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改善專業能力建構
內容簡介
近年來政府對於道路安全的推動和改善不遺餘力,交通事故帶來的社會與經濟損失也是最大的問題,為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各級道安主管機關每年度從工程、教育、執法、監理、宣導等各面向,投入預算與人力執行各項道安改善工作,但由於道安改善工作缺少系統性整合、道安改善專業人才培育亦缺乏完整機制,以至於產生未有足夠專業人力得以支援道安改善工作的困境。
本計畫針對道安知識平台架構、事故肇因分析、道安人員專業養成及道安專業輔導/諮詢團隊機制等面向進行系統性探討並研擬相關建議。期望透過建立道路安全專業生態系,整合道安專業量能,協助中央及地方有效進行道安改善作業,並透過建立專業培訓機制,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進道路交通安全。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relentless in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road traffic safety.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s are the biggest issues. To improve road traffic safety, various levels of road safety authorities invest budgets and manpower annually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and advocacy.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integration in road safety improvement works and the incomplete mechanism for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 is a dilemma of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to support road safety improvement.
This project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and proposes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on aspects such as the road safety knowledge platform architecture, accident analysis, road safety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road safety counseling/consulting teams. By establishing an ecosystem and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assist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improving road safety. Additionall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fessional training mechanism, enhance the expertise of practitioners and promote road traffic safety.
本計畫針對道安知識平台架構、事故肇因分析、道安人員專業養成及道安專業輔導/諮詢團隊機制等面向進行系統性探討並研擬相關建議。期望透過建立道路安全專業生態系,整合道安專業量能,協助中央及地方有效進行道安改善作業,並透過建立專業培訓機制,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促進道路交通安全。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relentless in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road traffic safety.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raffic accidents are the biggest issues. To improve road traffic safety, various levels of road safety authorities invest budgets and manpower annually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law enforcement, supervision, and advocacy.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integration in road safety improvement works and the incomplete mechanism for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 is a dilemma of professional practitioners to support road safety improvement.
This project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and proposes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on aspects such as the road safety knowledge platform architecture, accident analysis, road safety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road safety counseling/consulting teams. By establishing an ecosystem and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assist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improving road safety. Additionall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fessional training mechanism, enhance the expertise of practitioners and promote road traffic safety.
目錄
目錄 III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工項 2
1.4 研究內容 4
第二章 道路安全管理架構與組織權責 7
2.1 道路安全管理 7
2.1.1 道路安全管理層級 7
2.1.2 道路安全分析數據 8
2.2 我國道安組織架構 10
2.2.1 中央層級 11
2.2.2 部會層級 15
2.2.3 地方政府層級 23
2.2.4 學研單位及其他 26
2.2.5 我國道安組織架構分工 29
2.3 國外道安組織架構 30
2.3.1 日本 30
2.3.2 美國 31
2.4 計畫執行架構說明 32
第三章 道安知識平台架構 37
3.1 國內外道安網站回顧 37
3.1.1 國內道安網站回顧 37
3.1.2 國外道安網站回顧 42
3.2 國內外道安系統比較 53
3.2.1 美國FARS系統介紹 53
3.2.2 國內外道安平台功能比較 58
3.3 安全評估指標 61
3.3.1 安全指標類型 61
3.3.2 道安觀測指標 63
3.4 道安知識平台藍圖規劃 69
3.4.1 國內道安改善計畫 69
3.4.2 道安知識平台策略庫 75
3.4.3 道安知識平台策略庫功能交流 81
3.4.4 道安知識平台架構規劃與永續運作 82
第四章 事故肇因分析架構 89
4.1 事故肇因分析方法 90
4.2 研議肇因分析架構 96
4.2.1 事故肇因分析架構規劃 96
4.2.2 我國事故資料盤點 110
4.2.3 事故肇因分析資料缺口確認 119
4.3 肇因分析案例示範 129
4.3.1 道安資訊平台資料使用限制 130
4.3.2 小規模案例分析—以高齡機車為例 132
4.3.3 道安資訊平台無資料案例分析構想 154
4.4 事故肇因分析藍圖規劃 157
第五章 道安人員專業養成 175
5.1 道安全人教育 175
5.2 道安專業人員培訓 179
5.2.1 國外道安專業人員培訓制度 179
5.2.2 我國不同領域專業人員訓證照制度 188
5.2.3 道安專業能力培訓需求盤點 193
5.3 道安專業能力培訓架構規劃 198
5.3.1 培訓制度分析架構 198
5.3.2 道安專業人員核心能力 199
5.3.3 道安專業能力培訓需求 211
5.4 道安專業課程研擬 214
5.4.1 道安專業課程規劃 214
5.4.2 道安專業課程規劃專家學者座談會 218
5.4.3 大專校院道安課程規劃 219
5.4.4 道安專業人員基礎課程規劃 226
5.4.5 道安專業課程規劃專家學者座談會 236
5.5 道安專業課程藍圖規劃 238
5.5.1 道安大專校院專業課程實施規劃 238
5.5.2 道安專業人員課程實施規劃 239
第六章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團隊機制 255
6.1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主要任務 255
6.2 道安輔導諮詢機制盤點 261
6.2.1 道安輔導諮詢組織 261
6.2.2 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輔導諮詢 264
6.2.3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探討 266
6.2.4 輔導/諮詢機制之多元組織 268
6.3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發展藍圖規劃 273
6.3.1 輔導/諮詢機制之協助事項 273
6.3.2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之調查分析 280
6.3.3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規劃 285
6.3.4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之永續運作 286
第七章 道安改善專業能力建構發展藍圖 291
7.1 道安改善專業能力建構之總體發展藍圖 291
7.2 道安改善專業能力建構課程暨交流座談會 298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301
8.1 結論 301
8.2 對策 303
8.3 建議 305
參考文獻 307
附錄一、期中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325
附錄二、期末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361
附錄三、座談會辦理紀錄 389
附錄四、專家學者訪談紀錄 418
附錄五、附冊A至附冊P (可至運輸研究所網站→數位典藏下載)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1
1.3 研究工項 2
1.4 研究內容 4
第二章 道路安全管理架構與組織權責 7
2.1 道路安全管理 7
2.1.1 道路安全管理層級 7
2.1.2 道路安全分析數據 8
2.2 我國道安組織架構 10
2.2.1 中央層級 11
2.2.2 部會層級 15
2.2.3 地方政府層級 23
2.2.4 學研單位及其他 26
2.2.5 我國道安組織架構分工 29
2.3 國外道安組織架構 30
2.3.1 日本 30
2.3.2 美國 31
2.4 計畫執行架構說明 32
第三章 道安知識平台架構 37
3.1 國內外道安網站回顧 37
3.1.1 國內道安網站回顧 37
3.1.2 國外道安網站回顧 42
3.2 國內外道安系統比較 53
3.2.1 美國FARS系統介紹 53
3.2.2 國內外道安平台功能比較 58
3.3 安全評估指標 61
3.3.1 安全指標類型 61
3.3.2 道安觀測指標 63
3.4 道安知識平台藍圖規劃 69
3.4.1 國內道安改善計畫 69
3.4.2 道安知識平台策略庫 75
3.4.3 道安知識平台策略庫功能交流 81
3.4.4 道安知識平台架構規劃與永續運作 82
第四章 事故肇因分析架構 89
4.1 事故肇因分析方法 90
4.2 研議肇因分析架構 96
4.2.1 事故肇因分析架構規劃 96
4.2.2 我國事故資料盤點 110
4.2.3 事故肇因分析資料缺口確認 119
4.3 肇因分析案例示範 129
4.3.1 道安資訊平台資料使用限制 130
4.3.2 小規模案例分析—以高齡機車為例 132
4.3.3 道安資訊平台無資料案例分析構想 154
4.4 事故肇因分析藍圖規劃 157
第五章 道安人員專業養成 175
5.1 道安全人教育 175
5.2 道安專業人員培訓 179
5.2.1 國外道安專業人員培訓制度 179
5.2.2 我國不同領域專業人員訓證照制度 188
5.2.3 道安專業能力培訓需求盤點 193
5.3 道安專業能力培訓架構規劃 198
5.3.1 培訓制度分析架構 198
5.3.2 道安專業人員核心能力 199
5.3.3 道安專業能力培訓需求 211
5.4 道安專業課程研擬 214
5.4.1 道安專業課程規劃 214
5.4.2 道安專業課程規劃專家學者座談會 218
5.4.3 大專校院道安課程規劃 219
5.4.4 道安專業人員基礎課程規劃 226
5.4.5 道安專業課程規劃專家學者座談會 236
5.5 道安專業課程藍圖規劃 238
5.5.1 道安大專校院專業課程實施規劃 238
5.5.2 道安專業人員課程實施規劃 239
第六章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團隊機制 255
6.1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主要任務 255
6.2 道安輔導諮詢機制盤點 261
6.2.1 道安輔導諮詢組織 261
6.2.2 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輔導諮詢 264
6.2.3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探討 266
6.2.4 輔導/諮詢機制之多元組織 268
6.3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發展藍圖規劃 273
6.3.1 輔導/諮詢機制之協助事項 273
6.3.2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之調查分析 280
6.3.3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規劃 285
6.3.4 道安專業輔導諮詢機制之永續運作 286
第七章 道安改善專業能力建構發展藍圖 291
7.1 道安改善專業能力建構之總體發展藍圖 291
7.2 道安改善專業能力建構課程暨交流座談會 298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301
8.1 結論 301
8.2 對策 303
8.3 建議 305
參考文獻 307
附錄一、期中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325
附錄二、期末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 361
附錄三、座談會辦理紀錄 389
附錄四、專家學者訪談紀錄 418
附錄五、附冊A至附冊P (可至運輸研究所網站→數位典藏下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