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資銀行中國大陸債權確保實務:法院判例51-80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繼出版前兩本與台資銀行大陸業務有關的法院判例後,「台資銀行大陸從業人員交流協會」再次針對借款合同、擔保合同、票據糾紛、保函糾紛、信用證糾紛、保理合同、跨境擔保、破產撤銷糾紛、債權轉讓糾紛、侵權糾紛、訴訟程序、執行程序及其他糾紛等,共計十三大類法院判例進行系統整理與分析,期盼能進一步協助台資銀行深入大陸業務,降低大陸業務開發過程中的可能風險,並感謝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對本書所給予的協助。
目錄
導讀
第一篇 借款合同
【案例51】 金融借款合同中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
【案例52】 債權公告催收及擔保物權行使期限的法律分析
【案例53】 銀行宣布提前收回貸款的效力分析
【案例54】 銀行委託貸款的法律重點
第二篇 擔保合同
【案例55】 公司人格混同及其損害賠償責任
【案例56】 房屋建設工程抵押權預告登記的效力
【案例57】 關於代理權審查的重要性
【案例58】 抵押權行使的法律重點
【案例59】 銀行遲延辦理擔保物解押贖證之賠償責任
第三篇 票據糾紛
【案例60】 票據背書連續性與更改的法律分析
【案例61】 票據空白背書和單純交付行為
第四篇 保函糾紛
【案例62】 保函項下銀行擔保義務重點說明
【案例63】 銀行對獨立保函的審單義務和索賠拒付要點
第五篇 信用證糾紛
【案例64】 國內信用證結算辦法的新變化
【案例65】 信用證業務重點分析
第六篇 保理合同
【案例66】 保理業務中銀行審查義務的法律風險
【案例67】 未來應收帳款轉讓的合法性分析
【案例68】 保理糾紛中協議管轄或仲裁條款的法律效力
第七篇 跨境擔保
【案例69】 辦理對外擔保合同登記的重要性
第八篇 破產撤銷糾紛
【案例70】 銀行有效抗辯破產管理人關於「撤銷清償行為」的主張
第九篇 債權轉讓糾紛
【案例71】 不良資產跨境轉讓的法律分析
【案例72】 債權轉讓行為的效力及形式
第十篇 侵權糾紛
【案例73】 職務行為及表見代理的認定
【案例74】 銀行因違規行為對客戶資金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一篇 訴訟程序
【案例75】 財產保全申請錯誤對銀行擔保函的影響
【案例76】 實現擔保物權的特別程序
第十二篇 執行程序
【案例77】 案外人就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益
【案例78】 善意房屋買受人的權利優於擔保權人
第十三篇 其他糾紛
【案例79】 安慰函的法律性質
【案例80】 遠期結售匯業務強行平倉損益風險承擔分析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