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

  • 79 356
    450
  • 分類:
    中文書人文歷史中國史地明史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衣若蘭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時報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14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何謂三姑、六婆?她們分別代表了哪些專屬女性的職業?
這些活躍於晚明社會的職業婦女,又為何會以負面形象出現在文人筆下?


「三姑六婆」,這個詞總帶著些許的嘲諷,指涉愛說閒話、道人長短的婦人形象,如墨般暈染了百年。它的負面印象,早已滲入我們的血液,成為某種常識。然而,我們已經遺忘,三姑、六婆究竟是何人,她們為何被歷史定格成如此模樣?

本書是一場逆流而上的追尋。

我們撇開刻板的濾鏡,深入明代的社會肌理,試圖解構那些被忽視的「三姑六婆」。在那個崇尚變革、標新立異的明代晚期,她們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文人筆下那些浮誇的詆毀:巧言令色、貪財好利,甚至媒介姦淫,顯現的,或許正是不甘於受限的她們,以一種無聲的姿態,衝破牢籠,影響了整個時代的文化脈動。

透過本書,你將窺見這群活躍的中老年女性,她們真實的樣貌;她們的足跡,是明代社會最隱晦也最生動的縮影。她們穿梭於內闈與外市之間,攪動著人們內心深處的秩序與不安,也為僵化的社會帶入了一股活水,讓資訊與情感有了自由流動的可能。

衣若蘭以輕快的筆觸,掀開歷史的帷幕,讓我們得以凝視「三姑六婆」這個複雜的社會現象,並從中體會女性的掙扎、叛逆與韌性,饒富深意,值得細細品味。

作者

衣若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女性史、明清社會文化史、中國史學史。曾任核心期刊《明代研究》、《女學學誌》主編,英國劍橋大學、日本奈良女子大學、比利時根特大學等訪問學者。著有專書《從列女傳到婦女史:近代中國女性史書寫的蜿蜒之路》、《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以及〈論中國性別史研究的多元交織〉、"Gender and Sericulture Ritual Practice in Sixteenth Century China"等多篇學術期刊、專書論文。

目錄

序╱林麗月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人筆下的「三姑六婆」
第一節 「三姑六婆」的形象演變
第二節 刻板印象
第三章 「三姑六婆」所反映的明代女性職業
第一節 宗教.信仰
第二節 醫療.生育
第三節 買賣.仲介
小結
第四章 「三姑六婆」與明代的兩性關係
第一節 男外女內--理想的兩性關係
第二節 超越與媒介--婦女生活的擴展
第三節 衛道之士的不安--負面形象成因探索
小結
第五章 「三姑六婆」與晚明世風
第一節 明代社會風氣變遷中的婦女
第二節 女性犯罪與法律規範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後記
徵引書目
注釋

試閱

第一章 緒論

「三姑六婆」一詞通常指性喜搬弄是非、道人長短的婦人。一般以為最早指稱此一名詞者,是元末明初的陶宗儀(一三一六-一四○三),他在《輟耕錄》中指出「三姑」為:尼姑、道姑、卦姑;而「六婆」則是: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其實,我們更進一步探究可以發現,早在元初,趙素於《為政九要》裡即提出:「三姑者,卦姑、尼姑、道姑也;六婆者,媒婆、牙婆、鉗婆、藥婆、師婆、穩婆。」此與《輟耕錄》記載的順序稍異,但內容完全相同,故陶氏之說當承於此。
後世多直接徵引《輟耕錄》的記載,以此作為「三姑六婆」所指涉的內容,但是並未說明這些「姑婆」的意涵與特質。例如:清初趙翼在《陔餘叢考》中直引陶氏之語,未作任何的解說;其他若干明清時期的筆記、俗語辭書之解釋,亦大抵不脫此一範圍。明末清初褚人穫即曰:

按卦姑,今看水碗、烏龜、算命之類;師婆,今師娘,即女巫也;藥婆,今捉牙蟲,賣安胎、墮胎藥之類。但虔婆未知何所指,魏仲雪釋《西廂》亦不載,後見沈留侯年伯《稱號篇.方言》,謂賊為虔。虔婆,猶言賊婆也。

我們由褚氏試圖進一步解釋元代《輟耕錄》中所謂的「卦姑」、「師婆」、「藥婆」與「虔婆」之特徵,可見褚氏對於這些詞語原來的概念,可能並不是十分清楚,尤其不知「虔婆」所指為何。
再者,從詞語之探源可知,「姑」是婦女的通稱。《正字通》云:「姑……,按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女也。息,小兒也。』當從尸子註。」而樂府詩中亦有:「淑女總角時,喚作小姑子。」又我們通常對尚未結婚的女子稱作「姑娘」,所以「姑」有時也指未出嫁的閨女。「婆」則是老婦人的通稱;《廣韻》:「婆,老母稱也。同媻,奢也。」本文所討論的「六婆」即為此類中老年婦女。一般來說,「姑」是指年輕尚未出嫁的女子,而「婆」則是中老年之婦人,但有時並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稱呼,如尼姑、道姑即是。
除了將上述九種婦人歸為一類,呼作「三姑六婆」之外,明代尚有一些類似的職業婦人,如繡花娘與插帶婆;還有與巫覡同性質而名稱稍異的「看香娘」、「看水碗娘」,以及「念佛婆」等等。文獻中亦有將奶婆、醫婆與穩婆合稱「三婆」者。不過,關於「三婆」,文人各自所指的內容或有不同,嘉靖時人呂近溪《女小兒語》中所謂的「三婆」乃指師婆、媒婆與賣婆三者;《女訓約言》所列舉的女誡八十條裡亦有「莫來往三婆」之語,但未明言是哪三種婦人。基本上,本書討論的「三姑六婆」以元人趙素的解釋範圍為主,前述「三婆」中的奶婆,由於性質較不相同,在此不納入討論。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宋代尚未出現「三姑六婆」一詞,部分官箴與家訓,漸將幾種婦人歸為一類,不過涵蓋的範圍較為狹窄。宋人筆記中雖然記載了個別的相關資料,但不如明代的多樣性,也不像元明之後視其有如洪水猛獸而嚴加撻伐。元代開始將「三姑六婆」合稱,惜因資料所限,如今只能略知一二。明代以降,豐富的話本小說與戲曲創作中屢現的「三姑六婆」幾乎成為「淫媒」的代稱,值得我們注意。
因此,本書擬以明代為背景,嘗試探究幾個問題:第一,「三姑六婆」在明人文獻中呈現何種形象?明代士大夫批評她們的同時,又反映了哪些文化意識?再者,這些專屬於女性的職業,在明代社會中的實際活動為何?其活動對於當時婦女與社會產生怎麼樣的衝擊?晚明社會風尚變遷中的婦女又呈現何種面貌?「三姑六婆」在其中扮演了怎麼樣的角色?筆者首先討論明代文本中的「三姑六婆」;繼而試著分析文本背後所顯現的文化意涵,探討「三姑六婆」的實際社會功能,及其所反映的兩性關係等等相關問題;最後觀察晚明世風變異下的「三姑六婆」。據此可知,由「三姑六婆」探索明代婦女之歷史處境與社會環境,實涉及了性別、階級與心態等等諸多因素,不論是就婦女史、社會史或文化史的角度而言,都是一個饒富趣味、亟待探究的課題。
就婦女議題的研究而言,傳統父權體制的社會裡,占半數人口的女性,大體附屬於男性,不受重視。但隨著婦女地位的提升與角色的多元,性別議題相關的討論,無論是女性工作權、財產權、參政權、身體自主權等問題,漸受大眾關注,而我們思考當代女性的角色與地位時,若能從歷史的脈絡中尋繹,對於兩性關係之了解當有所助益。不過,囿於以男性為主體的史學傳統,正史中所記載的女性,相較之下罕見芳蹤,縱使后妃、命婦或平民女子皆有機會入史,但史傳大多集中在其賢孝、節烈等懿芳德行的描述,使得歷代的〈列女傳〉往往變成一部悲壯的「烈女傳」。據學者統計,清初彙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閨媛典》所輯存的女性材料中,屬於「孝、義、節、烈」的類型約占了八三%,深切地反映出統治階級對婦女實踐此等行為之重視。
過去在史學研究的課題中,婦女史一直是較被忽略的一個領域,近年來由於社會史研究範疇的擴大,屬於「平民」、「弱勢」的團體漸漸受到注意,女性也受到學者的關注,研究成果與日俱增。加以女性意識的勃興,婦女史的相關研究有蓬勃發展之勢。但就華文界中國婦女史的研究而言,仍多集中在「寡婦」與「貞節」這兩個主題,婦女在經濟、社會活動上所扮演的角色有待發揮。西方婦女史與性別研究,則已注意中國婦女多元化的角色,其中有關宋以來之研究成果可見Paul Ropp與Connie Orliski之評介;Francesca Bray則從紡織討論婦女的經濟角色,質疑宋以來婦女歷經了經濟革命,而費俠莉(Charlotte Furth)更探討明代女性醫療人員的活動。全漢昇早期曾有一篇短文〈宋代女子職業與生計〉,描述宋代婦女在實業、遊藝與雜役方面的表現,以及游惠遠從職業類別探討宋代民婦的角色與社會地位;明清婦女研究則以節烈與文學的討論為大宗,後李伯重與羅麗馨紛紛探討明清婦女的勞動問題,可見有關明代女性經濟活動的研究,仍有相當的發展空間。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19816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