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牢籠:監控世代下,誰有隱私、誰又有不受控的自由?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堪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西蒙.斯普林格Simon Springer,《談新自由主義》作者
為何全球大多數人遭到監控,
卻是來自一個不受監控的上層力量?
99%人民必須對自身一言一行負責的同時,
1%菁英和上層階級卻享有百分百的隱私。
為什麼在個人被要求擔責的同時,資本主義與資本家卻理所當然地無須擔責?
為什麼企業與政府加強監控勞工與人民,卻極力保障企業與政治領袖的隱私?
為什麼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不是用來減少市場波動,反而使我們成為更容易預測的消費者?
極權主義4.0的威脅
「極權主義4.0」迅速興起,現今每個人的每個動作和喜好都被全面分析並記錄。一方面,新科技使得我們更容易被追蹤;另一方面,政治與經濟菁英似乎能從事祕密交易,幾乎不須受公眾監督。本書揭示了是什麼使得全球多數人更加透明,同時說明掌權者與資本體系是如何從中獲利。
全然的監控與問責
全球大多數人都受到全面監控且必須為此負責,但自由市場系統與獲利最多的政治和經濟菁英,卻被允許免於擔責,而且權力還更大。例如中國的社會信用制度,顯示公共責任已從制度轉嫁到個人身上。本書將探討在現代新自由主義下,個人必須擔責,但系統卻得以免責間的矛盾關係。
資本主義把責任往下丟
資本主義系統認為,任何失敗都是個人的懶惰、無能與失職,並不斷把責任由上層的肩膀,轉移至飽受系統性壓迫與剝削的最底層身上。這種問責方式令人啼笑皆非,更突顯了新自由主義的核心矛盾:為何資本主義不必為其在社會、政治與經濟上的影響而受到監控?
連我們自己都被數位化
這是一個「i間諜」的時代,公開或暗中的監控無所不在。我們不只是被量化,也被數位化--成為數位資訊,成為創造者、產品與消費者的三位一體。我們生產有關自己的數據,我們因而成為數據化的產品,我們又買回這些有關我們自己的數據。
數據成為監控世代的鴉片
世界充斥著太多雜音,導致我們很容易對於不公不義的根本原因充耳不聞。我們只專注於自己的數據、自己的數位足跡、自己的虛擬靈魂,以便因應愈來愈分裂與解權的世界。在21世紀,數據成了網路大眾的另類鴉片。
◤你必須不斷監督自己的一言一行,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過去會以何種形式來傷害現在的你。◢
人們在過去10多年見證了一場數位智慧革命,但另一場革命也悄然無聲地運作,透過手機和電腦發生的全球大規模監控行動正在進行,監控範圍從過去的公共場所,滲透到每個人的隱私生活。
在當今這段時期,真正重要的不是「照顧自己」或是「認識自己」,而是「監控自己」。正是在這種監控下,我們忽略了周遭更大的世界,也無力徹底形塑它,放任無知潰爛與惡化。
我們生活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我們作為勞動者、消費者和公民的生活受到新科技的廣泛監控,但另一方面,大企業、金融業和政府卻愈來愈難以受到監管和控制。
這種科技和精密的監控文化,究竟揭露了現代社會哪些深刻的層面?
英國學者布隆調查關於監控的歷史和影響,深度解析這種當代特有的弔詭現象。他認為,監控的實踐遠比我們所想的更為普遍,有些是我們所熟悉的,有些則令人震驚。
即使只是一個普通的平凡公民,也比以往受到更廣泛嚴格的監控,然而與此同時,全球最頂尖的菁英和上層階級卻仍和過去一樣,在社會和道德層面享有不受控制的自由。
布隆指出,要改變這種狀況,唯有使那些監控我們生活的系統和科技得到管理,迫使它們能真正對每一個個別的人負起責任,而非對企業或政府,唯有如此,才能實現社會解放的終極目標。
名人推薦
一致推薦
李忠憲/成大電機系教授兼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主任
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劉慧雯/政治大學新聞系系主任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各界讚譽
「這本書解釋並探討現代隱私安全的現在與未來的問題,身處網路社群媒體的資訊時代,對於數據與隱私有所恐懼,希望尋求指引的讀者,從本書可得到一些安身立命的啟示。」--李忠憲,成大電機系教授兼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主任
「在數據監控的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本書突出了一個值得我們進一步省思的關鍵現象:在這樣的監控中,使用者並非單純的受害者,毋寧地,我們是自願想要成為一種「好數據主體」。這正是本書必讀的原因之一。」--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資本主義的厲害之處在於讓你甘願消費、甘願勞動、甘願被監控,過程中,你以為充滿自主,殊不知這些甘願來自於精密的設計,讓你像宗教信仰一樣,毫無保留地掏心掏肺,在數位時代更是如此。」--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人類對於數位媒體的應用想像,歷經了幾個翻轉……這不是科技帶來的,而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在科技物上的運作。核心議題終究是榨取哪一群人以取得資源,又是哪一群人搜刮大多數利益。本書說明,這是對人性的追問,亦是對權力的警覺。」--劉慧雯,政治大學新聞系系主任
「數據經濟的監視功能無處不在。對於那些希望識別、抵制和挑戰大數據對個人、民主和社會的監視後果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必不可少的讀物。」--克絲蒂.博爾(Kirstie Ball),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訊息、監視和隱私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堪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在關於監控新時代的可怕描述中,布隆證明了『老大哥』實際上正是大數據。在自由市場壓倒性的重壓下,數據技術使社會破碎,但布隆令人信服地指出,監控可能是為了進行根本性變革而產生的。」--西蒙.斯普林格(Simon Springer),《談新自由主義》(The Discourse of Neoliberalism)和《地理學的無政府主義者根源》(The Anarchist Roots of Geography)作者
「本書簡明扼要、深具洞見,描寫我們身處的世界中無所不在的監控,並提出具挑戰性的問題:誰被監視、誰有隱私,以及我們如何被出賣給枷鎖而導致自己被監禁。」--尼克.斯奈克(Nick Srnicek),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目錄
序言 全面監控
第一章 監控的主體,無須擔責的資本主義
第二章 數位控制的威脅日益擴增
第三章 監視我們自己
第四章 智慧現實
第五章 數位救贖
第六章 在歷史的盡頭規劃你的人生
第七章 極權主義4.0
第八章 革命不會被監控
序/導讀
作者序
全面監控(摘錄)
高科技為人們帶來全面透明化的風險,諷刺的是,它也掩蓋了現代生活中另一項同樣令人困擾的威脅--幾乎完全不會受到監控以致於無須負責的權力。儘管全世界多數民眾都已直接或間接成為資訊收集的目標,而且因這些資訊所擔負的責任也日益沉重,但卻有少數特權人士能躲過這樣的監視。報紙頭條經常出現百分之一的人為了逃稅將財產偷偷移往海外的報導,這種將資本主義擴散至全球各個角落的行為,都是透過艱澀深奧的金融語言與模型所為,即使是頂尖學府畢業生也難以破解。如果說全球化把世界變小了,它同時也微妙地使這個世界的清晰度大幅降低。
就此而言,又產生了一些問題:這些新科技的目的與社會目標到底何在?增加生產力有何目的?是否有利你自己或是你的老闆?要求你持續監控身體健康,會造成何種心理影響?為什麼我們擔負著讓自己變好的責任,於此同時卻有一些體系與菁英則視同取得「免責卡」,而且他們還是最能因此獲利的一群?
尤其這些高層還能不受到日常侵入式的數位監控。很少有人會問企業執行長每天做了哪些工作,或者他們是否具有生產力。美國總統顯然可以在上班時上推特(Twitter)或是打高爾夫球,也不用擔心會被開除。媒體上掌權者的公眾形象多數可能頗具威嚴,但我們對他們的行為與意圖卻所知甚少。這也是維基解密(WikiLeaks)與其他形式的「開源軟體」興起的原因,儘管仍有道德爭議,而且仍需討論。你也許不喜歡這樣的方式,但是,知道一位總統候選人是否支持右翼陣營以反對海外民主,或者是否祕密監控自己的人民,絕對屬於公眾利益。
就算這些高層受到數位監控,他們受監控的程度與需擔負的責任,也與一般人大不相同。眾所皆知,那些該為金融危機負責的人不但不受追究,甚至無須為他們的違法行為擔責。一場幾乎毀滅全球金融體系的災難,似乎也不值得把任何一位交易員送入大牢;或者,即使有政客利用假情報來發動勞師動眾的軍事行動,也不需因此被送上法庭。
這種個人無須擔責的情況,揭示了一個更為基本的系統性漏洞--資本主義本身對於其所引發的國際災難,得以免於擔負任何道義與社會責任。不論是對我們的環境還是全球民眾,自由市場都不必擔負任何道義上的責任,更過分的是,還會以「別無選擇」的一貫藉口來逃避責任。因此,隨著新千禧年的到來,我們也面臨一個弔詭的現實情況--大部分民眾都會受到全面監控,而且必須為此負責,然而自由市場系統與那些最能自其中獲利的政治和經濟菁英,卻被允許免於擔責,而且權力還更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