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
內容簡介
「老」,對你來說,是甚麼感受?
從中年高原期漸往下行,「鰥、寡、孤、獨、病、衰」我們終會經歷,
憂鬱、失落、沮喪、恐懼、不安在所難免。
然而,年紀再大都有應對問題的能力。
體察自己的需要,爲「老」做好預備,就能從容自在地享受人生冬景!
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指出,全世界60歲以上者20%有心理和神經系統的問題,其中有憂鬱和失智疾患占5~7%。造成年長者自殺、產生身心疾病的高風險因素為「失落」,包括體力、腦力衰退的健康失落;喪偶、喪親、喪友的情感失落;及退休、經濟困難等外在環境引發的失落。
本書採訪多位長者、老年醫學與精神科、社會學、教育、護理、心理學、社工等領域專家,提供本身經歷與建議,讓年長者及陪伴者了解如何預備、因應老後會經歷的各種失落。此外,介紹各國因應高齡社會的策略、各種幫助年長者重新安頓身心、活躍老化的作法,讀者可以從中找到激勵自己積極面對老化與失落的力量。
本書特色
◆多位長者分享個人經歷身體退化、情感失落等過程與心境,十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予以回應和建議。
◆國內外幫助年長者老得健康、活躍與有生產力的方案資訊。
◆預備與因應老化過程的「BMI幸福心指標」,練習轉念和正向思考,並介紹生命故事記錄紓壓法。
名人推薦
李龍騰(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
葉金川(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
曹汶龍(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
譚艾珍(知名資深藝人)
必讀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列)
目錄
出版序 蓄勢待發迎樂齡 / 張博雅
合作出版序 不要封閉自己,一切都有可能 / 賴進祥
推薦序 陪伴之前先理解 / 姚思遠
推薦序 69歲的堅持與快樂 / 葉金川
編輯後記 幸福老:鹿楓堂的景緻 / 葉雅馨
1老,面對失去的過程
1-1 接受「老」模樣,先懂失落
1-2 老後的他,相伴相處都好難?
1-3 老年的失落與孤獨感
2熟齡喪偶,新角度、安身心
2-1 17頁家書
2-2 一再重述的悲傷
2-3 足不出戶的阿嬤
3助「迷路」的他找回方向
3-1 晚年喪偶喪子度日猶如年
3-2 養身,也要養心
3-3 「老伴」新定義
4第二人生,整裝再出發
4-1 揮別失親喪偶的哀慟
4-2 陪伴母親終老,學習好好變老
4-3 服老─學會照顧自己,彈性應對
4-4 重拾健康身心,永遠不嫌晚
5黃金時代,「老」得好
5-1 老年心理健康的挑戰
5-2 別把衰退視為理所當然
5-3 「生命書寫」與情緒「BMI」,接納人生的冬景
5-4 不一樣的「老」模樣
6知老、習老,樂齡而自在
6-1 老化的社會視角
6-2 搞懂長輩的「拒絕」
6-3 跨越「心」界線
序/導讀
出版序
蓄勢待發迎樂齡
文/張博雅(董氏基金基金會董事長)
古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在我們平均壽命已達81.3歲的當今社會,活到七十餘歲已不是件稀奇的事。基本上,屆退休年齡後,我們至少還有二、三十年的「第二人生」。卸下養兒育女、職場工作的責任後,讓自己過得清閑自在,樂享老後,許多人認為是自然而然的過程,然而「好好老」是需要預備、也需要學習。
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有一人年滿六十五歲以上,因應此變化,政府及民間團體紛紛推展各式各樣的照護與服務措施,例如長照服務、養生村、全人照護……台灣還有上千個樂齡學習社團,民眾對於高齡醫療照護、高齡飲食、高齡居住環境、高齡運動及高齡學習等面向關注度提高、也容易找相關資源。但是,老後生活不只需照顧身體層面、起居環境,更要好好「養心」!
根據衛福部資料,2020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自殺率占所有自殺人口的26.6%,為所有年齡層中占比最高,且連續二十五年皆居於首位。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也指出,全世界六十歲以上者,20%有心理和神經系統的問題,其中有憂鬱和失智疾患占5~7%,焦慮患者則占3.8%。會造成長者自殺、產生身心疾病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就是老化過程中必會經歷的失落感,包括體力、聽力、視力、腦力衰退的健康失落;喪偶喪親喪友的情感支持失落;以及退休、或搬家、經濟困難或不會使用新科技產品等外在環境引發的失落。
失去與失落的過程,對高齡者的生活、身心健康都將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寶佳基金會與我們合作出版《「老」得好―人生冬天的景緻》,透過書中受訪者的失落經驗分享,專家的因應建議,能讓中高齡者及陪伴者深入了解誘發老年憂鬱症的高風險因子與處遇作法,尤其是面對衝擊最大的喪偶失落,當事人經歷那些情緒與身
心反應、復原階段,陪伴者要如何和其溝通互動,如何陪伴其度過哀慟期等等,本書提供的資訊,必能讓讀者心有所感。
「老」是每個人必經階段,如同我們養育孩子時會學著了解嬰幼兒、青春期各階段發展過程,學習怎麼陪伴孩子好好成長;我們也需要學習老、預備老,從中壯年時期就積極促進老後的心理健康,才能讓自己好好老,當個快樂的老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
如果你是年長者,書中談論的失落感與沮喪的情緒或許更能感同身受;
如果你是陪伴者,書中談論照顧年長者走過情緒低谷的方法與建議,一定受用;
如果你是和我一樣的年輕人,以子女或孫子輩的角度閱讀這本書,更可以理解家中長輩的心情與想法。
臺灣已經是高齡社會,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的論點已經傳述多年,屆時臺灣每5人裡就會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
年長者的憂鬱情緒與照護議題也更加需要我們重視,推薦這本書給各位書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