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炎上了嗎?:當網路、社群媒體成為21世紀版公然羞辱、獵巫、對人投石洩憤的公共廣場,理性討論與言論自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So You`ve Been Publicly Shamed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繼蟬聯十週《紐約時報》暢銷榜前作《灰色人性》、電影《法蘭克》劇作
作家強.朗森「親自下海」探索21世紀人群「公然羞辱」的毀滅力量
 
朱家安/作家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盧郁佳/作家
──推薦
➢➢高舉「人民法槌」的網路公審、掀翻假面人設、鄉民出征幾乎時刻在上演
只要一個錯誤動作、一句不當發言,下一個遭肉搜炎上的,可能就是你……
近年社群媒體當道,一旦有個閃失被人上網「起底」或「出征」,群眾怒火與「人民的法槌」便會如風暴般襲來;
轉眼間,某人就已經被一票憤怒鄉民攻擊得體無完膚、受到大肆嘲笑、慘遭妖魔化,有時甚至會丟飯碗。
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公審、私刑正義、炎上事件可說無所不在。司法彷彿已「民主化」,過去的沉默多數爭相發出自己的聲音,
但鄉民的「正義之聲」是衝著什麼目的而來?我們無情刨出別人的缺點、劃定所謂正常的界限,
並糾出「不正常」的人──羞辱成為一種手段,間接達到某種扭曲的社會控制。
本書作者強.朗森向來對社會現象、網路文化有銳利獨到的觀察,也擅長報導撰文。在公共輿論與群眾立場日趨極化的今天,
他見到線上社群和鄉民毀人於一旦的力量,便決定親自探索相關議題,寫下《你被炎上了嗎?》這本書。
朗森在寫作期間走訪英美多地,接觸轟動一時的炎上事件苦主。那些遭公然羞辱的人就和大家一樣是普通人,
可能在社群媒體上開錯玩笑,也可能在工作中失手犯錯。作者為本書採訪、深入了解的事件包括:
↪數百人的大型會議席間,兩名工程師用耳語互開科技圈的無聊黃腔,前座女性把笑話認真聽進去,轉頭拍照並放上網公審,以表達不滿。工程師很快被任職單位解聘,而該女子亦遭鄉民出征,引來大量帶有性暗示的厭女抨擊,最後也丟了工作。
↪在推特上自嘲擁有白人優勢、不會得愛滋的女性,推文被鄉民解讀為「種族政治盲」無腦發言。Po文後隨即上飛機、處於離線狀態的她,於機場降落後再度上網,才發現自己遭群起撻伐,登上推特世界趨勢排行榜首,之後11天在搜尋引擎上被肉搜超過百萬次。
↪「一級方程式賽車老闆召五妓玩噁心納粹式多P」──這條聳動標題見刊後,當事人大方上BBC節目侃侃而談,從容應對醜聞。作者找到事主深談,想了解是否因擁有反社會人格,所以不痛不癢。而事實上,背後答案可能單純很多……
 
作者針對公共議題架構出有力的論述,也運用小說筆法詼諧報導。《你被炎上了嗎?》直視當代生活的暗面,
我們很多人都在書中描述的類似狀況中,有意或無意扮演了鍵盤俠、參與獵巫。本書藉著揭露事件始末與細節,
對人類的缺陷加以辯證;更重要的是,作者提醒讀者,適時也要回頭一望人性中還未泯滅的微光。
▩口碑好評
網路可以推動政策、讓人下台、讓公司倒閉,現在已經沒人能否認網路上的群眾力量。《你被炎上了嗎?》從真實事件整理這力量的失控之處。當人們的道德情緒上線,義憤帶來的高度互動成為社群平台的營利來源,在後真相時代的網路回聲室,你不會意外有些人幾乎僅僅因為運氣不好,就被摧毀人生。
——朱家安/作家
臉書在2008年進入台灣,讓台灣也算正式進入網路社交的年代。雖然已經接近20年了,網路社交上的災難還是頻傳,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的,皆時有耳聞。即便我自認是個重度網路社交使用者,我也會有感到無助的時刻,因為網路上的社交充滿不可預測性,而且酸民言語的攻擊是完全不手軟的。更別說,網路社交的規則一直快速轉變,若你不能跟上潮流,也會在網路社交上失意。
《你被炎上了嗎?》這本書中,或許無法涵蓋所有在網路上會發生的事情,但透過認識這些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相信對我們在網路上進行社交是相當有啟發的。最讓我震撼的是,這些故事的主人翁並不是甚麼達官顯貴,多數都是凡夫俗子。我希望每個有在使用網路社交的人,都可以把這本讓人欲罷不能的書拿來翻翻,或許會改變你在網路上的社交習慣,進而讓你可以當個快樂網民,而不是被網路社交綁架的奴隸。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正義感有時可以防腐、除錯,甚至引導社會邁向進步之路。但任何的正義行動,都應該先還原事實,盡可能從不同角度了解成因,也要能同理,才能逐步解決問題、落實正義。但,這往往需要時間與耐心,否則很容易自以為是,或濫殺無辜。
社群媒體經常讓我們失去耐心,快速行動,看到黑影就開槍,懶得查證事實,在同溫層的世界很難有多元角度看待議題,更別說換位思考、同理他人。即使是無心之過,也容易被無限放大,因為對許多人來說,實踐自以為是的正義比什麼都更重要。
這也使得「炎上」成為社群媒體常見的現象。有些炎上的確能讓惡者受到教訓,正義伸張;但有些炎上不僅是集體暴力,是有違比例原則與正當性的私刑正義,更可能對無心者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這本書的作者強.朗森走訪世界各地,拜訪被炎上的主角,分析炎上背後的故事,透過些案例幫助我們更了解所謂的「炎上正義」。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書前一版繁中譯本曾於2016年在台發行,題名:《鄉民公審:群眾力量,是正義還是霸凌?》
				作家強.朗森「親自下海」探索21世紀人群「公然羞辱」的毀滅力量
朱家安/作家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盧郁佳/作家
──推薦
➢➢高舉「人民法槌」的網路公審、掀翻假面人設、鄉民出征幾乎時刻在上演
只要一個錯誤動作、一句不當發言,下一個遭肉搜炎上的,可能就是你……
近年社群媒體當道,一旦有個閃失被人上網「起底」或「出征」,群眾怒火與「人民的法槌」便會如風暴般襲來;
轉眼間,某人就已經被一票憤怒鄉民攻擊得體無完膚、受到大肆嘲笑、慘遭妖魔化,有時甚至會丟飯碗。
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公審、私刑正義、炎上事件可說無所不在。司法彷彿已「民主化」,過去的沉默多數爭相發出自己的聲音,
但鄉民的「正義之聲」是衝著什麼目的而來?我們無情刨出別人的缺點、劃定所謂正常的界限,
並糾出「不正常」的人──羞辱成為一種手段,間接達到某種扭曲的社會控制。
本書作者強.朗森向來對社會現象、網路文化有銳利獨到的觀察,也擅長報導撰文。在公共輿論與群眾立場日趨極化的今天,
他見到線上社群和鄉民毀人於一旦的力量,便決定親自探索相關議題,寫下《你被炎上了嗎?》這本書。
朗森在寫作期間走訪英美多地,接觸轟動一時的炎上事件苦主。那些遭公然羞辱的人就和大家一樣是普通人,
可能在社群媒體上開錯玩笑,也可能在工作中失手犯錯。作者為本書採訪、深入了解的事件包括:
↪數百人的大型會議席間,兩名工程師用耳語互開科技圈的無聊黃腔,前座女性把笑話認真聽進去,轉頭拍照並放上網公審,以表達不滿。工程師很快被任職單位解聘,而該女子亦遭鄉民出征,引來大量帶有性暗示的厭女抨擊,最後也丟了工作。
↪在推特上自嘲擁有白人優勢、不會得愛滋的女性,推文被鄉民解讀為「種族政治盲」無腦發言。Po文後隨即上飛機、處於離線狀態的她,於機場降落後再度上網,才發現自己遭群起撻伐,登上推特世界趨勢排行榜首,之後11天在搜尋引擎上被肉搜超過百萬次。
↪「一級方程式賽車老闆召五妓玩噁心納粹式多P」──這條聳動標題見刊後,當事人大方上BBC節目侃侃而談,從容應對醜聞。作者找到事主深談,想了解是否因擁有反社會人格,所以不痛不癢。而事實上,背後答案可能單純很多……
作者針對公共議題架構出有力的論述,也運用小說筆法詼諧報導。《你被炎上了嗎?》直視當代生活的暗面,
我們很多人都在書中描述的類似狀況中,有意或無意扮演了鍵盤俠、參與獵巫。本書藉著揭露事件始末與細節,
對人類的缺陷加以辯證;更重要的是,作者提醒讀者,適時也要回頭一望人性中還未泯滅的微光。
▩口碑好評
網路可以推動政策、讓人下台、讓公司倒閉,現在已經沒人能否認網路上的群眾力量。《你被炎上了嗎?》從真實事件整理這力量的失控之處。當人們的道德情緒上線,義憤帶來的高度互動成為社群平台的營利來源,在後真相時代的網路回聲室,你不會意外有些人幾乎僅僅因為運氣不好,就被摧毀人生。
——朱家安/作家
臉書在2008年進入台灣,讓台灣也算正式進入網路社交的年代。雖然已經接近20年了,網路社交上的災難還是頻傳,不論是個人或是企業的,皆時有耳聞。即便我自認是個重度網路社交使用者,我也會有感到無助的時刻,因為網路上的社交充滿不可預測性,而且酸民言語的攻擊是完全不手軟的。更別說,網路社交的規則一直快速轉變,若你不能跟上潮流,也會在網路社交上失意。
《你被炎上了嗎?》這本書中,或許無法涵蓋所有在網路上會發生的事情,但透過認識這些真實發生過的事件,相信對我們在網路上進行社交是相當有啟發的。最讓我震撼的是,這些故事的主人翁並不是甚麼達官顯貴,多數都是凡夫俗子。我希望每個有在使用網路社交的人,都可以把這本讓人欲罷不能的書拿來翻翻,或許會改變你在網路上的社交習慣,進而讓你可以當個快樂網民,而不是被網路社交綁架的奴隸。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正義感有時可以防腐、除錯,甚至引導社會邁向進步之路。但任何的正義行動,都應該先還原事實,盡可能從不同角度了解成因,也要能同理,才能逐步解決問題、落實正義。但,這往往需要時間與耐心,否則很容易自以為是,或濫殺無辜。
社群媒體經常讓我們失去耐心,快速行動,看到黑影就開槍,懶得查證事實,在同溫層的世界很難有多元角度看待議題,更別說換位思考、同理他人。即使是無心之過,也容易被無限放大,因為對許多人來說,實踐自以為是的正義比什麼都更重要。
這也使得「炎上」成為社群媒體常見的現象。有些炎上的確能讓惡者受到教訓,正義伸張;但有些炎上不僅是集體暴力,是有違比例原則與正當性的私刑正義,更可能對無心者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這本書的作者強.朗森走訪世界各地,拜訪被炎上的主角,分析炎上背後的故事,透過些案例幫助我們更了解所謂的「炎上正義」。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書前一版繁中譯本曾於2016年在台發行,題名:《鄉民公審:群眾力量,是正義還是霸凌?》
目錄
						第1章 英雄本色
向網路的另一個我宣戰
找對方出面談判
成功請對方撤掉帳號
社群媒體大舉出現公然羞辱
第2章 真高興我不是這樣
窮記者的意外發現
那不是巴布狄倫
一連串謊言的開始
暢銷書作家的答覆
戳破名作家的謊言
每個人都害怕被揭穿
第3章 荒野
事件後,暢銷書作家怎麼了?
他怎麼成為暢銷科普作家的?
狼狽辭職、作品被銷毀
作家決定公開道歉
一邊在道歉,另一邊在凌遲
記者成為別人恐懼的對象
公然羞辱的歷史
如果是你,會怎麼道歉?
重新再出發?
第4章 天哪,這真了不起
一則推文引起軒然大波
十一天內被Google了一百二十二萬次
每天都有新的英雄和壞蛋
當事人被關注的時間很短暫?
當庭羞辱被告的法官
網路上的被告,反而沒有權利
第5章 人在文明的階梯上降了好幾級
群眾如何走向狂熱?
好人也可能變成惡魔
著名心理學實驗原來是造假?
第6章 做好事
被投訴講黃色笑話而丟掉飯碗
因為感受到危險才投訴
誰加入了毀滅者的行列?
警察攔查搜身有助於降低犯罪率?
網路有厭女情結?
當事人的生活變得不一樣了
第7章 通往免於羞辱的天堂
從羞辱中全身而退的人
媽媽是希特勒的好朋友
通用汽車設局陷害律師
被羞辱者向媒體提告
有些人慘遭媒體毀滅
對公然羞辱會有性快感的人
直擊A片拍攝現場
第8章 甩掉羞辱進修班
在團體分享不可告人的祕密
坐上「電椅」說實話
差點男扮女裝去採訪
八成以上的人曾幻想殺人
在電椅上發洩怒氣
上完課的後續效應
第9章 賣春與恩客名單沸沸揚揚的城鎮
小鎮發生大規模醜聞
牧師捲入事件中
我們就是會在乎
第10章 麥克.戴西差點淹死
遭到羞辱後居然毫髮無傷
試圖自殺,改變了他的人生
廣播現場,謊言當場被戳破
為自己建立虛構歷史
事件不會輕易被遺忘
第11章 能改變Google搜尋結果的人
放在臉書上的搞笑照片
很怕被發現自己就是那個人
假網站、假新聞
他可以操控網站搜尋結果
只要花錢,就可以讓搜尋結果消失
在法庭,羞辱跟呼吸一樣自然
第12章 驚恐
法庭裡的羞辱
法庭對受害者造成二度傷害
第13章 後羞辱世界裡的拉蔻兒
同志戀情曝光的前州長
暴力,是企圖以自尊取代羞辱
在監獄開辦精神治療
被兒子控告虐待的母親
重獲自由、重新出發
第14章 貓、冰淇淋與音樂
最聰明的生存之道,就是枯燥無味
跟祕密警察很像的社群網站監視網
網路搜尋結果真的改變了
第15章 你的車速
網路事件,讓搜尋網站賺到巨額廣告費
網路就像車速標誌,劃定了正常界線
參考資料與致謝
後記
				向網路的另一個我宣戰
找對方出面談判
成功請對方撤掉帳號
社群媒體大舉出現公然羞辱
第2章 真高興我不是這樣
窮記者的意外發現
那不是巴布狄倫
一連串謊言的開始
暢銷書作家的答覆
戳破名作家的謊言
每個人都害怕被揭穿
第3章 荒野
事件後,暢銷書作家怎麼了?
他怎麼成為暢銷科普作家的?
狼狽辭職、作品被銷毀
作家決定公開道歉
一邊在道歉,另一邊在凌遲
記者成為別人恐懼的對象
公然羞辱的歷史
如果是你,會怎麼道歉?
重新再出發?
第4章 天哪,這真了不起
一則推文引起軒然大波
十一天內被Google了一百二十二萬次
每天都有新的英雄和壞蛋
當事人被關注的時間很短暫?
當庭羞辱被告的法官
網路上的被告,反而沒有權利
第5章 人在文明的階梯上降了好幾級
群眾如何走向狂熱?
好人也可能變成惡魔
著名心理學實驗原來是造假?
第6章 做好事
被投訴講黃色笑話而丟掉飯碗
因為感受到危險才投訴
誰加入了毀滅者的行列?
警察攔查搜身有助於降低犯罪率?
網路有厭女情結?
當事人的生活變得不一樣了
第7章 通往免於羞辱的天堂
從羞辱中全身而退的人
媽媽是希特勒的好朋友
通用汽車設局陷害律師
被羞辱者向媒體提告
有些人慘遭媒體毀滅
對公然羞辱會有性快感的人
直擊A片拍攝現場
第8章 甩掉羞辱進修班
在團體分享不可告人的祕密
坐上「電椅」說實話
差點男扮女裝去採訪
八成以上的人曾幻想殺人
在電椅上發洩怒氣
上完課的後續效應
第9章 賣春與恩客名單沸沸揚揚的城鎮
小鎮發生大規模醜聞
牧師捲入事件中
我們就是會在乎
第10章 麥克.戴西差點淹死
遭到羞辱後居然毫髮無傷
試圖自殺,改變了他的人生
廣播現場,謊言當場被戳破
為自己建立虛構歷史
事件不會輕易被遺忘
第11章 能改變Google搜尋結果的人
放在臉書上的搞笑照片
很怕被發現自己就是那個人
假網站、假新聞
他可以操控網站搜尋結果
只要花錢,就可以讓搜尋結果消失
在法庭,羞辱跟呼吸一樣自然
第12章 驚恐
法庭裡的羞辱
法庭對受害者造成二度傷害
第13章 後羞辱世界裡的拉蔻兒
同志戀情曝光的前州長
暴力,是企圖以自尊取代羞辱
在監獄開辦精神治療
被兒子控告虐待的母親
重獲自由、重新出發
第14章 貓、冰淇淋與音樂
最聰明的生存之道,就是枯燥無味
跟祕密警察很像的社群網站監視網
網路搜尋結果真的改變了
第15章 你的車速
網路事件,讓搜尋網站賺到巨額廣告費
網路就像車速標誌,劃定了正常界線
參考資料與致謝
後記
試閱
						  ▍小鎮發生大規模醜聞
緬因州肯納邦克──塞滿本地道路的夏日人潮消散已久,葉子轉為深紅與橘色,但在這個如明信片般完美的沿岸城鎮,近來的主要話題卻是一件令人憂心的事。
警方調查了一年多,有人舉報當地的尊巴舞(Zumba)老師艾麗西絲.萊特(Alexis Wright)位於古色古香鬧區街上的舞蹈教室,不只做為健身訓練之用。事實上,警方說,她經營單人妓院,恩客多達一百五十人,並在他們從事性行為時暗中錄影……謠傳名單裡充斥著大人物的名字。
──凱薩琳.席利(Katharine Q. Seelye),《紐約時報》,二○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小布希總統的海濱別墅行人岬(Walker’s Point)離肯納邦克有四哩遠,就在上方的肯納邦克港(Kennebunk port)。窗子黑成一片的車子有時會疾駛過鎮上,一路直達當地,載著普丁(Vladimir Putin,編註:俄羅斯總統)或柯林頓或薩柯吉(Nicolas Sarkozy,編註:前法國總統),除此之外,肯納邦克會發生的事並不多,或者說發生過的事並不多。
名單上可能有誰?布希家的成員?特勤局人員?裴卓斯將軍(General Petraeus)?
──貝詩妮.麥克連(Bethany McLean),〈耳語之鎮〉(Town of Whispers),《浮華世界》,二○一三年二月一日
被告律師史蒂芬.舒瓦茲(Stephen Schwartz)訴請緬因州最高法院為名單上的名字保密(他為兩位不具名的男子辯護)。他主張,這還是清教徒的鄉間:「一旦公布,他們全都會被打上紅字。」但法官判定駁回,肯納邦克的報紙《約克郡海岸星報》(York County Coast Star)也開始刊登。
名單上共有六十九人──六十八男一女。可惜布希不在其中,連家人的隨扈都沒有。可是裡面有肯納邦克的社交界人士,有南波特蘭宣聖教會(Church of the Nazarene)的牧師、律師、高中曲棍球教練、前任鎮長、退休教師夫婦。
在公然羞辱界,這是起獨特的事件,像這樣大規模的丟人場面從來沒發生過。由於我的工作已變成嘗試以性格上的細微差別,跟公然羞辱的存活度配對,因此對我來說是夢想成真。什麼時候能取得這麼多的樣本數?名單上必定有人很想討好,會讓陌生人對他們的負面意見跟自己的融為一體,形成某種腐蝕性的相融。有人會竭力避免失去地位,要從緊握的手指中把它挖出來,也會有像喬納這樣嚴肅的人,像賈絲汀這樣至今還自以為聰明的人,而且會有莫斯利。對我來說,肯納邦克就像一應俱全的實驗室。誰會惹火群眾,誰會被放過一馬?誰會不支倒地,誰會全身而退?我開了車到當地。
在比迪福德地方法院(Biddeford District Courthouse)的一號法庭內,尊巴舞名單上有六個男的坐在長椅上,冷冷地凝視前方,媒體人員把攝影機對準了他們。我們在媒體區可以隨意盯著他們,他們則不能看別的地方,這使我想起了,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在《紅字》(The Scarlet Letter)裡如何描述頸手枷:「完全是為了緊緊卡住人頭而做的刑具,以便把頭抬起來示眾。讓人無地自容的理想,體現並彰顯在這副木鐵器具中。依我之見,沒有一種冒犯……能比不讓犯人藏住羞愧的臉還惡劣。」
每個人都沉默不語並且有點尷尬,彷彿我們全都呆立在某種得到共識前的奇怪灰色地帶。這是新的故事,肯納邦克的社會還沒時間開始閃躲這些人。無論閃躲可能會顯得多殘忍或多微妙,一切都還沒發生,我搶得了先機。
法官進場,就此開始。法庭的訴訟程序無關緊要,諸位男士輪流被叫起來,看是認罪還是不認罪。每個人都認了罪,並被處以罰金—每去找萊特一次是三百美元,今天的最高罰金是九百美元,然後就結束了。他們獲准離開,而他們也趕緊閃人。我尾隨著最後一位出去,除了他,其他人全都跑光了,我向他自我介紹。
「你可以採訪我,」他說,「可是我需要一點回報。」
「是嗎?」我問。
「我要錢,」他說,「不是大錢,只要夠去沃爾瑪(Walmart)買禮物給我孩子,只要沃爾瑪的禮券就好。然後我就會告訴你詳情,告訴你每件事,像是我和艾麗西絲幹了什麼事。」
他是個大隻佬,以急切、可憐的猥褻模樣看著我,有如他要給我最棒的情色小說。「我會把每件事都告訴你。」他說。
我說我不能付錢給人來談他的罪行,於是他聳聳肩走開了。我開車回到紐約,隔天寫信給名單上的六十八位男士和一位女士,邀約採訪,接著守株待兔。
▍牧師捲入事件中
幾天後,寄來了一封電子郵件。
我們可以談談。我原本是宣聖教會的牧師,不幸捲入了這整起亂局。
──詹姆斯(安德魯)費雷拉[James (Andrew) Ferreira]敬上
「你好,強。」安德魯.費雷拉的聲音親切而疲憊,聽起來很茫然。這位原本爽朗的社區領袖,試著適應對他的領導可能再也沒興趣的世界。這是他第一次答應跟記者談。他說前幾天很難熬,太太離開了他,他也被炒了魷魚。他說,這一切是必然的,可是其他事就不知道了,社區會趕走他到什麼地步,以及他要怎麼因應,他都不知道。
我問他,為什麼要去找萊特。
「也許是我的婚姻不順,」他回答,「不算慘,只是有點鬆散,反正就是某種程度的同居。我在《波士頓環球報》上看到Craigslist2殺手的報導。你記得那則報導嗎?他殺了二十多個應召女郎。而且《波士頓環球報》說,大部分的伴遊廣告都從Craigslist移到了backpage.com。假如有人想找伴遊、半套按摩之類的,就上backpage.com。我記下來了,真希望我沒有,不幸的是,有些事就是會烙印在腦海中,我被那則訊息污染了。」
安德魯說他找過萊特三次,最後一次時,「我們笑成了一團,兩個人都捧腹大笑,那不是我去那裡的目的。對我來說,當時她變成了凡人,不再是個標的,幻想就此破滅。我拚命逃離了那裡,我不是那種會表露情緒的人,可是一到車上,我就痛哭失聲。」
那也是他最後一次去找萊特。
「你過去幾天是怎麼過的?」我問他。
「我沒有坐在家裡獨處,」他回答說,「我參加了聚會團體,就是一票人,我在那裡完全隱姓埋名。一到場,我們就玩起了桌遊,戰國風雲(Risk)、蘋果派對(Apples to Apples)、瘟疫危機(Pandemic)。此外,我還用文字記錄。我要怎麼處理這一切的訊息?假如過一陣子,六個月、一年,我試著寄出手稿,東西會有人收嗎?」
「就像是回憶錄?」
「我能用這個東西跳去做新的牧師工作嗎?」他說,「我要用什麼角度切入?也許可以從信仰出發,警告別人不要碰,或者走截然不同的路線,而且,我並不想成為賣春合法化的鼓吹者。所以我真的得想一想這一切代表了什麼……」他忘我地自問自答,「我要怎麼處理這件事?」他又說了一遍,「我還不曉得,不幸的是,我四十九歲了,我把大部分的人生變成了警世寓言……。」
「你有沒有跟名單上的其他人見面?」我問。
「沒有,」他說,「我們都是俱樂部的會員,卻渾然不知自己在裡面,根本沒有任何接觸或碰頭的理由或機會。」
「所以你主要就是等接下來會發生的事發生。」我說。
「對,」他說,「那是最糟的,坐以待斃,很可怕。」
安德魯答應,等網路、鎮上、任何地方對他的羞辱一開始,就會讓我知道。他向我保證,一有蛛絲馬跡,他就會打電話來。我們就此道別。接下來幾個月,我都沒有他的消息。
於是我又打電話給他,他聽起來很高興接到我的電話。
「我完全沒有你的消息,」我說,「怎麼回事?」
「逃過一劫了。」他說。
「一點羞辱都沒有?」
「沒有,」他說,「我的想像比實際情況慘多了。」
「賈絲汀.薩科被毀於一旦,」我說,「喬納.雷勒當然也是。可是賈絲汀.薩科沒有做錯任何事!你卻毫髮無傷?」
「對於這點,我沒有答案,」安德魯說,「我也一頭霧水。事實上,我和三個女兒的關係從來沒這麼緊密過。小女兒說:『就像是重新認識你一遍。』」
「你的越界使她們把你視為凡人?」我說。
「是啊。」安德魯說。
「哦,」我說,「賈絲汀和喬納的越界則使人把他們視為凡人的反面。」
他的婚姻玩完了,他補充說,一如他在宣聖教會的牧師職務,無法挽回了。但除此之外,他體驗到的只有慈愛與原諒。實際上,那並不是慈愛與原諒,而是比那好很多的事,那就是沒事,他體驗到的是「沒事」。
安德魯說了一個故事。當萊特的事業夥伴馬克.史壯(Mark Strong)因為資助妓院而受審時,安德魯被傳喚到庭,他可能是以證人的身分出席,所以被隔離在後面的密室裡。過了一會兒,另外六個男的陸續進到室內,他們互相點了個頭,但就靜靜地坐著。接著有一些試探性的交談出現,他們才證實了自己懷疑的事:他們是萊特的恩客,他們全都是名單上的人。這是他們頭一次見面,所以趕緊熱切地交換意見,講的不是去找萊特的事(每個人對此都尷尬地避重就輕),而是東窗事發後所發生的事。
「有個男的說:『我的代價是,送太太一輛新的休旅車。』」安德魯說,「另一個說:『我的代價是,坐船去巴哈馬玩和新的廚房。』大夥兒都笑了起來。」
「沒有人淪為任何一種羞辱的受害者?」我問。
「沒有,」安德魯說,「他們也逃過一劫了。」
  
但有一個例外,安德魯說。他們的交談提及了去找萊特的那位女士。
「每個人都在笑她,」安德魯說,「接著有位比其他人安靜許多、而且比較年長的男士突然說:『那是我太太。』噢,強,你可以感覺到氣氛的轉向,一切立刻就變了。」「你們對這位太太開了哪種玩笑?」我問。
「我不太記得了,」安德魯說,「可是他們都有點語帶嘲弄,她被這些男的投以異樣的眼光,而且,對,在她身上,這被認為比較羞恥。」
▍我們就是會在乎
要是發生在清教徒的時代,麥克斯和安德魯的罪會被判得比喬納要重。喬納犯了「捏造或發布不實消息的罪」,根據德拉瓦州的法律,會被罰款、戴「不超過四小時的足枷,或是公開鞭刑不超過四十下」。麥克斯和安德魯「褻瀆婚姻之床」,會被公開鞭刑(鞭數的上限沒有規定)、監禁服苦勞至少一年,再犯則是終身監禁。
但以男人來說,值得羞辱的風向轉變了,從性醜聞轉向了工作失當和主觀的白人特權,而且我突然搞懂了麥克斯從羞辱中存活下來的真正原因,沒人在乎。麥克斯能從羞辱中存活下來,是因為他是合意性羞辱裡的男人,這代表沒人要羞辱。
我在電子郵件裡告訴麥克斯。「沒人在乎!」我寫說,「在所有的公開醜聞裡,身為合意性醜聞中的男人大概是希望之所繫。」麥克斯是沒人要理的箭靶,像我這種自由派不理會,把踰矩的女性置於死地的網路厭女者也不理會,麥克斯安然無恙。
				緬因州肯納邦克──塞滿本地道路的夏日人潮消散已久,葉子轉為深紅與橘色,但在這個如明信片般完美的沿岸城鎮,近來的主要話題卻是一件令人憂心的事。
警方調查了一年多,有人舉報當地的尊巴舞(Zumba)老師艾麗西絲.萊特(Alexis Wright)位於古色古香鬧區街上的舞蹈教室,不只做為健身訓練之用。事實上,警方說,她經營單人妓院,恩客多達一百五十人,並在他們從事性行為時暗中錄影……謠傳名單裡充斥著大人物的名字。
──凱薩琳.席利(Katharine Q. Seelye),《紐約時報》,二○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小布希總統的海濱別墅行人岬(Walker’s Point)離肯納邦克有四哩遠,就在上方的肯納邦克港(Kennebunk port)。窗子黑成一片的車子有時會疾駛過鎮上,一路直達當地,載著普丁(Vladimir Putin,編註:俄羅斯總統)或柯林頓或薩柯吉(Nicolas Sarkozy,編註:前法國總統),除此之外,肯納邦克會發生的事並不多,或者說發生過的事並不多。
名單上可能有誰?布希家的成員?特勤局人員?裴卓斯將軍(General Petraeus)?
──貝詩妮.麥克連(Bethany McLean),〈耳語之鎮〉(Town of Whispers),《浮華世界》,二○一三年二月一日
被告律師史蒂芬.舒瓦茲(Stephen Schwartz)訴請緬因州最高法院為名單上的名字保密(他為兩位不具名的男子辯護)。他主張,這還是清教徒的鄉間:「一旦公布,他們全都會被打上紅字。」但法官判定駁回,肯納邦克的報紙《約克郡海岸星報》(York County Coast Star)也開始刊登。
名單上共有六十九人──六十八男一女。可惜布希不在其中,連家人的隨扈都沒有。可是裡面有肯納邦克的社交界人士,有南波特蘭宣聖教會(Church of the Nazarene)的牧師、律師、高中曲棍球教練、前任鎮長、退休教師夫婦。
在公然羞辱界,這是起獨特的事件,像這樣大規模的丟人場面從來沒發生過。由於我的工作已變成嘗試以性格上的細微差別,跟公然羞辱的存活度配對,因此對我來說是夢想成真。什麼時候能取得這麼多的樣本數?名單上必定有人很想討好,會讓陌生人對他們的負面意見跟自己的融為一體,形成某種腐蝕性的相融。有人會竭力避免失去地位,要從緊握的手指中把它挖出來,也會有像喬納這樣嚴肅的人,像賈絲汀這樣至今還自以為聰明的人,而且會有莫斯利。對我來說,肯納邦克就像一應俱全的實驗室。誰會惹火群眾,誰會被放過一馬?誰會不支倒地,誰會全身而退?我開了車到當地。
在比迪福德地方法院(Biddeford District Courthouse)的一號法庭內,尊巴舞名單上有六個男的坐在長椅上,冷冷地凝視前方,媒體人員把攝影機對準了他們。我們在媒體區可以隨意盯著他們,他們則不能看別的地方,這使我想起了,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在《紅字》(The Scarlet Letter)裡如何描述頸手枷:「完全是為了緊緊卡住人頭而做的刑具,以便把頭抬起來示眾。讓人無地自容的理想,體現並彰顯在這副木鐵器具中。依我之見,沒有一種冒犯……能比不讓犯人藏住羞愧的臉還惡劣。」
每個人都沉默不語並且有點尷尬,彷彿我們全都呆立在某種得到共識前的奇怪灰色地帶。這是新的故事,肯納邦克的社會還沒時間開始閃躲這些人。無論閃躲可能會顯得多殘忍或多微妙,一切都還沒發生,我搶得了先機。
法官進場,就此開始。法庭的訴訟程序無關緊要,諸位男士輪流被叫起來,看是認罪還是不認罪。每個人都認了罪,並被處以罰金—每去找萊特一次是三百美元,今天的最高罰金是九百美元,然後就結束了。他們獲准離開,而他們也趕緊閃人。我尾隨著最後一位出去,除了他,其他人全都跑光了,我向他自我介紹。
「你可以採訪我,」他說,「可是我需要一點回報。」
「是嗎?」我問。
「我要錢,」他說,「不是大錢,只要夠去沃爾瑪(Walmart)買禮物給我孩子,只要沃爾瑪的禮券就好。然後我就會告訴你詳情,告訴你每件事,像是我和艾麗西絲幹了什麼事。」
他是個大隻佬,以急切、可憐的猥褻模樣看著我,有如他要給我最棒的情色小說。「我會把每件事都告訴你。」他說。
我說我不能付錢給人來談他的罪行,於是他聳聳肩走開了。我開車回到紐約,隔天寫信給名單上的六十八位男士和一位女士,邀約採訪,接著守株待兔。
▍牧師捲入事件中
幾天後,寄來了一封電子郵件。
我們可以談談。我原本是宣聖教會的牧師,不幸捲入了這整起亂局。
──詹姆斯(安德魯)費雷拉[James (Andrew) Ferreira]敬上
「你好,強。」安德魯.費雷拉的聲音親切而疲憊,聽起來很茫然。這位原本爽朗的社區領袖,試著適應對他的領導可能再也沒興趣的世界。這是他第一次答應跟記者談。他說前幾天很難熬,太太離開了他,他也被炒了魷魚。他說,這一切是必然的,可是其他事就不知道了,社區會趕走他到什麼地步,以及他要怎麼因應,他都不知道。
我問他,為什麼要去找萊特。
「也許是我的婚姻不順,」他回答,「不算慘,只是有點鬆散,反正就是某種程度的同居。我在《波士頓環球報》上看到Craigslist2殺手的報導。你記得那則報導嗎?他殺了二十多個應召女郎。而且《波士頓環球報》說,大部分的伴遊廣告都從Craigslist移到了backpage.com。假如有人想找伴遊、半套按摩之類的,就上backpage.com。我記下來了,真希望我沒有,不幸的是,有些事就是會烙印在腦海中,我被那則訊息污染了。」
安德魯說他找過萊特三次,最後一次時,「我們笑成了一團,兩個人都捧腹大笑,那不是我去那裡的目的。對我來說,當時她變成了凡人,不再是個標的,幻想就此破滅。我拚命逃離了那裡,我不是那種會表露情緒的人,可是一到車上,我就痛哭失聲。」
那也是他最後一次去找萊特。
「你過去幾天是怎麼過的?」我問他。
「我沒有坐在家裡獨處,」他回答說,「我參加了聚會團體,就是一票人,我在那裡完全隱姓埋名。一到場,我們就玩起了桌遊,戰國風雲(Risk)、蘋果派對(Apples to Apples)、瘟疫危機(Pandemic)。此外,我還用文字記錄。我要怎麼處理這一切的訊息?假如過一陣子,六個月、一年,我試著寄出手稿,東西會有人收嗎?」
「就像是回憶錄?」
「我能用這個東西跳去做新的牧師工作嗎?」他說,「我要用什麼角度切入?也許可以從信仰出發,警告別人不要碰,或者走截然不同的路線,而且,我並不想成為賣春合法化的鼓吹者。所以我真的得想一想這一切代表了什麼……」他忘我地自問自答,「我要怎麼處理這件事?」他又說了一遍,「我還不曉得,不幸的是,我四十九歲了,我把大部分的人生變成了警世寓言……。」
「你有沒有跟名單上的其他人見面?」我問。
「沒有,」他說,「我們都是俱樂部的會員,卻渾然不知自己在裡面,根本沒有任何接觸或碰頭的理由或機會。」
「所以你主要就是等接下來會發生的事發生。」我說。
「對,」他說,「那是最糟的,坐以待斃,很可怕。」
安德魯答應,等網路、鎮上、任何地方對他的羞辱一開始,就會讓我知道。他向我保證,一有蛛絲馬跡,他就會打電話來。我們就此道別。接下來幾個月,我都沒有他的消息。
於是我又打電話給他,他聽起來很高興接到我的電話。
「我完全沒有你的消息,」我說,「怎麼回事?」
「逃過一劫了。」他說。
「一點羞辱都沒有?」
「沒有,」他說,「我的想像比實際情況慘多了。」
「賈絲汀.薩科被毀於一旦,」我說,「喬納.雷勒當然也是。可是賈絲汀.薩科沒有做錯任何事!你卻毫髮無傷?」
「對於這點,我沒有答案,」安德魯說,「我也一頭霧水。事實上,我和三個女兒的關係從來沒這麼緊密過。小女兒說:『就像是重新認識你一遍。』」
「你的越界使她們把你視為凡人?」我說。
「是啊。」安德魯說。
「哦,」我說,「賈絲汀和喬納的越界則使人把他們視為凡人的反面。」
他的婚姻玩完了,他補充說,一如他在宣聖教會的牧師職務,無法挽回了。但除此之外,他體驗到的只有慈愛與原諒。實際上,那並不是慈愛與原諒,而是比那好很多的事,那就是沒事,他體驗到的是「沒事」。
安德魯說了一個故事。當萊特的事業夥伴馬克.史壯(Mark Strong)因為資助妓院而受審時,安德魯被傳喚到庭,他可能是以證人的身分出席,所以被隔離在後面的密室裡。過了一會兒,另外六個男的陸續進到室內,他們互相點了個頭,但就靜靜地坐著。接著有一些試探性的交談出現,他們才證實了自己懷疑的事:他們是萊特的恩客,他們全都是名單上的人。這是他們頭一次見面,所以趕緊熱切地交換意見,講的不是去找萊特的事(每個人對此都尷尬地避重就輕),而是東窗事發後所發生的事。
「有個男的說:『我的代價是,送太太一輛新的休旅車。』」安德魯說,「另一個說:『我的代價是,坐船去巴哈馬玩和新的廚房。』大夥兒都笑了起來。」
「沒有人淪為任何一種羞辱的受害者?」我問。
「沒有,」安德魯說,「他們也逃過一劫了。」
但有一個例外,安德魯說。他們的交談提及了去找萊特的那位女士。
「每個人都在笑她,」安德魯說,「接著有位比其他人安靜許多、而且比較年長的男士突然說:『那是我太太。』噢,強,你可以感覺到氣氛的轉向,一切立刻就變了。」「你們對這位太太開了哪種玩笑?」我問。
「我不太記得了,」安德魯說,「可是他們都有點語帶嘲弄,她被這些男的投以異樣的眼光,而且,對,在她身上,這被認為比較羞恥。」
▍我們就是會在乎
要是發生在清教徒的時代,麥克斯和安德魯的罪會被判得比喬納要重。喬納犯了「捏造或發布不實消息的罪」,根據德拉瓦州的法律,會被罰款、戴「不超過四小時的足枷,或是公開鞭刑不超過四十下」。麥克斯和安德魯「褻瀆婚姻之床」,會被公開鞭刑(鞭數的上限沒有規定)、監禁服苦勞至少一年,再犯則是終身監禁。
但以男人來說,值得羞辱的風向轉變了,從性醜聞轉向了工作失當和主觀的白人特權,而且我突然搞懂了麥克斯從羞辱中存活下來的真正原因,沒人在乎。麥克斯能從羞辱中存活下來,是因為他是合意性羞辱裡的男人,這代表沒人要羞辱。
我在電子郵件裡告訴麥克斯。「沒人在乎!」我寫說,「在所有的公開醜聞裡,身為合意性醜聞中的男人大概是希望之所繫。」麥克斯是沒人要理的箭靶,像我這種自由派不理會,把踰矩的女性置於死地的網路厭女者也不理會,麥克斯安然無恙。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