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選擇:以人性面對全球危機,G7央行總裁寫給21世紀公民的價值行動準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們熟知一切事物的「價格」,卻對其「價值」一無所知
——愛爾蘭詩人 王爾德——
從金融海嘯、COVID-19,到未來可預期的氣候變遷,
每一次危機發生,都在挑戰市場「價值」能不能因應衝擊,
如果不能審視「價值觀」如何影響「價值」,我們便無法看向未來!
本書企圖分析一種獨到的宏觀洞見——「普世價值轉移的趨勢」,
這種趨勢的影響力,遠比技術(科技)趨勢影響得更深更廣;
迫使我們不只得衡量市場當下的「價值」,也要瞭解「價值」的未來走向,
才能更進一步,以前瞻角度掌握世界脈動。
這是本書對各階層決策者、經理人,以及廣大投資人最顯著的益處。
COVID-19就是一場「價值」危機。
例如,政府如何判定輕重緩急;保險業者如何在疫情爆發時定價人命?
人類的歷史一路面臨危機,
21世紀以來,從次貸風暴、氣候變遷乃至全球疫情,
都在重新定義/定價市場的「價值」,
我們又該如何應對人類的下一場「價值」危機——氣候變遷。
★有能力改變趨勢的經濟金融巨擘★
本書作者馬克・卡尼現為聯合國氣候行動和融資特使、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召集人,是有能力改變趨勢的經濟金融巨擘。在此之前,他曾擔任英國、加拿大央行總裁,帶領加拿大安然度過金融危機,也為英國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夕,擬定經濟應對計劃。
在擔任國際組織金融高級官員的這段期間,卡尼目睹了公眾對精英、全球化和技術的信心的崩潰,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挑戰,以及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的驚人威脅。《價值的選擇》是卡尼企圖從人性角度、結合實務與經濟學理論,設想金融解決之道。
本・書・結・構
《價值的選擇》全書分成三部分,
從「價值」的角度切入,
企圖為社會與經濟所需,重建改革框架:
一、考察各種價值觀念,及其在政治哲學中的根源。
為了闡明價值與價值觀之間的關係,本書解釋貨幣如何用來衡量價值,以及金本位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並討論加密貨幣是否能如該社群宣稱的解決中心化問題。進一步討論我們面臨的更深層挑戰:走向極端的市場基本教義派。
二、討論21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三場危機:信貸風暴、Covid-19,與氣候變遷。
本書認為,這些危機會啟動重建價值的機制,尤其是疫情與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證明當社會因為共同目標而達成共識的價值,能讓價值觀避免受到市場定價機制的影響。
三、以對三大危機的反應為基礎,為領導人、公司、投資者和國家勾勒出行動計劃。
三場危機的經驗表明,支撐成功經濟的有共同價值觀和信念,包含:創造力、彈性、長期觀點的可持續性、公平、責任、團結,與謙遜。
名人推薦
各界讚譽
劉思泰|高通副總裁暨台灣、東南亞與紐澳區總裁
彭啟明|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 節目主持人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顏擇雅|暢銷書《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作者
王怡人 Jenny|《美股投資學》作者、JC 財經觀點創辦人
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歐洲央行總裁
拉詹(Raghuram G. Rajan)|印度前央行總裁、《第三支柱》作者
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英國前首相
奧尼爾(Jim O’Neill)|高盛前董事長、「金磚四國」之父
波諾(Bono)|愛爾蘭搖滾樂團U2主唱兼旋律吉他手
安東尼.哥爾莫利(Sir Antony Gormley)|英國雕塑家
—— 重量級好評推薦
馬克.卡尼的新書不容忽視,他在告訴我們所有事情都是有代價的,我們應該理解其背後真正的「價值」,綜觀從金融危機、氣候變遷到新冠肺炎疫情,卡尼為企圖建立公平、永續世界的21世紀決策者,寫出一本絕佳指南。──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歐洲央行總裁
發人深省且閱讀姓強……隨著社會努力在後疫情時代重建團結,《價值的選擇》將成為不可或缺的指引。──拉詹(Raghuram G. Rajan)|印度前央行總裁、《第三支柱》作者
馬克.卡尼在兩國央行不凡的經驗,可以對世界遭遇的巨大挑戰,提供根本且激盪性的解方。──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英國前首相
這本書用很易懂的方式,教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之道;對環保界來說,就像《格雷的五十道黑影》一樣重要。──波諾(Bono)|愛爾蘭搖滾樂團U2主唱兼旋律吉他手
探究經濟體系和民主價值如何讓市場基本教義派崛起…對於全球金融體系為何需要改革,提供全面而且有說服力的觀點。──《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價值的選擇》是指標性的著作,卡尼很確切且令人信服的指出市場社會崛起,以及價值的衰微。──《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目錄
前言 讓市場回歸真正人性
第一部 市場社會興起
第一章 何謂價值Ⅰ:客觀價值論
第二章 何謂價值Ⅱ:主觀價值論
第三章 貨幣、黃金與法定同意的時代
第四章 從《大憲章》到現代貨幣
第五章 貨幣的未來
第六章 現在,我們對價值的一無所知
第二部 價值 (觀)的三次危機
第七章 全球金融危機:風雨飄搖的世界
第八章 打造一個更單純、更安全且更公平的金融體系
第九章 COVID-19危機:大流行傳染病之始末與應對
第十章 COVID-19危機:餘波、休養生息與復興
第十一章 氣候危機
第十二章 化解迫在眉睫的悲劇
第三部 以人性重建價值
第十三章 以價值觀為本的領導
第十四章 企業如何創造價值?
第十五章 價值與價值觀並重的投資
第十六章 國家如何為全民創造價值?
結論:謙卑
序/導讀
前言
讓市場回歸真正人性
▎人性自利的極致
車子寂靜地駛穿倫敦金融城(the City),抵達聖米迦勒(St Michael)的洛斯伯利街(Lothbury)時稍候了片刻,待保全人員打開那雄偉的鋼門後,便直接駛入金銀院。我跨步下車,穿越偌大金庫旁的警報門,接著爬上花崗岩階梯。在進入內殿之際,我順手搓了搓黃銅門雕飾獅像的鼻子。向幾位穿著粉紅色夾克的管理員道聲早安後,我沿著眾多前輩的畫像,步入英格蘭銀行總裁辦公室。
眼前這一切的一切,總令人不由得想起英格蘭銀行的悠久歷史以及它亙久不變的使命。英格蘭銀行入口大廳的樣貌,正好和大英帝國首都的風格相互呼應。走廊兩側的馬賽克鑲嵌著羅馬硬幣以及商業之神墨丘利(Mercury)的圖像。鍍金的樓梯井和門前,則有代表傳統的寶藏守護者獅子駐守著。
在這裡,貨幣與價值的象徵處處可見:窗外的桑樹暗示著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製通貨是以桑樹皮製成;墨丘利以他帶著翅膀的頭,俯瞰著莊嚴的董事會議室;而獅頭鷹則像守護神話裡位於地心的黃金堆一般,堅定地守護著這間會議室的出入口。
英格蘭銀行的中心位置確實藏著可觀的黃金。我腳下那九座以三呎厚鋼門與外界隔絕的地窖裡,收藏著總市場價值超過一千八百億美元的五千五百噸黃金。那些黃金約占人類誕生以來的黃金總開採量的五%。
這裡的一切看起來就是那麼的堅固、安全且永恆。然而,這一切只是虛有其表。大英帝國已成為過去,而如今的大英國協也正遭受威脅。永恆只是暫時的,價值不過是一種幻覺。
代表著過往輝煌時代遺跡的黃金,空洞地躺在我們的地窖裡。從前,黃金被用來擔保貨幣的價值,但後來,黃金與貨幣價值之間的連結關係變成一個十字架,在帶來繁榮後,最終導致經濟陷入衰退。金融市場並不是因為黃金看起來光鮮亮麗而重視黃金,而是因為它看似安全。所以,黃金價格總是在金融困境或地緣政治衝突憂慮升高之際飆漲。在那種動盪時期,世人對機構的信任會被他們對原物料商品的信心取代。
金價的波動無時無刻提醒我們,英格蘭銀行的永久性取決於黃金的價值,而那個價值取決於價值觀。
★★★
十二多年來,我有幸擔任七大工業國(G7)的中央銀行總裁(先是加拿大中央銀行總裁,後來是英國中央銀行總裁),這是一份特殊的榮耀,也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在這段時間,我目睹了黃金王國的興起與衰敗。我領導全球各地展開一連串旨在修復當年引爆金融危機的諸多潛在問題的改革,設法導正存在於金融資本主義核心的惡質文化,並開始著手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根本挑戰,以及氣候變遷所引發的生存風險。
每當我好不容易得以從看似已成為日常的危機管理事務中抽身,更深層的相同問題便反覆不斷浮上我的腦海。什麼是價值?價值的基礎是怎麼建立的?是哪些價值觀在支撐著價值?評估價值的行為是否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並對我們的選擇造成制約?市場上的評價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價值觀?人類狹隘的眼界與淺短的眼光,是否意味我們低估了某些對全體人類福祉攸關重大的事務?
以上就是本書努力試圖探討的疑問。本書將檢視我們的社會將如何走到王爾德(Wilde)的警句所描繪的那個地步——熟知一切事物的價格,但對其價值一無所知。我們對市場的信念愈來愈堅定,甚至將市場視為不可侵犯的真理,最後更從一個市場經濟體系轉變為一個市場社會。本書將探討要如何扭轉這個局面。
★★★
多年前的某個夏天,一群政策制定者、商界人士、學術界人士、勞工領袖與慈善工作者,為了討論市場體系的未來而齊聚梵蒂岡;從很多方面來說,本書是對當時他們提出的疑問之一的遲來回應。當時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意外現身,和我們共進午餐,他還分享了一則寓言。他表示:
我們以葡萄酒佐餐,而葡萄酒代表很多事物。它帶著芳香、色澤及豐富的風味,和盤中的餐點相得益彰。葡萄酒也含有能活躍心靈的酒精。總之,葡萄酒豐富了人類的所有感官。
而在這場盛宴結束時,我們將飲用格巴拉酒。格拉巴酒則是單一的事物:酒精。格拉巴酒是蒸餾酒。
他接著說:
人性是多元的——熱情、好奇、理性、利他、有創造力、自私。
但市場則是單一的事物:自利。市場體現了人性自利的極致。
接著,他賦予我們一個挑戰:
你們的任務是將格拉巴酒變回葡萄酒,將市場再度變得真正有人性。
這不是神學。這是現實。這是真理。
本書利用我在民間部門與公共政策方面的經驗,檢視價值與價值觀之間的關係、這兩者如何互相影響、以及它們在互相影響的同時,又如何決定我們的生計、身分認同與可能性。另外,本書也將檢視一旦我們認清這些動態,又要如何將格拉巴酒變回葡萄酒。
▎各章結構
本書分成三部。第一部檢視各種不同的價值概念以及那些概念在政治哲學領域的根源,另外,我也討論了價值在較近代與較狹義的經濟理論及金融實務等方面的根源。
價值觀與價值彼此相關,卻又明顯不同。以最概要的角度來說,價值觀代表行為原則或標準;價值觀是我們對人生重要事務的評斷。價值則是對「某項事物值得多少關注」的看法,也就是某項事物的重要性、財富價值(worth)及實用性(usefulness)。價值與價值觀都是一種評斷,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愈來愈多的事物、行為或人的價值,被視為等同他(它)們的貨幣價值。當我們決定特定物品與勞務可以買賣,就等於決定那些物品與勞務可被視同商品(commodities)來處理。另外,我們也假設(至少也是含蓄地假設),社會的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將維持不變。不過,誠如第一部所說明的,當一切都變得相對,就沒有什麼事是永遠不變的。
前言
讓市場回歸真正人性
▎人性自利的極致
車子寂靜地駛穿倫敦金融城(the City),抵達聖米迦勒(St Michael)的洛斯伯利街(Lothbury)時稍候了片刻,待保全人員打開那雄偉的鋼門後,便直接駛入金銀院。我跨步下車,穿越偌大金庫旁的警報門,接著爬上花崗岩階梯。在進入內殿之際,我順手搓了搓黃銅門雕飾獅像的鼻子。向幾位穿著粉紅色夾克的管理員道聲早安後,我沿著眾多前輩的畫像,步入英格蘭銀行總裁辦公室。
眼前這一切的一切,總令人不由得想起英格蘭銀行的悠久歷史以及它亙久不變的使命。英格蘭銀行入口大廳的樣貌,正好和大英帝國首都的風格相互呼應。走廊兩側的馬賽克鑲嵌著羅馬硬幣以及商業之神墨丘利(Mercury)的圖像。鍍金的樓梯井和門前,則有代表傳統的寶藏守護者獅子駐守著。
在這裡,貨幣與價值的象徵處處可見:窗外的桑樹暗示著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製通貨是以桑樹皮製成;墨丘利以他帶著翅膀的頭,俯瞰著莊嚴的董事會議室;而獅頭鷹則像守護神話裡位於地心的黃金堆一般,堅定地守護著這間會議室的出入口。
英格蘭銀行的中心位置確實藏著可觀的黃金。我腳下那九座以三呎厚鋼門與外界隔絕的地窖裡,收藏著總市場價值超過一千八百億美元的五千五百噸黃金。那些黃金約占人類誕生以來的黃金總開採量的五%。
這裡的一切看起來就是那麼的堅固、安全且永恆。然而,這一切只是虛有其表。大英帝國已成為過去,而如今的大英國協也正遭受威脅。永恆只是暫時的,價值不過是一種幻覺。
代表著過往輝煌時代遺跡的黃金,空洞地躺在我們的地窖裡。從前,黃金被用來擔保貨幣的價值,但後來,黃金與貨幣價值之間的連結關係變成一個十字架,在帶來繁榮後,最終導致經濟陷入衰退。金融市場並不是因為黃金看起來光鮮亮麗而重視黃金,而是因為它看似安全。所以,黃金價格總是在金融困境或地緣政治衝突憂慮升高之際飆漲。在那種動盪時期,世人對機構的信任會被他們對原物料商品的信心取代。
金價的波動無時無刻提醒我們,英格蘭銀行的永久性取決於黃金的價值,而那個價值取決於價值觀。
★★★
十二多年來,我有幸擔任七大工業國(G7)的中央銀行總裁(先是加拿大中央銀行總裁,後來是英國中央銀行總裁),這是一份特殊的榮耀,也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在這段時間,我目睹了黃金王國的興起與衰敗。我領導全球各地展開一連串旨在修復當年引爆金融危機的諸多潛在問題的改革,設法導正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