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痛,並快樂著 /by資深媒體人范立達
二十多年前,歌手齊秦唱過一首歌《痛並快樂著》;二十多年後,歌手鄧紫棋在另一首歌的歌詞中,再次唱出「痛並快樂著」。
「痛,並快樂著」,其實就是把「痛快」兩字拆成「痛」和「快」,再予演繹,讓一個已經用到太過氾濫,幾乎隨處可見卻又毫不上心的詞彙,從此有了新的生命,也讓說者與聽者,都有了新的感受。
表面看來,「痛苦」與「快樂」是反義詞。詞性互斥的兩個字詞,應該不能組合在一起。但,我們不是常說喜極而泣嗎?不也見過怒極反笑嗎?情緒飽滿到最高點時,釋放出來的表情和反應,為什麼和心中的感受剛好成為極端呢?就如同作者在本書所提的:「如果不聽聲音,性高潮的表情有時看來相當猙獰。」由此看來,在光譜兩端的極端情感,似乎不見得不能調和在一起。
這種矛盾,不純然僅出現在感官上的刺激與反應,在人生歷程上又何嘗不然?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一群男人聚在一起,總愛談起當年當兵的苦日子;一群女人湊在一塊兒,常常回憶懷孕生產時的苦痛。但不論男人或女人,懷想過去時總是憶苦思甜,嘴角上掛著的都是微笑。
因為那種備極辛勞後所獲得的滿足與成就感,與聖經所言:「揮淚播種者,必歡呼收割!」有何不同?終究,付出之後所獲得的回報,才是最珍貴、最甜美的果實。所以,作者告訴我們:「某些與努力、辛勞有關的痛苦,是達成更高目標的必經之路,也是活出完整充實人生的前提。」
由此可見,雖然人人在祝禱時都祈願「平安」、「幸福」、「快樂」,但一帆風順的人生或風平浪靜的日子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一如作者在書中引述的例子:一個在死後生活得萬事皆順遂的人,最後忍不住哀求上帝:「請讓我到『另一邊』去吧!」而上帝告訴他:「你現在就是在『另一邊』啊!」
的確,人類的心智會對改變產生反應,但對習以為常的事務並不敏銳。生活中如果事事皆能稱心如意,這樣的人生豈不毫無驚喜、沒有挑戰,又有何值得珍惜之處?那樣平淡無奇的人生,不在天堂,而是地獄。
當然,不是要鼓勵大家自尋煩惱或自找苦吃,但是,自願的痛苦確實能產生和增進快樂,而且是有意義的活動和有意義的生活不可或缺之一環。勝利的果實之所以豐美,正因為在擷取之前,曾經滴下眉毛上的汗水,而非不勞而獲。
所以,明白了人生就是酸甜苦辣各種滋味調和在一起,在面對困難、挑戰、失敗、挫折與痛苦之時,或許就不會再那麼怨天尤人。我們會明白作者說的:「嘗試理解痛苦,就等於嘗試理解人類的真實面貌。」「我們的心很複雜,動機和欲望各有不同,能夠經由想像不到的方式加以滿足。」「特定類型的負面體驗在自願的前提下,其實能夠成為愉悅的泉源。」「我們可以在豐饒的世界過得悲慘,也可以在艱困的處境中心生喜悅。」
想要在自己的人生刻畫出不同的風景,就不能期待事事如意。終究,靜海造就不出熟練的海員。面對人生,要有風浪、要有起伏、要有悲歡離合、要有刻骨銘心,等到年長時,驀然回首,才會充滿感激,才不會覺得白走了這一遭。
所以,享受人生吧!痛,並快樂著的人生。
推薦序
選擇痛苦的意義 /by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人生裡雖然我們都想望追求快樂和成功,也很想凡事趨吉避凶,然而實際上,人生不會只有快樂和成功,痛苦和失敗也占據人生很大的比例。
日常中一些報導不斷呈現:「現代人快樂指數很低!」「憂鬱症人口大量激增。」「抗抑鬱藥物大量被使用。」還有:「不幸和絕望正在世界各地發生。」似乎現在是多麼黑暗的時代,一切都瀕臨絕望。
你是否也感受到這世界隨時都處在崩潰和沮喪的邊緣?就如各種報導中引述的,現代人活得並不開心,十分絕望。大量的痛苦正籠罩著世界,我們對未來似乎不具什麼希望感和期待。
既然痛苦已經佈滿生活了,為什麼有些人甚至會主動選擇痛苦,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痛苦不堪呢?難道一切都只是自討苦吃、無意義的行為嗎?人類只是太習慣自取滅亡?
即便不要論及那麼大的集體層面,就個人的小層面來說,人不是也一直有種傾向「吃苦當吃補」的現象嗎?這不都表示人長久以來和「痛苦」息息相關,痛苦經驗在我們的生命歷史中從不缺席。
那麼,就個人而言,你對「痛苦」的知覺是什麼呢?你如何體驗自己和「痛苦」之間的關係呢?你是有意識的選擇痛苦?還是無意識的被痛苦覆蓋?
人確實如尼采說的,是最勇敢也最容易痛苦的動物。在人類行為中,痛苦往往和精神層面的昇華和自我實現有關。疫情期間,有多少醫護人員承受著日夜的辛苦,身心負荷著強大壓力,冒著生命危險、與家人分離,也要在臨床第一線擔任救治的任務。還有那些救難隊員和消防隊員冒著怎樣的生命危險,在災難現場衝鋒陷陣,還要承受救難後的各種身心壓力和替代性創傷。而運動選手們或是極限挑戰運動家擔負各種身心的壓力和反覆的訓練,竭盡所能開發自己的潛質,過程中同樣要忍受各種運動傷害或心理煎熬。這些都是痛苦的過程,對他們而言,也都是主動選擇的決定。
人,真的怕痛苦嗎?還是人其實害怕的是「無意義的活著」(或無聊的活著)?
沒有超越痛苦的快樂,對人而言,或許都不是真實的快樂。天天在無意義的無意識中迷失自我、缺乏對自己人生的熱情和動力,在庸庸碌碌中追求著美食、購物的小確幸,雖然也是興奮開心,但那種快樂總是稍縱即逝,甚至很快就會撲上來一種更深的落寞感和空虛感,內心無法充實地肯定自我的生命深具價值。
對有成長性的人來說,經歷學習和操練的痛苦,也是對自對成長的渴望,因此主動地選擇超越自我,探索展現生命韌性的潛能。
本書堪稱「人類痛苦」的百科全書,由許多方面來探討「痛苦」之於人類的意義。人類懼怕痛苦、迴避痛苦,卻也時常製造痛苦,或是追尋痛苦。總括來說,作者探討人性的矛盾和多樣性,立基點在於任何人性的感受和行為,都是無法輕易簡化和判斷的。我認為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視線及角度,讓我們能全面性瞭解「痛苦」究竟為何物。
對我而言,痛苦和快樂如同禍福相倚,因為有快樂存在,人們才能對比何為痛苦;因為痛苦的存在,快樂也才有了意義。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