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1017_在黑暗中相遇

中產悲歌:面對薪資停滯、金融危機、稅賦不公,中產階級如何改寫未來?

We Have Never Been Middle Class: How Social Mobility Misleads Us
甩開稅賦不公的「階級複製」宿命,中產階級要改寫未來!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66 238
    360

出版情報

這本書談的不是「她們」,而是「我們」

2021/05/31 動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則新聞,就發生在臺灣:一位智能障礙的24歲單親媽媽,從懷孕開始便因男友入獄而只能靠自己(其實是靠幾千元的身障補助,包含繳房租、水電費和大著肚子的生活費);小孩生下後,出獄的男友突然上門跟她辦了公證結婚,但莫名其妙地公證完便消失,已經兩個月了都不回不理,結婚登記卻影響了她的社福權益。 父逝、母癌,從小被重男輕女對待的她從國中起就離家,自力更生,毫無家庭後援;懷孕後沒了工作,生產後要照顧寶寶而無法工作,每個月領的身障補助和育兒津貼七千多元便是全部,扣掉房租水電和尿布奶粉錢,她只能吃空氣。 然而,即使困苦至此,把小孩送養或交到安置機構,仍然絕對不是她的選項。 即使已知道《女性貧困》一書是日本NHK電視臺的記者,長期追蹤採訪陷入貧困女性而寫下的社會實況,即使書裡二十幾個從少女到少婦的女性實例,她們被貧困緊縛、如何奮力掙扎都逃脫不出的感受,仿若活生生浮現眼前……但內心總有種僥倖,那是日本啊。 然而有個統計數字:全世界的窮人中,近七成是女性。 好,不用看那麼大,但本文開頭所舉的寫實例子,便真真切切地,正在發生,就在臺灣,此時此刻。 *** 「貧困」,不僅是沒有錢,更是指壓榨、漠視、孤立,以及教育、資訊等各項資源的匱乏。 她們身處社會底層,儘管奮力掙扎,仍難以脫困。 *** 更驚悚的卻藏在這冷酷現實背後:「貧困的代間傳遞」。 貧困出身的孩子大了要繼續念書,日本像臺灣一樣都有學貸。然而像書中二十四歲的小愛滿懷希望借學貸念完大學,很努力上進卻找不到正職工作,一邊兼差打工、一邊得還高額學債。她告訴記者,她一天只要一杯冰咖啡就能活下去。 而這項追蹤報導的誕生,是來自受訪的十九歲女孩。父亡、母病,下有兩個妹妹,哥哥已不堪重擔離家,她從國中起便成了「一家之主」。每天清晨不到五點出門,打工做早晚兩班,不僅養活自己,她還養全家。學校的活動從未參加過因為哪來的閒錢。但她不放棄念書,從函授高中畢業後要去念幼教專校,然而同樣地──借學貸。 記者問她有什麼理想,十九歲的孩子回答:「我哪裡還有什麼理想啊……硬要說有的話,就是不用再擔心餓肚子吧。」 還有更多國中就輟學離家,家人沒找她,與家裡斷了聯絡而獨自生活的女孩。 小小少女們,靠什麼吃飯?想當然爾,援交賣身酒店,性產業竟取代家,成了「避風港」。 她今年十六歲,國中時受父親性侵而離家,第一次援交是十三、四歲。此後她到處漂泊。記者是在徹夜營業、提供手機充電的咖啡館遇見她的,而這樣的漂流少女太多了,深夜裡拖著一個小小行李箱,小小身子四處漂泊無依…… 十六歲的花樣年紀啊,問她有什麼夢想,她卻說「活到三十歲就知足了」──並且這句話,竟然是許多相似境遇少女的共同回答…… 《女性貧困》一書裡,便是如此一個、一個又接一個的真實故事,讀著都能感受原應習慣了中立的記者們,內心受到多麼強烈的震動。你感覺心在滴淚,甚至可能像我書寫至此,難忍哽咽。 家庭的功能需要重建,社福支援需要政府有肩膀。 但我們都屬於這個社會,所能做的第一步,我想就是在什麼都不明白地妄加評斷之前,先來看看這本書,先多來理解這樣的貧困現象。 社會是相通相連的,這本書談的不是「她們」,而是「我們」。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商業周刊》1722期書摘報導★

 

無論多麼努力,我們都是別人用來創造盈餘的工具。

人人忙著爭取利益,看不見自己被剝削,「階級複製」便成為我們甩不掉的命運。

 

面對薪資停滯、福利減少、健康與教育成本上升、金融危機、稅賦不公,

中產階級該何去何從?

 

我們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往上爬,於是投資自己的學位與專業證照、買車買房、存養老金、買保險單、管理儲蓄帳戶與金融資產。
 

在各種定義堆疊之下,中產階級似乎代表著「如果我們成功,必然是用盡全力;如果失敗,一定是不夠努力,要怪就怪自己」。
 

有報導指出臺灣正邁入「M型化社會」,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資源被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而失去競爭力,淪落到中下階層,更有人說「中產階級正在消失中」。
 

然而,真是如此嗎?

 

中產階級從來就不存在

「中產階級」的定義模糊不清,因為它實際上是一種意識形態。大眾普遍認為中產階級代表了「對自身財富負責,努力工作以換取回報」,但這其實也能解讀成「薪資不高、生活品質不佳,是因為你不懂得善用時間、精力和資源」。本書將釐清「中產階級」的真正意義,讓你開始反思那些先入為主的知識。

 

資本主義逼人爭權奪利

中產階級說穿了就是資本主義的產物,人人都忙著爭取利益,以至於看不到自己被剝削,便不會抵制。人們奉獻心力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其真正價值高於他們的薪資,而多出來的利潤,便回到了最高層的手中。金融化則是幫兇,讓資本主義大行其道。

 

追求累積財富是個陷阱

中產階級是被製造出來的,目的是讓人養成勤奮態度、為積累財產做出貢獻。在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我們認為投資是改善生活的最終途徑,因而造成「社會階級流動操之在我」的概念,導致人人競相爭取稀少的資源。

 

連自己都被「資本化」

中產階級的父母會想方設法栽培孩子,讓他們跳得越高越好。現今不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造成此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人力資本的累積,即所謂的「階級複製」,這種功利概念甚至滲入了家庭親密關係之中。

 

只要夠努力,就能成功?

中產階級的概念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想法上,掩蓋了有些工作會導致身心受創的事實。最可嘆的是,那些不得不為生活而工作的人,是最相信這個意識形態的,因為他們將財富視為自己選擇的結果。

 

薪資愈低,掌權者愈能從我們身上榨取更多好處。◢

 

人類學家哈達絲進行了大量文獻研究,並歸納出結論:「中產階級是一種意識形態」。這個概念揭露了一個謬論:人們相信,由於我們對自身財產和教育進行了投資,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向上爬,也可能往下掉;我們以為,如果我們貧窮、失業或是掙扎求活,那是因為在教育和技能方面的投資不足。
 

來自德國、以色列、美國等地的研究證據說明,這種信念如何使我們在生活中朝向累積資產的目標發展,但最終帶來的結果卻是自我毀滅。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一致推薦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國際讚譽

 

「這是對新興的社會階級人類學的精湛貢獻。哈達絲.維斯做出了廣泛且深思熟慮的貢獻,展現了投資、資本積累和財產的概念,如何激發了全球中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吸引力。」──邁可.薩維奇(Michael Savag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不平等研究所所長

 

「或許我們都已經知道中產階級是個神話,就像小孩可能大略知道聖誕老人不是真的。但是,當房間裡的大人們不斷告訴你『乖小孩才能一直收到禮物』,就很難放棄信仰。這是本無與倫比的書,帶來了不懈的智慧與驚人的感動。哈達絲.維斯不僅告訴我們,是誰把禮物放在聖誕樹下,還告訴我們,那些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她擁有非凡的優雅和敏銳度,可以同時聯想並解構當今金融化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這些教訓令人不安,但它們既不憂鬱也不懷舊。僅僅因為現在情況變得更糟,並不意謂著以前的情況比較好。」──伊萬.阿舍(Ivan Ascher),《投資組合社會:資本主義的預測模式》(Portfolio Society: On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ediction)作者

 

「人類學家哈達絲.維斯告訴我們,在我們擁護中產階級的同時,也表明了面對金融化資本時,我們集體的無力感。回顧她本身關於德國和以色列的人種誌研究以及當前的著作,她對我們賴以生存的中產階級神話深有體會。」──唐.卡爾伯(Don Kalb),挪威卑爾根大學教授

編輯推薦


只要夠努力,就能往上爬?被剝削卻不自知的中產階級
(文/時報出版商業線編輯 黃凱怡)


說到「中產階級」,你會想到什麼?是教師、公務員,還是一般上班族、白領階層?我們對中產階級的定義莫衷一是,但這麼說應該可以獲得大多數人認同:「中產階級是相對不受貧窮困擾的人」。根據人類學家哈達絲.維斯在《中產悲歌》一書中所說,我們「以為」中產階級掌握足夠資源,可以避免自己陷入迫在眉睫的飢餓或貧困,家庭收入超過日常開支所需,並且可以購買非必需的產品。

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觀念是:想要成功,就必須用盡全力,而如果失敗,就是不夠努力──要怪就怪自己。我們必須力爭上游、延遲享樂、超時加班,才能確保自己與家人的生活所需和社會地位。但深藏在背後的真相是,「中產階級」被觸手可及的富裕前景所吸引,卻隨時害怕失敗、一無所有。

我們認為自己是透過投資、謹慎儲蓄和長期策略來掌控生活。我們將自己視為中產階級。然而,當薪資成長的速度跟不上物價的飆升,工作與世界劇烈變動的不穩定性,導致我們的內心充滿不安全感,因而讓我們在為了生活匆忙奔波之餘,不禁想問:為何這麼努力了,卻依然無法鬆一口氣?

《中產悲歌》為此提出一個開創性的想法:「中產階級」其實從來就不存在,只是某些人刻意製造出的意識形態,用處在於創造一個溫順與積極的勞動力隊伍。當人人為了生活汲汲營營,忙著爭取利益與財產,以至於再也看不到對自己的剝削,也就不會加以抵制。

「中產階級」這名稱,塑造出一種「社會階級流動操之在我」的錯覺,彷彿光明美好的未來僅僅仰賴自己的選擇和努力,跟整個社會甚至國家的變動(例如:金融危機、政治動盪、經濟的繁榮和衰退、自然災害等)都毫無關係似的。

根據來自德國、以色列、美國等地的研究證據,人類學家維斯告訴我們:儘管「中產階級性」造就了一切關於「自我提升」的漂亮話,但我們不僅現在不是中產階級,甚至從來都不是。

作者

哈達絲維斯(Hadas Weiss)

 

人類學家,學術界游牧民族,目前任職於馬德里高級研究學院(Madrid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她的人種誌研究包含了以色列、德國和西班牙金融化的社會基礎及影響。

 

她在學術期刊上發表過大量文章,這是她的第一本著作。

 

譯者簡介

 

翁尚均

 

法國巴黎第四大學博士,公務人員高等考試及格,文化行政職系公務人員正式退休,現專事英法文中譯工作。

 

目錄

致謝詞  中產階級(關於愛的故事)
 
導論  我們從來不是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意味著,我們會對自身的財富負責、盡可能努力工作,同時削減開支,割捨一些眼前立即的享受,期待將來因這些犧牲而獲得回報。這也意味著:不幸乃是源於對自己所掌握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做了不好的運用。
 
第一章  我們談的中產階級究竟是什麼?
「中產階級性」意味著任何人都可藉由努力、主動和犧牲來向上攀升,而如果懶惰或欠缺大志就可能會跌落。這告訴我們,我們是自身命運和財富的主人。如果成功,必然是盡了全力;如果失敗,一定是不夠努力,要怪就怪自己。
 
第二章  財產的低調魅力
我們認為投資是一種創造財富的手段,而財產是投資價值的儲存庫。在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社會中,財產是一種載體,承擔我們所賦予的一切情感或社會的意義,是以安全感作為基礎,以致富的希望為額外的目標。
 
第三章  太人性了
家庭和教育的優勢,提供時間、資源給我們,讓我們善用這些技能和關係找到享有盛譽的工作,讓大家相信我們配得上自己所得到的東西。現今不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造成此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人力資本的累積所導致的效應。
 
第四章  後會有期了價值觀,再見了政治
「一切操之在我」的價值觀,讓工作者在就業、住房和教育等方面展開競爭。使這些資源維持足夠稀有的狀態以保持高報酬率,同時又迫使工作者以維護私利的態度採取行動,以保護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並設法獲得更多。
 
結論
中產階級自我暗示的「一切操之在我」是虛假的。如果我們設法將社會結構和制度,轉變為與我們意志相呼應的方式,就可以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們可以對社會進行反思、批評和集體行動,因為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樣子。

 

序/導讀

 

我們從來不是中產階級(摘錄)

 

中產階級並不存在。儘管我們一直在談論這個問題,但我們所說的大部分內容卻是矛盾的。我們擔心中產階級衰落或是受到擠壓,比方說,僅僅和十年前相比,今天自認為是中產階級的人數減少了,而且,按事情的發展趨勢來判斷,那些身處階級邊緣的人很快就會跌出邊緣之外。然而報紙上的頭條新聞不也鼓舞著世人:當我們放眼全球,就會發現中產階級實際正在崛起;在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地雄心勃勃的幸福追求者,其人數正在膨脹。在那些論述的老招數中,有人在質疑中產階級人數的同時,卻又斷定確實存在一個可供人躋身其中或跌出其外的中產階級。

 

其實這個階級並不存在。證明此事實的一種方式是:看看多年來為確定中產階級成員身分所進行的研究便知分曉。只需翻閱各顧問公司、智庫、發展機構、銷售部門、政府部門和中央銀行出版的研究和分析報告即可發現:研究所採用的標準及其獲致的結論一樣分歧。統計學家在想辦法提出普遍適用的衡量標準時尤其感到困難。富裕國家的人民享有的生活、工作和消費條件,是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夢寐以求的(包括全球那些最有可能被認定為前景大好的新中產階級),究竟有什麼分類標準可以將他們全部涵蓋進去?

 

可能的分類標準有很多,職業是其中一個:從各種技能的專業人士、經理和專家,到從事任何非手工勞動的人。然而,只要想到大量未充分就業(非全日性僱傭以致生活水準低下,或是未按專長僱傭的)並苦苦掙扎的白領專業人士,或是正好相反,那些高收入的非專業人士,這種直覺上似乎說得過去的分類便站不住腳。另一個受歡迎的中產階級認定標準,是相對不受貧窮困擾的人。根據這項標準,中產階級掌握足夠資源,可以保護自己避免陷入迫在眉睫的飢餓或貧困。但是說到這點,我們也都聽過一些可怕的事:原本穩健的中產階級成員,突然由於個人、國家或全球市場的危機而從財富中垮台。一些分析家將標準訂在「可支配的收入水平」,認為如下的人即可歸入中產階級:根據固定標準,其收入超過維持家庭日常開支所需,並且可以購買非必需的產品。這個定義誤導性地假設該階級成員的收入必然穩定,可以從中計算開銷,而且能分配的每份金額亦固定,殊不知在當今世界中,金錢實際上是以非常不規則的方式在家戶中流入流出的。其他分析師則按照「絕對收入水準」來定義中產階級,但是,即使調整了國家的物價指數,他們也面臨類似的問題。

 

金錢的相對價值是一回事,由於人們必須應付當地的物質、社會基礎設施以及政治環境,因此可以用金錢來做什麼又是另一回事。在不同國家中享有類似收入水平的人,其生活水準截然不同,因此很難想像他們隸屬於同一群體。另外還有一些說法將中產階級定義為「中等收入」的人,也就是那些占到國家收入平均中位數等級的人。如此一來就無法做跨國比較了。此外,無論在哪個國家,中等收入等級和較低收入等級之間,因為差異太小,以致無法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將其各自的成員區分開來。最有趣的標準是頑固地量化分析師所稱的「主觀認定法」:單純要求受訪者認定自己是否屬於中產階級。這種方法總是讓分析師犯下錯誤,因為整體而言,這個標準會比其他標準讓更多人將自己定位為中產階級。這種情況舉世皆然,中產階級的標籤經常就貼上那些在其他標準中、原本應被歸類為上一等級或是下一等級的人。

 

雖然分析師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並不同調,但是公共部門和商業圈子的代表就沒有這種限制。專家表現出廣泛的共識,認為中產階級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而且總是哀歎其受到壓縮,或是慶幸其成長壯大。所謂的中產階級也是政治家的心頭好,不論是左派或右派、保守主義派或自由主義派,都聲稱自己所擁護的政策代表了中產階級的利益。智庫和顧問公司幫助政治行動家、吸引自我認同或是有抱負之中產階級的注意。市場營銷專家一方面提出擴大中產階級的策略,一方面也指導企業高管如何迎合中產階級的特別需求。這些行動家結合專業文獻和報導的力量,將中產階級與一系列社會和經濟上亟欲實現的目標聯繫起來。他們特別將安全保障、消費主義、企業家精神以及民主制度當作中產階級的支柱,更進一步認為這些屬性是相互關聯的,在經濟成長、現代化和集體福祉的良性循環中,其中一項自然會導向另一項。

 

與此同時,有些社會科學家費心檢驗了那些被認為是全球新中產階級部分人士的生活,結果卻對那些屬性中的每一項都產生嚴重質疑。根據他們的描述,將這些人結合起來的共同特點不是富裕,而是缺乏安全感的嘮嘮叨叨,再加上「債務所有權」(indebted ownership)以及身不由己的超時工作。他們指出,這些人共同的傾向是:將自己所擁有的額外現金存起來或投資房產、保單等產品,而不是將可支配的收入花在消費品上。

 

他們認為那些人偏好規律的薪資收入勝過須冒風險的企業利潤,而且追求後者這種利潤,往往是因為缺乏穩定的就業,退而求其次的辦法。他們還強調一點:那些人在政治上講求實用主義,支持任何可能保護自身利益的政黨和政策,而不是全面無條件支持民主制度;這一點在拉丁美洲的近代歷史和當今中國的情況中很容易看出來。

 

也就是說,「中產階級」是一個格外模糊的類別,既沒有明顯的界定,其確實性亦不令人信服。然而,這種模糊特性也絕不會妨礙其全面流行。此概念擁有龐大的跨國知名度,不僅體現在政治和經濟領導人物關於中產階級利益、美德和心願的發言中,同時體現在全世界各行各業人士企盼躋身中產階級的渴望中。現在,當一位人類學家遇到一個如此受人推崇卻無法清楚定義的類別,並且看到該類別被政治家、發展機構、企業領導者和營銷專家如此積極地拿來大做文章時,她可能會想到一個東西:意識形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138388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7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預計 2025/10/2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