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_2026手帳年曆

僵局經濟

學習如何洞悉與打破產權僵局!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方坊 金屬壓克力掛飾 25mm-喜寶(導角款)

【週年慶】情緒小夥伴全面9折

  • 會員好評 ★★★★★(1)
  • 2個人喜歡
  • 9 252
    28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經濟/趨勢觀念/趨勢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麥可.海勒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許瑞宋
  • 出版社: 繁星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0/11/04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為何「人人擁有」的理想,竟造成「人人沒有」的悲劇?
你知道要如何解決「釘子戶困局」,以免集體痛苦?
你知道要如何安排「遺產分配」,以免子孫爭產?


◎25 條新機場跑道就能基本解決美國的航班延誤問題,為什麼就是沒辦法完成這些建設呢?

◎2002 年,德國上空發生致命的飛機相撞意外,原因何在?

◎50 位專利所有人正阻礙一家大藥廠開發一款治癌藥,為什麼他們就是不讓一邊去呢?

◎90% 的美國廣播頻譜一直閒置,手機服務遠遠落後於日韓,為什麼美國要如此浪費大氣電波?
◎風力發電是乾淨的能源來源,為什麼在美國不能更普及?

◎98% 的美國黑人農場過去百年間被賣掉,為什麼無人能阻止這種損失?

以上這些問題,均受制於產權僵局,而它也正是癱瘓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私有產權通常有助創造財富,但當產權過度分散時,效果適得其反,各種僵局隨之而生。舉例來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死於器官衰竭?原因之一是器官捐贈上的僵局。即使死者生前表明有意捐出器官,任何一位親屬均可能阻止捐贈程序。在醫院忙著取得所有必要的許可之際,器官可能浪費掉了,本來可受益的病人則病得更嚴重,甚至死亡。

本書將帶你走過各式產權僵局戰場,每一個故事均有助我們學習如何洞悉與打破產權僵局。產權僵局並非必然現象,書中的例子均源自我們的選擇,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於我們想如何管理大家認為最珍貴的資源。

只要明白從哪裡做起,我們是可以打破僵局的。

名人推薦

台灣大學商學所教授 江炯聰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 馮震宇


「本書意義非凡、文采斐然,是一個新意念的奠基之作,將指導至少一個世代的公共政策。」
── 勞倫斯.雷席格 (Lawrence Lessig),《誰綁架了文化創意》作者

「本書是麥可.海勒勇氣可嘉、深富洞見之作,說明產權過度分散如何導致集體貧乏。此一大膽論點對法院、國會與政府機構意義重大。在美國亟需改革之際,本書具關鍵價值。」
── 理德.亨特 (Reed Hundt),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前主席

「今年最重要、最適時之作,很可能也是本世紀最初十年最重要之作。海勒此書以新框架分析跟我們息息相關的許多事物,從個人財力到國家大政,他均提出了許多創見。」
──華倫.班尼斯 (Warren Bennis),《領導,不需要頭銜》(On Becoming a Leader) 與《做對決斷!》(Judgment: How Winning Leaders Make Great Calls,合著) 作者

「了不起的重要作品,為我們辨明了一種新問題類別。本書對產權法的意義,有如《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 對經濟學的意義,充滿了出人意表的故事與清晰的分析。」
── 約翰.索恩 (John Thorne),Verizon Communications資深副總與副法務總顧問

「本書深入分析多數經濟學家忽略的關鍵經濟事實,論點精闢,而且讀起來趣味盈然。」
── 克萊德.普雷斯托維茨 (Clyde Prestowitz),《美國遊戲》(Rogue Nation) 與《全球經濟新霸主》(Three Billion New Capitalists) 作者

譯者

許瑞宋

香港科技大學會計系畢業,曾任路透中文新聞部編譯、培訓編輯與責任編輯,亦曾從事審計與證券研究工作。譯有《總體經濟的聖杯》、《髒錢》、《石油、糧食、中國崛起》、《房子惹的禍》與《10條路,賺很大》等書。

目錄



第一章 反公有悲劇
第二章 詞彙探究
第三章 藥方何在?
第四章 對不起,電話無法接通
第五章 釘子戶、零碎地與香蕉共和國
第六章 空空如也的莫斯科商店
第七章 世界是我的牡蠣
第八章 如何打破僵局

謝辭

序/導讀



幾年前,某藥廠高層告訴我一件令人不安的事:該公司研究團隊已開發出一種醫治阿茲海默症 (俗稱老年癡呆症) 的藥物,但除非公司買下數十項專利的使用權,此藥物無法推出市場。隨便一個專利所有人都可以漫天開價,而有些根本就拒絕合作。很不幸,這件事沒有好結局:本來可以拯救數以百萬計生命、賺取數以十億計美元的藥物,只能一直束之高閣。

再講一個代價高昂的難題:美國的自然資源,哪一樣最有待充分利用?答案可能有點出人意表:大氣電波。因為廣播頻譜的所有權過度分散,逾九十%的電波如同廢氣,白白浪費。美國的資訊經濟發展因此嚴重受限,無線寬頻覆蓋率遠遠落後於日本與韓國。頻譜僵局的代價可能高達數兆美元。

再舉一個例子:為什麼我們得忍受航班延誤之苦,浪費數以週計的生命在機場?答案是不動產僵局。自三十年前放寬民航業管制以來,美國航空旅客量已增加兩倍,但自一九七五年以來,美國蓋了幾個機場?答案是一個:丹佛機場。美國已成了蓋不了新機場的國家,無論哪裡都不行,因為太多地主有能力阻止機場興建計畫。而其實只要在主要機場加建二十五條跑道,美國的航班延誤問題即可基本解決。

十九世紀中愛爾蘭的馬鈴薯飢荒餓死百萬人,成因何在?美國黑人擁有的農場較百年前減少九十八% (少了九十八%!),為什麼?多風的德州無法為東西兩岸真的想要乾淨能源的民眾提供風能,又是為什麼?

這些現象有一個共同成因。私有產權通常有助創造財富,但當產權過度普及時,效果適得其反,各種僵局 (gridlock) 由此而生。這種僵局是自由市場體制下的一種弔詭現象:當相關資源的產權分散在太多人手上時,合作窒礙難行,財富無從產生,所有人都是輸家。

不知不覺間,我們創造財富的方式已根本改變。二十年前,在舊經濟模式下,你發明一項產品就拿到一項專利、寫一首歌就拿到一首歌的版權,大批建案將土地劃成一塊塊發展。但今天,財富創造的前沿領域往往需要產權的集合。從製藥到電訊、軟體到半導體,高科技商品莫不需要集合無數的專利方能成事。而且,改變的遠不止是科技業。前衛的藝術與音樂創作往往是將產權分散的文化元素混合重組。即使是土地,最具社會意義的建設,如新機場跑道,也需要集合產權分散的許多不動產。社會創新能力大有長進,但易分難合的產權制度卻令我們在許多方面動彈不得。

打破這種產權僵局是我們當前的一大挑戰。有些解決方案得靠企業家的努力,能以富創意的方式集合產權的人將可賺取厚利。慈善家則可以為開發新藥集結必要的專利。當然,政治上的遊說工作也必不可少。但打破僵局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為問題命名,提升其能見度。掌握了正確的概念與言詞,大家就能看清產權僵局的各種現象,一起努力突破困境。

我首度察覺產權過度分散的問題,是在一九九○年代初。當時我為莫斯科商店大量空置的現象大傷腦筋,竭力思索該怎麼跟掌管經濟改革的俄羅斯副總理伊哥.蓋達 (Igor Gaidar) 報告。

當年蘇聯解體時,我應世界銀行之邀飛往莫斯科。站在最高蘇維埃的講臺上,面前無數紅旗飄揚,列寧雕像巍然矗立,我對在場代表講解如何建立土地與房屋市場。摧毀私有產權是很簡單的事,從頭重建則困難得多。一如笑話所言,所有人都可以將魚缸變成魚湯,能夠將一缸魚湯變回一個水族館,才是真本事。重建產權制度的第一步是定義私有產權,然後是創造出產權所有人,接著是……

俄羅斯告別馬克思,走向市場體制的速度非常快,但並非事事順利。副總理蓋達曾向我的團隊提出一個疑難:政府將零售店面私有化一年後,許多店面仍空空如也。相反,在天寒地凍的街頭巷尾,數以千計以金屬薄板搭起來的小攤子其門如市,商品應有盡有。蓋達問道:「那些商販為什麼要在外面挨凍,不搬進商店裡?」

那年冬天莫斯科酷寒,氣溫跌至零下四十度──華氏與攝氏溫標唯一重疊的度數。儘管如此,莫斯科居民仍在室外排隊,向小攤販購買各種日常用品,而我則到那些空蕩蕩的店面找人訪問。他們告訴我,要設一個攤位很容易,賄賂幾個官員,向黑手黨付保護費就行了。相對之下,開一家店則難多了。俄羅斯推行企業私有化時,所有權分割得太散,結果各式所有人相互牽制妨礙:一家店可能有一位東主有權出售店面、第二位東主有權租出店面,第三位東主有權佔用店面。看著這些空置的店,我第一次想到經濟陷入僵局的模樣。

此後多年,許多學者測試、驗證並延伸了產權僵局此一概念。這概念雖然簡單,但能解釋許多現象。大家或許覺得莫斯科的空店面事不關己,但關鍵藥物無法生產、無線通訊速度緩慢、飛機時常延誤,以及數不清的日常生活疑難,其實都和產權僵局有關。而如果我們能突破此一困局,創新活動將可獲得巨大助力,生產力提升可創造以兆美元計的效益,有助振興我們萎靡的經濟。

例如,本書英文版於二○○八年春付印時,次貸危機正備受矚目。大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不支倒地,房價下滑可能促使經濟步入衰退。但沒有什麼人以產權僵局的角度分析這場危機。

不久以前,銀行放款前會仔細審核房貸申請人的條件,而當房貸戶還款出現困難時,銀行一個電話就能找到借款人。現在不再是這樣了。投資銀行創造了許多新房貸商品,償債能力較弱的人也可以取得大額貸款,放款條件非常大膽。銀行將這些新房貸集合起來,分批發行風險水準不一的債券。細節非常複雜,結果則像變戲法:金融工程似乎將高風險房貸轉化為安全的債券。只要利率維持低檔而房價保持堅挺,大家都能賺得不亦樂乎。

但好景不長。房貸所有權變得支離破碎後,借貸雙方之間的聯繫也切斷了。隨著利率上升、房價下滑,新金融工具的產權僵局特徵暴露無遺。房貸資產組合的所有權分散在無數投資人手上,沒有人想表現得像老式房貸放款者那樣,審慎放款之餘,耐心處理問題貸款。不久以前,止贖 (foreclosure,中止借款人贖回房子的權利)、法拍向來是銀行的最後手段,因為這對借貸雙方均是代價高昂的結局。但在房貸產權過度分散後,大規模的止贖與法拍已勢不可免,因為所有人那麼多,要就問題貸款的重整達成協議幾乎是不可能的。如今房貸戶想商洽債務重整,也往往找不到放款方的代表。

這當中還有監管陷入僵局的問題。房貸商品層出不窮,但監管仍是建基於一宗房貸一家銀行的老模式 (就像窒礙科技創新的一產品一專利模式)。新金融商品的監管職權,分散在多家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機構手上。沒有一家機構有能力維持金融體系整體健全,但每一家均有能力捍衛自身的職權範圍,阻止其他機構踩過界。監管陷於僵局的結果,是金融業者創造並賣出以千億美元計的危險房貸債券,而當局卻不聞不問。

待你閱讀本書時,房貸危機可能已經解除。我無意就過去的事大書特書,只是想指出,新聞事件中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產權僵局因素。產權過度分散的結果,是集體的貧乏。


在以下章節中,我將帶你走過各式產權僵局戰場──從中世紀的強盜貴族到當今的廣播頻譜強佔者,從密西西比州法院出售黑人家庭農場到問題多多的紐約市土地徵收案,從乞沙比克灣 (Chesapeake Bay) 的盜蠔者到今日的基因專利與音樂版權違規者,每一個故事均有助我們學習如何洞悉與打破產權僵局。

試閱

第五章 釘子戶、零碎地與香蕉共和國

奪取這塊地!拿了它,抓住它,我的兄弟們,整理它,我的兄弟們,搖它,壓它,翻它,扭它,打它,踢它,吻它,鞭它,跺它,挖它,犁它,在它上面播種、收割,把它租出去,買它,賣它,擁有它,建造它,擴大它,把它傳下去─你們聽見我的話嗎?把它傳下去!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現在讓我們來講最低科技的資源:土地。土地跟基因片段與廣播頻譜不同,是大家熟悉的有形資產。大家都知道擁有、買賣、開發土地,以及住在土地上是怎麼回事。產權僵局肯定無法摧毀土地的價值,對吧?不對,僵局的確會毀了土地。在我發現的反公地悲劇中,代價最高昂的部分例子即涉及土地,它們其實顯而易見,只是多數人不察覺而已。

我要講三種典型的土地僵局,我稱它們為釘子戶、零碎地與香蕉共和國。和生技與電訊的事例一樣,我希望提醒你反公地悲劇可能藉由哪些途徑直接影響你。資源不管是無形還是實實在在,均可能淪為反公地悲劇。



不動產僵局之窗
數年前,紐約時報集團希望蓋一座新總部,於是遊說紐約市政府強制徵收時報廣場的一塊地。市政府動用徵用權(eminent domain),迫使十四位地主與五十五家企業遷離。政府動用徵用權時,會向私人業主支付合理賠償,強制取得一項資源作公共用途。這可以成為取得土地的快速方法,但對被強制徵地的人來說可能相當不公平:合理賠償有時並不是那麼合理,本章我們將看到一些例子。比較公平的辦法是在公開市場上收購土地,不幸的是,這辦法成本高昂,常常失敗。美國欠缺一個為必要的經濟發展徵用土地的快速好方法。

時報徵地的消息上了新聞後,許多人視之為有權勢的大企業欺負弱小的一個例子。我認為這是土地產權過度分散造成的一個難題。那是時報廣場區內烏煙瘴氣的一塊,土地都用在停車位、脫衣舞表演場與小飾物店這種低價值用途上──並非毫無價值,但這裡可是全世界最貴重的地段之一,如此使用土地實在有點浪費。時報集團思忖,將這些零散的土地集合起來,蓋一座時髦的摩天大樓,土地潛在的價值即可釋放出來。即使該公司徵地的方式自私、不公平,新用途的確能釋出土地的價值。站在時報廣場,你不難注意到,土地產權過度分散衍生的釘子戶問題,其實是全國性的普遍難題。

我在法學院教共同產權與分割法律時,某位學生告訴班上同學,產權僵局如何令她家失去了家族農場,我因此看到了第二種土地僵局。家族農場傳了好幾代之後,產權變得很分散。業主數目太多,以致無法合作時,農場就會被賣掉。桂格大吋土地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此類家族農場的問題。當產權分割至很小的一份份(如零碎的共同產權),而正常使用需要大片土地時(如農場),零碎地的困局就產生了。

後來我發現,美洲原住民家庭也面對同一困局,而愛爾蘭裔美國人也不例外。印第安人擁有的土地大部分閒置,問題出在一個世紀前政府拆分部落保留地的方式上。美國最高法院在近年一宗裁決中指出,位於南、北達科塔州之間的錫塞頓─瓦佩頓湖保留區(Sisseton-Wahpeton Lake Traverse Reservation),「平均每片土地(四十英畝)有一百九十六位業主,而平均每位業主在十四片土地擁有未分割的產權。」零碎地通常不能賣、不能當作貸款的擔保品,也不能作任何有益的用途。惡劣的法律一旦製造出土地僵局,人們就會遭遇慘重的文化、社會與經濟損失。

釘子戶與零碎地是反公地悲劇的核心例子:多位業主互相阻礙,資源因此無法最有效地使用。土地僵局的第三種形式出現在房地產開發業,將反公地悲劇的概念延伸至監管層面。作為產權法教授,我常與房地產開發業者討論事情。我問他們,一宗開發案從初步構思到破土動工,要經過多少層監管核准。許多開發商在無止境的監管審核過程中破了產。他們抱怨,重重障礙產生了一種法律環境,以至於「任何接近人的地方絕對建不了任何東西」(build absolutely nothing anywhere near anyone),將英文首個字母串起來,就成了BANANA,這種困境因此也就稱為「香蕉共和國」問題。

在美國各地,香蕉共和國問題推高了購屋與營商成本。在成本最高的城市,人們關注「平價住房」的建設問題,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劣質、雜亂的監管太多,推高了所有人的居住成本。當眾多監管者變得有如萊茵河上的強盜貴族時,香蕉共和國就誕生了。香蕉共和國本身與產權分散無關,它們其實是決策權分散、決策過程陷入僵局的好例子:廚師太多,煮壞了一鍋湯。

土地僵局事關重大。釘子戶、零碎地與香蕉共和國對經濟造成不必要的拖累,是許多家庭的悲劇根源。但事情也有光明的一面:如果我們能解放僵局中的土地,大量價值將失而復得。



釘子戶

接下來讓我們較深入探討不動產僵局牽涉的經濟、政治與道德利害關係,先從釘子戶問題開始。一九九○年代末,紐約時報公司告訴紐約市政府,第四十與四十一街之間的第八大道是該公司蓋新總部的好地點,否則該公司可能將七百五十名員工搬到紐澤西去辦公(說得像真的一樣)。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與紐約州州長喬治.帕塔基(George Pataki)答應了時報公司的要求,儘管政府並不擁有這塊地。當局因此動用徵用權,取得這幅土地。當《六十分鐘》時事雜誌節目前往調查時,時報主管躲避鏡頭,拒絕置評。

紐約市政府徵收了這幅地後,以八千五百萬美元的「合理市價」賣給了時報公司(以及地產開發商布魯斯.雷特納(Bruce Ratner),朱利安尼的重要金主之一)。這個價格,是評估個別業權與租約的價值,加總得出的。但整幅地的真正市值,可能是這「合理市價」的三倍,估計可達二點五億美元。時報廣場的一幅地,整幅的市值比零散業權的市值總和高這麼多,可見土地僵局所凍結的價值何其大。

強制徵用是釋出土地價值的辦法之一,但也是一個粗暴的方法。悉尼.奧巴赫在該幅地上有一棟保養良好的十六層高大樓,從來沒有人向他或他的鄰居解釋,為什麼當局能以「公共用途」之名,如此任意地強迫他們犧牲自己的土地。奧巴赫其實願意出售大樓,但時報公司根本不跟他談。如果你能讓政府幫你取得你想要的土地,又何必費心去做自願的市場交易呢?此外,時報公司要求終止奧巴赫大樓內的長期租約。其中一位租客是史科特.科恩(Scot Cohen),自一九五八年起即在此處經營著名的家族企業B&J織品(B&J Fabrics)。科恩說:「你完全想不到這種事會發生在這個國家……你努力建立起一點事業,然後某個權勢比你大的人可以將它抹殺掉。」按照美國的法律,土地若被徵用,租戶得到的補償往往微不足道。

史特拉福.華萊士(Stratford Wallace)家族擁有這塊地上另一棟大樓已超過一個世紀。市政府徵用的理由,是該大樓處於「毀壞」(blighted)狀態。但據我所知,這理由只是法律的遮羞布,並無實質內容。華萊士跟《六十分鐘》說:「我質疑他們。這並不是一棟毀壞的大樓。」但如我在法學院跟學生所言,質疑「毀壞」的標籤是沒有勝算的。在此案中,這標籤是在時報公司與市政府達成協議後創造出來的。市政府慢慢地駁倒這些前業主的法律質疑。在此同時,時報新大樓拔地而起。如今,時報總部大樓是一座建築傑作,員工們有漂亮、便利的新辦公室可用。當局像變戲法那樣,讓這塊地增值了一點六五億美元,暗地裡慷慨地送給了時報公司與雷特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619422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ge******************.tw 說:
    2020-07-14
    作者是美國產權專家海勒,僵局經濟討論的『公共政策』領域的議題。舉例來說,一個資源的產權分散在太多人手裏時,公共開發就會窒礙難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釘子戶,都市無從更新,財富無從發生,所有人彼此扯後腿,所有人都是輸家,故本書稱之為『集體的匱乏』。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