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震後20年紀事:以及核電爭議與全球氣候變遷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921大地震20周年紀念
	從重創到重建
	台灣如何挺過百年來最強大地震
	
	★921震後20周年紀念,透過作者重建會執行長的角度來看台灣如何挺過百年來最強大地震!
	★面對執政領導人的壓力、人民的期盼、與國內外的關注,在眾目睽睽之下重建會如何穩健帶領社會走出這集體的創傷呢?
	★921大地震事件20周年的回首與展望
	★行政院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黃榮村,對重建過程最詳細的剖白!
	
	二十年後,誰還記得921大地震呢?
	
	「對我來講,921假如剛好來到十周年或是二十周年,總覺得有責任好好坐下來寫一些文字或講些話,至少交代兩個要點,一個是從921的救災與重建經驗中,我們究竟學到了什麼防救災經驗可以交給下一代,來當為建設韌性城鄉與韌性社會的參考;另外一個則是,如何將台灣在大災難中出現過令人感動的患難與共情懷,擴散到社會上的每個角落,讓台灣在下一個大災難出現時,得以更快凝聚這種患難與共的情感,讓它發展得更為強大,協助大家度過難關。」──黃榮村
	
	作者從行政院921重建會執行長的角度切入描寫,當時所觀察到的種種現象以及遭遇到的各種瓶頸難處。重建工程繁冗複雜,一切百廢待興,在面對執政領導人的壓力、人民的期盼、與國內外的關注,921重建會又是如何取得平衡,以穩健的步伐帶領社會走出大地震所造成的創傷呢?
	
	以921大地震經驗觀察日本東北311大地震,尤其是大海嘯造成全球矚目的核電廠氫爆與核心熔解,迫使世界先進國家與台灣皆需重新面對「核電存續與替代」之難解議題。
	
	工業革命後200多年來溫室氣體大量累積性的排放,導致全球暖化與海平面上升,極端氣候日益增多,致命性的重重危機迫在眉睫。作者從防救災角度,討論國際與台灣的政策訂定以及民間環境運動,如何在國家社會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以達成永續發展及提升下一代福祉的目標,和大自然共存共榮。
目錄
	序
	
	輯一   921震後20年紀事
	20年後,誰還記得921
	史無前例的293所學校重建
	遊走在災區的集體焦慮與生命的火光
	921之後的世紀性災難
	思念在風中,相逢大甲溪畔
	
	輯二   古今中外的災難想像與教訓
	小行星撞擊與恐龍滅絕
	聖經災難故事的現代考證
	環太平洋火環帶與地震預測
	
	輯三   核電爭議與全球氣候變遷
	福島核一廠事故與台灣核電爭議
	全球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
	
	輯四   預測災害與汚染下的群體動態行為
	災害與汚染下,如何預測群體的動態行為
序/導讀
	序
	
	921這個災難魔術數字,已經成為台灣集體記憶的一部分,就像二二八、四六、八七、與八八一樣,每到這個日子就是要靜下來想一想,不只是要回憶過去,更要看向未來。
	
	對我來講,921假如剛好來到十周年或是二十周年,總覺得有責任好好坐下來寫一些文字或講些話,至少交代兩個要點,一個是從921的救災與重建經驗中,我們究竟學到了什麼防救災經驗可以交給下一代,來當為建設韌性城鄉與韌性社會的參考;另外一個則是,如何將台灣在大災難中出現過令人感動的患難與共情懷,擴散到社會上的每個角落,讓台灣在下一個大災難出現時,得以更快凝聚這種患難與共的情感,讓它發展得更為強大,協助大家度過難關。
	
	921之後世界上發生了很多更大規模的天然災難,有些是地震、風災水災,有些則是台灣比較陌生但威力無窮的海嘯。整個地球更面臨著百年內一定會發生的海平面上升災難,台灣不可避免的,也很快會捲入這個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困境之中,出現能源供應短缺、核電廠爭議、西部海岸區域遷移、與國土規劃等問題。本書將這些問題彙總在一起,分輯編列,每一件事都與台灣面臨的災難有關,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連往未來,值得大家一起來正視它們並謀對策。
	
	本書各文雖皆互有關聯,但所涉學術及經驗領域卻有極大差異,因此在資料證據與論證的蒐集呈現方式上,各有不同,雖已儘量覆驗,不免仍會有疏漏與引用失當之處,尚祈各界方家惠予指正為禱。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