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這樣做可以節稅:企業新創、成長、傳承必備的實戰指南36計
活動訊息
來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
《富媽媽窮媽媽》金網獨家抽獎活動!
參加下列任1項活動就有機會獲得陳重銘新書《富媽媽窮媽媽》
1️⃣ 為《富媽媽窮媽媽》按讚抽獎
即日起~9/30,在商品頁點「喜歡+1」按鈕 → 抽《富媽媽窮媽媽》 1 本
👉前往本書頁面
2️⃣同場購買加碼抽
2025/9/9~9/30,在金石堂網站單筆訂單購買《富媽媽窮媽媽》+ 金尉出版社任1本出版品
→ 抽 《富媽媽窮媽媽》 1本
👉去逛逛金尉出版 (可一次購買陳重銘老師前作)
📅抽獎公布布時間
10/3 公告於金石堂 FB & IG 粉絲團(後續寄發中獎通知到會員信箱)
⚠️ 注意事項
1. 活動參加者須為金石堂網路書店會員,且會員資料中有正確 Email
2.公告後請於指定期限回覆獎項寄送資訊,逾期視同放棄
3. 抽獎與寄送僅限台澎金馬地區。
4. 每一會員帳號於單一活動僅限獲獎一次。
5. 金石堂保留修改、變更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異動將公告於FB/IG。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公司規模小,沒有預算請人記帳又怕出錯,怎麼辦?
◎看到財報就頭痛,這些數字對經營企業有何影響?
◎日日蹲在咖啡廳工作,這種用餐發票,怎麼銷帳?
創業既要精通經營策略、釐清財務結構,如何聰明節稅,更是重中之重!
全書共分六大章節,從第一章為公司量身打造的節稅策略,來到與「日常營運開銷」、「購置、管理固定資產」有關的節稅策略,乃至於如何應對「股權投資」的相關節稅策略,甚至是與老闆個人息息相關的節稅策略,直到最後一章探討如何因應國稅局查稅的攻防……
引領讀者們建立稅務管理的新思維,解析當代企業節稅的核心理念。
從選擇組織型態、管理固定資產、制訂股權投資與日常營運開支的節稅策略,
全面涵蓋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稅務挑戰,為中小企業主提供一套完整且實用的節稅指南。
◎看到財報就頭痛,這些數字對經營企業有何影響?
◎日日蹲在咖啡廳工作,這種用餐發票,怎麼銷帳?
創業既要精通經營策略、釐清財務結構,如何聰明節稅,更是重中之重!
全書共分六大章節,從第一章為公司量身打造的節稅策略,來到與「日常營運開銷」、「購置、管理固定資產」有關的節稅策略,乃至於如何應對「股權投資」的相關節稅策略,甚至是與老闆個人息息相關的節稅策略,直到最後一章探討如何因應國稅局查稅的攻防……
引領讀者們建立稅務管理的新思維,解析當代企業節稅的核心理念。
從選擇組織型態、管理固定資產、制訂股權投資與日常營運開支的節稅策略,
全面涵蓋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稅務挑戰,為中小企業主提供一套完整且實用的節稅指南。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誠摯推薦這本實用又充滿溫度的節稅指南給每一位企業經營者。無論你是剛創業的新手、正值成長的企業家,或是準備面對傳承挑戰的領航者,相信都能在書中找到解惑與前行的力量。
張威珍|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所長
我相信這本書對所有創業家、企業主,甚至是有志於財稅領域的專業人士都將帶來巨大啟發。它不僅是實用的稅務工具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智慧經營、穩健前行的商業哲學指南。佳峻會計師將他多年的實戰經驗與專業洞察化為文字,為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的老闆們,點亮了前行的燈塔。
林以涵|社企流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執行長
……………………………………………………………………
李岳能|CMoney創辦人
林以涵|社企流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守義|東南科技大學 常務董事
林昆宏|關鍵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涂三遷|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前董事長
高燕彬|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共同創辦人
陳彥勳|謙立國際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張威珍|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所長
張耀仁|琦機企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
趙文聖|聯合東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廖本泉|台灣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 前理事長
謝允傑|音傑音樂製作有限公司 音樂總監
(以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誠摯推薦這本實用又充滿溫度的節稅指南給每一位企業經營者。無論你是剛創業的新手、正值成長的企業家,或是準備面對傳承挑戰的領航者,相信都能在書中找到解惑與前行的力量。
張威珍|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所長
我相信這本書對所有創業家、企業主,甚至是有志於財稅領域的專業人士都將帶來巨大啟發。它不僅是實用的稅務工具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智慧經營、穩健前行的商業哲學指南。佳峻會計師將他多年的實戰經驗與專業洞察化為文字,為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的老闆們,點亮了前行的燈塔。
林以涵|社企流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執行長
……………………………………………………………………
李岳能|CMoney創辦人
林以涵|社企流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守義|東南科技大學 常務董事
林昆宏|關鍵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涂三遷|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前董事長
高燕彬|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共同創辦人
陳彥勳|謙立國際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
張威珍|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所長
張耀仁|琦機企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
趙文聖|聯合東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廖本泉|台灣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 前理事長
謝允傑|音傑音樂製作有限公司 音樂總監
(以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目錄
推薦序1 從中找到解惑與前行的力量|張威珍
推薦序2 為沿途披荊斬棘的企業主,點亮前行的燈塔|林以涵
作者序 定期盤點財稅風險,協助企業穩健成長
第一章 為公司量身打造的節稅策略
01選擇最節稅的組織型態
02為了省錢,將公司登記在自家,好嗎?
03申報營所稅的最佳模式
04去年大虧,今年大賺-盈虧互抵的眉角……
05去年大賺,今年大虧-如何降低暫繳稅額負擔?
第二章 與「日常營運開銷」有關的節稅策略
01會計的兩張臉:財務所得VS.課稅所得
02這些收入……,你忘了申報,但國稅局絕對會記住
03幫員工加薪,這也能節稅?
04贊助球隊,也能省稅金?
05如何將交際費限額最大化?
06已過時的庫存,如何在稅務上認列損失?
07公司貨款被人倒帳,稅務問題如何處理?
08遭遇天災的相關損失,可以用來節稅嗎?
09如何主張佣金支出,才站得住腳呢?
10如何節省支付國外服務費之扣繳稅款?
11公司與股東資金往來,稅務影響知多少……
12研發新品狂燒錢,花銷是否適用於投資抵減?
第三章 與「購置、管理固定資產」有關的節稅策略
01淺談〈產創條例租稅優惠〉-投資廠房、設備,如何節稅?
02該租車還是購車?稅務分析報你知
03登記公司VS.個人名義,持有不動產哪種比較省?
04如何利用「資產重估」來節稅?
05把不動產分割出去,可以不繳稅金嗎?
第四章 與「股權投資」有關的節稅策略
01投資國內股市-公司名義好,還是個人持有比較佳?
02投資海外市場-公司名義好,還是個人持有比較佳?
03投資股票勿超過20%?談《權益法》的稅務影響
04 CFC上路後,設立境外公司還能節稅嗎?
第五章 與企業主個人有關的節稅策略
01有關「股東獲配股利所得」之二擇一
02「盈餘是否需要分配?」的稅務考量
03個人股東VS.法人股東-善用投資控股公司
04投資新創如何節稅-談天使投資人租稅優惠
05我把公司賣掉了-出售股權如何課稅?
06境外資金匯回,如何節稅?
07稅務居民身份的選擇與稅務影響
第六章 因應國稅局查稅的攻防……
01蒐集課稅資料的管道
02財務報表分析與稅務查核
03接到國稅局的查稅通知書,怎麼辦?
推薦序2 為沿途披荊斬棘的企業主,點亮前行的燈塔|林以涵
作者序 定期盤點財稅風險,協助企業穩健成長
第一章 為公司量身打造的節稅策略
01選擇最節稅的組織型態
02為了省錢,將公司登記在自家,好嗎?
03申報營所稅的最佳模式
04去年大虧,今年大賺-盈虧互抵的眉角……
05去年大賺,今年大虧-如何降低暫繳稅額負擔?
第二章 與「日常營運開銷」有關的節稅策略
01會計的兩張臉:財務所得VS.課稅所得
02這些收入……,你忘了申報,但國稅局絕對會記住
03幫員工加薪,這也能節稅?
04贊助球隊,也能省稅金?
05如何將交際費限額最大化?
06已過時的庫存,如何在稅務上認列損失?
07公司貨款被人倒帳,稅務問題如何處理?
08遭遇天災的相關損失,可以用來節稅嗎?
09如何主張佣金支出,才站得住腳呢?
10如何節省支付國外服務費之扣繳稅款?
11公司與股東資金往來,稅務影響知多少……
12研發新品狂燒錢,花銷是否適用於投資抵減?
第三章 與「購置、管理固定資產」有關的節稅策略
01淺談〈產創條例租稅優惠〉-投資廠房、設備,如何節稅?
02該租車還是購車?稅務分析報你知
03登記公司VS.個人名義,持有不動產哪種比較省?
04如何利用「資產重估」來節稅?
05把不動產分割出去,可以不繳稅金嗎?
第四章 與「股權投資」有關的節稅策略
01投資國內股市-公司名義好,還是個人持有比較佳?
02投資海外市場-公司名義好,還是個人持有比較佳?
03投資股票勿超過20%?談《權益法》的稅務影響
04 CFC上路後,設立境外公司還能節稅嗎?
第五章 與企業主個人有關的節稅策略
01有關「股東獲配股利所得」之二擇一
02「盈餘是否需要分配?」的稅務考量
03個人股東VS.法人股東-善用投資控股公司
04投資新創如何節稅-談天使投資人租稅優惠
05我把公司賣掉了-出售股權如何課稅?
06境外資金匯回,如何節稅?
07稅務居民身份的選擇與稅務影響
第六章 因應國稅局查稅的攻防……
01蒐集課稅資料的管道
02財務報表分析與稅務查核
03接到國稅局的查稅通知書,怎麼辦?
試閱
為了省錢將公司登記在自家好嗎?
阿芳是一位剛剛起步的網拍創業者,正為創業的每一項細節煩惱。那天,在咖啡店裡,她一臉凝重地攤開筆記本,向我詢問:「公司一定要租辦公室嗎?如果我把公司登記在家裡,不就可以省下一大筆租金?」
阿芳的問題其實相當常見,特別是對於像她這樣剛起步的小型企業,資金有限,能省則省。然而,我卻忍不住提醒她:「登記在家雖然看似方便又省錢,但這個選擇背後,可能還有你未曾注意到的隱藏成本與風險。」她愣了一下,彷彿這些問題從未出現在她的考量範圍中。我翻開筆記本,準備與她逐一解析這項選擇的利弊。
…………………………………………………………………………
登記在家真的省錢?隱藏成本與風險知多少
「登記在家真能省錢嗎?」我一邊提問,一邊畫了一張簡單的圖表,列出與登記地址相關的三大主要影響:稅務負擔、未來資產規劃以及實際業務需求。
1.房屋稅與地價稅的變化
將公司登記在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自用住宅優惠稅率。原本的自用住宅優惠稅率會轉為一般營業稅率,但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申請按實際營業面積分別計稅。如果你只用了家裡的一小部分作為辦公室,可以向稅局申請,按照這部分面積以營業稅率課稅,其餘部分則繼續適用住家優惠稅率。然而,最低計稅面積不得低於整體面積的六分之一,即使實際使用面積更小,也必須按六分之一計稅。
2.土地增值稅的挑戰
「這還可以接受吧?」阿芳微微鬆了口氣,但我接著指出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若未來有房地出售計劃,登記公司可能帶來不小的稅務損失。根據稅法規定,土地若作為營業用途,將無法適用一生一次或一生一屋的自住住宅用地優惠稅率。假設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年出售房地,這筆稅務損失可能高達數十萬甚至更多。
「更麻煩的是,重購退稅也會受到影響。」我補充道。土地增值稅重購退稅的前提是土地在出售前一年未供營業使用。若登記公司,未來可能無法滿足退稅資格,甚至面臨追繳已退稅款的風險。
阿芳皺起眉頭:「那我是不是完全不該把公司登記在家?」我笑了笑,安慰她:「別急,還有其他要考量的因素。」
3.購屋借款利息扣除額減少
自用住宅的房貸利息可以在綜合所得稅申報時列舉扣除,但一旦房屋有部分面積屬於營業用途,這部分扣除額就需要按比例調整。舉例來說,若房屋的營業面積為20%,那麼可扣除的房貸利息僅限於其餘80%的比例。即使房屋是自己或家人所有,因為公司為獨立法人,仍需與自己或家人簽訂租約,並依法申報租賃所得。因此,自己或家人也會產生租賃所得,需要負擔額外的綜所稅。
不論是舊制或新制房地,所得稅重購退稅的規定都有要求「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若將公司登記在自家,未來出售時,恐將無法滿足重購退稅的要求。
登記在自家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阿芳深吸一口氣,問道:「所以,把公司登記在家根本不划算嗎?」
「也不盡然。」我笑著說,「登記在家是否合適,還是取決於你的實際需求和未來規劃。」為了讓她更清楚,我整理了以下幾個判斷標準:
1.短期節省是否優先於長期規劃?
如果初期資金緊張,且短期內沒有房地產交易計劃,登記在家確實可以幫助省下租金。
2.業務性質是否需要實體辦公室?
若業務以網路經營為主,且對客戶拜訪需求不高,登記在家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若你的業務需要接待客戶或倉儲功能,家裡可能並不合適。
3.未來是否考慮轉型或擴張?
若預計在未來1至2年內業務規模會迅速成長,或需要更正式的營業場所,建議要提前準備,以免因短期節省而影響長期發展。
那除了登記在家,還有其他選項嗎?」阿芳追問。我點頭,翻開筆記本,接著為她說明了其他幾種常見的登記地址選擇。
除了登記在家,還有哪些選擇?
既然已經有人在此地登記公司,此地應該已經屬於營業用,除非有上面所提的按面積比例計算房屋稅、地價稅的狀況,不然再多設一家公司,也不會增加額外的成本。
1.親朋好友的公司地址:雖然屋主是親朋好友,還是建議與屋主簽訂租賃契約,並約定租金。實務上,通常都會以低於市場行情的租金金額來簽訂租約,且房屋租賃所得有 43% 之成本扣除,如果屋主是個人的話,其所得稅影響應該不大。
2.承租處:租用住宅或辦公空間作為登記地址是另一個常見的選擇。然而,若租用的是住宅空間,房東通常不願意允許登記公司,因為這會增加房屋稅和地價稅。此外,若租用的是商辦空間,雖然稅務問題相對單純,但租金成本相對較高。
3.商務中心:商務中心提供專業的登記服務,並附加許多便利功能,如信件收發、會議室使用等。這對小型企業來說非常便利,但每月的成本也相對較高。
在我的引導下,阿芳仔細盤算了他的需求與未來規劃,最終選擇將公司暫時登記在家,並申請按使用面積分別課徵房屋稅及地價稅。同時,她記錄下了未來可能影響的稅務問題,以免造成未來的租稅權益受損。
創業就像一場棋局,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慮。雖然登記地址只是個起點,但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了後續道路的寬廣與穩定。
將公司登記在自家前的三個思考點
◆持有之稅務成本:了解房屋稅、地價稅的變化,確認是否影響房貸利息扣除。
◆近期出售計畫:若房地近期內有出售計畫,應避免影響土地增值稅或所得稅重購退稅資格。
◆實際需求:若登記在家不符合需求,可考慮親友地址或商務中心,雖有額外費用,但更為靈活。
阿芳是一位剛剛起步的網拍創業者,正為創業的每一項細節煩惱。那天,在咖啡店裡,她一臉凝重地攤開筆記本,向我詢問:「公司一定要租辦公室嗎?如果我把公司登記在家裡,不就可以省下一大筆租金?」
阿芳的問題其實相當常見,特別是對於像她這樣剛起步的小型企業,資金有限,能省則省。然而,我卻忍不住提醒她:「登記在家雖然看似方便又省錢,但這個選擇背後,可能還有你未曾注意到的隱藏成本與風險。」她愣了一下,彷彿這些問題從未出現在她的考量範圍中。我翻開筆記本,準備與她逐一解析這項選擇的利弊。
…………………………………………………………………………
登記在家真的省錢?隱藏成本與風險知多少
「登記在家真能省錢嗎?」我一邊提問,一邊畫了一張簡單的圖表,列出與登記地址相關的三大主要影響:稅務負擔、未來資產規劃以及實際業務需求。
1.房屋稅與地價稅的變化
將公司登記在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自用住宅優惠稅率。原本的自用住宅優惠稅率會轉為一般營業稅率,但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申請按實際營業面積分別計稅。如果你只用了家裡的一小部分作為辦公室,可以向稅局申請,按照這部分面積以營業稅率課稅,其餘部分則繼續適用住家優惠稅率。然而,最低計稅面積不得低於整體面積的六分之一,即使實際使用面積更小,也必須按六分之一計稅。
2.土地增值稅的挑戰
「這還可以接受吧?」阿芳微微鬆了口氣,但我接著指出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若未來有房地出售計劃,登記公司可能帶來不小的稅務損失。根據稅法規定,土地若作為營業用途,將無法適用一生一次或一生一屋的自住住宅用地優惠稅率。假設我們計劃在未來幾年出售房地,這筆稅務損失可能高達數十萬甚至更多。
「更麻煩的是,重購退稅也會受到影響。」我補充道。土地增值稅重購退稅的前提是土地在出售前一年未供營業使用。若登記公司,未來可能無法滿足退稅資格,甚至面臨追繳已退稅款的風險。
阿芳皺起眉頭:「那我是不是完全不該把公司登記在家?」我笑了笑,安慰她:「別急,還有其他要考量的因素。」
3.購屋借款利息扣除額減少
自用住宅的房貸利息可以在綜合所得稅申報時列舉扣除,但一旦房屋有部分面積屬於營業用途,這部分扣除額就需要按比例調整。舉例來說,若房屋的營業面積為20%,那麼可扣除的房貸利息僅限於其餘80%的比例。即使房屋是自己或家人所有,因為公司為獨立法人,仍需與自己或家人簽訂租約,並依法申報租賃所得。因此,自己或家人也會產生租賃所得,需要負擔額外的綜所稅。
不論是舊制或新制房地,所得稅重購退稅的規定都有要求「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若將公司登記在自家,未來出售時,恐將無法滿足重購退稅的要求。
登記在自家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阿芳深吸一口氣,問道:「所以,把公司登記在家根本不划算嗎?」
「也不盡然。」我笑著說,「登記在家是否合適,還是取決於你的實際需求和未來規劃。」為了讓她更清楚,我整理了以下幾個判斷標準:
1.短期節省是否優先於長期規劃?
如果初期資金緊張,且短期內沒有房地產交易計劃,登記在家確實可以幫助省下租金。
2.業務性質是否需要實體辦公室?
若業務以網路經營為主,且對客戶拜訪需求不高,登記在家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但若你的業務需要接待客戶或倉儲功能,家裡可能並不合適。
3.未來是否考慮轉型或擴張?
若預計在未來1至2年內業務規模會迅速成長,或需要更正式的營業場所,建議要提前準備,以免因短期節省而影響長期發展。
那除了登記在家,還有其他選項嗎?」阿芳追問。我點頭,翻開筆記本,接著為她說明了其他幾種常見的登記地址選擇。
除了登記在家,還有哪些選擇?
既然已經有人在此地登記公司,此地應該已經屬於營業用,除非有上面所提的按面積比例計算房屋稅、地價稅的狀況,不然再多設一家公司,也不會增加額外的成本。
1.親朋好友的公司地址:雖然屋主是親朋好友,還是建議與屋主簽訂租賃契約,並約定租金。實務上,通常都會以低於市場行情的租金金額來簽訂租約,且房屋租賃所得有 43% 之成本扣除,如果屋主是個人的話,其所得稅影響應該不大。
2.承租處:租用住宅或辦公空間作為登記地址是另一個常見的選擇。然而,若租用的是住宅空間,房東通常不願意允許登記公司,因為這會增加房屋稅和地價稅。此外,若租用的是商辦空間,雖然稅務問題相對單純,但租金成本相對較高。
3.商務中心:商務中心提供專業的登記服務,並附加許多便利功能,如信件收發、會議室使用等。這對小型企業來說非常便利,但每月的成本也相對較高。
在我的引導下,阿芳仔細盤算了他的需求與未來規劃,最終選擇將公司暫時登記在家,並申請按使用面積分別課徵房屋稅及地價稅。同時,她記錄下了未來可能影響的稅務問題,以免造成未來的租稅權益受損。
創業就像一場棋局,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慮。雖然登記地址只是個起點,但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了後續道路的寬廣與穩定。
將公司登記在自家前的三個思考點
◆持有之稅務成本:了解房屋稅、地價稅的變化,確認是否影響房貸利息扣除。
◆近期出售計畫:若房地近期內有出售計畫,應避免影響土地增值稅或所得稅重購退稅資格。
◆實際需求:若登記在家不符合需求,可考慮親友地址或商務中心,雖有額外費用,但更為靈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