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第二次機器時代: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

The Second Machine Age: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y
在下一波智慧科技榮景裡,與其擔心機器人搶走你的飯碗,不如思考如何分到最大的一塊餅。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個人喜歡
  • 79 332
    42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工業革命揭開第一次機器時代的序幕,
機器取代人力,衝擊工廠的藍領勞工;
智慧科技引領第二次機器時代的開展,
機器取代人腦,辦公室的白領工作是否即將不保?

 

在下一波智慧科技榮景裡,
與其擔心機器人搶走你的飯碗,
不如思考如何分到最大的一塊餅。

 

未來,最懂得與機器合作的人贏!

 

當許多過去只存在於科幻電影裡的情節,如今一幕幕走進我們的真實世界,我們除了讚嘆科技帶來的驚奇,也難免心生人腦被機器替代的恐懼。
  

關於智慧科技,《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馬丁‧沃夫(Martin Wolf)認為,除非我們瞭解其中的風險,否則人類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智慧科技蘊涵下一波經濟榮景的豐沛動能,但也暗藏貧富不均的潛因。不管是經濟、基礎建設、生物、社會、存在主義等各層面,我們勢必遭遇種種挑戰。而不管是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有必須面對的課題。
  

身處第二次機器時代的我們,擁有更多改變世界的機會,但也應更深入思考,我們究竟想要什麼?人類真正的價值是什麼?唯有審慎選擇,才有樂觀的可能。

名人推薦

紐約時報、亞馬遜暢銷書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佛里曼:「精采之作!」

 

齊聲推薦

李明達(立達軟體科技創辦人及執行長)
陳樹衡(政大人工智慧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鄭志凱(聯訊創投共同創辦人及總經理)
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哈佛創新大師)
韋瑞安(Hal Varian,Google首席經濟學家)
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創辦人)
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世界棋王)
史賓斯(Michael Spence,諾貝爾經濟學家)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網景創辦人)
凱文‧凱利(Kevin Kelly,《連線》創刊人)
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MIT媒體實驗室創辦人)

譯者

 

齊若蘭

 

資深文字工作者。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及譯者。譯作包括《高成長八國》、《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必要的革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驅動大未來》等;曾採訪整理《棋局雙贏》、《設計管理的美力競界》並參與與紀錄片《西瓜大王陳文郁》、《趨勢科技張明正》、《與自然對話》企劃撰稿。

目錄

推薦序

第1章 歷史轉折點
第2章 科技的大躍進
第3章 指數成長的大驚奇
第4章 數位化的資訊大爆炸
第5章 重組式創新的豐沛動能
第6章 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
第7章 成長的終結,還是延遲的豐收?
第8章 GDP無法衡量的事
第9章 貧富落差
第10章 贏家全拿的時代
第11章 豐酬與不均
第12章 人機合作共贏
第13章 政策建議
第14章 長期建議
第15章 科技與未來

試閱

摘文:第一章「歷史轉折點」

科技是進步的引擎

  或許你已經猜到是怎麼回事了。畢竟本書的主旨是探討科技帶來的衝擊,所以最保險的猜測是,我們以這種方式開場,是為了說明科技是多麼重要。而圖形中十八世紀末的突然轉變,正呼應了我們一再聽到的重要發展:工業革命(綜合了同一段時期在機械工程、化學、冶金及其他學門的發展),所以你很可能猜測,人類文明之所以突飛猛進,背後的驅動力是科技發展。

  你的猜測完全正確。我們可以更精確地指出,最重要的科技是蒸汽機,或更精確一點,是在十八世紀下半葉經過瓦特(James Watt)和他的同行開發、改善的蒸汽機。

  在瓦特之前,蒸汽機非常缺乏效率,產生的動力只占原先燃燒煤炭所釋放能量的1%。瓦特在1765年和1776年間不斷改善蒸汽機,將效率提高三倍以上。莫里斯寫道,如此一來就造成很大的差別:「雖然(蒸汽機)的變革耗費數十年的發展時間,卻帶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也最快速的轉變。」

  當然,工業革命的內涵不只關乎蒸汽動力,但蒸汽機是一切的開端,人類和動物因此得以克服先天體能的限制,隨心所欲產生大量的有用能源,於是,工廠和量產,鐵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一一應運而生。換句話說,現代化生活於焉誕生。工業革命帶動了人類進入第一次機器時代:有史以來,科技創新首度成為推動人類進步的主要驅動力,人類世界經歷了前所未見、影響深遠的重大轉型*。產生大量機械動力的能力實在太重要了,莫里斯指出:「相形之下,過去人類史上的種種戲劇性發展,都顯得可笑。」

  如今,我們來到第二次機器時代,電腦和其他數位科技的進步對人類心智能力(運用大腦來了解和塑造環境的能力)的衝擊,正如蒸汽機和後來的各種機器對人類肌肉力量的衝擊。在前後兩次機器時代,人類都因此得以超越以往限制,跨入新疆界。究竟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轉變,目前還是未知數,但無論新機器時代是否會像瓦特的蒸汽機般,為人類發展帶來戲劇性轉折,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趨勢。本書將解釋第二次機器時代如何演變,以及為何如此重要。

  簡單來說,就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而言,當我們想要掌控實體環境和智識環境,以執行工作,獲致成果時,智能和體能至少同等重要。因此,若人類以空前的速度大幅提升智能,應該和過去的體能激增一樣,都代表著人類的大躍昇。摘文:第2章「科技的大躍進」

機器人的摩拉維克弔詭

  近來,我們還在另一個重要領域看到數位技術快速進展,那就是機器人。我們已經打造出能夠在工廠、倉庫、戰場和辦公室等實體世界中穿梭移動,並與環境互動的機器人。在這個領域中,我們再度看到開始時是漸進式,之後突飛猛進的進步。1921年,捷克劇作家卡瑞爾‧查貝克(Karel Capek)在劇作《R.U.R.》(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中首度用到「robot」(「機器人」)這個詞,從此以後,自動機器一直是令許多人著迷的題目。

  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報章雜誌紛紛在報導中臆測機器人會發動戰爭,犯下種種罪行,取代勞工,甚至擊敗拳擊手傑克‧鄧普西(Jack Dempsey)。以撒‧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在1941年提出「機器人學」(robotics),並在第二年為這個新興領域制定基本原則,也就是著名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機器人不會傷害人類,也不會坐視人類受到傷害而無所作為。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道命令違反了第一條法則。
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設法生存,但自我保護的行為不能違反第一條和第二條法則。
  七十年來,艾西莫夫對科幻小說和現實世界中的機器人都有莫大的影響。但是科幻小說中的機器人,發展速度遠遠凌駕了現實世界的機器人。科幻小說賦予我們囉嗦而忠誠的R2-D2和C-3PO(譯註:電影《星際大戰》中的機器人)、《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 )中不祥的賽倫人(Cylon)、可怕的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還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電子人和複製人。相反的,數十年的機器人研究只給了我們本田(Honda)的人形機器人艾西莫(ASIMO)。艾西莫最著名的事蹟是一次失敗的演示,充分顯示它無法遵循艾西莫夫的第三法則。2006年東京的簡報會,在眾目睽睽之下,艾西莫試圖在舞台上表演上樓梯,但走到第三階時,由於膝蓋折到而跌了一跤,臉部狠狠撞上地板。

  艾西莫後來康復了,並且表演了上下樓梯、踢足球和跳舞之類的技能,但它的缺點也凸顯了一個廣泛的事實:在實體世界中,許多人類覺得再自然不過、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要讓機器人精通這項技能,卻非常困難。機器人學家漢斯‧摩拉維克(Hans Moravec)觀察到:「相對而言,在智力測驗或西洋棋賽中,讓電腦表現出成年人的程度反而比較容易,但涉及知覺和行動力時,要電腦具備一歲小孩的能力卻十分困難,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這種情況被稱為「摩拉維克弔詭」(Moravec paradox),維基百科對這個名詞的概要說明是:「研究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學者發現,高層次的推理需要極少的計算,低層次的感覺運動技巧卻需要用到大量計算資源,這和傳統假設恰好相反。」摩拉維克的見解大體十分正確,也很重要。認知科學家史蒂文‧品克(Steven Pinker)指出:「三十五年的人工智慧研究帶來的主要教訓是,困難的問題容易解決,但容易的問題反而很難解決......就新一代智慧型裝置看來,未來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將是股票分析師、石化工程師和假釋裁決委員。未來數十年,園丁、接待員和廚師反而不必擔心飯碗不保。」

繼續閱讀
  品克想要說明的是,機器人專家已經發現,即使面對的是最缺乏訓練的人力,要打造出技能足堪比擬的機器人,都困難得不得了。就以iRobot公司推出的自動吸塵器Roomba為例,Roomba只能吸掉地板上的塵埃,而沒辦法代替女傭完成所有的家務。iRobot公司至今已賣出一千多萬台Roomba,但是沒有一台Roomba有辦法幫主人整理茶几上的雜誌。

  涉及實體世界的工作時,人類比機器具備更大的彈性。將單一動作自動化並不難,例如把一條電線焊接到電路板上,或用螺絲釘拴緊兩個零件,但這項作業必須長時間固定不變,並且在「規律」的環境中進行。比方說,電路板每次放的位置和方向都必須完全相同。企業會為這類作業採購專門的機器,要求工程師撰寫程式,測試機器,然後用在生產線上。每一次生產作業有所改變時,例如每次螺絲孔換了位置,就必須暫時停產,直到機器重新設定完成,才重新開工。業界充斥著各種精密昂貴的特殊機具,重新設定機器所費不貲。

我們已站在轉折點上

  自動駕駛汽車、在益智問答比賽中奪冠的超級電腦,以及各式各樣高效能的機器人,都在過去短短幾年內出現。這些創新科技不僅是實驗室中的展示科技,而且已經開始在亂糟糟的現實世界中炫耀它們的技巧和能力,令我們不禁覺得似乎正站在轉折點上:許多過去只會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的科技,正日漸變成我們每天面對的現實。其他許多例子告訴我們,這樣的觀感是正確的。本章描繪的大多數創新都在過去幾年內發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些科技創新領域的改善速度緩慢得令人抓狂,再好的想法最後得到的結論都是,發展速度沒辦法再加快了。但接下來,突然之間,從人工智慧到無人駕駛汽車到機器人,在許多不同的領域中,原本以漸進方式發展的數位科技開始突飛猛進。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純粹出於僥倖嗎?只不過是許多幸運的突破匯聚的結果?不,並非如此。事實上,從我們近年來見到的數位科技驚人進步可以見微知著,預見即將發生的未來。這是第二次機器時代的開端。要了解第二次機器時代為何在此時開展,就必須先了解在數位軟硬體和網路的時代,科技進步的本質為何。我們尤其需要了解科技進步的三個主要特點:指數增長、數位化和重組式創新。我們將在接下來的三章中分別討論這三個特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軟精裝
    • ISBN
    • 978986320503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6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