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變革: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南環經濟帶的新興經濟體,已經不再是以西方世界為核心的體系中,被壓在底層的配角。他們現在正在統一口徑,建立新的同盟,努力在國際社會創造更平等的互動模式。在過渡時期,許多問題懸而未決,而我們處理問題時應該更加靈活機動。
這是一個提出質疑的時代,也是一個發展新戰略,制定新目標的時代。
―約翰・奈思比
「南環經濟帶」一詞,是由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與夫人桃樂絲,綜合其長期研究提出的創新概念。奈思比夫婦以其多年來觀察中國的心得,融合當代國際社會變化,提出大膽預測――包括中國在內的南環經濟帶諸國,將主導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格局。其中,實力最強的中國將是這場大變革的重要領導者。
和平崛起的中國,是南環經濟帶國家中的要角,也是世界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其所主張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大戰略,更引領二十一世紀的未來發展。過往以西方歐美國家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將因中國興起而出現變化:政經局勢由單一核心獨大,轉變為多核心共同發展。一個更加開放與兼容並蓄的「南環經濟帶」,是全球發展無法忽視的代表。
這是一場既深且廣的全球大變革,牽涉範圍涵蓋所有國家,無人能置身事外。多極化將取代單一國家獨霸的歷史軌跡,全球局勢將在人類的協同合作當中,創造輝煌的全新篇章。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院士胡佛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
專業推薦
這本書是奈思比夫婦穿越了五大洲、深入考察上百個國家與城市,以及與各界精英進行無數訪談後的心得結晶。在這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本書可以幫助讀者很快的抓住那些主導二十一世紀人類未來的關鍵趨勢。台灣別無選擇,只能做好準備,告別以西方為核心的那個時代,迎接由非西方國家組成的南環經濟帶全面崛起的大時代。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
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與桃樂絲・奈思比夫婦在其新作《全球大變革:南環經濟帶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一書中,維持其一貫的全球大視野,探討二十一世紀的「南環經濟帶」(包括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如何重塑世界經濟格局。其中作者討論的重點之一,就是中國大陸如何藉著「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與對外投資,把南亞、中亞及西亞國家發展的需求與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相結合,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大陸對全球經濟影響最顯著的時刻。另外,我們將看到的三大現象包括:全球發展天平將偏向新興經濟體、新興市場公司將成為全球商業的主要力量,以及國際貨幣制度將變成多幣種體制。相信讀者看完這本書之後,對於未來全球經濟的趨勢一定會有更清楚的了解。
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
編輯推薦
當今世界正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發展等各個領域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變革,在未來幾十年裡,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中國是推動這場變革的重要力量。本書向我們敞開了一扇大門。它引導我們去了解蘊含在南環經濟帶中的各種機遇。新興的中產階級群體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在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掘。
我們正在見證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讓位於多中心世界的歷程。中國正在重新贏回世界最強大經濟體的地位。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新興經濟體、新經濟同盟以及亞非、拉丁美洲各國這些曾經的新興經濟體正在國際經濟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將有什麼變化?它又將如何改變國際社會的基本格局呢?
大時代需要大變革,大變革引領大未來!(文/編輯部整理)
目錄
導讀南環經濟.中國戰略高孔廉
導言洞悉未來,因勢利導
第一章南環經濟帶:由新興經濟體成為全球參與者
第二章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新經濟聯盟和新國際組織
第三章中國:扭轉乾坤
第四章治理:執政環境持續改變
第五章城市的天下
結語擺脫舊思維,擁抱新變革
附錄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
序/導讀
導讀
南環經濟・中國戰略
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高孔廉
奈思比是著名的趨勢大師,1982年就以《大趨勢》一書暢銷全球。其後多年均有新作問世,包括1990年出版《2000年大趨勢》,1996年出版《亞洲大趨勢》,2009年出版《中國大趨勢》等,著作等身,觀察入微、分析走向及趨勢,深為業界廣泛閱讀參考。事實上,處於目前多變的世界格局,每個人,特別是高階主管,必須了解趨勢走向,才能選定正確的方向,掌握機會,避開威脅,做出正確決定。
這本新書是作者夫婦兩人合作,先生是美國人,太太是歐洲奧地利人,兩個人文化背景不同,拋開固定的思考模式,擦撞出觀察的火花,他們除了對母國的了解外,近年長時間居住在中國,旅行各國,大處著眼,細微觀察,完成此一鉅著。
自從兩個世紀前的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經濟版圖形成南北及東西的對比,北方或西方是經濟發達的富裕國家,南方或東方則是較落後的開發中國家,但根據作者的觀察推測,南環經濟帶即將崛起,翻轉過去版圖。
此外許多研究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引導,野村證券曾在2012 年估計世界經濟成長動力四成來自於中國,本書則引述瑞士信貸預測,2020年中國的影響將增加到一半。
中國這條龍在1949年之後,睏睡了四十年,完全不知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廣東深圳,確定了走向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這二十多年來,每年以10%的速度成長,速度之快冠乎全球,以致2014年GDP的經濟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購買力平價換算,調整物價因素後,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產量世界第一,出口貿易世界第一,外匯存底4兆美元,也是世界第一。
儘管中國崛起展現了這些實力,但其在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卻不成比例,例如世界銀行由美國主導,美國投票權超過15%(因為通過決議需85%,所以美國等於擁有否決權),中國只有5%。亞洲開發銀行則由日本主導,因為2009 年以前,日本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歸納本書,綜合而言,中國近年來積極思考如何以其經濟實力,扮演第三世界的領導角色,因此從策略布局的角度思考,以世界市場經濟的實力,政軍影響力,放眼全球發展。具體來說,他們的動作包括:
一、一帶一路,習近平於2013年在哈薩克倡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後來又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兩者目標是結合中、南亞各國,由中國扮演老大角色,甚至企圖由此開闢石油進口的新路線,避免途經麻六甲海峽被美國扼住咽喉。目前已設立絲路基金400億美元,當然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及沿途城市化與貿易的商機,是值得台商關注的發展。
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印尼倡議成立亞投行,目前已有三十餘國表達參加意願,儘管美國從中阻撓,但其歐洲盟友,例如英、法等國均已有意願參與。亞投行成立後,當然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有排擠作用。對中國而言,他可與亞洲開發中國家結為盟友,壯大強國實力,甚至透過基礎建設,輸出其高速鐵路及高速公路等技術,以及投資生產過剩的鋼鐵、水泥等物資原料,可以說是一石多鳥之計。
三、金磚銀行: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都是土地廣大,資源豐富的國家,除了俄羅斯外,都是南環經濟帶的國家,中國的優勢不僅是金融,也透過投資,取得所需的資源。
四、以上這些金融面的努力,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打破美元獨霸的地位,美國自2008年起的次貸風暴,影響全球金融,接著推出貨幣量化寬鬆政策(QE),大印鈔票把全球拖下水,如今歐日各國學著推出QE,美國卻收回,造成美元升值,各國貨幣貶值,金融的動盪完全是美歐所引起,各國陪著受罪。中國的金融動作,也包括與各國簽定換匯及推動貿易人民幣計價,人民幣逐步國際化等,希望除美元外,建立多幣種體系,藉此改變「西方獨霸」為「多核心世界觀或世界」的格局。本書引用世界銀行的報告「多極化新全球經濟」,也證明此一趨勢。
就個別內容來看,本書前言敘述南環經濟帶的興起,並認為一個國家發展潛力決定於教育與經濟。教育是發展經濟的基礎,也是幫助公民獨立進行政治選擇和決策的重要手段。這個論點我覺得非常正確,也值得我們深思。我常說,教育是要提高一個人的視野,並培養正確判斷的能力。身處目前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能人云亦云,必須要能判斷正確的資訊,否則反而誤了大事。
本書其中一個標題「西方霸權的窮途末路」,一看標題我嚇了一跳,但看其內容則是指未來,我深有同感,因為政客正在動搖歷時兩百年的西方民主根本。西方民主有滿足私欲工具的危險,政客和選民都各謀其利,這是深深值得警惕的事。
本書第一章敘述南環經濟帶的興起,龐大的中產階級快速成長,預計未來十年,超過六成五的中產階級會生活在亞洲,2016年亞太地區就成為最大的航空運輸市場。這個占全球人口80%的經濟帶必將是明日商機所在。
第二章介紹了非洲、拉丁美洲、亞洲許多國家經濟的現況,可供有意進軍南環經濟帶國家的企業參考。但作者在本章提出一個觀念,即最終會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他的論點是新興經濟體成長較快,已開發國家則較慢,此消彼長,於是長期而言會一體化,但我認為這項過程必然非常漫長,而且在過程中,新興經濟體的弱勢產業必然抗拒,造成政治及社會的問題,而非純經濟問題。
第三章介紹扭轉乾坤的中國,特別是它的對外投資。本來中國大陸在1980 年代,外匯極為困難的時候,積極招商引資、提供優惠,各地方政府全民招商,全國則是辦招商比賽。招商及經濟成長成為各地方領導政績評比的重要項目,但曾幾何時,中國大陸外匯存底快速增加,吸收外資已轉為選擇性的接受,而不是全盤照收,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對外投資。尤其是國有企業配合政策向外戰略性投資,取得資源。但近年也有許多民營企業進軍海外,做策略性投資,不僅買企業,買電影文創、買品牌,也買房地產。據本書統計,2005至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達6,880億美元,而且引用《金融時報》報導,估計單2017年一年,對外投資將達2,000億美元,幾乎達到台灣一年GDP的四成以上。中國的對外投資是鋪天蓋地,連南北極都涉入,目標在其豐富的礦產和能源資源。而北極更有航運的價值。
第三章也提到中國大陸市場雖大,但因其資訊封閉及管制,很多情況是看得到吃不到,德國《時代週刊》2014年指出,中國是美國網路公司的惡夢,由於各種行政管制,加上中國大陸的民粹主義,外國產品服務都受到層層限制。另一方面因為中國大陸市場大,數位網路進入門檻低,也造就了許多網路霸業,如阿里巴巴、騰訊、暴風影音,聚美優品(化妝品電子交易平台),鐵血網(軍旅知識網站)等本書第四章是談到治理,世界上並沒有一個絕對優良的治理模式,相對而言,民主仍比專制要好。本章作者提到民主的根本原則是人民當家做主,少數應該服從多數,數人頭總比數拳頭好,但多數有時卻不一定站在對的一邊,這時透過教育提高視野,養成正確判斷能力很重要。
本書第五章談到城市化,作者指出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有了它,政治、經濟、文化、創新等活動才能產生聚集效應,自然產出生產力。中國大陸的整體經濟政策這一年來也做了大幅調整,例如成長策略不再依賴外銷及投資,改為擴大內需。此外更是大力推動城市化,2014年3月國務院公布「國家新型城鎮規劃2014-2020」,城市人口比例由2013年的54%,提高到2020年的60%為目標。城市化必將增加公共投資,而農村人口移入城市,也將帶動消費成長。在其規劃中列舉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及資源環境等三大類重要指標,下又列出十六細項指標。
這本鉅著提出南環經濟帶概念,而且提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新興經濟體。此外,中國在世局轉變中扮演重要領導的角色,包括一帶一路的倡議,連結東亞、東南亞、中亞、非洲、歐洲,也藉由絲綢之路基金,亞投行的成立,甚至連結拉丁美洲、巴西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打破美元獨霸局面,把人民幣推向國際。在經濟建設上,他的看法與中國大陸政策不謀而合,皆主張城市化,以聚集效應提高生產力,他當然也推祟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及網路及新媒體。全書值得細細品味研讀,啟發思維。
2015.03.30
導言
洞悉未來,因勢利導
2014年5月,我們從奧地利的維也納到澳大利亞的雪梨去。兩段航程,先飛十小時,在北京轉機之後,再飛十三小時,我們就從地球的一端飛到了另外一端。那裡的世界是另外一個模樣。從南半球的天空飛過,太陽的運行軌跡是從右向左的,而不是從北半球看到的從左向右。南半球的暴風雨是順時針旋轉的,北半球則是逆時針。從地理上來講,世界完全顛倒了。「對我們而言,遠東其實是近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