與原本長期關心的環運人士,結合成一股思維既縝密又基進,行動卻溫和、理性的反國光石化力量,讓弱勢地方民眾的聲音不再孤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多以來,環運人士、學者、作家、藝術家等各界人士投書不斷,對國光石化的盲目開發形成一股從論述、文字出發的壓力。一次在一個文學獎評審會議的場合,吳晟老師跟我談起來編纂這樣一本文集的可能性。吳晟老師認為,這不但是重要的文獻記錄,也是身為寫作者可以做的事,既可以藉訴說展現出過去石化發展的荒謬性,也要感染更多人,教育更多人。
我們隨即分頭蒐集各項資訊。很幸運地,詩人許悔之的有鹿出版社,為我們實現了這種想法的可能性。於是,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吳晟老師與有鹿的主編宜倩、以及我的編輯助理書帆,蒐羅整理、編制年表、擬定書稿,並邀請了見證臺灣環境運動史的柯金源導演,從提供照片的幾位朋友的影像中,找出最具代表性、震撼力、並搭配文章的影像記錄。收錄這本這本反國光石化文集的每篇文章每段文字每幅照片,都是從這片土地生長出來的,既有科學家論述,也有詩人、歌者的合聲,更有常年默默為我們記錄、報導不平事件的無數雙眼睛。所有作者均不支酬,就彷彿此刻地球上的每種生物,都在為彼此的生存,盡某種程度的免費「生態服務」似的。
而這本書的每個短句,都含有對島嶼未來的想像。
環境經濟學家舒馬克(E. F. Schumacher)在七○年代就曾說,我們在計算獲利時,常常剔除了自然界的「免費財」(free goods)。這使得我們在信仰開發主義時,不免以為我們毀壞的是毫無價值的自然界。而他認為這個邏輯上最荒誕,最具有文明的毀滅性的是,假裝每件東西都有一個價格。換句話說,金錢變成所有價值的最高境界。他認為人類一切經濟來自土地,因此發展適合土地的經濟體制才是明智的。
當年敲鑼打鼓舞獅迎接台塑的人們,今日還認為公安頻頻的六輕是適合麥寮的經濟體制嗎?那些對財團而言微薄至極的賠償金,真能撫慰我們失去生活與海岸線、乾淨海水與空氣,乃至於萬千生命的哀痛嗎?
我們或可想想另一位經濟學者赫曼.達利(Herman Daly)對「成長」與「發展」的不同定義:他認為,隨著投入物質增多所增加的大小,稱為「成長」,而「發展」則是更充分與更大潛力的真實性。簡單地說,成長強調的是「變得更多」,而發展則是指「變得更好」。
這裡的聲音,要的是發展,而不單單只是成長而已。何況,看完這本書以後,你會發現,連成長都是編造的謊言。只有特定人士的口袋成長,這才是事實。
我個人因無能且非常可恥地未站到第一線參與運動,涉入也淺薄,當吳晟老師提出這個計畫時,只好硬著頭皮協助編輯作業,並不適格地撰寫此序。這是我所能做的,一種微薄的償還。執筆寫這篇文章之時,經濟部以不合法理程序所舉辦的「行政聽證會」,正落在我們所編寫的年表的最後一行。但事件必然會繼續下去,我們需要更多人理性瞭解此事,並且用你可能的力量投入。
各位讀者,我懇請您翻閱這本書。只因為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座生態系,我們的島嶼就是一座生態系,不是只有當地人會吃到毒蚵,也不是只有當地人才會吸到飄散的空氣,而海終有一天會將她無法消化的物事,重現在我們的餐桌上。我們得想辦法,捏熄那個始終在島民瞳孔中,熊熊燃燒的恐懼。
因為,人類越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複雜的運作體系,就越證明此刻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大概是大二還是大三的時候,有一年我因著朋友的關係,到當時的敦南誠品地下室,看了一系列當年還非常新鮮的「環境記錄片」。那時對我來說,李長榮化工廠,二仁溪,後勁……,幾乎都只存在遙遠的時空裡,只是到現場湊熱鬧而已。但二十年過去了,有一幕還留在我的腦海裡。一位後勁當地的居民對著鏡頭指著地下水說:「這款水哪會喝得?番仔火一刻就著(toh)起來」。
彼時,在那個黑暗的地下室,我也覺得心底有什麼物事被點著了。
我常常認為,直到今日,政府常將環保做為口號,實際上卻逆其道而行,跟戰後臺灣所形塑的文化氛圍有關。
戰後島嶼殘破,國民黨政府初期以扶植水泥、電力、伐木造紙等公營事業為主,一九五二年美國恢復對台經援,政府開始以龐大的資金,以及接收自臺灣總督府的固定資產,扶植資本家,造就了橫跨基礎工業、金融、貿易、交通運輸和通訊等部門的經濟體,並確立以國家資本為主的經濟發展策略。這個時期,官方常宣稱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階段,其實,回過頭看,比較像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滅殺農業」。
當時的工業重心放在紡織、造紙、水泥、石化等產業上,而這些產業又需要大量電力與水資源,於是水庫與電廠開始大規模建造,森林被無計畫性地伐取,終於大幅度地影響了島嶼的自然面貌,形成今日多難之島的芻型。而彼時為發展工業,土地資本也大量被轉換為工業資本,於是農業勞力被迫湧入都市的商業與工業體系內。這段時期內接受政府援助的企業,日後成為臺灣私營企業壟斷市場的主要財團(如台塑、台鳳、台泥、台紙等等)。財團以支持政權來換取經濟上的掖助,形成官僚體系與財團體系共生的狀況。
回想起來,我出生的七○年代普遍被認為是台灣社會漸漸轉成工、商業社會的時刻,但當時臺灣承接的是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大量輸出淘汰的工業,許多學者稱那是美國的「毒物輸出」(export of hazardous)政策。到了我念小學的七○年代末,臺灣四十七條主要及次要河川,已有半數以上嚴重污染,供應西部主要糧倉的河流幾無一倖免,我從童年開始,就注定不是活在曾經存在過的美麗之島上。
而我們的法令像開玩笑似地追著土地的傷口補破網,一九七四年才制定「水污染防制法」,隔年制定「空氣污染防制法」,直到一九八六年才制定「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而在此之前,已發生過氯氣外洩(一九七八年)、多氯聯苯中毒(一九七九年)等嚴重事件了。所謂經濟起飛的時代,不如說是以自然資本為燃料的結果。而更可悲的是,島嶼終於形成一個對自然環境缺乏敬意的社會文化體,並將負債留給未來。
而石化產業,正是臺灣此類剝削、宰制型產業的象徵與縮影。
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從日本政府接手了半屏山麓所設立的海軍第六燃料廠(一九四一年),轉型為「中油高雄煉油總廠」。一九六八年設立一輕,一九七五年設立二輕,三輕與四輕分別在一九七八年與一九八四年於林園設廠。不久,大社、仁武、大林埔成為石化中游業的聚集處。一九九五年五輕設立,而一度被宜蘭人拒絕的王氏企業六輕一九九八年於麥寮開始營運,台灣的石化業從一開始美方介入投資,到國資、黨資、民資的共謀,終於扶植出中油與台塑這兩隻,以島嶼的未來為食的巨獸。
從十幾年前意外開始動筆寫自己一些踏查經驗以來,除了感受到野地的美與力量之外,我也看到了土地被剝削後的殘貌:世界名列前茅的公路密度、永遠灰濛濛的天空、乾涸且水泥化的溪流、被禁錮的海岸,以及逐漸退縮、消失,怯生生遠離人群的野地……我始終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揮之不去。那就是我所描寫的一切、賦予我思考的一切俱皆來自於土地,那麼像我這類的人,是否像商人宣稱自己只管賺錢那樣,責任就僅止於躲在望遠鏡後面,躲在文字的叢林裡,然後揮揮手跟後來者說:這世界真美好,或這世界真糟糕,然後就能繼續安穩、無愧地寫作下去?
每回想到這裡,我就想起那些活在「番仔火一刻就著」陰影裡的人們,我就想起那些住在天會下黑雨村莊裡的人們,我就想起那些曾經到海邊走一圈,到山裡過幾晚,日子就能過下去的人們。我們失去的是假日的風景,而他們失去的是生活本身。
今年初到中興大學任人社中心研究員時,一次偶然的踏查行程,與邱貴芬老師、莊秉潔老師到了芳苑。那次為我們導覽的,正是常年投入反國光石化的蔡嘉陽先生,與國內最重要的環境記錄片導演柯金源先生。走在那片柔軟的,仍具生命力的溼地上,一位採蚵的謝素阿嬤手扶著她的牛車,用我聽過最鮮活的語言祝福這群其實還不瞭解事件深層因素的參訪者,原因只是她希望這群她眼中的「教授們」,「有知識的人」,能把當地漁民與居民忍受的污染與心中對八輕的恐懼讓更多人知道。我腦袋裡響起「青蚵仔嫂」的音符,想到或許未來,那句「卜吃青蚵仔喂,是免驚無瞴」的歌詞,都要改過了。
回程時我滿羞愧地看著車窗後逐漸遠去的,海浪持續漲落,插滿孤寂蚵架的灰色海岸。二十年前,那支劃過闇黑地下室的火柴意象又重回我的腦海。
這麼多年了,我們還是只能站在地下室的某個角落,掉幾滴眼淚而已嗎?
在每個環境事件中,政治勢力、資本家、地方人士、環境團體、專業研究者、一般民眾,往往形成時而對抗時而聯合的複雜關係。此次數度更易地點,最終演化為民股與官股結盟的國光石化案更是如此,政商關係,乃至於政商與學界的關係,盤根錯結。
所幸民間的NGO團體如搶救媽祖魚聯盟、彰化環保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等,結合了一群既能衝鋒陷陣,又能為整合相關資訊,為弱勢一方發出正義的聲音的人,終於以白海豚與國民信託的議題,引發了社會的全面性關注。
而我則幸運地目睹了那次踏查後,幾位關心此議題的學者如陳吉仲教授、莊秉潔教授,透過邱貴芬教授的邀請,促成了從空污、健康風險、經濟層面上反駁國光石化的理性力量。日後又透過跨領域的學者,結合生態、溼地、產業研究者,提出挑戰的聲音,並形成第一波的學者連署風潮。自此而後,藝文界、醫師、律師、年輕朋友……等過去或在這類事件中選擇旁觀的「知識分子」,終於與原本長期關心的環運人士,結合成一股思維既縝密又基進,行動卻溫和、理性的反國光石化力量,讓弱勢地方民眾的聲音不再孤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多以來,環運人士、學者、作家、藝術家等各界人士投書不斷,對國光石化的盲目開發形成一股從論述、文字出發的壓力。一次在一個文學獎評審會議的場合,吳晟老師跟我談起來編纂這樣一本文集的可能性。吳晟老師認為,這不但是重要的文獻記錄,也是身為寫作者可以做的事,既可以藉訴說展現出過去石化發展的荒謬性,也要感染更多人,教育更多人。
我們隨即分頭蒐集各項資訊。很幸運地,詩人許悔之的有鹿出版社,為我們實現了這種想法的可能性。於是,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吳晟老師與有鹿的主編宜倩、以及我的編輯助理書帆,蒐羅整理、編制年表、擬定書稿,並邀請了見證臺灣環境運動史的柯金源導演,從提供照片的幾位朋友的影像中,找出最具代表性、震撼力、並搭配文章的影像記錄。收錄這本這本反國光石化文集的每篇文章每段文字每幅照片,都是從這片土地生長出來的,既有科學家論述,也有詩人、歌者的合聲,更有常年默默為我們記錄、報導不平事件的無數雙眼睛。所有作者均不支酬,就彷彿此刻地球上的每種生物,都在為彼此的生存,盡某種程度的免費「生態服務」似的。
而這本書的每個短句,都含有對島嶼未來的想像。
環境經濟學家舒馬克(E. F. Schumacher)在七○年代就曾說,我們在計算獲利時,常常剔除了自然界的「免費財」(free goods)。這使得我們在信仰開發主義時,不免以為我們毀壞的是毫無價值的自然界。而他認為這個邏輯上最荒誕,最具有文明的毀滅性的是,假裝每件東西都有一個價格。換句話說,金錢變成所有價值的最高境界。他認為人類一切經濟來自土地,因此發展適合土地的經濟體制才是明智的。
當年敲鑼打鼓舞獅迎接台塑的人們,今日還認為公安頻頻的六輕是適合麥寮的經濟體制嗎?那些對財團而言微薄至極的賠償金,真能撫慰我們失去生活與海岸線、乾淨海水與空氣,乃至於萬千生命的哀痛嗎?
我們或可想想另一位經濟學者赫曼.達利(Herman Daly)對「成長」與「發展」的不同定義:他認為,隨著投入物質增多所增加的大小,稱為「成長」,而「發展」則是更充分與更大潛力的真實性。簡單地說,成長強調的是「變得更多」,而發展則是指「變得更好」。
這裡的聲音,要的是發展,而不單單只是成長而已。何況,看完這本書以後,你會發現,連成長都是編造的謊言。只有特定人士的口袋成長,這才是事實。
我個人因無能且非常可恥地未站到第一線參與運動,涉入也淺薄,當吳晟老師提出這個計畫時,只好硬著頭皮協助編輯作業,並不適格地撰寫此序。這是我所能做的,一種微薄的償還。執筆寫這篇文章之時,經濟部以不合法理程序所舉辦的「行政聽證會」,正落在我們所編寫的年表的最後一行。但事件必然會繼續下去,我們需要更多人理性瞭解此事,並且用你可能的力量投入。
各位讀者,我懇請您翻閱這本書。只因為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座生態系,我們的島嶼就是一座生態系,不是只有當地人會吃到毒蚵,也不是只有當地人才會吸到飄散的空氣,而海終有一天會將她無法消化的物事,重現在我們的餐桌上。我們得想辦法,捏熄那個始終在島民瞳孔中,熊熊燃燒的恐懼。
因為,人類越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複雜的運作體系,就越證明此刻是一個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沒有旁觀者的時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