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服務與照護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順應高齡人口快速成長的需求,高齡者照護儼然成為當今刻不容緩之重要議題。目前坊間的書籍多是書寫照護技巧,較少提供跨領域者彼此研讀的書籍。 本書由淺顯易懂的筆觸呈現照護、服務、新興議題三篇。第一篇照護篇:由老人的特性、活動、安全照護、環境的安排、健康促進、社區參與,談論如何照護老年人。第二篇服務篇:探討如何提供老年人居家、社區及機構的服務。第三篇新興議題:瞭解照護老人的倫理議題、如何提供失智者治療性環境、淺談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甚至議及老人服務產業、老人自殺等老人照護之特殊議題。
本書除可供老人服務事業管理、老人福利事業等相關科系學生做為教科書使用外,並可當成照顧(護)機構、老人服務相關產業之從業人員進修之教材。
本書除可供老人服務事業管理、老人福利事業等相關科系學生做為教科書使用外,並可當成照顧(護)機構、老人服務相關產業之從業人員進修之教材。
目錄
主編序 i
作者簡介 iii
第一篇 照護篇 1
第一章 老人的生物生理 / 陳人豪 3
前言 4
老化的定義與學說 4
老化的生理改變 5
正常老化與疾病 19
結語 19
第二章 老人的心理 / 黃惠璣 21
前言 22
老年人心理發展 23
老年人的心理發展與生活品質 24
活躍老化與老年人心理發展 25
老年人的靈性與心理發展 26
結論 28
第三章 老人的社會 / 蕭文高 33
前言 34
年齡與社會老化 34
社會發展與人口老化 38
老人與社會:老化理論的解釋 44
老化迷思與年齡歧視 50
積極老化的社會對策 54
第四章 老人症候群 / 郭旭格 61
前言 62
失智症 62
譫妄 73
老年憂鬱症 79
跌倒 89
尿失禁 96
衰弱 109
第五章 老人的居住環境 / 陳政雄 117
前言 118
老人的居住安排 118
老人的居住形態 125
老人居住環境的構成要素 130
廣義的家與居住環境 131
理想的居住體系 134
第六章 老人的健康促進 / 黃惠璣 139
背景 140
老年人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144
訂立老年人健康促進計畫 145
結語 149
第七章 老人的社區參與 / 陳俊佑 155
前言 156
老化的迷思與活躍老化 158
社區參與的定義 160
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功能 164
各國老人社區參與情況 168
台灣老人社區參與的現況與展望 172
第八章 老年人的照護品質 / 黃惠璣、陳瑛瑛、曾月盃 183
背景 184
預防跌倒 189
減少使用約束 193
感染控制 196
降低非計畫急診返診及再住院 199
老年人營養評估與照護 203
使用照護相關資源 208
第九章 老人的用藥安全 / 詹鼎正 221
前言 222
什麼是藥品? 222
十大「用藥文化迷思」 223
老化對藥物動力學及藥物效力學的影響 229
如何增進用藥安全? 234
用藥適當性之評估 234
增進用藥安全的建議 242
結語 247
第十章 老人的膳食營養 / 石慧玲 249
前言 250
營養評估 250
老人的熱量與三大營養素需求 259
飲食種類與質地 262
老人的營養過剩與不足 265
結語 267
第十一章 老人日常生活功能促進與活動治療 / 毛慧芬 269
前言 270
老人的日常活動與生活功能 271
如何評量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277
促進老人日常生活功能的各種策略 279
活動治療 301
結語 320
第二篇 服務篇 329
第十二章 居家式服務 / 張淑卿 331
前言 332
台灣老人居家式照顧沿革與現況 333
生活照顧類居家式服務介紹 334
醫護照護類居家式服務介紹 341
結語 348
第十三章 社區式服務 / 黃源協 353
老人照顧情境 354
社區照顧的意涵與特性 356
社區照顧的理念基礎 362
社區照顧的社會基礎 364
社區照顧工作方法 369
台灣社區照顧的實務 376
第十四章 機構式服務 / 張淑卿 385
前言 386
機構式服務定義、目標與特性 387
老人機構式服務發展沿革與現況 394
台灣地區各類機構介紹與比較 396
選擇適當機構之策略 400
結語 404
第三篇 新興議題 407
第十五章 老人的照顧倫理 / 蔡秋敏 409
前言 410
倫理與專業倫理 411
老人照顧與服務倫理議題 418
倫理辨識與倫理兩難的決策過程 428
處理倫理議題的專業發展與自我準備 435
結語 438
第十六章 失智照護 / 王寶英 449
前言 450
認識失智症 451
關懷失智症 454
失智症照護 455
失智症照護原則 459
結語 464
第十七章 失智症治療性環境計畫 / 陳政雄 469
前言 470
失智症的症狀與生活問題 470
失智症的照顧服務與環境需求 473
失智症治療性環境內涵 475
失智症治療性環境構成 481
第十八章 長期照護保險 / 林志鴻 489
長期照護保險的意義與發展 490
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的體制選擇與主要類型 494
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在我國的發展與規劃 498
長照制度的主要內容與我國的制度規劃 499
結語 519
第十九章 老人服務產業 / 莊秀美 523
前言 524
社會變遷下的新興產業 525
定義與範圍 527
照顧服務產業的特性 528
國內外發展現況 532
結語 534
第二十章 老人自殺 / 林綺雲 539
前言 540
台灣地區的老人自殺現象 541
老人自殺的相關因素 543
老人自殺的危險與保護因子 547
老人自殺防治的迷思 548
老年人自殺防治實務 549
結語 554
作者簡介 iii
第一篇 照護篇 1
第一章 老人的生物生理 / 陳人豪 3
前言 4
老化的定義與學說 4
老化的生理改變 5
正常老化與疾病 19
結語 19
第二章 老人的心理 / 黃惠璣 21
前言 22
老年人心理發展 23
老年人的心理發展與生活品質 24
活躍老化與老年人心理發展 25
老年人的靈性與心理發展 26
結論 28
第三章 老人的社會 / 蕭文高 33
前言 34
年齡與社會老化 34
社會發展與人口老化 38
老人與社會:老化理論的解釋 44
老化迷思與年齡歧視 50
積極老化的社會對策 54
第四章 老人症候群 / 郭旭格 61
前言 62
失智症 62
譫妄 73
老年憂鬱症 79
跌倒 89
尿失禁 96
衰弱 109
第五章 老人的居住環境 / 陳政雄 117
前言 118
老人的居住安排 118
老人的居住形態 125
老人居住環境的構成要素 130
廣義的家與居住環境 131
理想的居住體系 134
第六章 老人的健康促進 / 黃惠璣 139
背景 140
老年人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144
訂立老年人健康促進計畫 145
結語 149
第七章 老人的社區參與 / 陳俊佑 155
前言 156
老化的迷思與活躍老化 158
社區參與的定義 160
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功能 164
各國老人社區參與情況 168
台灣老人社區參與的現況與展望 172
第八章 老年人的照護品質 / 黃惠璣、陳瑛瑛、曾月盃 183
背景 184
預防跌倒 189
減少使用約束 193
感染控制 196
降低非計畫急診返診及再住院 199
老年人營養評估與照護 203
使用照護相關資源 208
第九章 老人的用藥安全 / 詹鼎正 221
前言 222
什麼是藥品? 222
十大「用藥文化迷思」 223
老化對藥物動力學及藥物效力學的影響 229
如何增進用藥安全? 234
用藥適當性之評估 234
增進用藥安全的建議 242
結語 247
第十章 老人的膳食營養 / 石慧玲 249
前言 250
營養評估 250
老人的熱量與三大營養素需求 259
飲食種類與質地 262
老人的營養過剩與不足 265
結語 267
第十一章 老人日常生活功能促進與活動治療 / 毛慧芬 269
前言 270
老人的日常活動與生活功能 271
如何評量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277
促進老人日常生活功能的各種策略 279
活動治療 301
結語 320
第二篇 服務篇 329
第十二章 居家式服務 / 張淑卿 331
前言 332
台灣老人居家式照顧沿革與現況 333
生活照顧類居家式服務介紹 334
醫護照護類居家式服務介紹 341
結語 348
第十三章 社區式服務 / 黃源協 353
老人照顧情境 354
社區照顧的意涵與特性 356
社區照顧的理念基礎 362
社區照顧的社會基礎 364
社區照顧工作方法 369
台灣社區照顧的實務 376
第十四章 機構式服務 / 張淑卿 385
前言 386
機構式服務定義、目標與特性 387
老人機構式服務發展沿革與現況 394
台灣地區各類機構介紹與比較 396
選擇適當機構之策略 400
結語 404
第三篇 新興議題 407
第十五章 老人的照顧倫理 / 蔡秋敏 409
前言 410
倫理與專業倫理 411
老人照顧與服務倫理議題 418
倫理辨識與倫理兩難的決策過程 428
處理倫理議題的專業發展與自我準備 435
結語 438
第十六章 失智照護 / 王寶英 449
前言 450
認識失智症 451
關懷失智症 454
失智症照護 455
失智症照護原則 459
結語 464
第十七章 失智症治療性環境計畫 / 陳政雄 469
前言 470
失智症的症狀與生活問題 470
失智症的照顧服務與環境需求 473
失智症治療性環境內涵 475
失智症治療性環境構成 481
第十八章 長期照護保險 / 林志鴻 489
長期照護保險的意義與發展 490
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的體制選擇與主要類型 494
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在我國的發展與規劃 498
長照制度的主要內容與我國的制度規劃 499
結語 519
第十九章 老人服務產業 / 莊秀美 523
前言 524
社會變遷下的新興產業 525
定義與範圍 527
照顧服務產業的特性 528
國內外發展現況 532
結語 534
第二十章 老人自殺 / 林綺雲 539
前言 540
台灣地區的老人自殺現象 541
老人自殺的相關因素 543
老人自殺的危險與保護因子 547
老人自殺防治的迷思 548
老年人自殺防治實務 549
結語 554
序/導讀
主編序
隨著醫療科技快速發展,人類壽命得以延長,加上少子化的社會現象,高齡人口比率逐年遞增,人口結構老化遂成為世界趨勢。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推估至西元2025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高達十二億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推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由2006年的10%,增至103年的13%,之後快速上升,至2051年預估可達37%。順應高齡人口快速成長的需求,高齡者照護儼然成為當今刻不容緩之重要議題。老人因生理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疾病的症狀與老化現象交替使疾病不易診斷,長期慢性疾病使照護的複雜度增加,需要跨專業領域的團隊共同照護。 但目前坊間的書籍多是書寫照護技巧,較少有適合跨領域者彼此研讀的書籍。因之,一本提供從事長期照護領域工作之護理師、社工師或照顧服務員等使用的工具書,增加彼此瞭解及合作,則益顯重要。
在構思單元內容時感謝郭旭格醫師、陳政雄老師、蔡秋敏科長提供的建議,才有一時之選的作者,更感謝各單元的作者不遺餘力呈現自己的專業與實務。本書由淺顯易懂的筆觸呈現照護、服務、新興議題三篇。第一篇「照護篇」:由老人的特性、活動、安全照護、環境的安排、健康促進、社區參與,談論如何照護老年人。第二篇「服務篇」:探討如何提供老年人居家、社區及機構的服務。第三篇「新興議題」:瞭解照護老人的倫理議題、如何提供失智者治療性環境、淺談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甚至議及老人服務產業、老人自殺等老人照護之特殊議題。
長期照護是勞心勞力的工作,提供良好照護品質的主要方法有:足夠的照護人力及照護能力,經營者負起社會責任追求品質降低利潤,學者負起專業及社會責任盡力指導及教育民眾,以及合宜的政令等。本書期望「擲地有聲」,聚集社會人文關懷的力量,提升照護品質,尚祈先進及讀者不吝賜教。
黃惠璣 謹序
2011年10月
隨著醫療科技快速發展,人類壽命得以延長,加上少子化的社會現象,高齡人口比率逐年遞增,人口結構老化遂成為世界趨勢。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推估至西元2025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將高達十二億人。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推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由2006年的10%,增至103年的13%,之後快速上升,至2051年預估可達37%。順應高齡人口快速成長的需求,高齡者照護儼然成為當今刻不容緩之重要議題。老人因生理功能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疾病的症狀與老化現象交替使疾病不易診斷,長期慢性疾病使照護的複雜度增加,需要跨專業領域的團隊共同照護。 但目前坊間的書籍多是書寫照護技巧,較少有適合跨領域者彼此研讀的書籍。因之,一本提供從事長期照護領域工作之護理師、社工師或照顧服務員等使用的工具書,增加彼此瞭解及合作,則益顯重要。
在構思單元內容時感謝郭旭格醫師、陳政雄老師、蔡秋敏科長提供的建議,才有一時之選的作者,更感謝各單元的作者不遺餘力呈現自己的專業與實務。本書由淺顯易懂的筆觸呈現照護、服務、新興議題三篇。第一篇「照護篇」:由老人的特性、活動、安全照護、環境的安排、健康促進、社區參與,談論如何照護老年人。第二篇「服務篇」:探討如何提供老年人居家、社區及機構的服務。第三篇「新興議題」:瞭解照護老人的倫理議題、如何提供失智者治療性環境、淺談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甚至議及老人服務產業、老人自殺等老人照護之特殊議題。
長期照護是勞心勞力的工作,提供良好照護品質的主要方法有:足夠的照護人力及照護能力,經營者負起社會責任追求品質降低利潤,學者負起專業及社會責任盡力指導及教育民眾,以及合宜的政令等。本書期望「擲地有聲」,聚集社會人文關懷的力量,提升照護品質,尚祈先進及讀者不吝賜教。
黃惠璣 謹序
2011年10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