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闖!擁抱世界級夢想:27歲CEO的圓夢方程式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是怎樣的態度與方法,讓沒有名校文憑、未經專業培訓的她,圓夢當上CEO?
★星版杜拉拉的職場晉級戰記
★偉太廣告董事長兼總經理周筱俐、事業總監謝維智Daniel、奧美廣告執行創意總監龔大中、資深文案許力心、慢慢來民宿玩樂總監凱特、Mastro Cafe共同創辦人徐志豪 激賞推薦
離家不是為了出走,而是為了光榮歸返!
大三暑假,她不顧母親的強烈反對,去蒙古當國際志工,那次的體驗讓她明白,每個人都應該找機會離開一下自己舒適的環境,因為「離那個舒服美好的家越遠時,才能離自己的心越近」。25歲時,她為了追求夢想、更寬廣的視野和職涯機會,勇闖新加坡。剛開始,她曾經失敗到在機場崩潰大哭,不敢回家……
現在的她,白天是遊走台星兩地的CEO;晚上則經營著全國最大的新加坡工作生活社群,在電腦前寫下自己的故事和見聞經歷,回覆一個又一個徬徨的學子或轉職者的困惑。
藉由本書她希望能鼓勵年輕人離開舒適圈,離開自己習慣的地方,或改變自己慣性的思維,不論是去海外,或是到不同的城市,親身體驗出去闖一闖、熱情擁抱夢想的感受。
精采摘錄
★為什麼新加坡老闆驚呼:「台灣人太愛學英文了」?
★微軟面試官點醒我的事
★培養無敵自信的五大要素
★坦然面對零專業力的自己,反而更有力
★為什麼新加坡雇主越來越傾向選擇韓國人,而非台灣人?
★面試成功的關鍵技巧
★擁抱虛擬世界的力量,人人都能更平等
艾兒莎句句真心語錄:
.現在的失敗與挫折,是為我之後的成功鋪路的,所以如果我現在放棄,就代表浪費了失敗的經歷,更浪費了之後成功的機會。
.給過去的我:「感謝你想過要放棄這個選項,卻從來沒有實行,才會有現在的我來感謝你。」
.當我離舒服的家越遠時,才能離自己的心越近。
.未必要到地球的哪一端,只要勇敢走出舊有的自己,下一步將得到無限的海闊天空。
.好好了解與認識自己,是我們一生的課題。
.比較與對立,只突顯自己的狹隘格局!
.Work Smart and then work hard!
.驅使我向前的,是希望,不是恐懼。
.當我們努力追求目標的同時,是否能忘我地活出真我,還是會用忘我來逃離本我?
.想要找到自己的舞台,發現真正的自己,就要努力去聆聽每一個從自己心裡發出的心跳聲。
.試著別聽太多人的意見,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心。
.當你選擇越多,卻不留意心裡的聲音時,再多的機會都只是讓你逃避的藏身之地,而非讓你有所成就。
.跳出既有框架,才有機會創造意想不到的人生。
.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是每個人一生都該努力探索的要事。
.惡習不改,成就難來。
.千萬不要小看每份工作在未來會帶來的影響與意義,現在看不到不代表沒有。
.懂得專注的人,才能走得遠、爬得高。
目錄
〈推薦序〉態度,才是我們重視的價值周筱俐
〈推薦序〉比冰雪奇緣更精采的圓夢之旅龔大中
〈推薦序〉果然有真本事!許力心
〈推薦序〉別怕把夢做大徐志豪
〈前言〉你的夢想多大,未來就有多寬廣
第一章 我們有多少優勢?
新加坡老闆驚呼:「台灣人太愛學英文了!」
台灣年輕人的浪漫指數破表
考試崩壞了我們
成功不是重點,更不是終點
第二章 發現自我三部曲
走出人云亦云的世界,聽見自己
「我」到底是誰?
競爭力根本不存在
第三章 在我們手裡失去的未來
胡攪瞎搞的偽正義
新加坡老闆首次訪台:「台灣人超強!」
回不了家的不是台勞,是孤兒
台灣好,還是新加坡好?
讓台灣年輕人夢想破產的幫兇
第四章 你我的舞台將會是世界
那些新加坡老闆教我的事
中國人讓我大開眼界
留在新加坡的台灣人
第五章 離家教會我的事
惡習不改,成就難來
尊重手邊的平凡工作,有天才能不平凡
「專」的無限大力量──專注和專業
第六章 想成功,需要一些捷徑
跳級人生的創業力
闖蕩天下的談判力
絕不設限的力量
現在輸了又怎樣?
第七章 敬像我們的海外生活與工作者
後記 新的開始,讓自己站更高
序/導讀
【前言】
你的夢想多大,未來就有多寬廣
我是個非常平凡的女生,去新加坡前,從來沒有人把我放在眼裡。剛到新加坡時,經歷了很多悲慘情況,親友看在眼裡,除了擔心外,還會說幾句「當初就叫你不要去」的話。這一路上驅使我往前的,不是什麼過人的技藝或特殊方法,而是我對夢想的堅持。
說到夢想這件事,很多人可以滿腔熱血、也有很多人會以「不切實際」為由,直接判它死刑,但我認為,我人生中最關鍵的幾個時期與機會,都把夢想的位子放最重,往往會讓人覺得,我的行為舉止很不可思議,說難聽一點,就是不合邏輯,但卻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說實話,我不認為夢想需要邏輯,如果有邏輯,那就會落入死局,因為遠大的夢想,永遠不會是現在的情況可以推演出來的「合理預見」。
在小學時,我的夢想是希望當作家,但國文成績一直都低分飛過,所以國中和高中講出這個夢時,被同學笑。大學畢業後,有次還被非常知名的資深廣告人當眾羞辱:「我看你還是多看點書好了。」
今年我27歲,已經擁有多篇專欄、出版了兩本書。在離開台灣那份兩萬多元薪水的工作時,我大聲地對著許多同事說,我在三年內年薪要破百萬。大家除了瘋狂大笑外,還有人語重心長地對著我說:「凡事不要想太大,也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這樣你會與世界格格不入的。」結果,兩年內我領的年薪已超過百萬,今年換到的新公司,甚至以高規格福利,讓我在星國工作的每一天都住飯店。這是一種對管理階層員工的尊重,我也感受到了自己十足努力過後該有的回報。
23歲時,我與最好的朋友章潔去英國旅遊,當年我們兩個窮遊到最後,身上加起來只有台幣五百多元,在倫敦連續餓到第三天時,一起去唐人街買了一個便當分著吃,吃著吃著,我們互看著對方,一邊掉淚,一邊在臉書上打卡寫:「有朝一日,我們兩個要一起寫出我們的故事,一起把對方帶往彼此的夢想道路上。」當然各式的冷嘲熱諷,與家人「叫你們好好找份穩定工作、趕緊嫁人就好了」的話,在我的個人臉書版上至今都沒有斷過。
四年後的今天,章潔在倫敦拍的照片獲得紐約多家藝廊的賞識、紐約與歐洲CNN甚至連續報導她的故事,而我的故事與分享也激勵了很多年輕人,幾次走在新加坡的路上,還有粉絲前來致謝與分享他們被我鼓舞的故事。甚至,這次我們還一起完成這本書,她用貼近我真實感受的圖像傳達給大家我的歷程,也用她的雙眼,拍下那個最美麗與堅強的我,放上書封。為此我替自己感到非常驕傲,因為我們都沒有停止過做夢,所以現在才能離夢想這麼近。
以下是兩年前我在新加坡,承受第一次最巨大的失敗時,寫給章潔的訊息,她當時的回信讓我停止放棄的念頭,現在回頭看,這不只是一段激勵的文字,而是一份我們攜手往前衝的證據。
親愛的章潔:
我已學會愛自己,更懂得愛我該愛的選擇,但是,這次我驕傲地踏離家鄉,卻迷失在一個新踏入的世界,它叫新加坡,那個我以為的未來,現在卻讓我痛不欲生。在大片浪漫的城市光影中,我一人站在暗處與孤寂為伍、寄生絕望、攀附迷惘......這次若選擇了放棄求生或結束旅程,粉飾這張哭喪的臉回家,能否算是一種相對自愛的表現?或許離家第多少個年的妳,能助解。
艾兒莎
親愛的艾兒莎:
愛上一座城市就像愛上一個人:一開始你會瘋狂地迷戀她,感受她的體溫,上癮她的味道,走失在她的千絲萬縷,然後花一整個上午、下午直到午夜,用她看著你的方式和她對望著,你根本不想回家。
然後慢慢的,你開始憎恨她。你說她太吵了,讓你心慌意亂,你只想躺在床上,睜眼以後又再閉眼,你沒有安全感,你說她其實沒有這麼美,這一切真實又不真實的感受讓你只想逃避,你說你好想回家。直到最後,你發現,她就是家了。
章潔
我們兩個七年級女生一起攜手走向夢想道路的過程,也會是我與所有讀者一起往前走的契機,因為我會陪著你們,從這本書開始,一直往前。有一天你們會遇到痛苦和挫折的事,也會遇到質疑自己夢想的時期,但是都不需害怕,因為那些曾經絆住我的失敗,就活生生地造就了我的輝煌篇章,所以只要你夠勇敢,也記住我的「不放棄夢想」法則,就也會跟我一樣,寫下你自己的美麗章節。
這本書或許能讓讀者了解到我在職場為何晉級如此快速,但我在書中真正想傳達的,是我晉級的過程與所體驗到的真實錯誤,那份錯誤來自我自己從小生長習慣的單一價值觀、還有狹隘思想所讓我吃過的大虧,了解我的挫敗經歷,大家應能減少一些接近夢想前的戰敗機率。
這本書看完後,照理說應該可以得到幾個大方向的體悟:
一、要成功,就要先記住像我這種血淋淋的挫敗體驗。
二、要成功,就要付出相對的代價。
三、要成功,就要有明顯的人格特質。
四、要成功,就要想辦法學走幾個我所分享的獨門祕笈。
五、要成功,就要把這本書好好看完,思考哪些方法對自己管用。
最後,希望大家認真看待夢想,絕對不可以空泛,因為我相信,它就是未來。
【推薦序】
態度,才是我們重視的價值
偉太廣告董事長兼總經理/周筱俐
我印象中的艾兒莎是個小公主,曾經被客戶怒罵,離開客戶的公司後在路邊失聲痛哭,感覺弱不經風的她,竟然勇敢地離開舒適圈,到新加坡闖蕩。
台灣對教育推崇:只要把書讀好,考到人人稱羨的好學校,就等於拿到了邁向成功的直達票,人生就此保證一路順利,飛黃騰達。
然而,廣告業在徵人時,對於一帆風順、學歷顯赫且人生沒有經歷過挫折的面試者卻是非常遲疑的,因為這工作要面對的常態是,客戶對你嘔心瀝血的作品說「不接受」。功課名列前茅的新人,面對基本功裡的端茶倒水、影印送件、會議記錄、訂便當這些看似不需學歷就可以做的微不足道的事,常常很困惑地問:為何不讓他做「大事」?而隨意應付這些他瞧不起的工作,這些很會讀書考試的優秀學生,大多撐不過試用期,就敗陣退出廣告業了。因此相較於學歷,態度才是我們重視的價值。
這個世代的成長過程富裕無缺,父母照顧太多,反而承受失敗的能力下降 。艾兒莎現在很風光,但這一路並不順遂,她遇到挫折,擦乾眼淚繼續向前行,她不滿於現狀,給自己更大的挑戰,過程中即使到了破產的谷底,也從沒有放棄。
「自己的失敗經驗,才是最有價值的。」能在這個年齡就體會這個道理不容易,艾兒莎在帶一個新團隊時,遇到要求大家準時上班卻無人理會,她竟然睡在辦公室一整個禮拜,確保沒有一個人會比她早到,而收服了這個團隊。想知道她為什麼成功的人,先問問自己,碰到同樣狀況時,你會跟老闆抱怨團隊都不聽你的,或是像艾兒莎這樣睡辦公室一個禮拜,以實際行動來證明她的決心?
「跟過去的我說聲:謝謝你那時拒絕放棄。」成功沒有捷徑,我想這是她給大家最好的答案。
試閱
「專」的無限大力量──專注和專業
以前我最喜歡在同學會時,聽聽那些事業有成的同學誇耀自己多麼厲害,聽完後總會心生羨慕;現在與同學或朋友聚會,我反而會去找那些還沒有獲得高薪或高職位的人聊聊,聽他們對職涯的想法與生活的規畫等。因為我覺得,人們一直以來都太崇尚浮誇的生活方式,忘記了簡單與實在的力量。我也曾經認為年薪數百萬或有知名國際企業的頭銜才是最成功的,但事實是,拿掉這些外在的事物後,還能剩下些什麼,才是我們所擁有的真正價值。在討論個人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的同時,我覺得自身的價值才最有保障,也最難被取代,而那個穩固的價值該從何而來?就是我到目前還在努力的目標:專注與專業。只有懂得專注的人,才能走得遠、爬得高。
一心一意地看待目標,就是專注
我沒有風光學歷,但卻有機會在新加坡遇到許多哈佛等名校畢業的高材生;我無法在25歲時領到數百萬的薪水,但卻也遇到了許多23、24歲年薪就已經幾百萬的年輕孩子。我非常慶幸能有機會親眼目睹這些新秀陸續在國際戰/職場中登場,他們好厲害,也都好努力。可是這樣的優秀與努力只是必要條件罷了,我發現,真正能令他們走到現在成就的推手,就是對待目標的一心一意。
大學時,我認識了一個很帥的小男生,他看起來很平凡,念的是台北私立大學的建築系,但他在高中時就已經知道自己這一生想要追求的目標與領域,所以當班上同學都在努力準備各式科目的指考時,他則努力集結自己過去所喜歡的建築作品,變成班上唯一一個順利保送大學的人。後來進入建築系,經歷了很長的痛苦時期,包括熬夜做模型與設計等,他都一一過關斬將。畢業後,在班上多數學生都不曉得要選擇現實還是夢想時,他毫不遲疑地從建築事務所中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做到自己設定好的期限時,照著自己計畫,飛到英國繼續深造。這歷程聽起來非常合理,但在藝術或設計產業的學生應該都能理解,要在這一長串追夢的路上內心平靜又不會自我質疑,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在大學畢業後又認識了一個好朋友,他當時26歲,夢想是開餐廳。雖然說開餐廳或咖啡店,已經是許多台灣年輕人的創業夢,但他是我見過真正一步一步著手執行的人。首先,他知道開店創業首要需求是資金,就花了快兩年做業務,讓自己每個月的實領薪水都超過六萬,存到錢後,頭也不回立刻離職,然後開始了資金以外最重要的部分──經驗。為了拷貝其他餐廳成功祕訣,他整整一年做兩份餐廳的工作,一間是知名咖啡店,一間是知名餐廳,薪水不但少得可憐,且兩份工作加起來,整整一個月只能休兩天。更折磨人的是,有次我們通電話,他說前幾天的颱風天,老闆不讓他們休假,所以他就騎著公司腳踏車去外送咖啡,結果開門的客人竟是他的小學同學,對方一看到他全身溼透的狼狽樣,又拉著一個沉重的腳踏車,露出同情的眼神說:「你怎麼了?為何要淪落成這樣,做這種事?」他說,他永遠也忘不了那個人當時的眼神。一年過後,他的計畫順利達成,該學的都學到了,四個多月後,我在各大部落客中一直看到他的餐廳好評不斷,隔了一年,又開了第二家分店。他興奮地跟我說,之前那個颱風天露出關愛眼神的小學同學,特地到他開的店裡,帶了張支票問,可不可以讓他參與投資時,他用一種更同情的眼神回絕了這位同學,這下終於報仇雪恨了,實在爽快。
這幾個朋友或許不是人人眼中的耀眼潛力股,但卻是我一直以來的人生導師,他們一心一意的態度,都會在我遇到層層關卡時一一浮現腦海,讓我在不知所措時靜下心來,回想這個人毫不遲疑把自己、把人生規畫都奉獻在建築裡的篤定神情,還有那個人為了夢想不惜放下身段與自尊的計畫,讓我最後確定自己的路怎麼走。可以說,他們就是教會我專注的老師。在我寫這本書時,剛好正在準備創業。我的產品是一個籌備了將近一年的海外求職平台,需要周全的營運機制才得以成功。起初我將所有積蓄都投入建造此平台時,心中百般焦急,又害怕失敗,所以每天只想著與不同的人討論交換意見,並找各種管道準備產品完成後的行銷工具,甚至開始計畫周邊的異業結合,但我卻忘了當時建造此商品真正的目的與目標,甚至連自己的理念都忘得一乾二淨了。這時我才突然驚覺,原來我該要去除所有分神的事物,首要面對的事,應該是把這個平台與服務做到最好,提供給大家具有足夠產品力的特性,而非一堆噱頭的架空服務。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想起了過去那些朋友對於持續專心的毅力,是多麼難能可貴。後來,當我開始專注時才發現,要把一件事做好,其實並非如此困難!
專注到最後,就是專業
進入職場後,那些專注的結果就會漸漸轉化成「專業」。有些人或許對那個「一萬小時定律」的理論抱有質疑,但在我見證了一些因專注而成功的朋友案例,就打從心底相信這個定理。一萬小時換算下來,大概就是整整五年做同一件事,或同一個領域的累積時數,進而轉換成全面性地了解自己所做的事,就可以算是專業了。如果用剛剛所提的建築系小男生為例,他對這個領域的不放棄,也默默地累積將近上萬個小時,而這些都是他自己所創造的、別人比不了也帶不走的價值。
「但到底什麼是專業?」有次我與廣告公司的老前輩聊天時問道。他以自己在廣告業待了將近二十多年的經驗回答:「不專業的人在做一件事時,會獲得100分的成績,也會獲得80分或59分的成績;但專業的人或許沒辦法獲得100分、甚至80分這種接近完美的成績,但他們可以讓自己在每次的表現都能有60分。所以說,表現優異的人不一定是專業,但是能讓自己每次表現都保持一定水準的,就叫專業。」這就像是我們公司的業務團隊,他們各有不同的特性與優缺點,那種偶爾可以衝上去第一名,得到全公司業績排行的佳績組,有時也會突然一落千丈,而這些組往往是較資淺與年輕的業務,反而是那幾個老鳥組成的團隊,雖然不會有異軍突起的第一名獎牌,卻能在每一季都保持平穩與不錯的業績成效,而這個穩定,就是專業了。前面提過當時在台灣的廣告公司帶領我的主管Daniel,正是代表專業的絕佳例子。有一次,Daniel帶著我們這組去參與一個非常大型的比稿案子,為了這個比稿,我們花了整整兩個月,不眠不休地準備,所以在簡報提案給客戶的當天,卯足了全力,用一拚生死的心情上場。提案主講者是Daniel,他講得口沫橫飛,客戶更是聽得出神驚艷,且Daniel厲害的絕活就是能在中間的停頓與喘息時刻,立刻補上一些幽默與輕鬆的互動,總之這場毫無冷場的提案,果真無敵精采。
提案完畢後,客戶當然讚聲連連,所以在回公司的路上,我們整個團隊更是開心地討論剛才的情況,都快樂瘋了,Daniel當然也一樣開心,滿面春風對著我們笑,直到回到公司時,他突然一臉嚴肅地對我說:「湘雲,我親戚剛才突然過世,現在要趕回去了,你把這些東西收好,沒事就回家休息吧。」我非常驚訝地問:「蛤?是什麼時候的事?」他說:「提案前五分鐘收到的訊息。」我盯著他轉身離去的背影時,腦中浮現了兩個讓我這一生都會對他心服口服的字:專業。
以前我最喜歡在同學會時,聽聽那些事業有成的同學誇耀自己多麼厲害,聽完後總會心生羨慕;現在與同學或朋友聚會,我反而會去找那些還沒有獲得高薪或高職位的人聊聊,聽他們對職涯的想法與生活的規畫等。因為我覺得,人們一直以來都太崇尚浮誇的生活方式,忘記了簡單與實在的力量。我也曾經認為年薪數百萬或有知名國際企業的頭銜才是最成功的,但事實是,拿掉這些外在的事物後,還能剩下些什麼,才是我們所擁有的真正價值。在討論個人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力的同時,我覺得自身的價值才最有保障,也最難被取代,而那個穩固的價值該從何而來?就是我到目前還在努力的目標:專注與專業。只有懂得專注的人,才能走得遠、爬得高。
一心一意地看待目標,就是專注
我沒有風光學歷,但卻有機會在新加坡遇到許多哈佛等名校畢業的高材生;我無法在25歲時領到數百萬的薪水,但卻也遇到了許多23、24歲年薪就已經幾百萬的年輕孩子。我非常慶幸能有機會親眼目睹這些新秀陸續在國際戰/職場中登場,他們好厲害,也都好努力。可是這樣的優秀與努力只是必要條件罷了,我發現,真正能令他們走到現在成就的推手,就是對待目標的一心一意。
大學時,我認識了一個很帥的小男生,他看起來很平凡,念的是台北私立大學的建築系,但他在高中時就已經知道自己這一生想要追求的目標與領域,所以當班上同學都在努力準備各式科目的指考時,他則努力集結自己過去所喜歡的建築作品,變成班上唯一一個順利保送大學的人。後來進入建築系,經歷了很長的痛苦時期,包括熬夜做模型與設計等,他都一一過關斬將。畢業後,在班上多數學生都不曉得要選擇現實還是夢想時,他毫不遲疑地從建築事務所中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做到自己設定好的期限時,照著自己計畫,飛到英國繼續深造。這歷程聽起來非常合理,但在藝術或設計產業的學生應該都能理解,要在這一長串追夢的路上內心平靜又不會自我質疑,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在大學畢業後又認識了一個好朋友,他當時26歲,夢想是開餐廳。雖然說開餐廳或咖啡店,已經是許多台灣年輕人的創業夢,但他是我見過真正一步一步著手執行的人。首先,他知道開店創業首要需求是資金,就花了快兩年做業務,讓自己每個月的實領薪水都超過六萬,存到錢後,頭也不回立刻離職,然後開始了資金以外最重要的部分──經驗。為了拷貝其他餐廳成功祕訣,他整整一年做兩份餐廳的工作,一間是知名咖啡店,一間是知名餐廳,薪水不但少得可憐,且兩份工作加起來,整整一個月只能休兩天。更折磨人的是,有次我們通電話,他說前幾天的颱風天,老闆不讓他們休假,所以他就騎著公司腳踏車去外送咖啡,結果開門的客人竟是他的小學同學,對方一看到他全身溼透的狼狽樣,又拉著一個沉重的腳踏車,露出同情的眼神說:「你怎麼了?為何要淪落成這樣,做這種事?」他說,他永遠也忘不了那個人當時的眼神。一年過後,他的計畫順利達成,該學的都學到了,四個多月後,我在各大部落客中一直看到他的餐廳好評不斷,隔了一年,又開了第二家分店。他興奮地跟我說,之前那個颱風天露出關愛眼神的小學同學,特地到他開的店裡,帶了張支票問,可不可以讓他參與投資時,他用一種更同情的眼神回絕了這位同學,這下終於報仇雪恨了,實在爽快。
這幾個朋友或許不是人人眼中的耀眼潛力股,但卻是我一直以來的人生導師,他們一心一意的態度,都會在我遇到層層關卡時一一浮現腦海,讓我在不知所措時靜下心來,回想這個人毫不遲疑把自己、把人生規畫都奉獻在建築裡的篤定神情,還有那個人為了夢想不惜放下身段與自尊的計畫,讓我最後確定自己的路怎麼走。可以說,他們就是教會我專注的老師。在我寫這本書時,剛好正在準備創業。我的產品是一個籌備了將近一年的海外求職平台,需要周全的營運機制才得以成功。起初我將所有積蓄都投入建造此平台時,心中百般焦急,又害怕失敗,所以每天只想著與不同的人討論交換意見,並找各種管道準備產品完成後的行銷工具,甚至開始計畫周邊的異業結合,但我卻忘了當時建造此商品真正的目的與目標,甚至連自己的理念都忘得一乾二淨了。這時我才突然驚覺,原來我該要去除所有分神的事物,首要面對的事,應該是把這個平台與服務做到最好,提供給大家具有足夠產品力的特性,而非一堆噱頭的架空服務。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想起了過去那些朋友對於持續專心的毅力,是多麼難能可貴。後來,當我開始專注時才發現,要把一件事做好,其實並非如此困難!
專注到最後,就是專業
進入職場後,那些專注的結果就會漸漸轉化成「專業」。有些人或許對那個「一萬小時定律」的理論抱有質疑,但在我見證了一些因專注而成功的朋友案例,就打從心底相信這個定理。一萬小時換算下來,大概就是整整五年做同一件事,或同一個領域的累積時數,進而轉換成全面性地了解自己所做的事,就可以算是專業了。如果用剛剛所提的建築系小男生為例,他對這個領域的不放棄,也默默地累積將近上萬個小時,而這些都是他自己所創造的、別人比不了也帶不走的價值。
「但到底什麼是專業?」有次我與廣告公司的老前輩聊天時問道。他以自己在廣告業待了將近二十多年的經驗回答:「不專業的人在做一件事時,會獲得100分的成績,也會獲得80分或59分的成績;但專業的人或許沒辦法獲得100分、甚至80分這種接近完美的成績,但他們可以讓自己在每次的表現都能有60分。所以說,表現優異的人不一定是專業,但是能讓自己每次表現都保持一定水準的,就叫專業。」這就像是我們公司的業務團隊,他們各有不同的特性與優缺點,那種偶爾可以衝上去第一名,得到全公司業績排行的佳績組,有時也會突然一落千丈,而這些組往往是較資淺與年輕的業務,反而是那幾個老鳥組成的團隊,雖然不會有異軍突起的第一名獎牌,卻能在每一季都保持平穩與不錯的業績成效,而這個穩定,就是專業了。前面提過當時在台灣的廣告公司帶領我的主管Daniel,正是代表專業的絕佳例子。有一次,Daniel帶著我們這組去參與一個非常大型的比稿案子,為了這個比稿,我們花了整整兩個月,不眠不休地準備,所以在簡報提案給客戶的當天,卯足了全力,用一拚生死的心情上場。提案主講者是Daniel,他講得口沫橫飛,客戶更是聽得出神驚艷,且Daniel厲害的絕活就是能在中間的停頓與喘息時刻,立刻補上一些幽默與輕鬆的互動,總之這場毫無冷場的提案,果真無敵精采。
提案完畢後,客戶當然讚聲連連,所以在回公司的路上,我們整個團隊更是開心地討論剛才的情況,都快樂瘋了,Daniel當然也一樣開心,滿面春風對著我們笑,直到回到公司時,他突然一臉嚴肅地對我說:「湘雲,我親戚剛才突然過世,現在要趕回去了,你把這些東西收好,沒事就回家休息吧。」我非常驚訝地問:「蛤?是什麼時候的事?」他說:「提案前五分鐘收到的訊息。」我盯著他轉身離去的背影時,腦中浮現了兩個讓我這一生都會對他心服口服的字:專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