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_帶來幸福的種子句[貼紙版]

金錢遊戲【暢銷紀念版】: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透析投資市場本質的永恆經典

  • 79 363
    46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投資理財投資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亞當.斯密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蘇鵬元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2/04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2025聖誕禮物展—為朋友家人準備暖心驚喜!點我逛逛選禮物↓↓↓↓↓↓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如果你不夠了解自己,市場會幫助你用昂貴的代價做到。」

●盤踞暢銷榜逾50年的重要經典
●股神巴菲特最早公開推薦的一本書
●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力薦


如果股市是場零和遊戲,如何洞悉市場的全貌並大獲全勝?

本書用華爾街的諸多故事,呈現投資世界的點點滴滴,
從剖析投資市場的競賽本質,到投資心理的自我探索,
帶領你透析市場與投資的真相,獲得超越投資規則的過人智慧!

◎躲在經濟學之父的神祕化名背後
本書作者亞當‧斯密,並非眾人耳熟能詳的經濟學之父兼《國富論》作者,而是著名財經作家暨電視節目主持人--喬治‧古德曼(George Goodman),為了揭露華爾街的各種內幕而化名出書。在他出書之際,乃是投資界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主持的節目《亞當‧斯密的金錢世界》(Adam Smith's Money World)不僅屢獲艾美獎,更是股神巴菲特初次的電視節目首秀!

◎一本《金錢遊戲》,牽起了作者、葛拉漢與巴菲特
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讀了這本《金錢遊戲》後,親自寫信給作者古德曼,並邀請古德曼為其經典著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第四版進行修訂,他表示:「我只願意把這本書的修訂工作交給兩個人來做,一個是你,一個是華倫‧巴菲特。」
當時的巴菲特身家僅2500多萬美元,所屬的投資合夥公司也默默無聞,與今日享譽全球的股神地位不可同日而語,但當時的他已相當推崇《金錢遊戲》,並在致股東信當中親自推薦;古德曼也看出了巴菲特投資績效的巨大潛力,並在下一本百萬暢銷書《超級金錢》中大力推薦。兩位大師自此相互讚揚、惺惺相惜。

◎《金錢遊戲》的內容架構
本書以華爾街的訪談與故事,串起投資世界的點點滴滴。
全書共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投資觀念與市場本質;第二部分談技術分析;第三部分談投資市場裡專業經理人的故事;第四部分談的是金融危機;最後一部分則整理結論,談如何靠著投資成為有錢人。
作者探訪眾多投資大師、基金經理、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刻劃股市裡所有要角的理性與非理性行為,帶領我們深入變幻莫測的市場叢林,釐清個人與金錢的關係,進而揭露投資市場的本質,並提出許多至今依然深刻的論點:
●80%的投資人並不是真的想要賺錢,參與金錢遊戲的目的是「遊戲」而非「金錢」
●只要有一組股票投資組合,你就能描繪出選擇這組標的的人
●如果你知道股票並不知道你擁有它,在這場遊戲裡你已經領先
●找到最聰明的人,足以讓你忘卻許多其他的規則

「現在備受推崇者,未來卻可能注定失敗」;但本書卻跨越了時間的藩籬,存在超過半世紀卻依然備受推崇,是想了解經典投資哲學者必讀之作。


經典推薦——

Mr. 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施昇輝/理財暢銷作家
雷浩斯/暢銷書作家、價值投資者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

姓名:亞當.斯密
本名喬治.古德曼(George Goodman),為了在《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發表關於華爾街的匿名文章而採用化名。曾就讀哈佛大學與牛津大學,在數家基金公司、一家航空公司和一家國際連鎖酒店擔任董事,同時也是《紐約雜誌》和《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 Magazine)雜誌的創辦人之一,並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編輯委員會任職。他的電視節目《亞當.斯密的金錢世界》(Adam Smith's Money World)開創了行業先河,這個節目贏得艾美獎的次數比同頻道的任何一個節目都多。他還把節目現場搬到奧馬哈,這成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受邀參加電視節目的處女秀。

「美國投資行業中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亞當.斯密。」《新聞週刊》(Newsweek)如此形容,最初他只是在金融界擁有一群狂熱的追隨者,後期他的名聲已如日中天。2014年辭世,享年83歲。

譯者

姓名:蘇鵬元
清華大學經濟系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出版部資深編輯、《新新聞》資深記者、《商業周刊》研究員。譯有《投資最重要的事》、《手機消費革命》、《漫步華爾街》(合譯)、《巴菲特:從無名小子到美國大資本家之路》(合譯)等。

目錄

推薦序 投資是否有「標準答案」?/Mr.Market市場先生
推薦序 金錢遊戲:你需要了解的人生賽局攻略/雷浩斯

前 言 為什麼是「金錢遊戲」?

PART I 關於你:身分、焦慮、金錢
第1章 為什麼凱因斯說這是場「遊戲」?
第2章 操盤手詹森的閱讀清單
第3章 心理測驗能否看出你的投資天賦?
第4章 市場真的是一個群體嗎?
第5章 投資人根本沒有想要在市場上賺錢
第6章 投資人在市場裡做什麼?
第7章 有賺錢,才有身分
第8章 如何投資才能賺到大錢?
第9章 投資的局限與偏見

PART II 關於它:資訊技術與系統
第10章 過去的股價走勢能否預見未來?
第11章 到底什麼是隨機漫步?
第12章 電腦選股可以打敗人腦嗎?
第13章 財報數字可信嗎?
第14章 散戶為何總是會犯錯?

PART III 關於他們:專業人士的角色
第15章 績效崇拜
第16章 華爾街操盤手的午宴
第17章 贏家與輸家的差別
第18章 掌握時機的期貨遊戲

PART IV 世界末日的預兆:這一切會崩盤嗎?
第19章 全球金融危機近在眼前
第20章 貨幣貶值的危機

PART V 你真的想成為有錢人嗎?
第21章 你該不該加入這場金錢遊戲?

序/導讀

推薦序》投資是否有「標準答案」?
Mr. 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先思考一個問題:
「你心目中的股市專家是什麼樣子?」
是精通各種財務報表、精通數學,還是擁有比一般人更多消息,對任何資訊都能快速做出正確判斷?
如果真的是這樣,數學教授、會計師、記者似乎都比一般人更有機會成為股市專家,但為什麼現實並不是這樣?

在市場中,人們總是渴望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你身邊一定有遇過兩種人,一種人總是在問現在該買什麼、某檔股票可不可以買,而另一種人總是自信過剩地告訴大家他買了什麼股票、對未來看法如何。其實大多數人在市場中並不是思考如何獲利,而是尋找安全感和參與感,比起自己研究的成果,大多數人往往更相信朋友告訴你的小道消息。畢竟比起孤獨的感覺,和別人站在一起多少會比較「舒適」。

商學院的課程告訴你,假設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因此例如賽局理論、效率市場假說等等觀念,都建立在人是理性的基礎上,透過這些假設,我們總能夠找到一些最佳的解答。但如果人不是理性的呢?行為經濟學是一種解釋人為什麼不理性的學科,在最近幾年很流行,但在1976年作者寫書的那時代,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也許這就是本書能成為跨越數個市場景氣循環後,依然被列為經典的原因。

投資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藝術

投資沒有標準答案,事實上任何分析方法都可以提出正反兩面的想法,如果你想不到反面的意見,也許是你還不夠客觀,或是理解得不夠。

例如以基本面分析為例,財報數據能告訴我們一間公司是否真正賺錢、賺錢能力是否穩定、是否有潛在經營風險、股價相對現在獲利是昂貴還是便宜,透過這些判斷就能找到便宜、而且未來有機會繼續保持穩定獲利,甚至持續成長的股票。

聽起來很有道理對嗎?

但反面的想法是,財報的數字也並不是完全精準,畢竟公司經營階層和會計師都知道投資人喜歡看些什麼,財報造假的新聞從古至今也不在少數。就算正確,拿過去的財報數字去做未來預測,實際上跟技術分析沒什麼兩樣,甚至比技術分析的邏輯假設更不牢靠—如果過去5年每年獲利都成長20%,憑什麼今年獲利會成長20%呢?

技術分析是透過看線圖來判斷價格、成交量變化,圖形顯示出的是群眾心理,告訴我們大多數的資金現在正在做哪些事情,而這些事情在歷史上會一再重演,因此線圖可能可以用來預測未來。但反面的說法則認為市場是隨機的,隨機漫步理論提出價格與過去並不相關,過去價格線圖不能預測未來。

哪種說法正確?過去市場先生曾經拿非常多的基本面、技術面的數據進行統計與回測驗證,來確認許多書上的投資方法是否有效。得到的結論是,有許多方法實際上是無效的,也有少部分有效,例如本書中提到的「找出一般投資人或散戶正在做的事情,然後反其道而行」就是一直有效的方法,但這些有效的策略也並非你想像中的「那麼有效」,過程常有大起大落,不見得保持穩定獲利,而且沒人能保證這些方法未來是否還持續有用。作者早在40年前就接觸程式選股,體認到方法之所以會失效,是因為當你設計出的策略成為市場中的一分子,它就成了影響你自己的因素,例如很可能你的操作標的會成為其他資金操盤人的狙擊對象。

這本書並不是在談論任何的投資方法

與一般投資理財書籍不同,本書不談任何具體的投資方法,而是把焦點放在整個投資市場的參與者,讓你把頭從投資的世界抬起來,看看周圍真實的模樣。

書中描繪了投資市場中形形色色的參與者,包含了手握巨額資金卻對未來迷茫的基金經理人、靠感覺操作的散戶、享受勝利快感的散戶、成功讓公司上市的身價上億創業家、看圖表的技術分析大師、股票經紀人、聽小道消息的投機客……,透過他們的對話,來理解投資市場的真實面貌,如果能從書中讓你多了解一點關於市場與金錢的真實狀況,我想那就很足夠了。如同書中最後所說,在了解這個市場以後,你可以選擇加入這個遊戲,或即使不參與,把時間花在其他事情上也同樣很有價值。

推薦序》金錢遊戲:你需要了解的人生賽局攻略
雷浩斯/暢銷書作家、價值投資者

筆名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喬治.古德曼(George Goodman)所寫的這本《金錢遊戲》(The Money Game),帶領我們回到5、60年前的美國股市歷史。

在1960年代末期的美國股市狂亂時代,老一輩投資人對1929年大崩盤的慘烈記憶猶存,因此對持續創下新高的股市心懷恐懼。新一代投資人則因為抱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勇猛果敢、前仆後繼地投入股市。

著名的操盤手蔡至勇在投機風潮的末期獨占鰲頭,市場上被稱作「漂亮50」(Nifty Fifty)的股票上漲到驚人的50倍本益比,過高的股價就像舞會上誘人的音樂和紅酒,吸引貪婪的投資人持續追高,這些人最終和前幾代投資人一樣受傷慘重。

奇妙的是,雖然這是過去的故事,但我們卻可以從中看到許多現在投資人的類似行為:對投機的妄想、對股市大戶的傳言耳語和對電腦技術的期望。

只要更改幾個名詞,你就會發現:「隨著時間變化,股市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因為人性不變。」

投資大眾總是投機,無論是散戶或者法人,大多對股票充滿激動的情緒和主觀偏見。他們往往想要快速地獲利,因此容易受到股市漲跌和他人觀點的影響。

當這些人聚集在股票市場時,就會幻化為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說的市場先生。而投資的成功祕訣之一就是描繪出投資大眾的心理狀態,如果你能知道市場先生在想什麼,並且不受他的影響,你的投資就能做得很好。

本書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是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John M. Keynes),凱因斯同時也是傳奇投資人,管理英國國王學院的切斯特基金(chest fund),在經歷大恐慌的時代,他18年來的報酬率來到驚人的年化13.2%。

績效優異的投資人,會知道如何在股市獲勝,他們知道如何避免自己的情緒受到他人影響,也知道要避開股價漲跌所帶來的心理刺激,如同本書內說的:「你手中的股票並不知道你擁有它,股價沒有記憶,而且昨天與明天無關。」

隨著時間過去,真正優秀的投資人會嶄露頭角、他們知道投資最重要的第一個重點是:「不要虧錢。」股神巴菲特則補充說:「投資第二條規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

不要虧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長期持有好公司,亞當.斯密在文中舉例的一個故事是,一個男子囑咐他的孩子:「永遠不要賣出IBM」,他的孩子再囑咐孫子不要賣出IBM,透過這樣的長期持股讓這家族變成了有錢人。

1970年左右,還沒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開車載著他在奧馬哈閒逛,如數家珍地告訴他內布拉斯加州家具店的各種財務數字。當時的亞當.斯密是否會想到,他筆下的故事在未來以另一種方式成真—過了多年之後,波克夏的投資人囑咐自己的子孫說:「不要賣出波克夏,第二條規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金錢遊戲的歷史,會重現追高殺低的投機客,也會重現重視價值的投資人。

試閱

80%的投資人不是真的想要賺錢

我會舉出這點,是因為我認為市場既是一場遊戲,也是一個賽局,也就是說,這是運動、有趣的事、歡樂的聚會和比賽,以及一個可持續衡量所做選擇的專業。如果這是一場遊戲,我們可以緩解進場投資時所產生的某些沉重、而可能有害的情緒,因為在一場遊戲之中,輸贏的規則相當明確,其他東西都變得無關緊要。這個說法很讓人驚訝對吧——「80%的投資人並不是真的想要賺錢。」一位頂尖的華爾街人這樣說。投資人不是要來賺錢?這個說法似乎有點矛盾,那他們來這裡做什麼?這個主題值得討論,我們會在稍後談到。

回頭來看前面談到的「啟發」:對於沒有賭博本能的人來說,這實在是無聊得難以忍受,而擁有賭博本能的人也必須為此付出「適當的代價」,這句話實在是一語中的。我們這個國家有超過2,600萬個直接投資人,他們確實購買了股票。(我會說直接投資人是因為,還有透過保險公司和退休金計畫投資的間接投資人。我們總共有超過1億名投資人,除了兒童和真正的窮人以外,幾乎每個人都是投資人。)

這2,600萬人中,並不是每個人都積極進出,但這個數字隨時在成長,使得股票市場成為一個偉大民族的娛樂場所。積極投資人並沒有投資債券(除了可轉換公司債)與優先股(除了可轉換優先股),這並不是說這些投資工具沒辦法賺錢,只是它們缺乏遊戲的部分浪漫元素;這些投資工具太無聊,要對著列出所有債券資料的表格,用食指一列一列地掃描,直到找到有適當安全性與報酬率的債券,這個工作實在很難令人興奮起來。

有時幻想比真實更讓人愉悅,因此面對賭博本能時,沒有理由感覺到不快,因為賭博本能可以讓股票市場擺脫枯燥乏味。一旦我們承認這點,而不是埋藏這個本能,我們就能「為這種傾向付出適當的代價」,而且融入到現實當中。

我這裡的意思是,不只要承認有這個本能。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撰寫眾多軍事策略論文的作者湯瑪斯.謝林博士(Dr. Thomas C. Schelling)對此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在《經濟學與犯罪企業》(Economics and Criminal Enterprise)中,謝林博士寫到:

美國最大的賭博企業並沒有受到組織犯罪的重大打擊,那個企業就是股票市場……原因是這個市場運作得很好。聯邦政府控制股票市場,主要是為了保持它的誠信與資訊充足……使它成為一個很難被干預的市場。

這段摘錄中的第一個句子肯定會讓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的公關人員大驚失色。多年來,紐約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一直力圖糾正買股是賭博的想法,而且雖然這個國家確實有些陰暗面,使得民粹主義者堅持對華爾街心存懷疑,但整體上他們已經成功了。謝林博士的話必須被看成是股市處於最糟的情況,而且股票市場絕對還沒有像彩券公司一樣成為一個賭博企業,但它確實是一個大眾心理學的活動,每個人都試著比其他人更準確地猜測群眾可能會出現的行為。有些為了驅散1929年之前的懷疑所創造出來的的文章,可能會影響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

這一切都在引導著我們做出實用的觀察,我很幸運可以認識很多業界人士與相關人士,像是投資銀行家、經濟學家、大型法人的基金經理人。我還一直鑽研證券分析,這花了我不少錢,並一直花時間在研究投資組合管理。(我從來沒有當過經紀商或買賣過股票,那完全需要另一種天賦。)在我家的午餐聚會,我就曾看過「隨機漫步」(random walk)的理論家在享用甜點時,對於有人自稱是「技術面專家」,而且相信股價可以預測未來而勃然大怒;但我也認識技術面專家,在電腦的幫助下沉浸在自己的系統中,渾然忘記一開始的初衷。

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忘記曾經學過的東西,而且我可能還沒完全忘記。我會這樣說只是因為,大多數談到市場的文章都是告訴你應該要怎麼做,而我知道的成功投資人並沒有堅持一定要做什麼,他們只是順勢而為。如果把這些吸引人、複雜、無限多人參與的過程用賽局來思考會有幫助的話,或許我們應該以這種方式思考;它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投資信仰的束縛。

如果你是這場遊戲裡的玩家,或是正考慮成為其中一個玩家,那你應該要意識到身處其中的諷刺。遊戲的目標是賺錢,希望能夠賺很多錢。而所有在遊戲裡的玩家都會很快變得更加專業,但不知從何湧入的大量資訊,會多得讓他們幾乎無法完整吸收。在賽局裡真正的專業人士,也就是專業的基金經理人,無時無刻都在增加投資技巧。他們是人,他們也會犯錯,但是如果你把錢交給真正機警的基金管理人管理,甚至是交給很好的銀行家,你都會比過去的任何時候表現得更好。

如果託人幫你管理資金,那就表示你真的對此不感興趣,或至少對投資遊戲的要素(為這種傾向付出適當的代價)不感興趣。我認識很多進入市場賺錢的投資人,他們告訴自己想要賺錢,有了錢,就能帶來保障,可以環遊世界,買艘新的單桅帆船,有棟鄉村別墅,收藏藝術品,還有一間可以在加勒比海避冬的房子。他們成功完成願望,所以正坐在加勒比海家裡的碼頭上,跟藝術品經銷商聊天,並深情注視著新的單桅帆船。然後過沒多久,生活開始有些單調,好像失去了某些東西。如果你是一個成功的玩家,那遊戲的過程可能要非常迷人、強烈,讓你徹底沉浸其中。如果完全無法融入,你不可能在其中成為最成功的人,因為你正在與那些融入其中的對手競爭。

在發現失去某些東西之後,那個擁有加勒比海房子與全新單桅帆船的傢伙並沒有賣掉那些戰利品,否則他將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單桅帆船、房子、藝術品都還在那裡,但是玩家已經回到遊戲裡,而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那些玩具上。這個遊戲是如此有趣,它可能不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人,而且我也不確定這對人類有什麼好處。你可以說最好的情況就像賽穆爾.詹森(Samuel Johnson)的說法:忙於賺錢的人是最沒有惡意的。

諷刺的是,這是一個金錢遊戲,金錢是判斷我們是否得分的唯一方法。但是遊戲的真正目的不是金錢,而是參與的過程。對於真正的玩家來說,即使將所有戰利品用塑膠珠寶或鯨魚牙齒來代替,只要還有持續得分的方法,他們就會繼續玩下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390639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52
    • 商品規格
    • 21*14.8*1.76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